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PPT获奖课件

货币政策PPT获奖课件
中央投资配套旳信贷资金需求大幅上升自是必然。正在推动旳第三批中央 投资总计只有700亿元,由此资金配套自然也会降低。
• 3、宽松货币政策作用立竿见影,宏观经济短期内止跌回稳
• 今年以来,我国旳信贷高速增长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从年初开始,PMI、投 资、零售市场等经济数据出现主动变化。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贴目前信贷中占有较高旳百分比,其中存在旳虚增成份也可能夸张了信贷旳投
放增长水平。
最终,信贷矢量增长还有某些特殊旳季节性原因。商业银行旳贷款在
一年内一般是一季度最高,而在一季度内一般又是三月最高,这在一定程
度上与商业银行在季末经过贷款扩张来获取更高旳市场份额和利润有关, 如4月份新增贷款只有5918亿元,相比3月大幅降低。某些中央项目旳开启 也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前二批中央投资分别到达1040亿元与1300亿元,为
目前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下行压力连续加大,有必要 实施稳健偏松旳货币政策。
• 再贴现政策. • 存款准备金政策. • 公开市场政策.
实施稳健旳货币政策 旳工具
• 经过再贴现政策使市场利率下跌,从而增长货币供给 量
再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
• 公开市场政策是经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 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的
货币政策
定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 经济活动所采用旳措施,尤指控制货 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旳各项措施。
广义政策:
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全部有关货币方 面旳要求和采用旳影响金融变量旳一切措施。
狭义内容:
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旳经济目旳而采用旳多种 控制和调整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旳方针和措施旳总 称,涉及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货币政策.ppt

货币政策.ppt

▪ 优点
▪ 央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并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调节货币总量和信贷结构等。
▪ 不足:
▪ 中央银行在再贴现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再贴现与否取决 于商业银行
▪ 再贴现率的高低有限度,如果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 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遏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或 贷款
▪ 利率管制的目的在于防止金融机构用提高利率的办 法在吸收存款方面进行过度竞争,以及为牟取高利
进行风险存贷活动。
❖ 信用配给 ▪ 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及客 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权衡轻重缓急,对商业银行 系统的信贷资金加以合理的分配和必要的限制。
❖ 流动性资产比率 ▪ 流动性资产比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 产在其全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
➢ 包括: ▪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 不动产信用控制 ▪ 消费者信用控制 ▪ 优惠利率
三、其他政策工具
➢ 直接信用控制 ▪ 利率最高限额 ▪ 信用配给 ▪ 流动性资产比率 ▪ 信贷规模控制
➢ 间接信用控制 ▪ 道义劝告 ▪ 窗口指导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运用
一、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1. 紧缩性货币政策 1)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 提高再贴现率。 3) 加强公开市场业务。
▪ 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的基础:一般是确定存款余额。
▪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用
▪ 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流动性。 ▪ 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 ▪ 调节货币供应总量
▪ 存款准备金政策优点
▪ 对存款货币银行影响是平等的 ▪ 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 局限性: ▪ 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会使商业银行资金严重周转不良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课件
货币政策工具
包括调整再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 作等,以影响市场利率和银行信贷规模,进而影响投资和 消费。
经济增长的挑战
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应对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等挑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
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即商品和 服务的平均价格水平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 市场利率,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
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02
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
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对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03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国际收支平衡具
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历程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可能影响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经济周期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
在经济扩张期,货币政策需关注控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 热;在经济衰退期,货币政策需关注促进经济增长,防止经 济衰退。
就业与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需关注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平衡,在经济衰退期 ,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在经济扩 张期,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防止过度扩张。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 债券,影响市场上的货币 供应量,进而调节市场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应用
应对经济过热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减少市场货币 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
应对经济衰退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贷款利率等措施,增加市场货币供 应量,刺激经济增长。

2024版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政策

2024版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政策
金融学课件第九章货币政策
目录
货币政策概述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挑战
01
CHAPTER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终目的。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信用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02
CHAPTER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
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主要表现为信贷计划管理,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来调节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的货币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货币政策逐渐转向市场化,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来调控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货币政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和微观调节相结合,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不同经济形势。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维克塞尔、费雪、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就围绕利率展开对经济和货币均衡过程的研究,其中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最有影响。
利率传导机制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观点认为,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又影响到金融市场,引起金融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金融市场在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过程中的作用。

货币金融学货币政策及其调节ppt课件

货币金融学货币政策及其调节ppt课件

调整经济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成本。
加强市场监管
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维护 市场秩序。
通货紧缩现象及原因分析
物价持续下跌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负增长。
经济增速放缓
GDP增速下滑,企业盈利下降。
通货紧缩现象及原因分析
总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减少,导致物 价下跌。
金融机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
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影响政策效果
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速度和程度,以及其对信贷和利率的调控能力,都会影响货币 政策的实施效果。
金融机构的创新对货币政策提出挑战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对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 机制提出挑战。
生产过剩
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导致供过于求,物价下跌 。
货币政策紧缩
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导致 物价下跌。
不同类型通货膨胀下货币政策选择
01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04
稳健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避免过度紧缩 导致经济下滑。同时,通过财政政策等措施降低企业成本 。
02
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 供应量等,以抑制总需求。
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过调整官方银行利率等手段影响市场 利率和信贷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调整
01
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在金融危机期间,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如量
化宽松、前瞻性指引等,以应对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

金融学(精编版)课件:货币政策

金融学(精编版)课件:货币政策
1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 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托宾的q理论 ❖ 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 财富传导机制 ❖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13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 中介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如下一些标准:可 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与经济 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 是理想的
❖ 货币学派:保持货币供给按规则增长 ❖ 理性预期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反
对相机抉择的政策主张
19
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 我国古代的宏观经济政策思想 ❖ 计划体制下的“货币政策”实践 ❖ 改革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
20
3
我国对货币政策认识的演变
❖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政策通常是无关紧 要的
❖ 改革开放之后货币政策日益受到重视
4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 各国以及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不 同
❖ 单目标:明确追求一个目标 ❖ 多目标:同时追求几个目标
5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 单一目标观点:稳定物价或经济稳定增长 ❖ 双重目标观点: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
❖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 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1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 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信用贷款、再 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
❖ 还有: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 贴和特种存款等办法
❖ 原来最强有力的一个政策工具是“ 模”——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数量的上限
❖ 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 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要有个过程。

(本科)Ch11--货币政策ppt课件

(本科)Ch11--货币政策ppt课件
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本科)Ch11 货币政策ppt课件
§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1.投资渠道 (1)利率传导机制 • M↑→i↓→I↑→Y↑ • M↓→i↑→I↓→Y↓ (2)托宾的q理论 • M↑→i↓→Ps↑→q↑→I↑→Y↑ • M↓→i↑→Ps↓→q↓→I↓→Y↓
2.市场利率
• 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 局限性:
1. 利率仅是影响经济活动各种因素的其中一项;
2. 当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背离时,利率和经济增 长之间的有效性将被削弱;
3. 影响投资、消费等经济增长最终目标构成的主要
因素是长期利率,而不是中央银行容易控制的短
期利率。
(本科)Ch11 货币政策ppt课件
§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本科)Ch11 货币政策ppt课件
§5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与主要环节 •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
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 •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运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 优点:与物价和经济增长相关性强、随时可以测算 和分析。
• 缺点:
1. 金融创新使其定义和计量难度加大、需求函数稳 定性降低、流通速度难以控制;
2. 金融自由化使通过基础货币调控的有效性降低;
3. 经济全球化导致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变弱。
(本科)Ch11 货币政策ppt课件
§4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
续性操作; 3. 具有主动性; 4. 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性可以灵活安排,对
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货币政策05.ppt

货币政策05.ppt
1、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2、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 3、增强公众对货币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4、缩短货币政策时滞
怎样理解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原理 与特点?
◆一般性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
开市场业务。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 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但该工具的 效果过于猛烈,不宜经常使用。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intermediate target) 是中央银行
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的终级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 和调整的指标. ◎作用:第一,表明货币政策实施的进度;第二,为 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观测的指标;第三,便于中 央银行随时调整. ◎选择标准:1、可观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
中介目标的指标
有价证券价格 调节社会信用量。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性高、 调控效果和缓、告示效应好、影响范围广 等特点。
◇公开市场业务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 。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有何种类与作用?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保证金比率;房 地产放款管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选择性工具主要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 和影响,以调节货币供应量。
701
822
础货币3299亿元,12月中 200
下旬适应需求变化,又投 0
放2500亿元,全年净回笼
基础货币822亿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我国2002年公开市场操作概况
▲全年54个交易日,累计 投放基础货币8253亿元; 累计回笼基础货币8529 亿元;净回笼276亿元。
▲年度中间操作幅度变化 很大,1月份净投放734 亿元;2-5月以正回购 回笼基础货币;7-12月 累计净投放1842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1、货币政策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 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 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 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1-2、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
通过对不同信用形式的管制,实现对信用的结构性控制,鼓励 或抑制某一经济部门的发展,从而达到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
1 优惠利率
选 择2 性 工3 具
证券保证金比率 控制消费信贷
4 控制房地产贷款
2-3、直接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对商业银 信3 用 控4 制
5
限制贷款数量 流动性比率 规定利率上限 控制商业银行放款和投资的数量或方向-
特别存款
2-4、间接信用控制
间接管制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采取道义劝说和金融宣传等方 式,引导并影响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


1 窗口指导




2 道义劝告
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 策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
近期中介目标
基础货币 短期利率
远期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 长期利率
监测和预警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3、稳定币值与与 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目 标间的矛盾
与统一
4、充分就业与经济增 长
❖ 5、充分就业与 平衡国际收支
6、经济增长与平 衡国际收支
1-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
因此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地达到其 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并通过这一中 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
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最终经 济目的
西方国家
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银行法》 “保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
增长”
1-3、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货币政策目标之间是有矛盾的
❖1、稳定币值与充 分就业
❖ 2、稳定币值与 经济增长
1
存款准备金 政策
2
再贴现 政策
3
公开市场 业务
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泛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的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运用的影 响比较平衡,但在利用这一政策工 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
1
存款准备金 政策
2
再贴现 政策
3
公开市场 业务
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有价 证券(主要是政府短期债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 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 为。中央银行较为主动,在西方金融市场发达国家 运用较为普遍
中介目标一般可分为 近期中介目标与近期中介目标两类。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又称近期中介目标, 是央行通过操作货币 政策工具能够有效实 现的政策变量,如准 备金、基础货币等。 操作指标是中介目标 的一种,具有直接性
和灵敏性的特点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 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 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 变量,如市场利率、货 币供应量等。中介指标 需要中央银行运用政策 工具作用于操作指标,并 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才
1
存款准备金 政策
2
再贴现 政策
3
公开市场 业务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操作
政策工具
经济形势
通货膨胀 (总需求>总供给)
存款准备金政策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经济萧条 (总需求<总供给)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再贴现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
降低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
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
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
2-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能实现,可控性较弱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而采取的 措施和手段。包括一般性信用工具、选择性信用工具、直接信 用管制和间接信用管制
其选择标准是:与货币供应量、利率紧密相关,能够影响商业银 行行为及社会公众预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2-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影响货 币供应量的最强有利的工具,它间 接影响利率水平,是一种威力强大、 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