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病虫害高清图谱
浅析苦瓜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浅析苦瓜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苦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苦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苦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浅析。
一、常见病害1. 果腐病:果腐病是苦瓜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病害的症状为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出现褐色坏疽区,严重时果实会腐烂。
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科学施肥、杀菌剂喷洒等。
2. 黄曲病毒病:黄曲病毒病是由黄曲线虫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害,会导致苦瓜的叶片出现黄化、病斑、病叶等症状。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增强苦瓜的抵抗力、定期清除病株等。
3. 叶霉病:叶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苦瓜的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和霉菌覆盖等症状。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科学施肥、病株消毒、病害监测等。
二、常见虫害1. 蚜虫:蚜虫是苦瓜的常见虫害之一,会导致苦瓜的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等症状。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定期清除虫源、利用天敌控制蚜虫的繁殖、使用环保的杀虫剂等。
三、综合防治技术1.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苦瓜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一般来说,苦瓜在生长期间需要进行追肥,根据苦瓜的需肥量和土壤的营养状况进行施肥。
2. 喷洒杀菌剂:可以选择适合苦瓜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苦瓜的病害。
喷洒杀菌剂的时机一般在病害初期和盛发期进行,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的均匀性。
3. 使用天敌:可以利用天敌来控制苦瓜的虫害。
引入捕食性昆虫和花蜜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的繁殖,使用寄生性蜂类来控制金龟子的数量。
4. 定期清除虫源和病株:定期清除田间的虫源和病变的病株,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定期巡视田间,发现病虫害要及时处理,避免病虫害扩散。
苦瓜的病虫害是其正常生长和产量的一大威胁,通过科学的综合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苦瓜的产量和质量。
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实践。
药用植物苦瓜白粉病

2023-11-08
目 录
• 苦瓜白粉病概述 • 苦瓜白粉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 • 苦瓜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 苦瓜白粉病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改良 • 药用植物苦瓜白粉病的案例分析
01
苦瓜白粉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苦瓜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白粉属真菌引起。
转基因品种。
分子标记
03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抗白粉病的基因型,提高育种效
率和选择准确性。
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1 2 3
抗病育种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抗病育种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功选育出一些抗白粉病的苦瓜品种。
转基因抗病研究
一些研究机构和公司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将 抗病基因导入苦瓜,育成了一些抗白粉病的转基 因品种。
综合防治策略
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防治效果。
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对人、畜、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04
苦瓜白粉病的生物学特性 及遗传改良
生物学特性研究
症状识别
苦瓜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病斑初期为褪绿小点, 之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影响植物的光合 作用和生长。
病原菌的鉴定与分类
病原菌鉴定
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大小、颜色等进行初步鉴定。
病原菌分类
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属于真菌界,常见分类有子 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等。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这些病原菌喜温暖、高湿环境,生长最适温度为 20-25℃,相对湿度要求在75%以上。
夏苦瓜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夏苦瓜三种病害的防治方法1 霜霉病又叫跑马干、黑毛。
主要危害苦瓜的叶片,特别在结瓜期发病严重。
一般病菌从叶片的气孔侵入,最初在叶上产生水浸状淡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斑,黄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至紫黑色霉(孢子囊),遇连续阴雨则病叶腐烂,如遇晴天则干枯易碎,一般从下往上发展,病重时则全株枯死。
1.1防治措施1.1.1选用抗病品种。
1.1.2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严格控制苗期水分,注意通风排湿,尤其是定植后、结瓜前应控制浇水,结瓜时期适当多浇水,但要严禁大水漫灌;植株适当稀植,增强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瓜期及时清除老叶、病叶。
1.1.3药剂防治幼苗在定植前喷一次药,可用50%福美双500倍液。
发病期初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6%霉霜清可湿性粉剂750倍液进行喷雾,重点喷洒叶的背面,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喷2次,以控制蔓延。
2 白粉病在冬瓜和南瓜植株上发生普遍,主要发生于叶片,其次为叶柄和蔓。
它先在植株下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长出小圆形的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厚密,不久连成一片。
发病后期使整片叶布满白粉,后变灰白色,最后整个叶片变成黄褐色干枯。
病害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2.1防治措施2.1.1选用抗病品种。
2.1.2加强栽培管理要重视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底肥需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间避免氮肥的过量使用。
2.1.3药剂防治在开花结瓜期间发病,叶片上布满白色粉状物,使叶片失绿黄化,造成植株早衰,导致间隔开花结瓜和幼瓜畸形,缩短采收期,当叶片上有白色粉状物出现时,应每7~10d叶面喷洒一次1500倍菌唑水溶液,或1000倍粉锈宁水溶液,或600倍硫悬浮剂溶液进行防治。
喷药时要注意中下部老叶和叶背处喷撒均匀。
在发病初期,每隔7~10d喷一次,连续2~3次,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苦瓜常见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苦瓜常见病害图谱及防治方法本文整理汇总了苦瓜常见的16种病害及防治方法。
内容来自农人农技。
1苦瓜菌核病危害特征果实染病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渍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茎蔓染病初在病部产生褪色水渍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配方进行防治: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36%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2苦瓜白粉病危害特征叶片起初零散出现近圆形白色霉斑,大小从芝麻粒至绿豆粒不等,边缘不明晰,然后霉斑发展为白色粉斑,再相互融合,叶面覆满白粉,致叶片变黄,终致干枯。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采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5000~10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1200倍液。
3苦瓜白斑病危害特征早期出现褪绿变黄的圆型小斑点,逐步扩展成近圆型或不规则型,直径约1~4毫米的灰褐色至褐色病斑,边缘较明显。
病斑中间灰白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状,上生稀疏浅黑色霉状物,在潮湿时易看见。
常常易造成病斑穿孔。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50升,隔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4苦瓜白绢病危害特征病株外观呈凋萎状,检视茎基部及地下根部,可见患部变褐坏死,表面被白色菌索缠绕,地际土表亦可见到大量白色菌索及茶褐色菜籽粒状的菌核。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在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L;也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28种常见果蔬病虫害高清图谱识别

灰霉病
病害病症: (1)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 褐色; (2)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 分明; (3)低温高湿型病害。
霜霉病
病害病症: (1)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 (2)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 (3)潮花科蔬菜霜霉病
其它叶菜霜霉病白锈病
炭疽病
细菌性缘枯病
病害病症: (1)水渍状病斑; (2)叶缘呈V形; (3)周围有晕圈。
褐斑病
病害病症: (1)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蔓 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 褐斑病; (2)黑色病斑,直径为5-10mm,界线 分明。
软腐病
病害病症: (1) 晴天萎蔫,早晚正常 (2)湿腐,有臭味 (3)最后根茎叶腐烂
叶霉病
病害病症: (1)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椭圆形或 不规则淡黄色褪绿病斑; (2)叶背面初生白霉层,而后霉层变为 灰褐色至黑褐色绒毛状灰色霉层; (3)全叶干枯卷曲。
斑点病
病害病症: (1)水渍状病斑; (2)病斑周围淡绿色晕环; (3)病斑上有不明显的小黑点。
青枯病
病害病症: (1)整个地上部均枯萎; (2)阴天和早晚有所恢复,如同健株; (3)呈青枯症状。
黑霉病
病害病症: (1)浅褐色不规则病斑; (2)病斑变薄下陷,后逐渐长出黑霉。
黑心病
病害病症: (1)果皮由青绿色变成暗绿色; (2)失去光泽; (3)果实重量减轻。
白粉病
病害病症: (1)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 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2)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 (3)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 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病毒病
病害病症: (1)叶皱缩,凹凸不平; (2)叶片褪绿黄斑; (3)沿叶脉变色。
苦瓜无公害栽培的病虫害防治

苦瓜无公害栽培的病虫害防治1、主要病害包括: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绢病、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
2、主要虫害包括:美洲斑潜蝇、蚜虫、白粉虱、烟粉虱等。
3、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
4、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
(2)严格进行种子消毒,减少种子带菌传病。
(3)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
(4)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障害;深沟高畦,严防积水。
(5)清洁田园,将苦瓜田间的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
(6)耕作改制,与非葫芦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
(7)科学施肥,增施腐熟有机肥,平衡施肥。
5、物理防治:(1)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诱杀与驱避:保护地栽培运用黄板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每亩悬挂30-40块黄板,露地栽培铺银灰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每2-4平方米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6、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防治病虫害。
7、生物药剂:采用抗生素(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和植物源农药(印楝素、苦参碱等)防治病虫害。
8、药剂防治:使用药剂防治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的要求。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
9、不允许使用的剧毒高度农药:生产上不允许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剧毒、高度农药。
怎样防治苦瓜病虫害

怎样防治苦瓜病虫害一、病毒病可直接危害幼苗和刚刚开花结果的植株,使生长点萎缩,叶片卷曲,叶片越长越小,并逐渐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当叶片开始卷曲时,应喷洒植物病毒疫苗600倍液或20%的病毒A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白粉病主要是在开花结果期间发病。
叶片染病后,其上布满白色粉状物,叶片失绿黄化,造成植株早衰,导致间隔开花结瓜和幼瓜畸形,缩短采收期。
防治方法:当叶片上有白色粉状物出现时,应及时在叶面喷洒52.25%的农地乐乳油1500倍溶液,或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40%的硫悬浮剂6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三、瓜实蝇主要是以幼虫蛀入苦瓜幼瓜,使幼瓜畸形,并提前转色,腐烂、变质,并散发出恶臭。
防治方法:在幼瓜期,用5%的锐劲特1000倍液或52.25%的农地乐乳油1500倍液喷洒幼瓜,每隔4~5天喷1次,连喷2~3次,并及时摘除畸形瓜,集中烧毁或深埋。
四、红蜘蛛主要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叶片失绿黄化,植株早衰,幼瓜不能膨大,造成间隔开花结瓜和幼瓜畸形,缩短采收期,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在苦瓜生长发育期间,注意检查叶片,如果发现有粉红色针头大小的幼虫吸附在叶片上,要喷洒10%的螨即死1000倍液或48%的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每周喷洒1次,连喷2~3次。
五、白粉虱、蚜虫、茶黄螨等主要危害叶片,刺吸汁液,使植株早衰,影响开花坐瓜,并传播病毒。
防治方法:当发现叶片受到白粉虱、蚜虫、茶黄螨的危害时,要立即喷洒1次40%的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的蚜虱净1000倍液。
六、凤蝶,毒蛾、金龟子等主要咬食叶片,减少养分积累,影响开花结瓜,使幼瓜不能膨大,产量明显下降。
防治方法:在每次新芽抽出后,向叶面喷洒1次90%的晶体敌百虫800倍液。
苦瓜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图谱

苦瓜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图谱【苦瓜菌核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和茎蔓。
发病果实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浸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茎蔓发病时初在病部产生褐色水浸状斑,后长出菌丝,病部以上叶、.蔓凋萎枯死。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
菌核萌发后通过空气传播,从花和衰老叶片侵入;病菌以分生抱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
低温,湿度大,早春或晚秋多雨,利于发病和流行。
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发病重。
病害治疗方法⑴种子处理。
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杀死菌核。
⑵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
收获后及时深翻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
⑶药剂防治。
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0.5千克配成药土耙入土中。
棚室栽培每667平方米用15%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1夜,每隔8-10天防治1次;或者每667平方米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
还可以在盛花期喷药,常用农药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 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利克菌)乳油 1000倍液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加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每隔 8-9天防治 1次,连续防治3-4次。
【苦瓜斑点病】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
发病时叶片先出现近圆形褐色小斑,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颜色转呈灰褐至灰白,病斑能汇合,引起叶片局部干枯。
潮湿时病斑出现小黑点,病斑常易破裂或成穿孔。
发病特点该病为真菌性病害。
病原菌为正圆叶点霉菌(Phyllostictaorbicularis)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而在温暖地区病菌辗转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