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课件优质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同步教学课件3.1.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危害和成因 (共31张PPT)

半干旱区的分界,森林 与草原的分界。 400毫米
黄 土 高 原 的 过 渡 性
山地高原
平 原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不稳定因素多; (2)土壤质地特殊; 粉砂质土状沉积物,干燥时坚实, 遇水易分散
(3)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2)第二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地表组成(裸 露黄土)下,比较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第三小组:在相同坡度、相同地表组成(裸露黄 土)下,比较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第四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坡度的条件下, 比较不同地表状况(疏松或致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将黄土装入固定在泡沫板上的饮料瓶内。在出口 处接一个饮料瓶。 2、将扎有三排滴水孔的饮料瓶平放慢慢倒入适量水 并放在装有黄土的泡沫板上方。水从孔中流出,仔细 观察黄土的水土流失状况并记录。 3、滴水停止后,观察黄土被水冲刷后的变化,并查 看出口处水的含沙量大小。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开 封 铁 塔
13米
合作探究: 实验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并探究问题: 一、实验材料:废旧饮料瓶、泡沫板、黄土。 二、实验方法: 1、制作简易水土流失演示器(课下)。 2、划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实验: (1)第一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坡度条件 下,比较有、无植被黄土的水土流失状况。
搭建思路
确定区域环境问题 了解该问题对区域的影响
概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了解人类活动
分析地理位置 确定区域持续发展的策略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高原区 位置和范围
30万平方km, 风沙沉积形成
黄 土 高 原 的 过 渡 性
山地高原
平 原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不稳定因素多; (2)土壤质地特殊; 粉砂质土状沉积物,干燥时坚实, 遇水易分散
(3)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2)第二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地表组成(裸 露黄土)下,比较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第三小组:在相同坡度、相同地表组成(裸露黄 土)下,比较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4)第四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坡度的条件下, 比较不同地表状况(疏松或致密)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将黄土装入固定在泡沫板上的饮料瓶内。在出口 处接一个饮料瓶。 2、将扎有三排滴水孔的饮料瓶平放慢慢倒入适量水 并放在装有黄土的泡沫板上方。水从孔中流出,仔细 观察黄土的水土流失状况并记录。 3、滴水停止后,观察黄土被水冲刷后的变化,并查 看出口处水的含沙量大小。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开 封 铁 塔
13米
合作探究: 实验模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并探究问题: 一、实验材料:废旧饮料瓶、泡沫板、黄土。 二、实验方法: 1、制作简易水土流失演示器(课下)。 2、划分四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实验: (1)第一小组:在相同降水强度、相同坡度条件 下,比较有、无植被黄土的水土流失状况。
搭建思路
确定区域环境问题 了解该问题对区域的影响
概括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了解人类活动
分析地理位置 确定区域持续发展的策略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
黄土梁
黄土峁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高原区 位置和范围
30万平方km, 风沙沉积形成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单元同步教学课件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共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控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
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dònɡ)探究区
探究点二 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以及游客承载量三方面分析九寨沟应怎样 (zěnyàng)开展生态旅游?
答案 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 限定(xiàndìng)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 “沟内游,沟外住”,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等。
济距离越长,旅游需求越 ;旅游者的经济 反之开发利用价值小 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低越
大
第十八页,共37页。
dònɡ)探究区 探究点一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dìlǐ)因素
交通的 交通的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 交通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
通达性 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件 差 ;反之开发条件 好
面: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的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
载量,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第十七页,共37页。
ù dònɡ)探究区
探究点一 影响(yǐngxiǎng)旅游业发展的地理 因素
项目
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即 游览
自身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还与 价值
答案 可以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
第五页,共37页。
(zìzhǔ)学习区
二、影响(yǐngxiǎng)旅游业发展的地理
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
(1)不同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景观( jǐnɡ ɡuān),旅游价值也有所区别。
答案 对游客进行限量,可以通过调节门票价格控制游客数量,即旺季提高门
票价格,淡季降低门票价格。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dònɡ)探究区
探究点二 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从旅游规划、环境容量以及游客承载量三方面分析九寨沟应怎样 (zěnyàng)开展生态旅游?
答案 搞好核心区、实验区、缓冲区、功能区的规划,把旅游活动的线路、范围 限定(xiàndìng)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实行“限量旅游”,限制每天进沟的人数; “沟内游,沟外住”,在景区内大规模拆除经营性房屋等。
济距离越长,旅游需求越 ;旅游者的经济 反之开发利用价值小 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低越
大
第十八页,共37页。
dònɡ)探究区 探究点一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dìlǐ)因素
交通的 交通的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 交通闭塞,进出不畅,开发条
通达性 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件 差 ;反之开发条件 好
面: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的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
载量,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第十七页,共37页。
ù dònɡ)探究区
探究点一 影响(yǐngxiǎng)旅游业发展的地理 因素
项目
内容
开发条件评价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即 游览
自身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还与 价值
答案 可以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等。
第五页,共37页。
(zìzhǔ)学习区
二、影响(yǐngxiǎng)旅游业发展的地理
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
(1)不同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景观( jǐnɡ ɡuān),旅游价值也有所区别。
「精品」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3-精品资料

即时训练 2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结合图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 整的方向。
解析:由图可知,山西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高,应围绕产品深加工、 产业结构多样化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铁矿等资 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能持续发展。 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 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 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比较四种农作物水土保持效益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2)分析坡地作物产生径流和土壤侵蚀模数随地形坡度变化的 异同。 (3)地形坡度 5°和 15°是坡地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坡度界限。根 据水土流失随地形坡度变化的特点,说明不同坡度范围的农业土地 利用差异,并简析原因。 解析:该题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题,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答题时要
解析:本题是典型的区域地理题。第(1)题考查了区域的对比,主 要包括气候、地形两方面;第(2)(3)题主要考查区域图和地理统计图 的判读;第(4)题,在考查地理统计图判读的同时,涉及地区问题的治 理措施,主要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
省区 要素 起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专题一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现将我
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列表总结如下:
生
态 危害
问
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题
森
林 造 成 经 济 损 失 ; 自然灾害(地震、冻害);自然 封山育林、计划采伐,
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三节

地区供水?此工程对供水区的生态环境有 何影响?
目标定位
1.联系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
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供需状况,理解资源
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通过南水北调工程的三线方案的优缺
点对比,学会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
程线路。
3.联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分 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 调入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等方面所产生 的影响。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1.西线工程 青藏高原 (1)路线:位于最高一级的__________ 黄河 上游。 上,从长江上游引水到_____ (2)优点: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
自流 供水。 可以_____
水量有限 ,只能为 (3)不足:长江上游_________ 西北 地区和_____ 华北 部分地 黄河上中游的_____
全国比重较大,工农业发达,但水资源人
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所以水资源
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3.长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 条件 (1)水量大: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占全
丰水 区。 国的1/3,属于______ 年径流量 稳定, (2)流量稳定:长江__________ 季节 分配也较北方各河相对均衡。 ______
要突破,可作为西气东输的补充气源,
利于西气东输稳定的供气。
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从时空角度探讨我国水资源分布不 均的成因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我国东部为季风区,西部为非季风区, 东多西少 东部降水量多,西部降水量少,受海洋 气流影响,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基础梳理自学导引
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总量居世 巴西 、俄罗斯、 界第六位,仅次于______ 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
高中(鲁教版)地理必修3课件:3章高效整合

带,逐渐堆积成厚厚的黄土,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就是通
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量调查研究,黄土 风成说得到了较为充分可靠的证据。现择要列举如下:
地 理 L 必修3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ຫໍສະໝຸດ 展知识体系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1.从亚洲大陆内部到外围区域,戈壁、沙漠和黄土三者 有规律地依次成带状分布。 2.黄土的矿物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黄土所在地各 种岩石的矿物成分极不相似。 3.距离荒漠愈远,黄土颗粒越具有逐渐变细的规律性。 4.黄土覆盖在成因多样、形态起伏、差异显著的各种地
地 理 L 必修3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系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生态 问题 水土 流失
危害
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耕地退化, 影响经济、 社会发展, 诱发灾害
地形、气候及土壤特点 植树种草,退耕还 等自然因素;破坏植 林、还草;修梯 被;不合理土地利用等 田、打坝淤地等 人为因素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风沙侵蚀;过度垦荒、 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 用、工程建设 严禁乱砍滥伐、禁 止随意开垦、防止 过度放牧、合理利 用水源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一般分析步骤
由于地区之间存在资源的供需矛盾,所以在地区之间要实
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在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时,要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分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即介绍建设该工程的背 景。 其次,应分析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即该工程是否具备开工 建设的条件。
地 理 L 必修3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貌类型上,并保持相似的厚度。
地 理 L 必修3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系 专题归纳 综合检测
yong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课件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华北地区降水总 量不大,地表径 流量小,蒸发强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 发达,用水量大; 经济发展过程中, 水资源污染、浪费 严重。
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措施有哪些?
(1) 跨流域调水
(2)修建水库
(3)海水淡化 (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5)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 (6)保护生态环境 (7)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 (8)提高水价
1、传统产业的衰落
产业结构单一
(1)石油和核能利用 能源消
费结构变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煤矿开采成本高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 环境恶化
(3)煤矿关闭,影响鲁尔区 钢铁工业,产量下降
鲁尔区的工业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调整 产业结构 1、改造传统产业—煤炭、钢铁 2、发展新兴工业—电子、信息、生物 3、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商业、金融业、保险业
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 土质疏松—物质条件 降水集中,多暴雨—动力条件
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人口迅速增长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 修基本农田
水质好
水量有限,工程量大
京杭大运河担起了南水北调的重任 焕发了新的生机
“京杭大运河”在积极申遗 • 古老的运河风采依旧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课件(共55张PPT)

西气、东浙输江、二工上线海程工、在江程苏2于、020安00徽0-等82年104个01年内先后 省2区月市22日动开工工,,于计划2020070年9 全部建成 。
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 年前全线贯通。
轮南施工现场
靖边天然气处理站
上海白鹤总站
管道跨河工程
新疆
宁 夏
陕 西
山 西
河南 安 徽
江 苏
上海
7、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除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缓解该问题,除跨流域调水之外,还可采 取哪些措施? 原因: 1.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夏
秋多,冬春少。 2.北方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水资源污染严重 措施: 1.开源: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2.节流:发展节水农业;发展节水工业,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等。
多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人均和单位耕地平均
占有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
zxxk
稳 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近 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
重的华北平原相邻。
●南水北调线路 二、怎么调水?
扬州江都抽水站
东线路线
京杭大运河
天津
华北平原
从长江扬州江都 引水,沿京杭大 运河输水到华北 地区
探究3:
不利影响 “调出区”居民
(以东线为例)
有利影响 “调入区”居民
“南水北调”将会调入区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
改善投资 环境,创造 良好的社会 条件
社会
系统
缓解争水矛盾, 利于社会安定
促进经济
生
发展
年底西段建成投产、2011 年前全线贯通。
轮南施工现场
靖边天然气处理站
上海白鹤总站
管道跨河工程
新疆
宁 夏
陕 西
山 西
河南 安 徽
江 苏
上海
7、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除了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原因?缓解该问题,除跨流域调水之外,还可采 取哪些措施? 原因: 1.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夏
秋多,冬春少。 2.北方地区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对水资源需求量大, 水资源污染严重 措施: 1.开源:修建水库;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2.节流:发展节水农业;发展节水工业,提高水资源的 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等。
多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人均和单位耕地平均
占有水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丰水区。
zxxk
稳 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近 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游与缺水严
重的华北平原相邻。
●南水北调线路 二、怎么调水?
扬州江都抽水站
东线路线
京杭大运河
天津
华北平原
从长江扬州江都 引水,沿京杭大 运河输水到华北 地区
探究3:
不利影响 “调出区”居民
(以东线为例)
有利影响 “调入区”居民
“南水北调”将会调入区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
改善投资 环境,创造 良好的社会 条件
社会
系统
缓解争水矛盾, 利于社会安定
促进经济
生
发展
2013年地理鲁教版必修3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一节

(1)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 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 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 库________;种草护坡________;平整 土地________;修筑梯田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对该 区域治理的一项措施。
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解析】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以 下信息:(1)材料1:水土流失会加剧生态 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2) 材料2: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 原因,包括开垦荒地、开矿、工程建设 等。(3)材料3:水土流失对河流产生影 响。水土流失的危害包括侵蚀和淤积。
【答案】 (1)生态环境恶化;河流含 沙量增加,淤积河床等 (2)人为原因。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 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 设施。 (3)C
(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 _不__均__,多集中于_夏__季__,且多_暴__雨__。 (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频繁, _滑__坡__、__塌__陷__、__泥__石__流___加剧了水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根本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 __人__均__耕__地___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 益突出。
提示:(1)黄土高原处在从平原向山地 高原过渡的地带。 (2)黄土高原处在我国东南季风和西南 季风影响的边缘区,从而使降水量自东 南向西北递减。黄土高原南北地跨亚热 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温度带;东西 跨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等干湿地带, 气候的地域差异性和过渡性十分显著。
本区位于季风的尾闾区,干旱与半干旱范围 大,降水不稳定,干旱、风沙频繁,天然草 地与旱作农业生产能力低且不稳定。 (3)半湿润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半干旱地 区以牧业为主,黄土高原处在从农业区向牧 区过渡的地区。 (4)黄土深厚,比较干燥且具有直立性,当地 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窑洞,形成特殊的民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需 水量大的重工业企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发水(资(功展意阔3源(经5)第识),是1验和三)按,鲁产鲁可你尔业尔持认、区;区续为交相发工发辽通比展业展中运,节发的。南输辽水展观工便中农区点业利南业位,区、工;优借可业加势鉴采区强条鲁取发宣件尔展传有区和工,市综离业提场合铁明高广整矿显公治区不民的较足的成近的节。
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华北缺水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华北地区降水总 量不大,地表径 流量小,蒸发强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 发达,用水量大; 经济发展过程中, 水资源污染、浪费 严重。
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措施有哪些?
(1) 跨流域调水
(2)修建水库
(3)海水淡化 (4)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5)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 (6)保护生态环境 (7)加强水资源宏观调控 (8)提高水价
水质好
水量有限,工程量大
京杭大运河担起了南水北调的重任 焕发了新的生机
“京杭大运河”在积极申遗 • 古老的运河风采依旧
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工程量 小 地势低平,工程难度小
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建成通水 济平干渠
济南--东平湖
运河人家走天下
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坝加高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二)治理环境
鲁尔区的天又蓝了
纽伦堡
原来为存放焦煤而建的高大 的水泥墙被设计成攀岩基地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废弃的厂房变成了 画廊、游泳池
旧厂房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
在 该 图 中 找 一 找 你 感 兴 趣 的 地 方 吧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
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强度的移民搬迁——中线丹 江口库区移民搬迁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大坝因加高需搬迁移民34.5万人
移民新村
• 中线穿黄双线隧洞全线贯通,开创了我国水利 水电工程水底隧洞长距离软土施工新纪录。
你 知 道 东 线 怎 么 过 黄 河 吗 ?
• 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B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回答
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利用和治理措施,叙述
不合理的是
A.甲处通常用作耕地
先治污后通水
图中A B、C分别 是 工程?
A工程 对东西部 地区来说, 意义分别 有哪些?
在资源 开发中如 何处理与 环保的关 系?
努力、加油!!!
1、传统产业的衰落
产业结构单一
(1)石油和核能利用 能源消
费结构变化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煤矿开采成本高
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 环境恶化
(3)煤矿关闭,影响鲁尔区 钢铁工业,产量下降
鲁尔区的工业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一)调整 产业结构 1、改造传统产业—煤炭、钢铁 2、发展新兴工业—电子、信息、生物 3、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商业、金融业、保险业
区
三峡水库、丹江口 水库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 河
供 水 区
京杭运河沿线 天津、山东半岛地区
华北平原 京津冀豫鄂五省市京广铁 路沿线城市
西北 地区、 华北部分地区
优 评 点 工程量 较小,水量大
可 自流 供水、 水质好
价 缺 黄河以南需抽水北送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大
点
水质差
青藏高原地势高,可 自流 供水
输水隧洞从正在运营的地下车站下部穿越
不探利究影问响题:3:对“生南态水环北境调的”影响将(会以产东生线哪为些例影)响?
1、对长江的影响 ——径流量减少
2、对输水沿线地 区的影响
影响下游水质 影响长江航运 影响水生生物
土壤盐碱化
3、对调入区水质 污水调入 的影响
枯水期减少调水 疏浚长江河道 加强生态保护 完善排水设施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 原因是 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右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 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B)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2.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 C)
B.乙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丙处应植树造林
D.丁处打坝建库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地理位置优越 水陆交 通发达
地处欧洲的 十字路口
是东、西 欧往来的 必经之地, 北欧通向 中欧、南 欧的捷径 且周边国 家和地区 经济发达, 消费能力 强,市场 广阔
一、19世纪中叶鲁尔区的兴起:
黄土高 原降水 的特点?
从山地、 高原向 平原过 渡,对 水土流 失有什 么影响?
440000毫毫米米
但
黄 土 干 燥 时 坚 实
是
极 易 受 流 水 侵
蚀
能 保 持 直 立 陡 壁
思考:矿产资 源开发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
人 口 增 长 迅 速 人 地 矛 盾 突 出
思考: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工程措施---抽引水灌溉 打坝建库
2、 生 物 措 施
乔 、 灌 、 草 结 合
3
农业
技 术 措 施 有 哪 些
锦绣 山 河 万 年 青
?
读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
(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小的共同原因是 植被覆盖率较高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工程穿过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 世界距离最长的调水工程
方案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路 线
从扬州引长江水,基 从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
本沿 京杭运河, 输 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到
水到天津
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到 黄河 上游
水
源
长江下游
第三
单元
区域 资源、 环境 与可 持续 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
日 月 山
35
110
太
长城
行
山
秦岭
一 、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
土
高
原
特
殊
地的
形 、 气 候
地 理 位 置
——
的
过
渡
性
气候特 点的过 渡性— 从湿润 区向干 旱区过 渡
2、交通便利:区内有发达的水路运输条件、陆上公 路、铁路网密集,临海地区拥有众多港口,有利于 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3、市场广阔:人口比较密集,城市众多,消费水平 较高。
4、基础较好:本区地处平原,地势开阔,农业基础 较好。 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工业基础好。
5、劳动力丰富:人口比较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区较近 3、充足的水源 4、便捷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
主要工业部门:炼焦、_电__力___、钢铁、化工、 机械制造及___建__材___等工业部门。
鲁尔区产业结构以
为主,能源结构以 ___为主,是德国
乃至世界重要的
基地、___
基地和
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 土质疏松—物质条件 降水集中,多暴雨—动力条件
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
人口迅速增长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工程措施---平整土地 修基本农田
(4)(针2对)辽和中鲁南尔工区业相区比水,资辽源中短南等缺工行的业之现区有状有效,的可措以施采。资取源哪优些 措势施。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 展
东 北 老 工 业 基 地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形成的主要条件
1、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石油、 铁等矿产资源,为本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源 和原料。有辽河等河流经过,水资源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