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觉得培训内容可以分科目学习,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因为学生群体不一样,学生的文化水平也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建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另外也可以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给培训教师学习,案例可以分不同的科目,这样培训会更有针对性。

对于培训导学来说,我也觉得可以多几名导学老师,一个导学老师有时忙不过来,不能及时给学员回复,并且我建议导学老师也要分科目,因为不同科目的老师真的很难去辅导和提出更好的建议。

我觉得培训平台有些功能也不完善,比如我们在WORD文档下来的一些贴,有时复制到平台上,粘贴不了,这样又要重复输一次。

酶的特性

教学设计:黄小洁【版本信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内容。

【教学设计】

概念图展示设计过程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一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2.教学目标

①需构建的概念体系:能区别化学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剂;能说出酶的本质;能列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能阐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②需发展的思维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寻求答案和评价同伴设计实验方案;借助目标分析法学习如何获取信息;借助三维分析和换位思考法学会交流。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科间知识迁移:在高一化学中学过有关催化剂的特点及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对其有感性认识。本学科的知识及能力方面:通过前面半学期的生物实验课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培养,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一系列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经过生物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我校正实施“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教学改革,在学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能得到很多的自主表达的机会,表达能力较好。并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学生还能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激发思维和整理知识。

存在的困难: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有涉及到酶的应用经历或现象,但不知其本质与酶有关,更不知道现象产生的原因。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难点: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二、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活动是依据“以生为本,发展能力,落实效果”的学科教学理念,内容是参照一般探究教学模式所共有的一般内容和阶段设计的,安排了三个活动,即是:第一步,课外研究性学习:学生参与围绕科学问题、事件或现象展开探究活动,将探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相联系,并有意造成他们的思维冲突,刺激他们研究学习兴趣,从而启动思维;第二步,实验室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假设并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并为观察结果提供解释,这个过程会因为知识的不系统而遗留下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困惑或问题。第三步回到课堂,交流讨论、内化提升。课堂教学是对前面活动的总结、归纳和提升的归纳过程,在课堂的教学中,用演绎法的教学方式,将在研究性活动与实验中碰到的具体问题汇总并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形成理论体系,并用学到的知识再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见下表

探究程序教师活动

第一步

课外研究性学习诱发、启动、激励探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开

放实验室,指导探究

观察、记录,提出问题

第二步

实验室中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组织交流,评价,引导出新问题,布置任务,组

织酶的特性探究分组实验,维持秩序

交流、评价探究结果,

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

第三步指导交流、讨论、内化理论知识,落实知识目标,

检测知识

交流、讨论、评价,汇

回到课堂,交流讨

论、内化提升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资源的准备:

要求实验员开放实验室并提前准备好活动的材料,包括梨、苹果、淮山等材料若干;小刀若干,培养皿和烧杯若干;小组分工任务表、评价表、记录表等。

2.探究和实验场所的准备:

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和实验都选择在实验室进行,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自带材料在实验室内分两次完成第一步的初步探究及第二部的

实验探究。

四、教学活动过程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分为三步,这样的设计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推进过程。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第一步的资料提供及设计问题激发兴趣方面;在第二步实验探究前作详细说明;第三步主要做好课堂交流讨论的组织和评价。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安排如下:建议上周周五实施步骤一,周六自修时间可以课外交流,周日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和与同学交流;周一到周五可以安排两个课时实施第二第三步的教学。

第一步:研究性学习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按班级分组,每6人一组,组长负责分发梨、苹果、淮山各半个(块),食盐、食用小苏打,小刀一把,培养皿三个,烧杯一个,资料,纸张(现象记录、表述等用)。

学生活动:观看资料

发展能力:激发动机,准备探究

【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①明确分组②指导操作重现现象③激发探究欲望, 导问:例如:请仔细观察切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各组员共同观察,作好观察记录。如果用食盐或小苏打溶液冲洗切面,又会如何?

用手机将各组的图片拍下来,连接电脑设备,以备下阶段辅助各组对现象的叙述。

学生活动:①组长将梨、苹果、淮山各切成两半,置于培养皿中。②观察,记录现象,讨论。

发展能力:借助聚焦工具,调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①要求各组派代表报告观察结果(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将各组记录呈现)②汇总各组观察到的各种现象。③引导学生从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思考的结果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如图1)(提示提出问题可先在现象上加个问号如:果肉为什么会变色?变色和什么有关,是温度、空气还是水分?不同水果变色速度一样嘛?同一水果在什么情况下变色最慢?等等)④要求学生将本组的问题记录并交流。

学生活动:①学生交流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