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指在开始上课之前,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准备好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师采用一些方法来预热课堂氛围的环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一、实物导入实物导入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或者图示来引起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在讲解立体几何的时候,可以拿一些实际的模型出来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模型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和思考。

二、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教师可以编写一则与待学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或者通过一些名人事迹、科学发现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三、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问题可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些具有思维深度的抽象问题。

通过引入问题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思维导入思维导入是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活动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这些思维训练可以是一道数学脑筋急转弯题目,也可以是一个数学逻辑推理的问题。

通过思维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游戏导入游戏导入是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游戏可以是一道数学谜题、数学趣味小游戏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评判导入评判导入是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或者数学问题的评判来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讨论和辩论,通过对观点的评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实物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思维导入、游戏导入和评判导入等方法都是有效的导入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灵活运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个我认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通过构建情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一道“张老师有30个学生,她想平均分配这些学生到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不同。

应该怎么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学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二、旧知复习法旧知复习法是在导入环节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回答,或者出示一些前面学过的图形或公式,让学生解释或运用。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旧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提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教师可以出示一道有趣的数学难题,或者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一道“有9个白球和1个黑球,每次随机取一个球,不放回,取到黑球就停止,问进行几次取球,停止的概率最大?”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学到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富有情感和想象力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故事,或者编制一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进入数学学习状态。

讲述一个数学家发现了一枚神奇的硬币,投掷100次都是正面朝上,学生可以从故事中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进而学习概率的相关知识。

五、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通过进行实验或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果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设计一个测量角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和比较,发现角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初中数学课堂导入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供教师参考。

1.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构建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主动探究问题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呈现一个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学解方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则寻找古宝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获得的线索解开谜题。

2.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提问:“如何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3. 知识预测法知识预测法是一种通过激发学生的前置知识,引导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即将学习的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并预测新知识的内容。

在教学概率时,可以提问:“你们对概率有什么了解?你们知道怎样计算概率吗?”4. 知识引导法知识引导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触发学生的回忆,引导他们联想已学的知识,建立新知识的框架。

在教学整式的加减法时,可以先提醒学生回忆一下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原则,并引导他们联想到整式的加减法与正数和负数的加减法的相似之处。

5. 游戏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方根时,可以设计一个猜数字的游戏,让学生通过猜测数字的平方根来找到正确答案。

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水平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

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回答。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一、引入问题法引入问题法是数学课堂导入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引入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和思考这个问题,最后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比例的问题:“小明和小刚两人分别用了3个小时和4个小时完成了一项任务,问他们完成任务的速度谁更快?”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联想到比例的概念,并引入到比例的计算中去。

引入问题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引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这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引入数学知识的方法。

利用实物或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在教学比例的概念时,可以利用实际物体或图片来说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比例的含义。

通过观察、比较、对照,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的方法。

故事具有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情感投入。

在故事中,可以融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

在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通过数学寓言或故事来引入,让学生在几何形象中理解线的性质。

故事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增加了课堂氛围,还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故事导入法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情感上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四、图表导入法图表导入法是通过图表等形式引入数学知识的方法。

图表具有直观形象、清晰明了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从而引入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与技巧
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在上数学课之前,教师需要运用巧妙的导入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树立起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和技巧。

1. 游戏导入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用数学拼图、数学解谜等游戏来展示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游戏中的探索和思考来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2. 预习导入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问题或者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思考、预习,并将解题思路或者答案带到课堂上来。

通过讨论这些问题或者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视频导入法: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段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视频或者动画,用来导入课堂。

视频中的内容可以是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或者数学的趣味故事,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4. 图片导入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通过展示这些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可以用一张数学谜题、一张数学图形或者一张数学公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入课堂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5. 故事导入法:以一个故事、一个例子或者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方法。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故事,或者给学生讲述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历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导入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导入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导入一、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就是在课堂开始时,直接把教学重点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同学,引起同学的注意。

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法可以应用到一些比较简单的,与之前的知识毫无联系的基础知识教学中。

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引导同学的思维方向。

同学始终能够有正确的思路,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最终同学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性质'时,我开门见山地告诉同学:"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正方形的性质。

'同学在小学时曾接触过正方形,在初中教学中,要求同学对正方形有更深入的熟悉。

当我告诉同学讲解的是正方形时,同学能够目标明确地听课。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二、设疑导入法初中同学都有好玩的天性,在课间的活动时间,大部分同学都会活跃地打闹。

在这种状况下,假设想在课堂教学上尽快让同学把注意力从课间的游戏中转移到课堂上来,就必须要我们教师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了。

在这种状况下,设疑导入法就可以有效地把同学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设疑导入,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同学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使同学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思索。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必须要依据教学内容做深入的研究,尽量地与实际生活相关,这样才干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垂径定理'时,我看到同学都还处在课间的兴奋状态,就聊天式地问:"大家知道我国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吗?谁能有方法计算出它的主桥拱半径呢?'通过这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同学就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急切地想要解答问题。

课堂学习气氛被这样一个简单的提问调动了起来。

然后,我再开展垂径定理的讲解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教学效率显然得到了提升。

三、设置悬念导入初中生除了好动外还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假设能设置恰当的悬念,就会激发同学的好奇心,引导同学开展学习。

巧妙地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手段。

初中数学 教学导入

初中数学 教学导入

初中数学教学导入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日后学习数理化等科学学科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是教师在开始一堂课之前,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的知识点打下基础。

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展示实物等方式进行。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导入方式。

一、提问导入法提问是导入的常用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可以问学生:“你们平时在哪些地方见过平行线?”学生可以回答:“公路上的双黄线”、“铁轨上的平行轨道”等。

通过这样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讲故事导入法讲故事是一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通过讲述一个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讲解分数的加法时,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引导学生理解。

故事内容可以是这样的:“小明和小红一起做蛋糕,小明拿来了1/2块蛋糕,小红拿来了1/4块蛋糕,他们一起做了多少块蛋糕?”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加法。

三、展示实物导入法展示实物是一种直观的导入方式,通过展示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体积时,可以拿来一个立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测量,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问题,如:“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如果把它切割成小块,每一块的体积是多少?”通过观察实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积的概念。

导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同时,导入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性,避免给学生带来歧义或错误信息。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个方法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引入新知识的部分,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一、直观法导入直观法导入是利用图形、实物等直观的事物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关系时,可以使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根直线的方向和交叉情况,从而引发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直线概念的思考。

二、教材导入法教材导入法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介绍和提问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已学知识,进而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提问“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平方吗?”,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概念,然后介绍平方根的定义。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提问一个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建立问题意识,从而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整数加减法时,可以提问“小明手里有3个苹果,他从他手里拿掉了5个苹果,这样会剩余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负数的思考。

四、经验导入法经验导入法是通过借助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实际经验,并帮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问题,进而引入新知识。

在学习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他们在生活中用到过面积和体积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面积和体积。

五、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和新知识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分式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故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做蛋糕,他们需要1/2杯的糖,但是只剩下1/4杯了,他们该怎么办?”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分式的概念和运算。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动,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教学案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管任何事情,开始都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合理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效
率,还能使一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的导入,一方面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良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以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面列举我在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共同学习指正。

一、复习导入
每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知识系统,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所以,复习旧知识,对学习新课,起
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又能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所以复习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既常用又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中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时,先复习线段比较
大小的方法,即度量法和叠合法,而角的大小比较用的是和线段大小比较完全相
同的方法,同学们由复习线段的大小比较,就可以类比得出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把它们进行类比和总结,既掌握了新知识,又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进一步完善知识系统。

二、设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老师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或者需要利用本
节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这样会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积极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
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可是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的厚度会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是真的吗?许多同学半信半疑,我就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乘方的学习。

学习结束之后大家纷纷动手尝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计算:
8844米× 12=106128米
0.1毫米×=107374.1824米
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揭开了同学的疑团,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并且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三、诗歌童谣导入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活动与心理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积极的情感能够启发心智,所以在新课导入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诗词,歌曲,童谣,音乐等的导入方法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七年级上册《立体图形的视图》一课的教学中,我是利用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此山中”来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作者苏东坡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
行的观察?(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在山中看),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及时补充说明观察事物可以选择多个角度,从而走进《立体图形的视图》这一节课,增
强了学生的人文意识,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又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字母表示数》这一节时,我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
童谣: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

……,
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

” 
我用这首有趣的儿歌,使学生体会到这个规律与用字母表示数的直接关系来
导入新课,同学们快乐地走进这节课。

四、图片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者学生喜闻乐见的材
料图片导入课题,不仅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的
后续学习作好准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轴对称》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片,如建筑物、脸谱艺术、剪纸、国旗、交通标志、几何图案
等,同时,我再配上清楚明了的解说,把学生带入轴对称的世界,感受数学的对
称美、和谐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激情。

五、情境引入
针对学生爱听一些新闻趣事的心理,并且现在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和渠道非常广泛,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实事、新闻、数学家的一些故事营造情境引入新课,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我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用坐标确定位置》时,就是利用新闻实事引入
本课: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发生 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请同学们查一下康定县的地理位置。

通过新闻实事引入新课,一方面让大家关心国家大事,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同学们,要求他们回答,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知识,发挥资料、网络等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确定答案(康定县在北纬
30.3度,东经101.7度),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悬念导入
教学中,利用学生所感兴趣和需要的事物信息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是常见的一
种导课方法。

例如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销售问题》的教学中,抛出实例:王美丽卖玫瑰,如果每束玫瑰盈利10元,平均每天可售出40束,经调查发现,若每束降价1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出8束,王美丽的丈夫李贪心认为卖的越多挣的钱就越多,因此决定让王美丽大幅度降价,王美丽不愿意,王美丽认为应该提升价格,因为提升的越多,盈利的就越多,同学们,他们谁的说法靠谱呢?如果你是卖玫瑰的老板,你会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每天的销售利润呢?
通过问题的呈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销售问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不同的导入方法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只要我们能够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教
学效率。

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的几种导入方法》
教学案例



大张镇第三中学 2015.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