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词归纳
(完整版)古今异义词归纳,推荐文档

– 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9.可以:
?
今义:能够。
?
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
– 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 刿论战))
我去人也10.就从而有: 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
今义:连词。
?
古义,从,跟随;而,而。
–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师说》)
11. 感激涕零-《出师表》 12. 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车行》 13.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14. 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
我去人1也5. 先就帝不有以臣人卑鄙-!《出为师表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
16.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17. 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18.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19.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0.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北河南》
19.因:
?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
古义:趁此。
–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0.具 体:
?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21.智力:
?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 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 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 事 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27. 妻 子:
?
今义:(女方)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学生用) (1)

重点“古今异义词”归纳一、古今异义的概念: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5、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6、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
(完整版)初中古今异义词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古今异义字(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停留、过了。
今:居住、住所。
(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更、更加。
今: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4)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请:古:“问”的意思。
今:邀、聘、求之意。
(5)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走:古:“跑”的意思。
今:行走。
(6)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故:古:副词,特意。
今:事故、所以。
(7)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汤:古:热水。
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8)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9)春社近(《游山西村》)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10)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郭:(古义:外城。
今义:仅用于姓氏。
)(1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1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反而,难道。
今:看;照管、注意。
(1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1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1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疑问代词“怎么”。
今:常用于“安静”、“安全”等(1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专指第二次。
今: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1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1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1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2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
常见古今异义词归纳

常见古今异义词七
妻子:妻子和儿女 兄弟妻子离散 自以为得其实 其实:它的真相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亲近:皇帝亲近的侍从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亲戚:父母兄弟等亲属 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 意气勤勤恳恳 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 轻易:动词,贸然行事 穷困:窘迫,走投无路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之情
常见古今异义词十
往往:到处 墙往往而是 辛苦:辛酸斯苦楚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形容:形体容貌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行李:出使的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行政:施行政令 行为:品行,作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 学者:求学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颜色:脸色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羊角:旋风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 2、“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 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
例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 的“爱”字,在句中是“吝惜”的意思, 与“爱护”、“爱惜”意思相近,但又有 根本区别。 再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 “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 代汉语指“族外姻戚”。
常见古今异义词小结
常见古今异义词四
扶老:竹制手杖 策扶老以流憩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抱:思想抱负 尴尬:容易出麻烦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感激:感动,奋激 告诉:申诉苦衷 则告诉不许 故事:旧事,前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尘埃:监狱
常见古今异义词二
成家:安家 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成立:成人自立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那十一个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字总结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顾1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动词2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动词3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访动词度⑴衡量〈动词〉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⑵估计表推测〈动词〉度已失期(《陈涉世家》)⑶过〈动词〉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伐⑴讨伐〈动词〉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⑵砍伐〈动词〉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小石潭记》)方⑴面积,方圆〈名词〉①荆之地方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
(《公书》)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⑵当…的时候方其远门出海,仅如银线。
(《观潮》)⑶刚刚〈副词〉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狼》)⑷正在〈副词〉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童趣》)⑸指方位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出师表》)发⑴起,指被任用 <动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⑵发出 <动词>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一时齐发(《口技》)⑶出发 <动词> ①夫鹓发于南海(《惠子相梁》)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⑷拥 <动词> 众军汉一发上(《智取生辰纲》)⑸开花 <动词>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⑹长寿的特征 <名词>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⑺头发 <名词> 皆披发文身(《观潮》)复⑴又,再〈副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⑵复兴〈动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⑶回复〈动词〉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对⑴回答〈动词〉①对曰:“小惠未遍…”(《曹刿论战》)②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⑵面对,向着〈介词〉①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湖心亭看雪》)②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固1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副]本来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动]巩固3 固不知子矣(《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4子固非鱼也(《庄子》故事两则)[副]固然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顽固6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本来7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副]本来8固众人(《伤仲永》)[副]本来国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名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京城名词〈惠子相梁〉 2则有去国怀乡国都名词〈岳阳楼记〉3夫大国难测也国家名词〈曹刿论战〉4死国可呼国事名词〈陈涉世家〉5国险而民附地势名词隆中对〉6此用武之国地方名词〈隆中对〉7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简称名词〈使至塞上〉恨1 悲名词商女不知亡国恨《秦泊淮》2.怨恨名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3.叹恨动词怅恨久之《陈涉世家》4.痛恨动词至今遗恨迷烟树《山坡羊骊山怀古》然1、…的样子例句:怡然称快《童趣》尘气莽莽然《山市》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公欣然曰《咏雪》若听茶声然《舟核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2、副词词尾例句:果然鹤也《童趣》连亘六气七里,居然城郭矣《山市》3、这样例句:然则北同巫峡。
高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归纳

(二)高中课本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归纳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或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即所以(《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12.殷勤今义:热闹,周到;古义:关切、问侯。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②叹息声。
我闻琵琶又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行》)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一、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归纳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异义词归纳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春社近(《游山西村》)20.郭:(古义:外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复习[ 天舒教育](一)词义扩大(二)词义缩小(三)词义转移(四)感情色彩变化(五)名称说法改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察:形容词,精明。
徒:就是同类或伙伴的意思,译为现在的话就是“朋友”。
水过于清澈,鱼难以生存;人过于精明,就没有同伴。
( 一)词义扩大1.把古义:动词,握住、端着。
①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卖炭翁))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今义:①握住。
②把持。
③介词,将。
④量词。
2. 股古义:名词,大腿。
例: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今义:①大腿。
②事物的一部分。
③量词。
3.竟古义:①动词,完毕,结束。
②副词,终于,最后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②或竟成痼疾。
(《狱中杂记》)今义:①完毕。
②终于。
③居然。
④全。
4.履古义:①动词,践踏,踩。
②名词。
鞋子。
–①足之所履,(《庖丁解牛》)–②郑人有欲买履者。
(《郑人买步履》)今义:①践踏,踩。
②鞋子。
③脚步。
④实践。
5.再古义:数词,两次,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今义:①又一次,再一次,多次。
②继续,还有。
(二) 词义缩小①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论积贮疏》)②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口技》)③夫子何命焉为?(《公输》)④渔夫、夫役③今若焉,悲夫。
(《黔之驴》)⑥是叶公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叶公好龙》)1. 夫古义:①名词,成年男子。
②丈夫。
③夫子,对老师的称呼。
④指从事体力劳动或奴役的人。
⑤读fú,文言句首发语词/句中助词/句末语气助词⑥读fú,指示代词,这/那,这些/那些今义:丈夫2. 购古义:①动词,悬赏。
②动词,购买。
–①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②于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今义:指购买物品3. 或古义:①不定代词,有人,有的。
②副词,也许。
③有时,间或。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③而或长烟一空。
(《岳阳楼记》)今义:①选择连词,或者。
②副词,也许。
ü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原君》)ü②今君与廉颇同列。
(《廉颇蔺相如列传》) ü③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ü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劝学》)4. 君古义:名词。
①封建帝王,一国之王。
②对有地位的人的尊称。
③对人的敬称。
④[君子] 指称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5. 劝古义:动词。
①鼓励。
②劝说。
–①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
(《论贵粟疏>>) –②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今义:规劝。
6.狱古义:①名词,监牢。
②名词,官司、诉讼案–①狱中成法,质明启钥。
(《狱中杂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今义:监狱、牢房。
词义转移1. 科古义:①名词,法律条文。
②名词,科举制取士的规格和年分。
③动词,征税,判刑,摊派。
④戏曲术语,多指元杂剧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搞的舞台提示–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②登科。
–③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促织》)–④卜儿哭上科(《窦娥冤))今义:①课程或业务的分类。
②机关企业分职办事的部门。
生物分类的等级之一。
古时候诸侯自称“寡人”,表示谦虚。
取病,自找倒霉。
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啦”。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2. 熙古义:同“嬉”,开玩笑。
例: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宴子使楚》)今义:光明。
熙熙,和乐的样子。
3爷古义:名词。
父亲。
例:阿爷无大儿,本兰无长兄。
(《木兰诗》)今义:祖父,常重叠使用。
4. 窃古义:私下,私意“我”的谦词。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答司马谏议书》) 今义:偷窃1.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2.凄凄不似向前声-《琵琶行(并序)》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4.形容枯槁—《屈原列传》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6.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7.似诉平生不得志-《琵琶行(并序)》8.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并序)》9.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并序)》10.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11. 感激涕零-《出师表》12. 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车行》13.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14. 然后快于心与-《齐桓晋文之事》15.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16.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17. 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18.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19.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0.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北河南》21.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22.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2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24. 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25. 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26. 三岁食贫-《氓》27. 白露横江-《赤壁赋》2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29.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30.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3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2. 虽然33. 我丈人行也34. 欲因此时降武35. 且陛下春秋高36. 武等实在古今异义的双音词释例1.中心:今义:①文章的主旨;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②事物的重心古义:心里。
–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2.中间: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3。
束手:今义:没办法。
古义:投降。
–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族麾南指,刘琼束手。
(《赤壁之战》4.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荫相如列传》)5.行为: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6.父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古义:有时偏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7.赤子:今义:小孩子。
古义:–①百姓。
例如: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
(《方腊起义》)–②初生婴儿。
例如:赤子之心。
(《孟子·离篓》)8.以为: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例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9.可以:今义:能够。
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
–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10.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而。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之)而师之。
(《师说》) 11.至于: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义:终于达到。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六国论》)12.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3.祖父:今义:父亲的父亲。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国论》) 14.会计: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
古义:会,聚会;计,商议。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一会计事。
(《陈涉起义》)15.不必: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16.作文:今义:语文中进行的写作训练。
古义:写文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7.以往:古义:而往……。
–例如: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18.感激: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感动;激,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19.因: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古义:趁此。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0.具体: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21.智力: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六国论》) 22.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例如:相如前进岳,因跪请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23.或者: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
古义:有的人,有些人。
–例如: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封建论》)24.即使:今义:表假设性让步关系的连词。
古义:即:就,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西门豹治邺》)25.弟兄:今义:①同辈之间;②[ 旧时军队称士兵。
古义:有时偏指兄。
–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省东南飞》)26.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7.妻子:今义:(女方)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28.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29.非常: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30所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②表示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靠它来,表凭借。
–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
(《师说》)31.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2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33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世。
(《劝学》)34稍稍: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35.更衣: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36.无日:今义:不如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37殷勤: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38唧唧:今义:低声交谈,也是虫的叫声。
古义:①织布机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③叹息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