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_王浪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_王浪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_王浪

中国旅游报/2010年/3月/22日/第007版

景区?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王浪

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综合评价为前提,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是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5月1日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具有指导意义,但乡村旅游资源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如果仅仅套用国标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很难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判断。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技术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较少,推广使用和应用性不强,尚没有实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因此,本文试图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乡村旅游地属性状况,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资源分类体系

根据乡村旅游分类的同质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可将乡村旅游资源大致分为六个主类,即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和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山地生态、水域风光、生物生态3个亚类,山丘型旅游地、独峰、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岛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树木、林间花卉地、动物栖息地等12种基本类型。乡村自然生态风光反映乡村自然山、水、生物等风光与特征,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底和背景。

乡村田园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景观、林区风光景观、渔区风光景观、草场景观、城郊景观6个亚类,农业生产场景、农业生产用具、水乡景观、旱地景观、梯田景观、森林景观、种植园景观、海洋渔场景观、淡水渔场景观、草原景观、草山草坡景观等11种基本类型。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包括乡村历史遗迹和遗址、聚落文化、居住地与社区、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游憩场所、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8个亚类,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特色聚落、乡土建筑、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展示演示场馆、塔形建筑物、楼阁亭台、书院、度假区、墓(群)、桥、水库及观光游憩段落等14种基本类型。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以聚落和建筑等为物质载体,记载和反映了人文活动,代表了一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商品包括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2个亚类,风味食品、乡村特产、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4种基本类型。乡村旅游商品是乡村居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而形成的食品、特产和传统工艺等,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包括人物记录、艺术与文化、民间习俗、现代节庆4个亚类,人物、协会、地方文化、民间演艺、民间节庆、宗教活动、旅游节、文化节8种基本类型。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是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

乡村景观意境包括乡村景观通道、乡村景观意境2个亚类,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乡村山水环境意境、乡村聚落文化意境、乡村农耕田园生活意境4种基本类型。乡村景观意境是以乡村区域自然景观、区域文化景观共同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对整体景观的感受,是超越物质景观实体的旅游资源。

资源评价体系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分为资源单体评价、资源区域分布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和开发功能评价。其中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评价可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共有因子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即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逐一赋分定量评价,通过去高低分均值计算得出单体资源的赋分值,并由此分出不同等级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区域分布评价分为数量与质量评价、分布与组合评价。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是在资源等级和开发条件等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依据这两大类主要因素,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分四个级别:很高,高,较高;一般。开发条件分三个级别,即:优,资源等级高、规模较大、交通便捷;良,资源等级中等,规模一般,交通较好;一般,资源比较分散、旅游交通不太便捷。通过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和开发条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分别为:基础层次———观光游览,提高层次———休闲度假、购物,专门层次———专项旅游。依据规划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与特色,结合旅游者的行为层次,可将规划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功能进行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模板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1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 ( )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 旅游资源分类、 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2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在旅游研究、区 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 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 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试行稿) 》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 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 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 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 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旅游界, 对其它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3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 以及旅游资源 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 点) 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 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 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中华人民共 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2003) 一、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二、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生态旅游资源介绍

第五讲生态旅游资源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关于资源的概念 1、资源的形成 资源的概念源自经济学科,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1983)。资源一度被定义为“人类财富的来源”,不断地被某一主体利用。资源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是指可以成为人的资产或利益的外界物。如作为物质资源的矿产,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具有经济实用性。但是矿产也具有文化价值,古代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让我们联想起人类早期的文化史,至此,物质资源上升为精神资源。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物质资源,但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物质资源有了文化的内涵,成为一种文化资源。 2、资源的类型 实际上,资源是一种关系概念,表示某物对某一主体有价值。资源还可以简单的定义为有机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和能量形式。对人类来说,资源就是能在个人及社团两个水平上,满足生理、社会经济和文化需求的任何一种物质或能量形式。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的要素,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源泉。通常情况下,资源可被分成两大类,不可更新资源是依赖于有限贮存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物燃料等;可更新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换句话说是从生命有机体生物量中获得的资源。然而资源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概念。同时资源又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利用却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森林和草地、湿地以及荒漠的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功能,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林、副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美学、户外休闲以及文化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3.资源的动态 我们分析一下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或技术文化功能作用,就不难发现,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涉及到物质的转化(生命有机体是通过代谢活动,人类社会是通过工业过程),这种转化是能量不断(连续)流动和消耗的结果(生物圈能量来源于太阳,技术文化能量来源于化石燃料)。这种考虑又使我们提出资源的另一个定义,正如已经提到的,资源是出现在生态圈初级(primary)能量的各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而且,它也可定义为生命有机体需要的任何东西。在这个定义下,能量、物质、空间、时间和多样性都是资源,即所有的基本生态因子都是资源,不可再生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是指那些化石能源和生物能源。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基本生态因子,可以直接对生物发生作用的某一环境下的典型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都可称为基本生态因子或资源。所以说资源亦属于生态学的范畴。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1.旅游资源定义 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概念。“旅游资源”也不例外,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并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得到认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定义: (1)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

旅游资源分类表(2018新)

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点) A 地文景观 AA 自然景 观综合体 AAA 山丘型景观 AAB 台地型景观 AAC 沟谷型景观 AAD 滩地型景观 AB 地质与 构造形迹 ABA 断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地层剖面 ABD 生物化石点 AC 地表形 态 ACA 台丘状地景 ACB 峰柱状地景 ACC 垄岗状地景 ACD 沟壑与洞穴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土圈灾变遗迹AD 自然标 记与自然现 象 ADA 奇异自然现象 ADB 自然标志地 ADC 垂直自然带 B 水域景观 BA 河系 BAA 游憩河段 BAB 瀑布 BAC 古河道段落 BB 湖泊 BBA游憩湖区 BBB 潭池 BBC 湿地 BC 地下水 BCA 泉 BCB 埋藏水体 BD 冰雪地 BDA 积雪地 BDB 现代冰川 BE海面 BEA 游憩海域 BEB 涌潮与击浪现象 BEC 小型岛礁 C 生物景观CA 植被景 观 CAA 林地 CAB 独树与丛树 CAC 草地 CAD 花卉地 CB 野生动 物栖息地 CB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B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BC 鸟类栖息地 CBD 蝶类栖息地

D 天象与气候景观DA 天象景 观 DAA 太空景象观察地 DAB 地标光现象 DB 天气与 气候现象 DBA 云雾多发区 DBB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C 物候景象 E 建筑与设 施 EA 人文景 观综合体 EAA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EA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AC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EAD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EAE 文化活动场所 EAF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EAG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EAH 交通运输场站 EAI 纪念地与纪念活动场所 EB 实用建 筑与核心设 施 EBA 特色街区 EBB 特性屋舍 EBC 独立厅、室、馆 EBD 独立场、所 EBE 桥梁 EBF 渠道、运河段落 EBG 堤坝段落 EBH 港口、渡口与码头 EBI 洞窟 EBJ 陵墓 EBK 景观农田 EBL 景观牧场 EBM 景观林场 EBN 景观养殖场 EBO 特色店铺 EBP 特色市场 EC 景观与 小品建筑 ECA 形象标志物 ECB 观景点 ECC 亭、台、楼、阁 ECD 书画作 ECE 雕塑 ECF 碑碣、碑林、经幢 ECG 牌坊牌楼、影壁 ECH 门廓、廊道 ECI 塔形建筑 ECJ 景观步道、甬路 ECK 花草坪 ECL 水井 ECM 喷泉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形象定位 2013年06月13日15:32 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8期作者:刘玉姝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48 摘要:伴随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缓解压力,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而生态旅游在这个全民都注重低碳环保的今天被人们所欢迎。属于绿色消费的生态旅游可以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提高人们的绿色消费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另外,也可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针对生态旅游绿色消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消费,发展 课题名称:基于产业融合的黑龙江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24125) 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一种绿色消费,更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地球只有一个,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而且还具有不可逆的特性,也就是说一旦枯竭,也就意味不能再生,哪怕是人造景观,再生也不能保留原来的文物价值。然而,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更加依赖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也是旅游产业所独有的性质。在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消费者仍旧占了很大一部分,为此,更应该提倡生态旅游这种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的定义 要兼顾两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不能只为满足自己这一代人自身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的要求,就不顾及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为此,作为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就此产生,并为广大人们所接受。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健康的绿色产品是消费时的首选,消费的过程中产生垃圾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合理处理垃圾为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再逐步将原有的消费观念转变珍爱自然、注重健康的消费观念,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是要注重环保,节能减排,让购买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最终选择,实现可持续消费。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等方面,便是环保专家概括的绿色消费中的5R。 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已经成为了主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在联合国环境会议中对将原有的不可持续消费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消费达成共识,将是各国日后的正式发展议程。坚持适度消费、节制消费、消费正义的实现以及坚持可持续消费就是生态消费模式下所提倡的消费活动。过度消费和不足消费都会影响个体基本的生存而且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要结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承受能力的情况适度消费。始终秉着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不能因为要满足人们的自身欲望或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过度消费。 消费正义否认消费是一种私人化行为的同时,也否认了消费的纯粹经济性质,但提倡消费活动中的责任及公平意识,强调消费享受和代价之间的公平性。 不论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还是可持续消费都是以人类为中心的考量标准,考虑人们现阶段的经济活动所包括的消费活动对子孙后代的影响。20世纪九十年代初,罗毕会议上阐述了由布兰抡特女士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延伸得到的可持续消费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随着这一理念进一步阐述及延伸,涵盖的氛围也扩大延伸到人与地球非人类成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承担力的情况下,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类

乡村旅游基本类型归纳为以下几类: ①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②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③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④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agrotourism)注,有的甚至片面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缺乏规划和策划 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4)人才匮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_类型和评价体系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类型和评价体系* 袁书琪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007) 摘 要 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国内外对生态旅游资源基本问题的研究还在深化 的过程中。笔者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新国家标准在长期实践研究中总结经验,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特性,类型,评价 中图分类号 Q 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4)02-0109-05On the characteristic ,type and evaluatin system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Y UAN Shuqi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4,23(2):109~113. Ecological tourism has been becoming one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world tourism .T 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issue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weak .Based on the action of our country 's tourism resource classifica tio n and evaluatio 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natio nal standard and the abundant ex perience of long -term practice research ,the author put forw ard the char -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sy stem of ecology ical tourism resource put fo rward .T he essence issues have special sig nificance to w ester n China who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weak in our country . Key word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characteristic ,ty pe ,evaluatio n sy stem . 1)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R ].北京.2)国家环保局.2002.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R ].北京.*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D0310011)。**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02-10-09 改回日期:2002-12-10 1 引 言 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发展方向,应当引起旅游学界对生态旅游资源研究的足够重视。针对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新国家标准,国内外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正处在深化的过程中,而对相对较新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和认识还存在不少问题[2,5]。因此,有必要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讨论1)。2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是否等同于一般旅游资源,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3]。迄今为止,我国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中,并没有单独列出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旅游资源评价因子只涉及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而未涉及生态价值。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亟待研究。2.1 生态旅游的特性 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取决于生态旅游的特性。 我国正在研制生态旅游管理规范,对生态旅游涵义的界定,是一切生态旅游管理规范的前提2) 。 诚然,迄今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国内外不同看法很多,但共识的成份比较大,且趋同的态势明显[4]。2.1.1 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从旅游发展的吸引力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在于依赖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这里所谓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但也包括与自然环境关系和谐的人文环境。而一般旅游吸引力来自景观美或某种兴趣活动的便利。2.1.2 生态旅游的场所 从旅游活动场所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处于环境质量优越的自然环境。当 今地球上纯自然环境已经不多了,且远离人类社会。所以这里所谓的自然环境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2.1.3 生态旅游的目标 从旅游开发的目标来看,生态旅游的特点是侧重生态效益。生态旅游地的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 logy 2004,23(2):109~113 DOI :10.13292/j .1000-4890.2004.0059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生态旅游及其类型浅析

摘要 生态旅游近几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的类型极多并且是一种依赖当地资源的旅游、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同时生态旅游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浅析了生态旅游的类型以及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简要分析,以便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 关键字: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类型浅析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录 1 绪论 (1) 2 生态旅游的概念 (2) 3 生态旅游现状 (3) 4 生态旅游的类型 (5) 4.1 陆地生态旅游 (5) 4.1.1 森林生态旅游 (5) 4.1.2 草原生态旅游 (5) 4.1.3 荒漠生态旅游 (6) 4.1.4 湿地生态旅游 (6) 4.2 水体生态旅游 (6) 4.2.1 海洋生态旅游 (6) 4.2.2 河流生态旅游 (7) 4.2.3 湖泊生态旅游 (7) 4.2.4 温泉生态旅游 (7) 4.3 人工生态旅游 (8) 4.3.1 农业生态旅游 (8) 4.3.2 城市生态旅游 (8) 4.4 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8) 4.4.1 宗教生态旅游 (8) 4.4.2 民俗生态旅游 (9) 5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前景 (9) 总结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2)

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乡村旅游发展类型 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 依托核心风景区发展特色“农家乐”——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 积极引导规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 树立品牌发挥优势以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业旅游——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 培育发展“农家乐” 唱响乡村旅游歌——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 生态旅游开发的典范旅游带动脱贫的榜样——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 农家院带旺乡村经济发展——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 积极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乡村游——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 旅游金钥匙打开致富门——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 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乡村旅游——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 二、依托景区发展型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建设旅游明星乡镇——湖北省秭归县周坪乡 打造环境促发展旅游强镇助三农——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 乡村参与创新路旅游助农到实处——广东省信宜市旺将村 兴办乡村旅游建设和谐山村——山东省五莲县靴石村 抢抓乡村游机遇推进新农村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迎水桥镇 以“湖”兴“旅” 省定贫困村变旅游专业村——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 旅游与三农联姻——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区温汤镇 创办生态旅游景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南强村 围绕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 整合资源共生双赢实现乡村旅游良性发展——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 珠峰脚下的旅游之乡——扎西宗乡——西藏自治区定日县扎西宗乡 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乡 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发挥“以旅助农”的优势——湖南省怀化市中方县中方镇荆坪村依托大旅游振兴小乡镇——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家乡 三、旅游城镇建设型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 雨露江湾又一春乡村旅游尽朝晖——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喜洲镇 四、原生态文化村寨型 发展乡村旅游构筑富足家园——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 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杨池村 亦耕亦娱半农半旅旅游助农最实惠——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云舍村 发展乡村旅游惠及“三农”——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李坑村 利用独特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五、民族风情依托型 依托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发展中的青海互助土族民俗旅游村——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民俗村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评分办法及细则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评分标准) 1按照本标准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 2本标准采用打分评价方法。 3评价主要由调查组完成。本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 赋分。 本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档次。 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其中: "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 1 ""25分、" " 表2观赏游 同 同时 历史价 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比较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3-1 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巨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完美、疏密度优良级;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极高。10-8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大;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很和谐、疏密度良好;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很高。7-5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中等;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和谐、疏密度较好;自然景象和人 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高。4-3 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较小;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较和谐、疏密度一般;自然景象和 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较小。2-1

完整性(5分) 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5-4 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 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 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 资源影响力(1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10分) 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承认的名牌。10-8 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性的名牌。7-5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内的名牌。4-3 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本地区名牌。2-1 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 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四川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生态旅行资源的分类是依照生态旅行资源的共性与个性,按一定目的和需要进行集合归类的一个科学划分。 一、分类原则 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同一级同一类型旅行资源,必须具有共同的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 逐级划分原则:旅行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能够分为不同级不、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不同标准原则:不同级不或不同系列的类型划分,能够采纳不同的标准;不同级不的类型划分不能采纳相同的依据,对每一类型直截了当划分次一级类型。 二、分类标准 参照国家关于旅行资源分类标准(GB/T18972—2003),依据旅行资源本身的某些具体属性或关系进行分类。由于旅行资源的属性、特点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因而分类的标准也是多方面的,人们能够依照不同的目的要求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标准有属性、功能特点。 三、四川生态旅行资源分类 (一)按资源属性分(见表1)。 1.生物景观。 要紧包括森林、草原、草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顺潮湿,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物种数量名列全国之冠。四川有10000余种高等植物,其中珙桐、银杏、水青冈、莲香树、白辛树、大叶柳、桫椤等85种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野生植物爱护名录。四川还拥有100余种包括国宝大熊猫在内的珍稀动物,1259种野生脊椎动物,其中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0%,属于国家爱护的有140多种。目前,共建立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各类型自然爱护区163个,其中国家级21个、省级66个。 2005年,四川草地面积15.22万平方公里,占幅员的31.36%。川西北高原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目前,红原—若尔盖大草原观光、塔公草原风情游、理塘赛马节、西岭雪山滑草等旅行产品已初具规模,进展潜力庞大。 四川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广,自然爱护区多。目前已建立大熊猫栖息地自然爱护区35个(包括卧龙、唐家河、蜂桶寨、王朗等);川金丝猴栖息地自然爱护区7个(包括九寨沟、白水河、喇叭河等);白唇鹿栖息地自然爱护区10个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2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3.3 旅游资源单体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4 旅游资源调查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2006-07-13 13:51:36来源:[大中小][打印] ICS 03.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972-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Classification,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003-02-24 发布2003-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四川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类与评价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所修课程名称 旅游地理学 指导教师: 吴妍 小组成员: 我们是雷锋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2014年 5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____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_____学院______2011____级_______1______班______地理科学______专业 ………………………………(密)………………………………(封)………………………………(线)………………………………

评阅教师签名:

目录 1:背景 (4) 2:分类 (4) 2.1分类原则 (4) 2.2 分类对象 (3) 2.3 分类结构 (3) 2.4:四川省主要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2) (6) 2.4.1:成都市内主要景点分类: (6) 2.4.2:线路①主要景点分类 (7) 2.4.3:线路②主要景点分类 (10) 2.4.4:线路③主要景点分类 (11) 2.4.5:线路④主要景点分类 (11) 2.4.6:线路⑤主要景点分类 (14) 2.4.7:线路⑥主要景点分类 (16) 2.4.8:线路⑦主要景点分类 (17) 3旅游资源评价 (19) 3.1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三三六”定性评价法 (19) 3.1.1旅游资源三大价值: (19) 3.1.2旅游三大效益: (20) 3.1.3旅游条件: (21) 3.2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23) 3.2.1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1) (23) 3.2.2:四川省旅游资源国家标准评价(见表3.2) (25) 3.3:单因子评价——地形因子。 (27) 4.四川省旅游资源图示 (28) 4.1旅游资源图标准(见表4.1) (28) 4.2四川省旅游资源分布图(见图2) (28) 5.四川省旅游景点的发展建议 (30) 5.1旅游景点的马太效应分析 (30) 5.2马太效应对策分析——处于阴影下的旅游景区应对策略 (30) 5.2.1“错位”营销形象导入 (30) 5.2.2旅游市场的细分策略在旅游景区的运用 (31) 5.2.3运营方式与方法的创新 (31)

《生态旅游》课程标准.doc

《生态旅游》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生态旅游》 课号:097D94X 所属学院:旅游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课程类型:选修 1.前言 1.1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产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行生态旅游市场的开发、生态旅游区规划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际生态旅游区的管理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态旅游区开发规划案例,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并逐步具备旅游产品改进、改造或重新设计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风景区管理;中国旅游地理 1.2设计思路 课程开设依据: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分析,导游、生态景区管理员、领队、旅游资源规划设计者等是本专业学生的重要岗位,也是学生专业能力得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岗位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生态旅游知识,熟悉生态旅游区经营维护基本理念,能明晰生态旅游区设计规划的基本规程。因此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必上课程。 内容选择标准:导游、生态景区管理员、领队、旅游资源规划设计者等的工作是该专业重要岗位,通过对这些岗位进一步调研,并经过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根据学生实际在岗位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八块: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生态旅游环境伦理观、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生态旅游管理,因此,本课程主要围绕这八块内容开展教学和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思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的教学方式,而是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以真实的客源开拓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与训练,彻底改变了学与教的行为,同时通过实际工作岗位模拟,让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感受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 内容编排顺序:本课程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采用递进与并列相互结合展现教学内容,例如:在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部分中,采用由近及远、由主及次的顺序进行。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_王浪

中国旅游报/2010年/3月/22日/第007版 景区?管理 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 咸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王浪 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综合评价为前提,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是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5月1日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具有指导意义,但乡村旅游资源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如果仅仅套用国标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很难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判断。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技术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较少,推广使用和应用性不强,尚没有实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因此,本文试图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乡村旅游地属性状况,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资源分类体系 根据乡村旅游分类的同质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可将乡村旅游资源大致分为六个主类,即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和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山地生态、水域风光、生物生态3个亚类,山丘型旅游地、独峰、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岛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树木、林间花卉地、动物栖息地等12种基本类型。乡村自然生态风光反映乡村自然山、水、生物等风光与特征,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底和背景。 乡村田园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景观、林区风光景观、渔区风光景观、草场景观、城郊景观6个亚类,农业生产场景、农业生产用具、水乡景观、旱地景观、梯田景观、森林景观、种植园景观、海洋渔场景观、淡水渔场景观、草原景观、草山草坡景观等11种基本类型。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包括乡村历史遗迹和遗址、聚落文化、居住地与社区、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游憩场所、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8个亚类,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特色聚落、乡土建筑、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展示演示场馆、塔形建筑物、楼阁亭台、书院、度假区、墓(群)、桥、水库及观光游憩段落等14种基本类型。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以聚落和建筑等为物质载体,记载和反映了人文活动,代表了一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商品包括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2个亚类,风味食品、乡村特产、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4种基本类型。乡村旅游商品是乡村居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而形成的食品、特产和传统工艺等,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包括人物记录、艺术与文化、民间习俗、现代节庆4个亚类,人物、协会、地方文化、民间演艺、民间节庆、宗教活动、旅游节、文化节8种基本类型。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是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 乡村景观意境包括乡村景观通道、乡村景观意境2个亚类,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乡村山水环境意境、乡村聚落文化意境、乡村农耕田园生活意境4种基本类型。乡村景观意境是以乡村区域自然景观、区域文化景观共同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对整体景观的感受,是超越物质景观实体的旅游资源。 资源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