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商品设计与创新经营模式之探讨

合集下载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一门融合了文化、艺术和创意的学科,通过设计和制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产品,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应用领域,涉及到各行各业的设计和制作,如传统手工艺品、文化衍生品、艺术品等。

这些产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承载着特定文化背景和历史记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比如缺乏独特性、商业化难度大、市场认可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和壮大。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以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概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这一领域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缺乏独特性,很多产品在设计上缺乏创新和独特性,导致产品之间缺乏竞争力。

商业化难度大是另一个问题,文化创意产品难以在市场上得到普遍认可,很难实现商业化。

市场认可度不高也是一个问题,由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不确定性,许多文化创意产品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导致销售困难。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更加注重创新和独特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发展和壮大。

2. 正文2.1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特性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由于市场上竞争激烈,许多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缺乏独特的创意和设计,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很难区分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

商业化难度大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

许多文化创意产品虽然在设计上别具匠心,但在商业化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的渠道和市场,导致产品无法获得足够的推广和销售。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分析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分析介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的产品设计方式。

它以跨界融合、创新设计为核心,致力于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独特的文化产品,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多元的审美需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三个典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案例,探讨文化创意产品如何通过设计塑造文化形象、传承文化记忆、拓展市场空间等方面发挥作用。

案例一:红色文化系列产品红色文化系列产品是围绕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主题展开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不仅可以宣传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拓展产品销售空间。

比如,设计师可以将红色文化元素与时尚独特的产品形态相结合,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的手表、手机壳、服装等产品,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案例二: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新设计传统手工艺品一直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可以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结合。

比如,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陶瓷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色彩绚丽、造型独特的陶瓷艺术品,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案例三:文化创意产品与城市营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城市营销的结合是当前大势所趋。

通过设计与城市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和投资者。

比如,某城市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团队设计了以城市标志性建筑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以摩天大楼为造型的书签、钥匙扣等,通过销售这些产品,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带动旅游及周边商业的发展。

案例四:文化创意产品以文化形象塑造城市形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能够通过城市营销增加城市知名度,还能以文化形象塑造城市形象。

比如,某城市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团队设计了以城市标志性建筑为主题的T恤、磁贴等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独具特色,彰显了城市的独特文化形象,为城市形象塑造作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五:文化创意产品传承文化记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还可以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文创产业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

文创产业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

文创产业的创新模式与商业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文化创意产业(文创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创产业既融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

本文将探讨文创产业的创新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及它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文创产业创新模式1.跨界合作模式文创产业的创新模式之一是跨界合作。

传统文化与科技、艺术、设计等行业的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将传统绘画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可以开发出沉浸式艺术体验;将传统手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可以推出个性化的定制产品。

2.互联网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是文创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

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可以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

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文化创意产品的信息,可以扩大产品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市场的开拓。

3.个性化定制模式个性化定制是文创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独特性,而个性化定制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基于传统文化元素设计的手工艺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增加产品的独特性和附加值。

三、文创产业商业模式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知识产权是文创产业商业模式的核心。

通过对文化创意作品的版权保护和运营,可以实现创作者的收益最大化。

例如,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品牌注册和商标保护,可以建立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对文化创意作品进行授权和授权管理,可以实现创作者的版权保护和收益分配。

2.文化旅游模式文化旅游是文创产业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体验。

例如,将传统村落打造成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来体验传统村落的风景和文化;将传统节日和庆典作为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传统文化。

3.文化创意衍生品模式文化创意衍生品是文创产业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创业计划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销售

大学生创业计划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销售

大学生创业计划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销售大学生创业计划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文化创意产业备受瞩目,成为了大学生创业的新方向。

本文将通过介绍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销售,探讨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大学生创业计划的关键环节,它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创业者应该积极关注时下的潮流和消费者需求,将自己的独到见解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1.产品定位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之前,创业者需要明确产品的定位。

他们应该考虑产品的受众群体、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情况。

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创业者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意方向,为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

2.创意思维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需要独特的创意思维。

创业者可以通过开展创意工作坊、阅读相关书籍和参观展览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意思维能力。

他们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设计元素和技巧,将想法转化为实际可行的产品。

3.材料选择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创业者可以选择环保材料或体现当地文化特色的材料,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控制成本也是创业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完成后,如何销售产品也是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重要环节。

创业者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销售策略,将产品推向市场。

1.线上销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销售成为了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渠道之一。

创业者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店、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同时,创业者还可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

2.线下销售线下销售是传统营销渠道,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创业者可以选择在商场、展览会或周末市集等地方租赁摊位,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此外,与实体店铺合作、销售经营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3.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的长期目标。

创业者应该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形象塑造,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通过广告宣传、赞助活动等方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忠实客户。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商业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分析,探讨该行业成功的商业模式以及未来的市场趋势。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品牌建设、营销策略、产品研发和版权保护。

品牌建设是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关键。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只有拥有自己的独特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许多品牌都是由具有创意才华的艺术家或设计师创立而成。

这些品牌通常在设计和创意上具有较高的水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和公关活动,为品牌树立了优质、高端、有品位的形象。

营销策略是文化创意产业中另一个关键的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营销策略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意性和文化内涵。

一些品牌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玩法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比如一些品牌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开展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鼓励用户参与并与品牌互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品牌知名度,而且也符合目前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参与性体验的消费趋势。

产品研发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文化创意产品的特点是其具有别样的设计和创意。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更注重的是创新和创造性。

因此,产品研发不应该仅仅是产品功能和品质的提升,更应该是从文化和创意的角度去思考并提出创新的想法。

文化创意产业中有很多杰出的例子,比如苹果公司就将设计作为其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版权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模式。

文化创意产品通常具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产权,而保护这些知识产权对于其商业成功至关重要。

在中国,由于版权保护意识低下,造成了一些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问题,导致品牌的形象和商业价值受到影响。

因此,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版权保护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市场的未来趋势存在三个方面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

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一、引言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经济领域,其包括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就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

二、商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模式包括内容生产、渠道分发、消费者服务和衍生品开发四个环节。

1.内容生产内容生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环节,它关乎到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价值。

在内容生产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物力,以确保创作出有创意、有内涵的文化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创新性,也在于产品的品质和市场适应性。

随着消费者利益需求的不断变化,内容生产环节要不断寻求新的创意和产品形态,以满足市场需求。

2.渠道分发渠道分发是确保文化创意产品进入市场、并广泛传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建立多种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分发渠道,例如:线上商城、线下实体店、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等。

渠道分发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

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掌握不同市场渠道的特点和规律,以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和推广计划。

3.消费者服务消费者服务是确保消费者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和可信赖性要求较高。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客户关系管理。

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包装、售后服务、质量保证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归属感。

4.衍生品开发衍生品开发是一种利用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的商业模式。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优质名作被赋予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基于影视、游戏等产品的周边衍生品。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充分发掘文化产品的内涵和价值观,并将其转化成消费品。

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衍生品的市场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广阔。

三、管理文化创意产业在商业模式的支撑下不断发展,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是确保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探究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探究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探究图书馆一直被视为文化的摇篮和知识的殿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

除了传统的书籍借阅服务外,现代图书馆还涌现出了很多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图书馆的吸引力。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及营销策略,以期为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1.1 产品种类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非常多样,可以是图书馆主题的文具用品,如书签、笔记本、文具套装等;也可以是图书馆相关的纪念品,如明信片、冰箱贴、挂历等;还可以是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活动产品,如讲座资料、文化展览图录等。

这些产品都是以图书馆为原型,以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制作的,具有一定的收藏和纪念价值。

1.2 设计原则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要符合图书馆的文化特色和主题定位,不能偏离图书馆的本质。

其次是要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不能只追求外表的华丽,忽视了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

最后是要注重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引进新的元素和设计理念,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应该是围绕着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和阅读推广展开的。

设计师可以从图书馆的书籍、建筑、历史等方面获得灵感,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传递图书馆的文化内涵和理念。

设计师还可以借鉴当下流行的设计理念和潮流元素,使产品更具有时尚感和吸引力。

二、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策略2.1 目标人群定位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目标人群主要是文化爱好者、图书馆的常客和一些热衷于文创产品的人群。

营销策略要围绕这些人群展开,通过准确的定位和精准的推广,将产品推送到目标人群手中。

2.2 多渠道销售为了提高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量,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如图书馆自带的商店、文创市集、网上商城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购买到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

还可以考虑与文化创意品牌、礼品店等合作,进行产品的代理销售,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

探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探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探究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是指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以突出文化特色,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创意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已成为一个热门的领域,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科技产品,都可以通过文化创意设计,赋予产品新的灵魂和生命力。

那么,如何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呢?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思路。

一、深入了解文化背景要进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首先需要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这包括文化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审美观等方面。

只有深入了解了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

如果要设计一款传统文化主题的手工艺品,就需要对该文化的传统工艺、图案、符号等有所了解,才能在产品中体现出文化的精髓和特色。

二、挖掘文化符号和元素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挖掘文化符号和元素,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中。

文化符号和元素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传承和延续的象征,可以通过它们来表达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情感。

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并巧妙地融入到产品的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

中国的龙、凤、寿桃等符号,可以被巧妙地应用在家居用品、服饰配饰等产品设计中,从而赋予产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充分发挥设计创意在融入文化符号和元素的基础上,设计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创意,将文化元素进行重构和再创造,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

这就需要设计师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创意能力,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想法来诠释文化元素,创造出新颖、有趣的产品设计。

可以通过改变文化符号的构图、颜色、材质等方式,将传统的文化元素赋予现代的时尚感和艺术感,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关注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

产品设计不仅要具有美感和创意性,更要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情感需求,能够引起用户的共鸣和情感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創意商品設計與創新經營模式之探討 -- 以台藝大設計學院文化創意產學中心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工藝設計系所教授 林榮泰1.前言近年來,「美學」伴隨著知識經濟快速的興起,政府在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的計畫下,積極以設計產業鏈的概念,訂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整個文化創意產業計畫的重點在於文化如何加值「設計創意」,變成可以營利的「生意」,形成「美學經濟」。

「文化創意產業」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顯示台灣經濟發展面臨轉型的殷切,已經是全國的共識。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化與產業的關係日益密切,文化是需要花錢投資的產業,而產品也可以透過文化的加值成為賺錢的產業。

對產業而言,文化加值創造了產品價值的核心;對文化而言,產業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動力。

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如何達到「文化產業化」與「產業文化化」的願景,發展文化創意加值設計與創新經營模式益顯得重要;而「文化創意加值商品設計與創新經營模式」,正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技術。

另一方面,博物館透過現代資訊科技,可以將珍貴的歷史文物予以「數位典藏」,以保存國家文化資產,建構公共資訊系統,以促使精緻文化能夠資訊化、普及化、大眾化與生活化,結合科技與人文,達到推動產業和經濟發展的目的。

有鑑於此,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率先成立博物館(OUR MUSEUM)來典藏藝術相關的「技藝」,並在設計學院下成立「文化創意產學中心」(OUR STUDIO)作為提供文化商品「創意」的中心,同時建構了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UR FACTORY)負責把這些創意商品化,達到美學經濟的「生意」。

整個計畫的構想主要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中心,結合「科技產業」與「藝文產業」,整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藝術與工藝教育」的基礎,從體驗台灣的「文化」特色,透過文化「創意」加值「設計」,經由「文化」、「創意」與「設計」的過程「行銷」台灣,以達到結合技藝、創意與生意的「美學經濟」為目標。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生活卻需要更多的創意,回歸生活還是文化;讓藝術的「手藝」融入「經濟」,再加上「創意與設計」,經由地方產業形塑台灣成為品牌的指標。

因此,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必需經由「放眼全球.在地行動」(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的理念,達到結合博物館 (OUR MUSEUM)的「數位典藏」,透過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OUR STUDIO)的「文化創意」,再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OUR FACTORY)的生產,形成「地方產業」的目標。

簡言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將利用已經建構的OUR MUSEUM 的典藏「技藝」,結合OUR STUDIO的文化「創意」,形成OUR FACTORY的美學「生意」,達到美學經濟的微笑模式,也就是創意與生意的美學經濟。

有關OUR MUSEUM、OUR STUDIO與OUR FACTORY的設立與目的,簡單說明如下。

1.1 技藝 -- 從OUR MUSEUM 源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於民國44年(1955)創始之時,臺灣教育界尚無設計專門科系。

民國46年(1957),本校成立美術工藝科殆為臺灣大專院校第一所設計相關科系,開啟台灣的設計教育,對臺灣設計教育的開展具指標性意義;其後50年的發展正反應這種以「實務」為主的設計教育。

半個世紀以來,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與工藝設計學系(前身為美術工藝科),經歷平面組、裝飾組、應用美術組、設計組,以及立體組、產品組、工藝設計組、工藝組、陶瓷組等分組之教學,培養無數設計界菁英,對臺灣設計界影響極大。

民國89年,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設立,不但意味著本校設計學院繼往開來,與時並進之精神,更為當前臺灣設計教育注入活水。

長期以來,經由本校培育之優秀設計人才,其作品披沙瀝金後,可以代表臺灣近代設計史每一時期之經典之作,不但保留了工藝的技藝與手藝,並見證臺灣藝術設計發展的軌跡。

傳統的博物館典藏除了作採集、整理、收藏等作業,並定期展覽的主要功能外,各國無不利用博物館豐富的文物典藏,達到社會教化的功能。

因此,博物館與社會之間需要一個人性空間作為接觸的介面;例如,法國羅浮宮請華裔建築師貝律銘,重新設計一個透明玻璃的金字塔式入口,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有鑒於此,本校黃光男校長持別在此關鍵時刻,籌劃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博物館,開啟台灣的大學擁有博物館之先趨。

冀望透過博物館典藏的校友師生作品,在藝術教育的發展和設計的歷史脈絡中,勾勒出臺灣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的願景及方向,OUR MUSEUM 於焉悄悄的在台藝大的校園中出現,如圖1所示。

圖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博物館 – OUR MUSEUMOUR MUSEUM雖然不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未來透過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或數位博物館 (Digital Museum)的概念,可以發揮的功能卻未可限量。

數位博物館的關鍵性概念,源於知識的開放(Openness of knowledge);這意味著透過數位博物館可以將典藏文物不受時空的限制,對全校師生、全台灣或甚至全球所有需要瀏覽文物的人士作隨時的展示,經由「數位典藏」達到「創意學習」的目的。

台灣已有許多數位博物館出現,如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等。

將數位典藏或數位博物館的概念,推廣至教學及學習活動時,所有的國人將能對博物館數位化的典藏文物作最有效的運用。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設立OUR MUSEUM 的一小步,將帶動台灣藝術設計教育往前邁一大步的動力。

這也是本計畫就文化創意產業的技藝面來看,其重要性之一。

1.2 創意 -- 從OUR STUDIO 想起未來的設計必須回歸到人文美學的觀點,科技只是技術輔助的工具,不能用來主導產品設計。

未來的設計乃是藝術、文化與科學的整合,以解決社會的問題,並重新定位生活形態。

設計是文化創意活動,其最終的目的在於形成生活文化,營造人性化的生活環境。

尤其是21世紀的數位科技世界,以「人性」為本,以「文化」為體的設計更加重要,即所謂的文化創意設計。

如何經由「文化」轉換為「創意」,加值產品「設計」,也就是「文化創意」如何「加值設計」,這也正是藝術設計教育未來的課題。

有鑒於此,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持別在設立OUR MUSEUM之後,在設計學院下籌劃成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OUR STUDIO (圖2)。

圖2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設計中心 – OUR STUDIO 文化創意產業中心係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藝術、文化與設計的教學專長為基礎,配合台灣經濟發展亟需轉型的事實,並結合政府「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的文化創意產業;整合上游OUR MUSEUM的文化創意、中游的設計創新與下游的市場行銷,形成的文化創意產業鍊。

也就是經由文化創意、創新加值、研發設計與商品化等階段,豐富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內涵。

並與相關的業界合作經由市場分析、經濟效益評估與商業模式之建立,以促成營運之可行性。

最後,達到文化創意產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具體助益與貢獻。

簡言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目標主要是結合「科技產業」與「文化創意」,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藝術教育」的基礎,從體驗地區的「文化」特色,透過文化「創意」加值「設計」,經由「文化」、「創意」與「設計」的過程「行銷」台灣,以達到「文化創意,社區營造,生活設計,行銷台灣」的目的。

透過「文化創意加值產品」發展「產業在地化」,營造「地區創意產業」。

從OUR STUDIO 做起,發揮「知識經濟」與「美學經濟」目標。

這也是本計畫就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面來看,其重要性之二。

1.3 生意 – 從OUR FACTORY 作起近年來,文建會陸續把閒置於各縣市的公賣局舊酒廠改建為「文化園區」,提供藝文團體多元的排練、展演空間,並設立藝文資訊站、圖書資料教室等服務設施。

成為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

例如,原為台北酒廠的「華山文化園區」提供藝文、親子、社區、公民的參與等功能,達到社區美學、創作、學習與休閒的多元內容,為文化園區勾畫未來的新風貌。

其他的園區還包括:台中、嘉義、台南與花蓮,這些由國家規畫的產業園區,已在各地區發揮藝文應有的功能。

有鑒於此,本校持別在設立OUR MUSEUM,籌劃文化創意產業中心 – OUR STUDIO之後。

又仿效國家級的文化園區的構想,把臨近台藝大廢棄的退輔會榮民紙廠,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 OUR FACTORY (圖3)。

提供學生學習、實習與圓一個創意夢的藝術設計教育樂園,這又是國內大學發展文化創意的另一項創舉。

為了讓文化創意產學園區發揮應有的功能,本校同時推出一系列的文化創意產業紮根計畫包括:陶瓷工藝精品工作坊、玻璃工藝精品工作坊與綜合工藝精品工作坊等分項計畫。

透過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藝術家的進駐、廠商的進駐、創意設計中心設計團隊的培養、課程與就業的實習等,將美術、設計、表演、傳播等藝術領域的內容,轉換成文化創意產業的陶瓷工藝精品、玻璃工藝精品,以及綜合工藝精品,達到藝術的創新與加值。

同時,以「創意台灣」的宏觀視野,將藝術科技化、國際化、產業化,以藝術形塑台灣的文化。

除了促進手藝與技藝的提昇、培養文化創意的人才與提升就業的競爭力之外,透過技術專書與紀錄駐校藝術家影音光碟的出版,以及大量工藝精品的設計開發,更能落實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廣,同時使手藝經由創意變成生意。

這也是本計畫就生產行銷來看,其重要性之三。

圖3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文化創意產學園區–OUR FACTORY2. 美學經濟的微笑理論近年來,產業界一直在強調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OECD(1999)定義的知識經濟係:知識與資訊的生產、傳遞、應用為主的經濟體系,即在經濟知識的國家中,知識與資訊是促進經濟成長、創造財富以及提供機會的主要動力。

梭羅(1999)在其「Building Wealth」一書中強調:「全世界目前正進行第三次工業革命--知識的革命,創造財富的關鍵,已從過去的天然資源、技術工具到今天的「知識」,這場革命的影響範疇,遠勝於前次的資訊革命。

並強調新經濟時代的三大特色:除舊佈新、鼓勵創業與擁有原創力。

管理大師杜拉克早在60年代即提出「知識工作者」的觀念。

90年代更在其著作-「Post-Capitalist Society」(Drucker,1989)中指出:在知識經濟的年代,創造力比生產力更重要,企業必須加強創新的投資,並尊重和善用知識工作者的「知識」。

最近,在其新著「21世紀的管理挑戰」更強調:每個組織的核心競爭力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項核心競爭力是任何組織都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創新。

圖4原係由施振榮先生所提出在知識經濟架構下的微笑理論,其重點是以生產製造為基礎,透過研究發展與市場行銷,把台灣的產業從代客加工(OEM),提升到代客設計(ODM);最後,達到自創品牌(OBM)的目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