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中悬蛋

合集下载

水中悬蛋实验报告(3篇)

水中悬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的性质和密度一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物体如鸡蛋在水中通常会沉底或漂浮,但有时,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观察到鸡蛋在水中悬浮的现象。

为了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我们进行了“水中悬蛋”的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食盐对水密度的影响。

2. 探究鸡蛋在不同密度水中的悬浮条件。

3. 通过实验验证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1. 玻璃杯2个2. 水适量3. 食盐1包4. 红墨水1瓶5. 筷子1根6. 滴管1根7. 勺子1个8. 鸡蛋1个四、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玻璃杯,分别加入三分之一的水。

2. 在第一个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用筷子搅拌至不能再溶解为止,制成饱和食盐水。

3. 在第二个玻璃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用滴管滴入几滴红墨水,用筷子搅拌,制成红水。

4. 将红水沿着筷子慢慢倒入装有饱和食盐水的玻璃杯中,形成上下两层不同密度的水。

5. 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其悬浮情况。

五、实验现象1. 在倒入红水后,观察到玻璃杯中形成了上层红色淡水和下层无色浓盐水的分层现象。

2. 将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先沉入红水,然后慢慢上升,最终悬浮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六、实验原理分析1. 食盐对水密度的影响:食盐溶解在水中,会增加水的质量,而体积变化不大,因此水的密度增加。

当食盐浓度达到饱和时,水的密度最大。

2.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开流体的重量。

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物体可以悬浮在水中。

3. 鸡蛋悬浮的原因:由于食盐的加入,使得玻璃杯中的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红色淡水,密度小于鸡蛋;下层为无色浓盐水,密度大于鸡蛋。

鸡蛋放入水中后,先沉入密度较小的红色淡水,然后受到下层浓盐水的浮力作用,慢慢上升,最终悬浮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七、实验结论1. 食盐可以增加水的密度,使水分为上下两层,密度不同。

2. 鸡蛋在不同密度的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当浮力等于重力时,鸡蛋可以悬浮在水中。

水中悬蛋的教案

水中悬蛋的教案

水中悬蛋的教案教案标题:水中悬蛋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水中悬蛋的原理和科学背后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推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时长:2个课时教学资源:1. 鸡蛋2. 盐3. 温水4. 冷水5. 测量杯6. 实验器材(如容器、勺子等)7.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水中悬蛋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鸡蛋可以在水中悬浮?实验设计: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提供实验器材和材料,并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3.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

实验过程: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依次进行实验。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3.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尝试解释为什么鸡蛋可以在水中悬浮。

总结: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解释。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水中悬蛋的原理和科学背后的原因。

第二课时:巩固:1. 学生回顾和复习上节课的实验结果和总结。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水中悬蛋原理的理解。

拓展:1. 教师提供更多关于液体浮力和密度的知识,拓展学生对水中悬蛋现象的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可以悬浮鸡蛋,并给出解释。

实践应用:1.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与水中悬蛋现象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展示给全班。

2. 学生讨论实际应用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进步。

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结果展示。

2. 学生对水中悬蛋原理的解释和应用场景设计的质量。

3. 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合作表现。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可以悬浮鸡蛋,并进行实验验证。

2. 学生可以研究液体密度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液体浮力的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合集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蛋》含反思!活动目标:.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变化。

.幼儿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积极主动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感知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活动难点:能独立实验操作并记录,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活动准备: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记录纸一张,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若干。

磁吸标志、记录表、水彩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鸡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

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玻璃杯的水一样多吗?(出示内装等量盐水、淡水的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鸡蛋宝宝。

今天我想和水玩个游戏。

你们猜猜看,我到了这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呢?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样?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一上。

(↓表示下沉,↑表示上浮。

)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

(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

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

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 评析:在活动的开始,通过鸡蛋宝宝的讲话,让幼儿很自然地进入活动。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

《悬浮的蛋》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悬浮的蛋》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界》,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物体的浮沉原理,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蛋的浮沉现象,探索悬浮的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掌握悬浮的条件。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悬浮条件的探索。

教学重点: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动手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碗、水、盐、鸡蛋、勺子等)、PPT、教学视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小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浮沉现象。

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却沉到水底?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物体浮沉的原理。

演示实验,观察蛋在不同情况下的浮沉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尝试让蛋悬浮在水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各组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悬浮的蛋》2. 板书内容:物体浮沉原理悬浮条件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蛋悬浮在水中请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拍照或视频,至班级群分享。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悬浮条件为盐水的浓度适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实验,共同探索科学奥秘。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浮沉现象,激发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 幼儿对物体浮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指导。

4. 作业设计的实操性和亲子互动。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实验器材,如轻便的碗、安全的盐水浓度等。

水中悬蛋实验作文350字

水中悬蛋实验作文350字

水中悬蛋实验作文350字
那天我在厨房瞎捣鼓,突然想到了一个超酷的实验——水中悬蛋!我立马找了个玻璃杯,往里面倒了些水,水波荡漾得真好看。

然后,我拿了枚鸡蛋,手感滑滑的,凉凉的。

我一放手,它就“扑通”一声沉到水底去了,像个赖床不起的懒蛋。

我心想,这可
不行,得让它站起来!
我转身拿了勺盐,一点点往水里撒。

盐粒儿一碰到水就化开了,水面上泛起了小小的涟漪。

我又把鸡蛋放进去,这次它没直接沉底,而是在水里晃来晃去,好像在跳水上芭蕾!
我继续加盐,加啊加啊,终于,鸡蛋神奇地停在了水中央,像
在空中悬浮的魔法蛋!我惊呆了,这啥情况啊?原来这就是科学的
魔力啊!这次实验不仅让我知道了密度和浮力的秘密,还让我觉得
探索未知真的太有意思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

幼儿园大班教案《悬浮的蛋》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探索鸡蛋悬浮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鸡蛋悬浮的现象,并能够简单解释原因。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鸡蛋悬浮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鸡蛋、盐、水、玻璃杯等实验材料。

2. 准备实验操作示范视频或图片。

3. 准备相关的科学知识介绍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引导幼儿讨论鸡蛋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煮鸡蛋、炒鸡蛋等。

2. 实验演示:向幼儿展示鸡蛋悬浮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幼儿对实验现象的疑问。

3.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鸡蛋在盐水中的悬浮现象。

4. 探索与思考:引导幼儿探讨鸡蛋悬浮的原因,让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5. 知识拓展:向幼儿介绍鸡蛋悬浮的原理,如浮力等,并引导幼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评价幼儿对鸡蛋悬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评估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知识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科学小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悬浮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科学手工制作:指导幼儿制作简单的盐水悬浮装置,让幼儿亲身体验悬浮的乐趣。

3.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悬浮现象,并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片,下次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关注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及时进行点评和引导,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速度和能力,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关注,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中班科学教案会漂浮的鸡蛋

中班科学教案会漂浮的鸡蛋

中班科学教案会漂浮的鸡蛋科学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实验和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中一个有趣且容易进行的科学实验是“漂浮的鸡蛋”。

这个实验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亲身参与并体验科学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物体的密度对于浮沉的影响,并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状态。

实验材料:1. 干净的透明玻璃杯或容器2. 自来水3. 海盐容器(可以是小瓶)4. 鸡蛋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玻璃杯,分别注入自来水,注满一半即可。

2. 把鸡蛋轻轻地放入一个玻璃杯中,观察鸡蛋是否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底部。

3. 将鸡蛋缓慢地取出并放入另一个杯子中。

4. 在第二个杯子中慢慢加入适量的海盐,一直搅拌,直到饱和溶液产生。

5. 将鸡蛋轻轻地放入第二个玻璃杯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第一个玻璃杯中,鸡蛋很可能会沉到底部。

这是因为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沉入水中。

在第二个玻璃杯中,当我们向水中加入盐类物质时,水变得更加稠密。

当盐彻底溶解后,水的密度变高,超过了鸡蛋的密度,导致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这个实验展示了物体密度对浮沉的影响。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而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物体会浮在液体上。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液体的密度是不同的。

以水为例,纯净的水密度大约为1克/立方厘米,而加入盐类等溶质后的水密度将增加。

变化因素:1. 盐的数量: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盐,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是否改变。

2. 其他溶质:尝试使用其他溶质如糖、沙子等,观察它们对于水密度的影响以及对鸡蛋漂浮的影响。

拓展活动:可以进行一些拓展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1. 让幼儿尝试在不同的液体中观察鸡蛋的浮沉状态,如果汁、食用油等。

2. 寻找其他能够漂浮的物体,让幼儿推测这些物体的密度是如何影响它们浮沉的。

3. 制作一个“密度层”,让幼儿尝试在透明容器中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堆叠在一起,观察它们是否会互相混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悬浮的鸡蛋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第五章,主题为“悬浮的鸡蛋”。

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 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难点: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鸡蛋、盐、糖、水、透明容器、搅拌棒。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观察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情况,提问鸡蛋是否能浮在水面上。

2. 分组实验: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透明容器、鸡蛋、盐、糖和水。

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3. 观察与记录: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观察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上。

4. 分享与讨论:每组幼儿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鸡蛋为什么会在某些液体中浮起来,而在其他液体中沉下去。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悬浮鸡蛋的原理,解释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回答悬浮鸡蛋的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悬浮的鸡蛋浮盐水、水沉糖水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其他悬浮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完成观察卡片,画出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观察和记录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进行实验并记录结果。

同时,要引导幼儿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使用其他物质进行悬浮实验,如冰块、泡沫等。

还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为什么鸡蛋在某些液体中能浮起来,而在其他液体中沉下去的原因,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中悬蛋
思考:想一想能用什么办法使鸡蛋在水中不漂起又不沉下,而是悬浮在水中?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食盐、蓝墨水、筷子、鸡蛋
操作:
1. 在玻璃杯里放三分之一的水、加上食盐,直至不能溶化为止。

2. 再用一只杯子盛满清水,滴入一两滴蓝墨水,把水染蓝。

3. 取一根筷子,沿着筷子,小心地把杯中的蓝色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

4. 玻璃杯里下部为无色的浓盐水,上部是蓝色的淡水。

5. 动作轻而慢地把一只鸡蛋放入水里,它沉入蓝水,却浮在无色的盐水上,悬停在两层水的分界处。

讲解:
生鸡蛋的相对密度(比重)比水大,所以会下沉。

盐水的相对密度比鸡蛋大,鸡蛋就会上升。

创造:
你能换其它溶液来做这个实验吗?
编辑:cic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