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合集下载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pdf

2.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15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m 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 C.20s末汽车的速度为 -1m/s 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C.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D.物体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 G、弹力N和静摩擦力f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5.一石块从地面上方h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它着地的速度一半时,它距地面的高度为A. B.C. D. 6.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F1、F2与 F3作用在同一个质点上,其中,F1与F2共线且反向,F3与F1垂直,F1=6N、F2=2N、F3=3N。

则质点所受的合力为 A.7N B.11NC.1N D.5N .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在40s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火箭经过40s到达最高点 C.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F1和F2作用下,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F1=10N,F2=2N。

从撤去F1,到木块停止运动前,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f=8N,方向向B.f=8N,方向向左 C.f=N,方向向左D.f=N,方向向 10.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后停下。

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正确的是 A. B. C. D. 二. 全部选对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两个大小不等的共点力进行合成,则A.合力一定大于每个分力 B.合力可能同时垂直于两个分力 C.合力的方向可能与一个分力的方向相反 D.两个分力的夹角 ? 在 0° 到 180° 之间变化时,角越小,合力越大 1. A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A受力的个数,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B.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 C.A、B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 D.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小于 1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相遇的时刻为,则下面四组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A.B. C.D. 三.题。

内蒙古包头市一机集团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Word版无答案[ 高考]

内蒙古包头市一机集团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试题Word版无答案[ 高考]

一机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理科综合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Cl-35.5 Sn-119 Cu-642. 有人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某细胞器的成分后,用双缩脲试剂和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进行检测,发现分离的成分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也能被吡罗红甲基绿染成红色。

有关该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处理B.能够通过脱水缩合产生水C.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场所D.利用光能将CO2合成(CH2O)3.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B.研究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都可以用模型构建的方法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4.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与免疫相关的叙述B .该果蝇的肌肉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中,均存在着Y 染色体C .观察该果蝇的精巢,发现其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有1N 、2N 、4ND .该果蝇的表皮细胞增殖时,白眼基因移向一极,Y 染色体移向另一极 6.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0-a 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 .a-b 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 .b-c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 ”型增长D .c-d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 ”型增长7.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

内蒙古包头一中2014届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内蒙古包头一中2014届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3-2014学年####一中高三〔上〕质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8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9-12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分〕〔2012•##模拟〕在距地面高5m的平台上,以25m/s的速率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lkg的石块,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抛出后第3s内重力对石块所做的功是〔〕A.﹣100J B.50J C.100J D.0考点:功的计算;竖直上抛运动.分析: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看成一种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找出第3s内物体的位移.解答:解: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以25m/s的速率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lkg的石块, 物体经过2.5s速度减为零,所以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所以抛出后第3s内重力对石块所做的功是0.故选D.点评:题采用整体法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方法简单,但要注意位移是矢量,与距离不同.2.〔4分〕〔2011秋•宝山区校级期中〕质量为m的汽车以恒定的功率P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率为v1,则当汽车的速率为v2〔v2<v1〕时,汽车的加速度为〔〕A.B.C.D.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牛顿第二定律.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分析: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匀速运动时,汽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和汽车的牵引力的大小相等,由此可以求得汽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当速度为v2时,在由P=Fv可以求得此时的牵引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汽车以速度v1匀速运动时,根据P=Fv1=fv1可得汽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为f=,汽车以速度v2匀速运动时,根据P=F′v2,所以此时的牵引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所以加速度为a===,所以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汽车的启动方式,对于汽车的两种启动方式,恒定加速度启动和恒定功率启动,对于每种启动方式的汽车运动的过程一定要熟悉.3.〔4分〕〔2015•##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根跨越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有一杂技演员〔可视为质点〕,a站于地面,b从图示的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当演员b摆至最低点时,a刚好对地面无压力,则演员a质量与演员b质量之比为〔〕A.1:1 B.2:1 C.3:1 D.4:1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分析:b向下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最低点绳子拉力与重力之差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得出绳对b的拉力,a刚好对地面无压力,可得绳子对a的拉力,根据拉力相等,可得两者质量关系.解答:解:b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①在最低点有:②联立①②得:T b=2m b g当a刚好对地面无压力时,有:T a=m a gT a=T b,所以,m a:m b=2:1,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根据物体的运动规律选择正确规律求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同时正确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前提.4.〔4分〕〔2013•##校级二模〕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h,不计小球与弹簧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则弹簧被压缩至C点,弹簧对小球做的功为〔〕A.B.C.D.m gh考点:动能定理.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小球从A到C过程中,重力和弹力对小球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结果.解答:解:小球从A到C过程中,重力和弹力对小球做负功,由于支持始终与位移垂直,故支持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其中:W G=﹣mgh,解得:,故A正确.故选:A.点评:动能定理得应用首先要确定好初末状态,要注意判断那些力做功,那些力不做功,要确定好各个力做功的正负.5.〔4分〕〔2000•##〕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度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且转弯处无能量损失〕〔〕A.大于v o B.等于v oC.小于v o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物体从D点滑动到顶点A过程中,分为水平和斜面两个过程,由于只有重力和摩擦力做析:功,根据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物体从D点滑动到顶点A过程中﹣mg•x AO﹣μmg•x DB﹣μmgcosα•x AB=﹣mv2由几何关系cosα•x AB=x OB,因而上式可以简化为﹣mg•x AO﹣μmg•x DB﹣μmg•x OB=﹣mv2﹣mg•x AO﹣μmg•x DO=﹣mv2从上式可以看出,到达顶点的动能与路径无关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根据动能定理列式,对列得的方程进行讨论得出结论.6.〔4分〕〔2012•盐亭县校级模拟〕NBA篮球赛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经常有这样的场面:在临终场0.1s的时候,运动员把球投出且准确命中,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运动员投篮过程中对篮球做功为W,出手高度为h1,篮筐距地面高度为h2,篮球的质量为m,空气阻力不计,则篮球进筐时的动能为〔〕A.W+mgh1﹣mgh2B.W+mgh2﹣mgh1C.m gh1+mgh2﹣W D.m gh2﹣mgh1﹣W 考点:动能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分析在投篮过程中外力对球所做的功,则可求得篮球进筐时的动能.解答:解;人在投篮过程中,球受重力、人的作用力,已知人对球做功W,重力对球做功为﹣〔mgh2﹣mgh1〕,则由动能定理可得:W﹣〔mgh2﹣mgh1〕=E K;故动能为W+mgh1﹣mgh2;故选A.点评: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分析初末状态及合外力的功,只要能明确这两点即可顺利求解.7.〔4分〕〔2008•##模拟〕两个物块M、N,质量之比和初速度之比都是2:3,沿同一水平面滑动.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之比为2:1,则它们沿该水平面滑行的最大距离之比是〔〕A.4:27 B.8:9 C.2:9 D.9:8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根据动能定理求解两者所能滑行的距离s A和s B之比.由动量定理求解滑行的时间t A析:和t B之比.解答:解:物块产生的加速度为由μmg=ma可知a:a′=μ:μ′=2:1由2ax=0﹣v2得=故选C点评:本题涉及力在空间的效应可优先考虑运用动能定理,涉及力在时间的效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也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8.〔4分〕〔2013•东河区校级一模〕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木块B上左端,用力F将A拉至B 的右端,第一次将B固定在地面上,F做功为W1,产生的热量为Q1;第二次让B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这次F做的功为W2,产生的热量为Q2,则应有〔〕A.W1<W2,Q1=Q2B.W1=W2,Q1=Q2C.W1<W2,Q1<Q2D.W1=W2,Q1<Q2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功能关系.专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根据W=Fscosθ,比较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摩擦产生的热量Q=fs相对,通过比较相对位移比较摩擦产生的热量.解答:解:木块从木板左端滑到右端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fs,因为木板不固定时木块的位移要比固定时长,所以W1<W2.摩擦产生的热量Q=fs相对,两次都从木板左端滑到右端,相对位移相等,所以Q1=Q2.故A 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摩擦力做功的求法,以及知道摩擦产生的热量Q=fs相对.9.〔4分〕〔2014春•##期末〕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倾角为30°,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自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此过程中,物块的〔〕A.动能损失了2mgH B.动能损失了mgHC.机械能损失了mgH D.机械能损失了考功能关系;动能定理的应用.点:专题:压轴题;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若动能变化为正值,说明动能增加,若为负值,说明动能减少,然后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合力做的功即可;要求机械能损失,只要求出除重力外其它力做的功即可.解答:解:根据动能定理应有=﹣ma=﹣2mgH,动能增量为负值,说明动能减少了2mgH,所以A正确B错误;再由牛顿第二定律〔选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有mgsin30°+f=ma=mg,可得f=mg,根据功能关系应有△E=﹣f=﹣mgH,即机械能损失了mgH,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AC.点评:要熟记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在解题中的应用:涉及到总功、动能变化时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涉及到机械能变化时应求出除重力外其它力做的功.10.〔4分〕〔2013秋•东河区校级月考〕飞船返回时高速进入大气层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接近地面时,减速伞打开,在距地面几米处,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飞船迅速减速,安全着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飞船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B.制动发动机工作时,由于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飞船的机械能增加C.重力始终对飞船做正功,使飞船的机械能增加D.重力对飞船做正功,阻力对飞船做负功,飞船的机械能减小考点:功能关系;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分析: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除重力以外的力做的功,重力以外的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重力以外的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解答:解:A、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返回舱做减速下降运动,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A 正确;B、制动发动机点火制动后,返回舱做减速下降运动,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所以返回舱机械能减小,B错误;C、重力始终对返回舱做正功,但是点火后阻力做负功,重力以外的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功能关系及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1.〔4分〕〔2000•##〕如图所示,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B处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点,可绕O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开始时OB与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到达最低时速度为零B.A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增加量C.B球向左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D.当支架从左到向右回摆时,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整个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据此列式判断即得.解答:解:因为在整个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故有:A、若A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0,则A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B增加的重力势能,又因A、B质量不等,则A减少的重力势能不等于B增加的重力势能,所以A达到最低点时速度不为0,故A错误;B、因为系统机械能守恒,即A、B两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故A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的增加量,故B正确;C、因为B球质量小于A球,故B上升高度h时增加的势能小于A球减少的势能,故当B和初始时刻的A球等高时,仍具有一定的速度,即B球继续升高,故C正确;D、因为不计一切阻力,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当支架从左到右加摆时,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故D正确.故选:BCD.点评: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A增加的机械能和B减少的机械能相等.机械能守恒是系统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发生变化.12.〔4分〕〔2010•新都区模拟〕一块从如图所示的弧形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由于轨道不光滑,它仅能滑到B点,而返回后又进能滑动到C点,若A、B两点的高度差为h1,BC两点的高度差为h2,必有〔〕A.h1=h2B.h1<h2C.h1>h2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考点:动能定理;向心力.专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题:分析:由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小,前后两次经过轨道同一点时的速度不断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即能由牛顿第三定律研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最后根据功能关系研究两次高度关系.解答:解:根据功能关系得:从A到B过程:mgh1=W f1从C到B过程:mgh2=W f2由于由于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不断减小,前后两次经过轨道同一点时速度减小,所需要的向心力减小,则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小,小球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相应减小,而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程有关,可见,从A到B小球克服摩擦力W f1一定大于从C到B克服摩擦力做功W f2,则得h1>h2;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抓住小球的机械能不断减小,前后两次经过轨道同一点时速度减小,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小,运用功能关系和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共16分,每空2分〕13.〔8分〕〔2013秋•济源校级期末〕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如图2〕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1〕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7.62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7.56J〔取三位有效数字〕.〔2〕如果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h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该线的斜率等于当地重力加速度.〔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重锤下落会受到空气阻力,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写出两个原因〕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专题: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出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的数值.2、运用物理规律和数学表达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3、根据使用的原理确定误差形成的原因.解答:解:〔1〕重力势能减小量△E p=mgh=1.0×9.8×0.7776J=7.62J.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3.89m/s〔2〕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mgh=mv2﹣0,得出=gh,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h图线是过原点的斜直线,该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g.〔3〕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有:重锤下落会受到空气阻力;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处理纸带时,长度的测量产生误差.故答案为:〔1〕7.62;7.56.〔2〕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当地重力加速度〔9.8m/s2〕.〔3〕重锤下落会受到空气阻力;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处理纸带时,长度的测量产生误差.点评:纸带问题的处理时力学实验中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要熟练应用运动学规律和推论进行求解,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14.〔8分〕〔2013秋•东河区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交流电源〔填"交流"或"直流"〕.〔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D.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是D.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专题:实验题.分析:〔1〕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该选用交流电源;〔2〕〕实验中可以适当抬高木板的一侧来平衡摩擦阻力.受力平衡时,小车应做匀速直线运动;〔3〕若木板水平放置,对小车受力分析可知,小车速度最大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应为零,即小车受到的橡皮筋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橡皮筋应处于伸长状态;〔4〕本实验采用比例法,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由重力的分力平衡.要测量最大速度,应该选用点迹恒定的部分.解答:解:〔1〕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该选用交流电源;〔2〕实验中使木板适当倾斜,用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受力平衡时,小车应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故ABC错误,D正确.〔3〕若木板水平放置,故摩擦力没有被平衡掉,小车受到重力、木板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橡皮筯的拉力,小车速度最大时小车受到的合力应为零,这时小车受到的橡皮筋拉力与摩擦力相等,橡皮筋应处于伸长状态;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的左侧,尚未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故ACD错误,B正确.〔4〕A、当橡皮筋伸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倍数增加,变力功一时无法确切测算.因此我们要设法回避求变力做功的具体数值,可以用一根橡皮筋做功记为W,用两根橡皮筋做功记为2W,用三根橡皮筋做功记为3W…,从而回避了直接求功的困难;故A正确.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阻力做功无法测量,可采用补偿的方法:平衡摩擦力,这样橡皮筯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外力小车做的总功,故B正确.C、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小车先做加速运动,橡皮筯松驰后做减速运动,说明阻力没有被平衡掉,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故C正确.D、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橡皮筯做的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这个速度是指橡皮绳做功完毕时的速度,而不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故答案为:〔1〕交流;〔2〕D;〔3〕B;〔4〕D.点评:本题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实验的原理,从实验原理的角度分析即可.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2分〕〔2009•##〕质量为5×103 kg的汽车在t=0时刻速度v0=10m/s,随后以P=6×104 W 的额定功率沿平直公路继续前进,经72s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受恒定阻力,其大小为2.5×103N.求:〔1〕汽车的最大速度v m;〔2〕汽车在72s内经过的路程s.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做的是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最大速度时汽车做匀速运动,将功率公式和速度公式结合使用.由于是一个变加速运动,对应路程的求解不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呢,可以运用动能定理.解答:解:〔1〕汽车以额定功率启动,牵引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到最大速度时汽车做匀速运动.∴当达到最大速度时,P=Fv=fv m,v m==m/s=24m/s,〔2〕从开始到72s时刻依据动能定理得:Pt﹣fs=mv m2﹣mv02,解得:s==1552m.答:〔1〕汽车的最大速度v m是24m/s,〔2〕汽车在72s内经过的路程s是1552m.点评:在此题中汽车的牵引力时刻在发生变化但是功率不变,所以属于变力做功问题,而且这是一个变加速运动,动能定理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法.16.〔12分〕〔2013•##二模〕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为h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恒为v0,两轮轴心间距为L,滑块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滑到传送带右端C时,恰好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求:〔1〕滑块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v B;〔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此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Q.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1〕滑块在圆弧上下滑时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滑块到达B时的速度.〔2〕从B到C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动摩擦因数.〔3〕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解答:解:〔1〕滑块在由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0,解得:;〔2〕滑块在由B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解得,;〔3〕产生的热量:Q=μmgL相对,=〔或〕,解得,;答:〔1〕滑块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大小为;〔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3〕此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求物体速度、动摩擦因数、产生的热量等问题,分析清楚运动过程,熟练应用动能定理即可正确解题.17.〔12分〕〔2007秋•##期中〕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竖直放置,长为2R的轻质杆两端各固定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B,把轻杆水平放入圆形轨道内,若m,2m,m0,m,重力加速度为g,现由静止释放两球,当轻杆到达竖直位置时,求:〔1〕A、B两球的速度大小;〔2〕A球对轨道的压力;〔3〕要使轻杆到达竖直位置时,轻杆上刚好无弹力,A、B两球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专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分析:〔1〕两球运动的速度相等;而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两球的速度大小;〔2〕小球做圆周运动,由合外力充当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A球对轨道的压力;〔3〕若要使轻杆上刚好没有压力,则重力恰好充当向心力,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AB两球的质量关系.解答:解:〔1〕设杆运动到竖直位置时,A、B两球的速度均为v1对AB系统机械能守恒:m A gR﹣m B gR=〔m A+m B〕v12解得:v1=〔2〕在竖直位置时,设杆对B球的强力为F NB,轨道对A球的弹力为F NA 对B球m B g+F NB=m BF NB=mg∴杆对B球有向上的支持力,对A球有向下压力对A球:F NA﹣m A g﹣mg=m A解得:F NA=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A球对轨道的压力为F N=mg〔2〕要使轻杆到达竖直位置时,杆上恰好无弹力作用B球需满足m B g=m B对AB系统机械能守恒m A gR﹣m B gR=〔m A+m B〕v22解得m A=3m B;答:〔1〕两球速度均为;〔2〕A球对轨道的压力为mg;〔3〕AB两球的质量关系为m A=3m B.本题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明确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点评:。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受到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外力的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2.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光滑.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90°,质量为m2的小球位于水平地面上,设此时细线的拉力大小为T,质量为m2的小球对地面压力大小为N,则()A. N=m2g B.T=(m2﹣m1)gC. T=m1g D.N=(m2﹣m1)g3.如图,木块在拉力F作用下,沿着水平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则力F与摩擦阻力的合力方向()A.水平向左B.向上偏左C.竖直向上D.可以在竖直向上和力F方向之间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受到的阻力恒定为f,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以恒定额定功率行驶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正比B.在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当发动机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时,速度就达到v m C.汽车运动的最大速度v m与额定功率P m满足P m=fv mD.当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一定等于额定功率5.某同学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后,绘出了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该物体在0﹣4s内位移最大的是()A.B.C.D.6.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大小为v0,末速度大小为v,则物体飞行的时间为()A.B.C.D.7.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一滴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m的窗户的上下沿,g取10m/s2,则屋檐离地面的高度()A.1.8m B.3.2m C.1.6m D.2m8.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斜面上,轻推一下小物块后,它沿斜面匀速运动,若给小物块持续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恒力F,斜面体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 斜面体有向右运动的趋势B.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m+M)g+FsinθC.地面与斜面体的摩擦力为零D.斜面体给小物块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变化9.某空间站在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周期为T.另有一飞船在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飞船与空间站的绕行方向相同。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内蒙古巴市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3-2014学年##巴市一中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分〕〔2013秋•凤县校级期中〕沿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增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减小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一定减小D.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速度不一定增大,也不一定减小,速度的变化量还与所用时间有关.只有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解答:解:A、B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来越慢,但速度不一定增大,也不一定减小,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在增大,反之,速度在减小.故AB错误.C、速度的变化量△v=at,既与加速度有关,还与变化所用的时间有关,则知,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不一定减小.故C错误.D、只要物体在运动,其运动的路程一定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关键抓住两者无关来理解.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加速度的决定因素:合外力和质量.2.〔4分〕〔2011秋•江夏区期中〕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min行使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A.900m/s是平均速度B.900m/s是瞬时速度C.54km/h是平均速度D.54km/s瞬时速度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解解: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表示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汽车行答:驶的速度是54km/h,表示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研究的是"一段",瞬时速度研究的是"一点".3.〔4分〕〔2012秋•甘谷县期中〕由a=可知〔〕①a与△v成正比②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v决定③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④叫速度的变化率,就是加速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解答:解:根据知,a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故①②错误,④正确;因为a与△v都是矢量,由公式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故③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的定义式,知道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4.〔4分〕〔2011秋•##期中〕甲、乙两物体朝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乙在甲之前一定距离处,则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应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s﹣t图象中每一点的坐标表示该时刻物体的位置,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斜率表示速度.与纵坐标的交点不同说明初始位置不同.解解:根据已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是倾斜答:的直线而且倾斜方向相同,由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倾斜度要比乙的倾斜度大,故B、D错误.又因为初始时刻乙在甲的前面,所以与纵坐标的交点应乙在上面,甲在下面,故A错误,C 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的应用,能根据图象读取信息,要明确斜率和坐标轴交点的含义,属于基础题.5.〔4分〕〔2011秋•惠阳区期末〕一辆汽车在一段时间内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知〔〕A.在0~10s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10~30s内,汽车处于静止状态C.在10~3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汽车在0~10s内的速度比30~40s内的速度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s﹣t图象可求物体运动的速度,只要s﹣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物体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只要是水平的直线就代表物体静止.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解答:解:根据s﹣t图象可知汽车在0~10s的速度V1==0.5m/s即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而10~30s内,汽车的位移保持不变,即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正确而C错误.汽车在30~40s内的速度V2==﹣1m/s即汽车速度的大小为1m/s,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故汽车在0~10s内的速度比30~40s内的速度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s﹣t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即s﹣t图象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的速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6.〔4分〕〔2013春•吴兴区校级期末〕汽车沿平直公路做加速度大小为0.5m/s2的匀加速运动,则在任意1s内〔〕A.汽车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5倍B.汽车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内的末速度大0.5m/sC.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0.5m/sD.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在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跟发生这种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叫加速度,从加速度的概念出发即可解题.解答:解:根据a=可知在任一秒内:A.汽车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或者小0.5m/s,故A错误;B.汽车的这一秒初和前一秒末是同一个时刻,速度相等,故B错误;C.汽车的末速度比前1s内的初速度大1m/s,故C错误;D.由公式可知汽车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5m/s,所以汽车每秒钟内速度变化0.5m/s,故D正确.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了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大小是每秒钟速度的变化量,属于基础题.7.〔4分〕〔2012秋•柯城区校级月考〕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质点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它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大小考点:位移与路程.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的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解答:解:A、质点的位移是有大小,有方向的,是矢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 正确.B、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故B正确.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首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为零.故C正确.D、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向竖直上抛运动,在此返回地面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8.〔4分〕〔2014秋•红花岗区校级期中〕在研究下列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C.研究火车从##到##运行需要的时间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解答:解:A、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有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作质点,否则就无法分辨地球的转动.故A错误.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所以B错误.C、从##到##运行中的火车,尽管火车有一定的长度和形状,但相对于从##到##的距离可忽略不计,故火车可看作质点,所以C正确.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长度与长江大桥相比,火车长度不能忽略,所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9.〔4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丙两车做变速直线运动B.三车在l0 s时再次相遇C.从出发后到再次相遇前,甲车一直行驶在乙车的前面,丙车一直行驶在乙车的后面D.从出发到再次相遇,三车通过的路程相等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位移图象纵坐标的变化量△x读出位移关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x轴方向做直线运动,根据位移的大小可判断物体位置的关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解答:解:A、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所以乙做匀速运动,甲、丙两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10s时,三车的位移相同,所以三车再次相遇,故B正确;C、在10时刻之前,甲的位移最大,丙车位移最小,三物体又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x轴方向做直线运动,故甲车一直行驶在乙车的前面,丙车一直行驶在乙车的后面.故C 正确.D、由图象看出,从出发到再次相遇,三车运动轨迹的长度不等,所以路程不等,甲的路程最大.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关键抓住位移图象的斜率大小等于速度、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来分析图象的意义.10.〔4分〕〔2014秋•金家庄区校级期中〕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有助于减少实验误差的是〔〕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实验中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这样计数点间的距离大些,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在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大,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解答:解:A、实验中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这样计数点间的距离大些,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小;故A正确.B、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在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大,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故B 错误.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这样测量的相对误差减小,故C正确.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既可以打出足够多点,又可以让位移尽量大,利于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正确解答实验问题的前提是明确实验原理,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分析所需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所测数据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1.〔4分〕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的初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D.物体的初速度是4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已知第1s末和第2s末的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再根据匀加速运动的特征求解.解答:解:A、已知第1s末和第2s末的速度,时间为1s;根据加速度定义有物体运动的加速a===2m/s2;对第1s由v=v0+at可得,初速度v′0=6﹣2=4m/s,故A错误,BD 正确;C、因为加速度a=2m/s2所以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故C正确;故选:B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并明确加速度的定义及其含义.12.〔4分〕〔2011秋•东湖区校级期中〕神舟七号"飞船在刚离开地面后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加速直线运动,若飞船从t时刻起加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则飞船从t时刻开始〔〕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高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时,速度增大;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2〕加速度反应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减小表示速度变化的慢了.〔3〕当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时位移增大,速度方向反向时位移将减小.解答:解: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速度与加速度方向同向,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0,速度仍然增大,只是增大得越来越慢.故B正确,A、C错误.在加速度逐渐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一直没有改变,所以位移一直增大,当加速度减为0后,物体做匀速运动,位移还将继续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增大;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13.〔4分〕〔2014秋•##期中〕如图,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a﹣t图象B.乙是x﹣t图象C.丙是a﹣t图象D.丁是v﹣t图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性质可分别得出速度﹣时间图象、加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及力﹣时间图象;结合题意可分析各项是否正确解答:解: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v﹣t图象中匀变速直线运动为倾斜的直线,故甲、乙均为v﹣t图象,故AB错误;C、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故a﹣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丙是a﹣t图象,故C正确;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故其图象为抛物线,故丙应为x﹣t图象,故D错误;故选C.点评:匀变速直线运动为高中所研究的重要运动形式之一,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其运动中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14.〔4分〕如图表示的是一火箭竖直上升的v﹣t图象,下列几条叙述中,符合图形所示的是〔〕A.在40秒末火箭已达到上升的最大速度B.火箭达到最高点的时刻是120秒末C.在燃料燃完之前,火箭上升的加速度为20m/s2D.燃料燃完后,火箭的加速度为零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直接速度的最大值.根据火箭的速度方向分析火箭的运动情况,而速度方向看速度的正负.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数学知识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解答:解:A、由图象可以看出,火箭先是匀加速上升,燃料燃完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最大速度是40秒末的速度,为800m/s,故A正确;B、在0﹣120s内火箭一直上升,在120秒末火箭上升的速度减小到零,火箭到达最高点,故B正确;C、匀加速上升过程的加速度等于段图象的斜率,大小为a==m/s2=20m/s2,故C正确;D、40秒末燃料燃完后,火箭在重力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为a==﹣10m/s2,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要能根据速度图象分析火箭的运动情况,抓住速度的正负反映速度的方向、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是分析的依据.15.〔4分〕〔2012秋•##校级期中〕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为2m.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B.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C.第2 s内的位移为4 mD.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已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根据位移公式可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及第2s的位移;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A正确;B、根据得:第1 s末的瞬时速度,故B错误;C、加速度a=,第2 s内的位移,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题目比较简单.二、填空题、实验题〔每空2分,共12分〕16.〔6分〕〔2010秋•##月考〕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运动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该同学如图所示选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对计数点进行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单位是cm.〔保留3位有效数字〕〔1〕纸带在AE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495m/s.〔2〕打B、E两点时速度分别为V B0.415m/s;V E0.655m/s.〔3〕如果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纸带的加速度a= 2.00m/s2.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AE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利用公式可以求出其平均速度大小;〔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3〕根据逐差法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4s,因此AE之间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答案为:0.495m/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故答案为:0.415,0.655.〔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x=at2,将△x=0.32cm,和t=0.04s带入解得:a=2.00m/s2.故答案为:2.00.点评:对于纸带问题的处理,我们要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推论进行数据处理,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提高应用基本规律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17.〔2分〕〔2012秋•工农区校级期中〕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1 0.2 0.3 0.4 0.5 0.6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cm/s〕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C.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考点:打点计时器系列实验中纸带的处理.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通过题目给出的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解出其斜率即是小车的加速度.解答:解:A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错误,C正确.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象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错误.D、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加速度是一个什么函数,如果是一个变化值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除非你能确定加速度是什么函数,故D错误.故选:C点评:在实验中处理数据的方法较多,而图象法往往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解题方法.18.〔4分〕〔2010秋•万州区校级期末〕两木块甲和乙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0.1s.已知乙作v=0.4m/s的匀速直线运动.则甲的加速度大小为1m/s2,t3时刻甲的速度大小为0.35m/s.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分析:根据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每格的距离,通过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甲的加速度大小.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甲的瞬时速度.解答:解:设每格的长度为d,则4d=vT=0.4×0.1m=0.04m.则d=0.01m.对甲,△x=d=aT2,解得a=.t3时刻甲的速度等于t2到t4段的平均速度,则.故答案为:1;0.35m/s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并能灵活运用.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2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主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9分〕〔2013秋•武安市校级月考〕登山运动时,张捷用100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400m,相对于X升高了1200m,如图所示.〔1〕由X到Y的位移是多少?〔2〕爬山的平均速率是多大?〔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4〕他的朋友李子俊从Z点爬山,比张捷晚20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m/s,还比张捷早20min 到达山顶,问李子俊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远路程?考点:位移与路程;速率;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等于首末位移的距离,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总长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1〕位移等于首末位移的距离,总位移x==2000m方向:由X指向Y〔2〕平均速率=0.4m/s〔3〕平均速度=0.33m/s〔4〕路程S=Vt=0.5×60×60=1800m答:〔1〕由X点到Y点总的位移是2000m〔2〕他爬山的平均速率0.4m/s.〔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0.33m/s.〔4〕小李由Z点爬到Y点共通过了1800m路程.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以及知道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20.〔10分〕〔2013秋•富阳市校级期中〕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由静止从山坡以加速度a1匀加速滑下,测得20s的速度为20m/s,50s到达坡底,又沿水平面以加速度a2减速20s停止,求:〔1〕a1和a2〔2〕到达坡底后6s末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考点:直线运动规律专题.专题:分析:由匀变速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公式v=+at,可求得,代入数据可得a1和a2;到达坡底后6s末的速度可由v=+at求出.解答:解:〔1〕根据得:a1=250s到达坡底的速度v=a1t=1×50=50m/s同理a2=m/s2"﹣"说明与运动方向相反〔2〕到达坡底后6s末的速度v=+at=50﹣2.5×6=35m/s答〔1〕a1=1m/s2,a2=﹣2.5m/s2〔2〕到达坡底后6s末的速度为35m/s考查了加速度的定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注意应用.点评:21.〔9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10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一辆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km/h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运动〔1〕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s、3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2〕为避免碰撞,开始刹车时,两车距离至少为多少?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加速度.点:专直线运动规律专题.题:分车碰撞过程做减速运动,已知初速度、时间和末速度为零,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析:求解加速度,为避免碰撞,相遇时的速度都为零.。

2024届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

汽车启动后经过15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由表可知()A.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rn/sB.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70km/hC.启动后1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m/sD.启动后1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是70km/h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 )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 D.飞行员是超人,手有劲3、四个物体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它们的速度分别是v1=72km/h,v2=10m/s,v3=0,v4=-30m/s.此时它们当中速度最大的和最小的分别是()A.v1和v3B.v2和v3C.v4和v3D.v1和v44、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1.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A.F1保持不变,F1缓慢增大B .F 1缓慢增大,F 1保持不变C .F 2缓慢增大,F 1缓慢增大D .F 2缓慢增大,F 1保持不变5、小球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2s 后进入水平面,又经3s 小球静止, 则小球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A .1:2B .1:3C .2:3D .3:26、某同学在操场沿400m 跑道绕跑一周,用时80s ,则在此过程中( )A .位移是400mB .路程是400mC .平均速度是5m/s ,是矢量D .最大瞬时速度是5m/s ,80s 是时刻7、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 )A .76km/h 是平均速度B .76km/h 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8、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率v 0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A .v 1:v 2:v 3=1:2:3B .v 1:v 2:v 3=3:2:1C .t 1:t 2:t 3=3:2:1D .t 1:t 2:t 3=()()32:21:1-- 9、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上木块做加速运动,下木块做匀速运动B.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间,上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下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3和时刻t4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若滑轮摩擦不计,取,剪断悬挂托盘的细线,将会出现的情况是()A.物块向左运动B.物块仍静止不动C.物块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D.测力计的示数不变11、一人用细绳拉着一个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B.如研究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重物C.如研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D.如研究绳子对人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人12、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B.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C.握住手中的瓶子握得越紧越不容易滑落下来是因为握得越紧静摩擦力越大D.无论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可以具有动力作用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f=50 Hz,其中x1=7.05 cm、x2=7.68 cm、x3=8.33 cm、x4=8.95 cm、x5=9.61 cm、x6=10.26 cm。

2013届内蒙一机一中高三一模理综试题(2013.4)

2013届内蒙一机一中高三一模理综试题(2013.4)

内蒙古一机集团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综合检测(一)理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相对原子量:H-1 N-14 Al-27 Zn-65 Ca-40 F-19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昆虫学者Alain Robichon最近发现蚜虫体内的类胡萝卜素能吸收光能,并把它传送给负责能量生产的组织细胞。

阳光下,蚜虫的ATP生成将会增加,黑暗时,其ATP含量便会下降。

下列关于蚜虫产生A TP的说法正确的是A.ADP合成A TP时需要的能量只能来自光能B.黑暗中大量产生A TP时一定伴随着O2的消耗C.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相同情况下黄光照射比蓝紫光照射ATP含量上升快2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②④B.②③ C . ①③D.①④3、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该菌进人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D .Tuba 蛋白和InIC 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4、人类的X 基因前段存在CGG 重复序列。

科学家对CGG 重复次数、X 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 ——丙氨酸):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 .CGG 重复次数不影响X 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B .CGG 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C .CGG 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D .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5、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搞清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15N 标记核苷酸搞清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B.用180标记H 2O 和CO 2,有力地证明了CO 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用14C 标记CO 2、最终探明了CO 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D.用35S 标记噬菌体的DNA 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方法,破坏了害虫的年龄结构C.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7.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

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

内蒙古包头市一机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

D .前25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物体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 C .物体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D .物体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一定越来越大4、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放一物体静止不动,该物体受重力G 、弹力N 和静摩擦力f 的作用,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5.一石块从地面上方h 处自由下落,当它的速度大小等于它着地的速度一半时,它距地面的高度为A . h 4B .h2 C . 3h 4 D . 3h86.如图所示,三个共点力F 1、F 2与 F 3作用在同一个质点上,其中,F 1与F 2共线且反向,F 3与F 1垂直,F 1=6N 、F 2=2N 、F 3=3N 。

则质点所受的合力为A B C DA .7NB .11NC .1ND .5N7.竖直升空的火箭,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在40s 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B .火箭经过40s 到达最高点 C .火箭经过120s 落回地面 D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②拿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对它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④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9.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推力F 1和F 2作用下,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F 1=10N ,F 2=2N 。

从撤去F 1,到木块停止运动前,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 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 .f =8N ,方向向右B .f =8N ,方向向左C .f =10N ,方向向左D .f =2N ,方向向右 1t 时10.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1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间后改为加速度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2t 时间后停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人:梁鸿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第1、2、3、4、5、6、7、8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9、
10两题为不定项选择)
1.下列研究的物体(题中加点的),可看成质点的是( )
A .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
B .用GPS 研究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 .教练员对短跑运动员.....
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 D .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2.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 点出发,分别沿ABC 和
ADC
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 A .速度 B .位移 C .路程 D .速率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的方向
C .加速度变化越快,速度越大
D .速度的变化率大,加速度越大 4.下面各组的三个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
A .位移、路程、平均速度
B .时间、瞬时速度、加速度
C .瞬时速度、位移、加速度
D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路程
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v =10m/s,2v =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3.75 m/s
B .12.5 m/s
C .12 m/s
D .11.75 m/s
6.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 )
A.0-2s 内的加速度为2m/s 2
B.0-5s 内的位移为10m
C.第1s 末与第3s 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s 末与第5s 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7.如图所示为甲、乙物体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
t时刻甲、乙相遇
1
③.
t时刻甲、乙相遇④.甲比乙运动的快
2
A、①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2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则该质点( )
A.第1s内的位移是5m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9.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时
A.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
B.每节车厢经过观察者所经历时间之比是1
C.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
D.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
10.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二、填空实验题(共两题,每空2分,共20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________计时器和________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均为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流,所以都是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________V.
1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2—2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是a =____ 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5m/s,加速度为a=2m/s2,求:
13.(12分)一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1)物体在3s末的速度;
(2)物体在3s内的位移;
(2)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
14.(12分)一辆汽车正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便踩下制动器,以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m/s2,开始制动后,
(1)当汽车的速度为10m/s时,行驶了多远?
(2)6s末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停止前最后2.5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

15.(16分)甲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在某时刻经过乙车身边,此时乙车的速度为2m/s,加速度为0.2m/s2,若甲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公路是平直的,问:(1)当乙车速度多大时,乙车落后于甲车的距离最大?这个距离是多少?
(2)当乙车的速度多大时,乙车追上甲车。

乙车追上甲车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一机一中高一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二、填空实验题(每空2分,共20分)
11.答案:电磁打点;电火花;0.02;4~6;220
12.
0.21 _,0.60 _。

三、计算题:
13.(1)11 m/s (2)24 m (3)10m 14.(1)30 m (2)0 (3)15.625 m
160m 。

(2)设时
间t 相遇,则位移关系有s t t t t 802.02
1
2102=⇒⨯⨯+
=,乙车的速度为at v v t +=0=18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