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合集下载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

我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中国生态农业发展涌现了多种典型模式,以推动可持续农业、生态环保和农村经济发展。

以下是一些中国生态农业的典型模式:1.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为原则的农业模式。

它强调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合成肥料,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倡循环农业和土壤保护。

有机农业在我国得到了不断发展和推广,涉及蔬菜、水果、茶叶等多个领域。

2.生态种养模式:•这是一种将农业和养殖业结合起来,通过生态种植和养殖的方式,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例如,通过在农田中引入鸭子、鱼等生物,帮助农田清理害虫、杂草,提高土壤肥力,形成多种农业生产的综合模式。

3.农田生态工程:•通过在农田中引入湿地、树木、花草等植被,实施农田生态工程,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水质量,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将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的模式,通过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进行休闲度假。

这一模式通过提供农业观光、农田体验、特色农产品销售等方式,促进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5.水稻-鱼共生养殖:•这是一种集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于一体的农业模式。

通过在水稻田中养殖鱼类,使水稻和鱼类之间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

水稻为鱼类提供庇护,鱼类则帮助清理水中杂质,提高水稻田的生态系统效益。

这些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得到了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些模式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是一种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

通过将农业和畜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农畜共生、循环利用资源,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

该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种养结合:将农田和养殖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农田秸秆、秸杆等农作物废弃物做饲料,同时将畜禽粪便、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实现农田和畜牧业的相互补充和循环利用。

2.生态循环:通过合理的农田设计和养殖场规划,将农田灌溉水和养殖场处理的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减少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

同时,通过农田中的植物和养殖场中的植被,实现土壤固碳、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循环利用:利用农田和养殖场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秸杆、割草等,进行有机肥料的制作,用于农田的施肥。

同时,利用农田和养殖场产生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的养殖饲料残渣等,作为食材或饲料的补充,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生物多样性维护: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实现农田和养殖场的生态系统协同,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增加自然敌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减少农业生产对农药的依赖,保护农作物和畜禽的健康。

5.环境友好:该模式注重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有机肥料的使用和土地的轮作轮种,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减少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该模式还可以增加农田和养殖场的收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然而,要实现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对该模式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

生态农业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案例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运用生物学、生态学、农学等科学原理,以生态为基础,以农业为手段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它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规律,实现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下面将盘点几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及相应的案例。

第一种模式:水稻-鱼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是在水稻田里养鱼,并在水稻上面种植蔬菜。

水稻提供养分和阴凉的环境,有助于鱼类的生长,而鱼的排泄物提供了水稻所需的养分,同时水稻的根系提供了生长环境和氧气供应,有助于水中蔬菜的生长。

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水资源,还实现了水稻、鱼和蔬菜的有机循环。

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就有一个成功的水稻-鱼菜共生模式案例。

农民在水稻田里放养鱼类,并在水稻上面种植多种蔬菜,如茄子、辣椒、油菜等。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民既增加了农田的产出,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田的生态环境。

第二种模式:果树-牲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果园里养牲畜,果树提供牲畜的饲料,而牲畜的粪便则提供了果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果园废弃物,减少养牲畜的饲料成本,并且还可以改善果树的生态环境。

在巴西,有一个成功的果树-牲畜共生模式案例。

这个案例中,果农在果园里养牛。

果树的树冠提供了阴凉的环境,有助于牛的生长。

而牛的粪便则作为有机肥料,直接施加在果树的树干周围。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果农既减少了养牛的饲料成本,又提高了果树的生态环境。

第三种模式:禽畜-种菜共生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禽畜养殖场里种植蔬菜,禽畜的粪便提供了蔬菜的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减少养殖场的污染物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并且还可以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场成功地实现了禽畜-种菜共生模式。

农场主养殖鸡、鸭和山羊,并在养殖场的一角种植了多种蔬菜,如生菜、胡萝卜等。

禽畜的粪便被用作蔬菜的有机肥料,同时蔬菜的残渣又可以作为禽畜的饲料。

通过这种种养结合,农场主既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农场的经济效益。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

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是指在农业养殖过程中,通过生态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介绍:1.走廊农业模式:在农田中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形成一条条走廊,使得水、阳光和气流能够通过,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2.输送带式养殖模式:在大型鱼塘或养殖池中设置输送带,将饲料、水和鱼苗以适当的速度通过输送带送至养殖场,减少人工操作的同时提高饲养效率。

3.封闭循环养殖模式: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池和过滤装置,实现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并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4.全鸟循环养殖模式:将不同品种的鸟类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饲料、粪便和死鸟的相互作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5.多元配套养殖模式:将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养殖在同一场地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促进生态循环,降低养殖成本。

6.有机循环养殖模式: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和植物抗病虫害等手段,实现农产品的有机生产。

7.一体化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作物种植、养殖和工业生产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8.薄膜覆盖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地上设置透明薄膜,提供光照和保温,延长养殖物的生长期,提高养殖产量。

9.多层立体养殖模式:通过建造多层养殖场,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并利用层间温差、光照差异等条件促进养殖物的生长。

10.养殖粪便资源化模式:将养殖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通过添加菌种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种植中使用。

11.循环水肥养殖模式:将养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工艺,去除其中的污染物,净化后作为肥料进行重复利用。

12.精确养殖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养殖场的精确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以上是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的简要介绍,这些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以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技术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养结合: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通过养殖业的废弃物处理,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料,同时养殖业的动物也可以为种植业提供劳动力,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2.推广绿色生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

4.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通过堆肥、沼气发酵等技术,将农
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5.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当今的农业发展过程中,⽣态循环农业模式正逐渐受到⼴泛关注。

⽣态循环农业是⼀种将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的⽣态理念相结合,旨在实现资源的⾼效利⽤和环境的保护的农业发展模式。

以下是⼀些常⻅的⽣态循环农业模式,以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态养殖模式⽣态养殖模式是⼀种利⽤养殖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共⽣关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的农业模式。

例如,畜禽养殖与⽔产养殖相结合,畜禽粪便作为⽔产饲料的来源,同时⽔产养殖产⽣的残饵和粪便也可作为畜禽的饲料来源。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提⾼资源的利⽤率。

⼆、废弃物利⽤模式废弃物利⽤模式是⼀种将农业⽣产过程中产⽣的废弃物转化为有价值资源的农业模式。

例如,农作物秸秆可以⽤于⽣产纸张、⽣物质能等;畜禽粪便可以⽤于⽣产有机肥料;⽣活垃圾可以通过堆肥等⽅式转化为有机肥料。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害化。

三、⽴体种植模式⽴体种植模式是⼀种利⽤不同植物种类的⽣⻓特性和环境适应性,实现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的农业模式。

例如,林下种植、果园种植等。

这种模式可以增加⼟地资源的产出率,提⾼经济效益。

四、有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是⼀种将有机理念融⼊农业⽣产,通过有机肥料和⽣物防治等⼿段,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保护⽣态环境和提⾼农产品质量的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障⻝品安全和⼈⺠的健康。

五、⽣态恢复模式⽣态恢复模式是⼀种通过⽣态⼯程技术,对退化或受损的⽣态系统进⾏恢复和重建的农业模式。

例如,⼟壤改良、湿地恢复等。

这种模式可以改善⽣态环境质量,提⾼⽣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六、农牧结合模式农牧结合模式是⼀种将农业⽣产与畜牧业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的农业模式。

例如,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养殖畜禽,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于农作物⽣产;在草原地区种植耐旱作物,同时养殖⽜⽺等草⻝动物。

这种模式可以提⾼⼟地资源的利⽤率和经济效益。

七、⽣态旅游模式⽣态旅游模式是⼀种将⽣态理念与旅游相结合,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然保护区旅游等⽅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农业模式。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态循环农业的内涵与原则⽣态循环农业,是⼀种以资源循环利⽤为主,降低废弃物排放,提⾼农业⽣产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其核⼼理念是将农业⽣产活动与⽣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通过合理的资源利⽤和循环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态循环农业的发展需遵循以下原则:⼀是减量化,即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资源利⽤效率;⼆是再利⽤,即对废弃物进⾏回收、加⼯、再利⽤,延⻓产品⽣命周期;三是再循环,即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

⼆、常⻅⽣态循环农业模式1.畜禽养殖与沼⽓⼯程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畜禽养殖产⽣的粪便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产⽣沼⽓,沼⽓可作为能源供农户使⽤或并⼊天然⽓管⽹,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料⽤于农业⽣产,沼液可作为农药或饲料添加剂使⽤。

这种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提⾼了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

2.秸秆综合利⽤模式该模式通过秸秆还⽥、秸秆制浆、秸秆制板等途径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纸张、板材等可再⽣资源。

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农⺠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

3.稻⽥种养结合模式该模式将⽔稻种植与⽔产养殖相结合,形成⼀种互利共⽣的⽣态系统。

⽔稻⽥为⻥、虾等⽔⽣⽣物提供⻝物和栖息地,⽔⽣⽣物的排泄物和残饵为⽔稻提供营养,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量。

这种模式既提⾼了稻⽥的经济效益,⼜改善了农⽥⽣态环境。

4.⽣态果园模式该模式在果园内实⾏⽣草栽培、果枝还⽥、节⽔灌溉等措施,提⾼⼟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分流失和⼟壤侵蚀。

同时,果园内可养殖蜜蜂等昆⾍,形成⽣物多样性,提⾼果树授粉率和果实品质。

这种模式有利于改善果园⽣态环境,提⾼⽔果品质和产量。

5.⽣态渔业模式该模式通过池塘养殖、⽔库养殖、湖泊养殖等途径,将⽔产养殖与⽔⽣植物种植相结合,形成⼀种⽣态平衡系统。

⽔⽣植物通过光合作⽤产⽣氧⽓,为⻥类提供⻝物和栖息地;⻥类排泄物和残饵为⽔⽣植物提供营养,从⽽降低⽔体富营养化⻛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传统生产和消费活动中残余物几乎全部进入公共领域,重新返回大气圈和生物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的增长也是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

为了解决传统生产方式带来的诸多弊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循环农业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为此,下面推荐12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第一种: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 亩塑料大棚内建8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 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 头猪,种1-2 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 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
建一口5-10 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 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 5 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饲料一养鸡(喂猪)一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一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第四种:种一养一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第五种:鱼-桑-鸡模式
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
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第六种:鸡-猪-鱼模式
饲料喂鸡,鸡粪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肥料。

以年养100只鸡计算,将鸡粪喂猪,可增产猪肉100千克,猪粪喂鱼可增捕成鱼50千克,加上塘泥作肥料,合计可增收1000元。

第七种:牛-鱼模式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

2头牛的粪可饲喂1亩水面塘鱼,年增产成鱼200千克。

第八种: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
利用杂草、稻草或牧草喂牛,牛粪作蘑菇培养料,用蘑菇采收后的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鱼,鱼塘淤泥作肥料。

第九种: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秸秆经氨化、碱化或糖化处理后喂家畜,家畜粪便和饲料残渣制沼气或培
养食用菌,食用菌下脚料繁殖蚯蚓,蚯蚓喂鸡,鸡粪发酵后喂猪,猪粪发酵后喂鱼,沼气渣和猪粪养蚯蚓,将残留物养鱼或作肥料。

第十种:家畜—蝇蛆—鸡—牛—鱼模式
家畜的粪便喂蝇蛆,蝇蛆是鸡的高蛋白质饲料,鸡粪发酵后喂牛,牛粪喂鱼,鱼塘淤泥是优质有机肥料。

第^一种:鸡—猪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作农田肥料。

每40只肉仔鸡1年的鸡粪可养1头肥猪(从仔猪断奶至育肥到75千克)。

第十二种:鸡—猪—牛模式
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

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