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顶板回填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模板及支架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2)1.1.施工区段划分 (2)1.2.内部结构 (4)2.施工筹划 (4)2.1总体思路 (4)2.2进度计划 (5)3.模板、支架施工要求及方法 (5)3.1模板支架施工要求 (5)3.2模板及支架体系 (7)4.质量要求 (25)4.1一般要求: (25)4.2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25)4.3预埋件、预留孔洞允许偏差 (26)5.安全注意事项 (26)1.工程概况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Ⅰ-TS-05标塔园路站,采用明挖法施工(部分结合盖挖)。

1.1.施工区段划分(1)施工分段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分段按照避开楼扶梯、设备洞口位置,在柱跨的1/4~1/3设置。

本站设4个施工作业段。

如图1.1-1所示。

(2)施工分层(标准段)根据纵向施工缝的设置,车站竖向分底板→侧墙及中板→侧墙及顶板顺次垂直分三层进行施工。

如图1.1-2所示。

图1.1-2 施工分层图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土建工程I-TS-05标塔园路站主体结构模板及支架施工方案图1.1-1 施工分段图1.2.内部结构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DK6+132.000,设计起终点分界里程分别为DK6+70.950、DK6+190.600。

车站外包总长度122.65m(净长119.65 m),外包总宽20.3 m(净宽17.3m),为地下两层10m宽岛式站台车站。

本站标准段挖深约16.2m,东端头井挖深约18.9m,西端头井挖深约18.4m,扩大段挖深约16.9m。

车站主体采用地下二层两跨(扩大段为两层四跨,西端头井为两层五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本标段主体结构形式均为钢筋混凝矩形箱体框架结构型式。

顶、中、底板与侧墙形成闭合框架,底、中、顶板设计为梁板体系。

同时为了车站内通风在车站两端设置风亭,确保空气流通;在四角人流较多处设置4个地面出入口。

主要结构尺寸:顶板厚800mm,标准段顶纵梁b×h=800×2000mm;中板厚400mm,端头井扩大端厚500mm,标准段中纵梁b×h=700×1000mm;底板厚900mm,端头井厚1100mm,扩大端厚1000mm,标准段底纵梁b×h=800×2360mm;中柱: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柱, b×h=1100×600mm。

某地铁车站中板回顶计算方案

某地铁车站中板回顶计算方案
最 大的弯矩 为:
2 .设计参数选取
【 关键词】地铁车站施工 脚手架 回顶
( 1 )模板及其支架 自重标准值 模板 0 . 5 K N / m 。 ,模板及其支架 1 . 0 K N / m 。 ,分
项系数 为 1 . 2 。
因此 ,作用 在此区域范围 内板上 的荷载 为上述
荷 载 的总 和 : q = O . 9 6 + 1 9 . 2 + 9 . 6 + 0 . 9 2 1 6 + 0 . 4 6 0 8 + 2 . 8
4 . O l ( N / I I l 2( 作 用 在 有 效 压 头 高度 内 ) ,分 项 系 数 为
】 . 4。
在中板纵梁处 , 要承受顶纵梁 ( 截面尺 寸为 1 . 1 ×2 m)的荷载和 中板纵 梁 ( 1 . O ×1 . 0 m)自重的作 用。作为 集中力 施加在 中板上 ,集中力大小为:
s a v e t h e w o r k i n g ma t e ia r l s o f s c a f o l d i n g e t c . he t s c a f o l d i n g u n d e r he t p l a t e u s i n g al o c a l wa y b a c kt ot h et o p . T om e e t t h e
顶 纵 梁 自重 : 2 5 ×2 ×1 . 1 = 5 5 K N。 集中荷载为 F = 5 5 + 3 5 = 9 0 K N , 中纵 梁 自重 : 2 5 ×1 . 0 ×1 . 0 ×1 . 4 = 3 5 K N 。
c r e t e . Wh e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 s t a t i o n r o o f s t r u c t u e, r i n o r d e r t o

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交底

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交底

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交底一、背景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是在地铁或铁路车站建设中经常使用的技术。

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和城轨、轻轨的开通,这种工程技术也日益重要和常用。

二、技术原理车站顶板是车站地面以上的结构,它是将列车神速穿梭中,乘客站立、进出站等繁忙活动的场所。

车站顶板下方则是地下车站区域,因此顶板结构需要承担较大的荷载,同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耐久性和水密性能。

在车站顶板的建设过程中,施工需要掏出大量的土方,而土方利用也是建设项目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

为了实现土方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自然资源,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

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原理是在车站基础工程中,反复的挖fill和回填土方,直到达到特定标高,以满足车站顶板建设的要求。

同时,空隙水泥灌注技术和桥梁阴阳角施工法也是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技术流程车站顶板的土方回填是整个车站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工作,一般需要经过以下流程:1.设计策划根据车站顶板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土方回填方案。

2.土方开挖根据设计方案,在车站顶板上进行土方开挖,挖掉过多的土方,并将挖出的土方分类处理。

3.填筑边坡根据开挖后的边坡形状和高度,进行车站边坡修整和土方回填,尽量使回填的土方处于良好的压实状态。

4.空隙水泥灌注在边坡回填土方前,进行空隙水泥灌注,加强土方的紧密性和稳定性。

5.边坡面处理车站边坡回填完毕后,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以防止降雨等自然因素对边坡造成影响。

6.桥梁阴阳角施工法在建设车站顶板时,也需要应用桥梁阴阳角施工法,使地涌和膨胀土在压碎、解析过程中得到完全释放,从而确保车站顶板对车流和路面的承载力和防水性能。

四、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设计方案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确保回填的土方达到要求,并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保持坡体的稳定性。

2.合理利用土方资源车站顶板土方回填技术需要合理利用土方资源,对土方进行分类,避免浪费自然资源。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方案及工期计划安排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方案及工期计划安排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方案及工期计划安排1、施工平面布置1.1平面布置原则施工平面布置及场地规划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布置,占地面积少。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临时设施建筑方便生活生产,生后区和生产区域单独设置。

区域划分合理满足总体部署要求,利用临时设施服务,降低建造费用。

充分利用既有市政道路交通,减少施工临时便工程。

符合安全、环保、消防、节能要求。

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安全保卫、施工机具、材料布置整洁、有序,同时做好施工废水净化排放、防尘、防噪措施,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1.2施工平面布置及说明本标段临时工程本着“方便施工、精简节约、便于管理、经济环保、美观适用”的原则布置,且遵守天津市塘沽区交运管理、供电、供水、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切实做好场地围挡、场地内外疏排水、场区硬化及生活、生产用电、用水、排污等工作。

1.3施工场区布置场区内主要进行车站围护结构、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支护、车站主体结构及出入口等附属的施工。

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和车站结构施工,考虑满足盾构始发的先决条件。

施工时主要考虑在基坑南北侧布置材料堆放场地、临时加工制作区等。

在车站施工过程中,在未开挖路面上设置临时支撑堆放场地和拼装场地,其余堆场统一协调管理。

围挡内施工场地除结构范围外均采用200m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基坑周围及施工临建前均设排水沟,且封闭成环,利于施工用水及雨水的排放。

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在车站顶板布置相关材料的堆放场、架料堆放场地、渣土场等。

1.3.1施工现场围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施工场地在业主指定区域内布置。

施工围挡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执行,做到标准统一、美观整齐。

现场围挡采用砌筑墙体,根据施工进度分五期实施。

围挡规格符合国家、天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保证连续、整齐、牢固和美观,并及时维护。

共设置两个大门,大门内侧悬挂“十牌一图牌”。

中心城区地铁车站半幅结构顶板盖挖施工工法

中心城区地铁车站半幅结构顶板盖挖施工工法

中心城区地铁车站半幅结构顶板盖挖施工工法一、施工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工程范围和工期,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安全技术交底。

2.拆除顶板原有构件:首先需要移除原有的顶板结构构件,如钢筋和模板等。

3.设置支撑结构:在拆除原有构件之后,需要设置临时支撑结构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支撑结构应选用高强度的钢材,并进行稳固固定。

4.挖掘施工:在设置好支撑结构之后,开始进行半幅结构顶板的挖掘工作。

应根据设计要求,准确控制挖掘的深度和施工的尺寸,确保施工质量。

5.强度处理:挖掘完成后,对挖掘面进行强度处理。

应先清理挖掘面上的杂物和灰尘,然后喷洒适量的混凝土增强剂,以提高挖掘面的强度。

6.施工顶板结构:在挖掘面处理完成后,进行施工顶板结构的搭设。

首先应根据设计要求,在挖掘面上设置适当的横、竖向钢筋,并进行绑扎。

然后,搭设适当的模板并进行定位调整,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养护。

7.验收和整理:待施工顶板结构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整理清理,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环境的整洁。

二、施工工艺1.施工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挖掘机、起重机、模板等。

2.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搭设安全围栏、设置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施工材料: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等。

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的优质材料,并进行材料的验收。

4.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组织施工进度和施工顺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注意要点1.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并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

2.工期控制:地铁车站的施工对交通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工期,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3.安全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4.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减少粉尘、噪音和废弃物的产生,合理处理施工废料,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清理。

【施工】地铁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可编辑

【施工】地铁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可编辑

【关键字】施工地铁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角门东站主体结构顶板回填土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地铁十号线二期06标项目经理部2010年11月28日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施工总体部署13.1施工平面布置及分段划分13.2 工程数量23.3 人员设备配置2四、施工准备24.1、材料准备24.2、作业条件3五、施工工艺35.1、工艺流程35.2、操作工艺3六、质量标准76.1、主控项目76.2、一般项目7七、施工注意事项7八、成品保护8九、安全措施9十、环境保护9一、编制依据(1)角门东站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图(B版)(2)角门东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B版);(3)《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4-97);(4)《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JQB-049-2008);(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二、工程概况角门东站(西马场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34+448.169~K34+654.069,总长度205.9m,总建筑面积约1,基坑深度17.1m,覆土厚度3.7m。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2组风亭,1个消防疏散口。

角门东站主体及附属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标准断面为地下两层三跨,纵向柱跨9.75m。

主体结构外侧设全包防水层,与钻孔桩一起组成复合墙体系。

三、施工总体部署3.1施工平面布置及分段划分为方便施工安排及施工操作,顶板土方回填采取分层分步回填,先回填1-4流水段(1-13轴)顶板回填土,5-8流水段(14-25轴)待其结构施工完毕顶板结构强度达到85%后回填,在预留顶板孔洞位置处应施作挡土墙,分步回填断面处应做好接槎,修筑阶梯形边坡,每台阶可取50cm,宽100cm。

回填土施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1角门东站顶板回填土施工平面布置图,回填施工计划表见表3-1。

地铁车站上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上土方回填施工方案

地铁车站上土方回填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现代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铁系统,地铁车站是地铁系统的重要节点,其建设直接影响城市交通运行的效率和便利性。

而地铁车站建设中,土方回填施工是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和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土方回填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二、施工方案设计1. 土方回填材料选择在地铁车站土方回填施工中,应选择优质的填料,如碎石、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等。

填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

2. 回填施工工艺•地铁车站周围环境清理:施工前应对地铁车站周围环境进行清理,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土方回填分层施工:根据土方回填施工的工程量和层数,采用分层回填的方式,保证填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压实处理:在回填过程中,应对填料进行适当的压实处理,确保填料的紧实度和稳定性。

3. 现场管理与监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施工质量监控:对土方回填过程进行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三、施工过程控制1. 施工计划制定制定详细的土方回填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进度、质量要求和安全措施,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过程控制•定期检查与验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及时处理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后续施工进度和质量。

四、总结与展望地铁车站上土方回填施工方案是地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

未来,在地铁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更加可靠和便利的服务。

以上是地铁车站上土方回填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确保地铁车站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北京地铁车站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车站施工方案

摘要: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菜市口车站施工实例,介绍了地铁车站盖挖逆作施工的原理及工艺流程,详细地阐述了具体的施工方法,通过变形监测及分析,得出了该施工工艺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盖挖逆作,地膜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1 工程概况北京地铁四号线菜市口车站位于广安大街与菜市口大街、宣武门外大街的交叉路口,呈南北走向,线路中心与道路中心基本一致,与规划地铁七号线形成“十"字换乘关系。

菜市口车站起讫里程K6+591.6~K6+764.8,全长173。

2m,宽21.9m,三层车站结构高19.73m,结构顶板最小覆土3.5m.车站设计为北端47.8m、南端57。

4m的三层车站盖挖段,车站中段68m的暗挖结构及部分七号线结构,四号线与七号线形成岛—岛换乘关系,七号线在四号线之上,为明挖施工。

车站设四个出入口,两个风道和两个安全出口.2 施工原理及工艺流程首先进行交通疏解,在围挡区进行人工挖孔桩为底板以上的钢管柱施工提供可操作的施工空间,在地面通过先进的自动对中BG-20旋挖钻机进行钢管柱下桩基的成孔施工,采用导管进行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进行钢管柱定位器的安装和钢管柱的施工,为钢管柱的承重提供传力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利用钢管柱和围护桩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在结构顶板的保护下进行顶板以下土方开挖工作.每层土方开挖完成后自下向上逆作施工结构二衬,土方开挖完成后利用地膜施工技术及时完成开挖空间后的底板结构施工,保证开挖空间围护结构的施工安全。

车站两端的盖挖逆作法的工艺流程:围护结构→立设主体结构中间立柱→浇筑顶板混凝土→回填土、恢复路面→开挖中层土体→构筑上层主体结构→开挖下层土体→构筑下层主体结构。

3 施工方法3。

1 人工挖孔桩施工钢管柱施工有效部位采用人工挖孔桩,其下桩基采用机械成孔,为便于桩机下钻、提钻,人工挖孔部分的有效内径定为1。

9m。

人工成孔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护壁厚度200mm,混凝土强度标号C20,并且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高效早强减水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 工程概况 .................................................................................................... - 0 -二. 编制依据 .................................................................................................... - 0 -三. 施工部署 .................................................................................................... - 0 -3.1施工顺序安排 03.2施工进度计划 (1)四、施工准备 ................................................................................................... - 1 -4.1技术准备 (1)4.2机械设备准备 (1)4.3回填料选择 (2)4.4劳务准备 (2)五、土方回填施工方法..................................................................................... - 2 -5.1施工工序 (3)5.2施工方法 (3)5.3检验密实度 (4)六、质量验收标准及保证措施 ......................................................................... - 4 -6.1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 (4)6.2密实度验收标准 (5)6.3质量保证措施 (5)七、安全保证措施 ............................................................................................ - 6 -八、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 ......................................................................... - 6 -XXXXX站顶板土方回填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XXXXX站设于松北大道与银河大街地道桥交叉口西南侧,站址位于绿地下方,跨银河大街地道桥沿西北向东南方向敷设。

XXXXX站车站总长470.1m,标准段宽19.8米,盾构加宽段宽23.6米,为12.5m岛式站台地下二层车站(北段局部140米为一层)。

车站主体采用现浇钢筋砼箱型结构型式,标准段底板埋深约为18.9m,顶板覆土约4m。

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三个风亭,分三期施工,车站主体及附属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混凝土支撑+钢支撑支护。

车站顶板达到设计强度且顶板防水保护层施作完成后即可开始进行顶板回填,为防止防水保护层长期暴晒引发结构温差裂缝,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基坑回填土不得用纯粘土、淤泥、粉砂、杂土,有机含量大于8%的腐殖土、过湿土,和大于150mm粒径的石块,其它均可回填。

二. 编制依据1、《黑龙江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3-2003;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XX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XXXXX站车站结构主体围护结构》;4、《XX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XXXXX站车站结构主体结构》;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施工所涉及的适用于车站明挖段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国家、部委和XX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

三. 施工部署3.1施工顺序安排XXXXX站分两期施工,一期施工车站南区和北区,二期施工银河大街地道桥段。

一期回填车站南区和北区,二期回填银河大街地道桥段,顶板回填均由北向南进行。

3.2施工进度计划一期顶板回填计划2017年3月20日开始,至2017年6月1日完成。

二期顶板回填计划2018年5月10日开始,至2018年6月30日完成。

四、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1、结构顶板达到设计强度且顶板防水层、防水保护层及预留孔洞周边围墙施工完成,并由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对基坑进行回填施工。

回填前应选好回填料,并对回填料做好取样试验,排除坑内积水,并清除淤泥等建筑废料,测量回填断面,制定回填施工方案。

2、组织专业施工队人员学习有关技术规程,熟悉施工图纸。

3、逐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明白施工意图,做到心中有数。

4、现场技术员应认真熟悉施工方案后对施工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施工。

5、质检员应做好各道工序的验收工作,如:回填料的进场验收、回填前的基槽验收等工作。

6、实验员应做好回填土粒径、含水率、压实度等各项指标的检验,并将验收结论记录成文,认真填写各种实验检验表格,务必保证各项检验指标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4.2 机械设备准备施工准备阶段应按施工进度安排及现场实际情况,备足施工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

基坑回填投入的主要设备见表4.1。

表4.1 机械设备统计表注:以上基坑回填设备数量随着现场工作面的展开而循序增加,实际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做适当调整。

4.3 回填料选择1、基坑必须在车站顶板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回填前应将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

基坑回填土不得用纯粘土、淤泥、粉砂、杂土,有机含量大于8%的腐殖土、过湿土,和粒径大于150mm的石块,其它均可回填。

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压实,回填时机械或机具不得碰撞顶板结构及防水保护层。

结构两侧及顶部1m范围内以及地下管线周围应采用人工使用小型机具夯填。

2、材料要求:回填土使用前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测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并做好压实实验,确定回填料含水量可控范围、虚铺厚度、压实密度及碾压遍数等确切参数。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4.4 劳务准备选择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队及操作人员,人员配备如下:挖掘机司机2人、振动碾司机2人、蛙式打夯机操作工4人、推土机司机2人、机动三轮车司机4人、电工2人、试验员2人、测量员2人、技术员2人。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做适当调整。

五、土方回填施工方法5.1 施工工序顶板清理→选择卸料点→检验土质→分层摊铺→分层夯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5.2 施工方法土方回填应于主体顶板结构、防水层及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回填施工前应对回填范围内可回收材料进行回收,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1、回填面清理回填前要清除回填面积水及垃圾等杂物,待基坑临时道路修筑完成后进行基坑回填。

2、选择卸料点XXXXX站车站北区卸料点设置在距北端头30m处,车站南区卸料点设置在距北端头50m处,自卸车退至基坑边卸料,推土机配合摊平。

3、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以及各种涂料含水率等是否符合规定。

加强取土场土质含水量测定工作,以确保基坑土方回填按期完成。

4、分层摊铺采用水平分层平铺,分层厚度250~300mm,打夯机夯实的地方摊铺为250mm,夯实3~4遍,机械碾压区域摊铺厚度为300mm,碾压6-8遍。

施工时由自卸车将土运至基坑内,由推土机把回填料运到指定位置并粗略平整。

不宜采用机械摊铺的位置(围护桩边角、上翻梁边角等)采用人工摊铺。

施工时派专人指挥机械施工,并有明显的摊铺厚度标识,确保摊铺层厚度。

5、分层压实大面积回填碾压前应做试验段,用实验方法取得最佳压实遍数及人工夯实遍数。

用压路机分层压实操作时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

采用机械碾压时,相邻轮迹应重叠轮宽的1/3,搭接宽度不得小于200mm,保证压实均匀,不漏压。

对于机械压实不到的边角,应配合人力或小型机具夯实。

人工填土,蛙式打夯机夯实,夯与夯之间重叠不小于夯底宽度的1/3。

用压路机压实,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得小于3m,同一碾压路线上,前后间距不应小于10m。

基坑回填应分层、水平压实;隧道结构两侧应水平、对称同时填压;基坑回填高程不一致时,应从低处逐层填压;基坑分段回填接茬处,已填土坡应挖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m,高度不得大于0.5m。

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照规定用环刀取样,测出土的最大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施工下一层土。

填方全部完成后,应拉线找平,高出设计标高处应及时修整,低于设计标高处应用齿耙翻松后补土夯实。

每层回填土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施工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应尽量选在无雨天进行施工。

若已填好的土遭到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5.3 检验密实度1、设计压实度填土应均匀密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0.9。

2、检验取样每层夯填结束后,取样检查回填土密实度。

机械碾压时,每次填土按基坑长度50m或者填土面积1000㎡时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每层填土按基坑长度25m或者基坑面积500㎡时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少于6个,其中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

遇有填料类别和特征明显变化或压实质量可疑处适当增加点位,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后半部。

六、质量验收标准及保证措施6.1 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详见表6.1 土方回填检验标准表6.1 土方回填检验标准6.2 密实度验收标准基坑回填最大干密度采用标准击实试验法测定,现场每层压实度采用灌沙法测得,机械碾压时,按每1000㎡取一组,人工夯实时,按每500㎡取一组,每组取样点不少于6个,其中部和两边各取两个,每层最低密实度值见表6.2。

表6.2 基坑回填碾压密实度值(%)注:表中分子为重锤击标准,分母为轻锤击实标准。

6.3 质量保证措施1、对外运进场的土质进行进场验收,保证回填土其最大容重和最优含水率在标准范围内;2、配置技术人员及质检员,确保分层碾压厚度符合规范要求;3、配置现场施工人员指导机械设备施工,防止破坏顶板防水层;4、及时对已经碾压完毕的成品进行击实试验,加快施工进度,防止破坏。

5、对工人进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保证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加强对天气的监测,了解当天的天气预报。

做到雨天停止回填土施工并采取如下措施:基坑地表四周做排水沟,阻止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在雨水来临之前,及时压完基坑已填土层,并将表面压光,做一定的(约3%)坡度,在基槽的两端挖临时集水坑,雨水来临时能将基坑内的雨水导入集水坑,并用水泵将集水坑中的积水抽排至城市雨水道;土方在雨前用塑料薄膜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