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解读课件
合集下载
心肌标志物ppt课件

• 对于免疫检测的干扰可能导致实验室对患者结果的错误解读,及使医 生对患者应用错误的治疗 • 由于cTnI 检测方法多样, 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产生常会出现严重的混 淆。接受应用一种个人的Tn检测需要有基于同行评审的文献支持。
Datta P et al. Clin chem 1999; 56:2266-69.Tate J, Ward G. Clin Biochem Rev. 2004; 25:105-20; Apple F and Wu A , Clin Chem 2001; 47: 377-379,.
Troponin T与Troponin I的区别
肌钙蛋白 T
诊断 AMI 心肌特异性标志物 检测方法已经标准化 检测结果可以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肌钙蛋白 I
诊断 AMI 心肌特异性标志物 各种 TnI 检测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差异 很大,最大可相差 36 倍 由于没有实现标准化,故参考范围、 临床决定限只能因检测方法不同而异 ,无法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胸闷,胸痛 怀疑ACS(急性冠脉综合症)
持续ST段抬高
ST/T段异常 心电图正常
Troponins阳性
Troponins 阴性X2
高危
ST段抬高心梗 非ST段抬高心梗 (STEMI)
再灌注
低危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介入治疗
非介入治疗
Troponin T的存在形式单一,而Troponin I有多种存在形 式
NT-ProBNP
利钠肽家族
6种心血管型肽: • ANP(心房利钠肽,28肽) ——ANP存在于成人的心房,胚胎和新生儿的心室组织和肥大的心 室。在慢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心房压增加时,心房对其延展作出反应 而分泌ANP。 • BNP ( B型利钠肽,32肽) ——主要存在于心脏中;心房、更主要的心室肌细胞是BNP的主要 来源。最近发现心脏成纤维细胞等也可以产生BNP。 • CNP ( C型利钠肽,22或53肽) ——CNP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组织合成。不同于ANP和BNP, 心脏组织中几乎没有CNP。 • Urodilatin(U型利钠肽,32肽) ——由肾脏以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具有利钠利尿作用。 • DNP和VNP研究不多
Datta P et al. Clin chem 1999; 56:2266-69.Tate J, Ward G. Clin Biochem Rev. 2004; 25:105-20; Apple F and Wu A , Clin Chem 2001; 47: 377-379,.
Troponin T与Troponin I的区别
肌钙蛋白 T
诊断 AMI 心肌特异性标志物 检测方法已经标准化 检测结果可以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肌钙蛋白 I
诊断 AMI 心肌特异性标志物 各种 TnI 检测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差异 很大,最大可相差 36 倍 由于没有实现标准化,故参考范围、 临床决定限只能因检测方法不同而异 ,无法进行科学统计分析
胸闷,胸痛 怀疑ACS(急性冠脉综合症)
持续ST段抬高
ST/T段异常 心电图正常
Troponins阳性
Troponins 阴性X2
高危
ST段抬高心梗 非ST段抬高心梗 (STEMI)
再灌注
低危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介入治疗
非介入治疗
Troponin T的存在形式单一,而Troponin I有多种存在形 式
NT-ProBNP
利钠肽家族
6种心血管型肽: • ANP(心房利钠肽,28肽) ——ANP存在于成人的心房,胚胎和新生儿的心室组织和肥大的心 室。在慢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心房压增加时,心房对其延展作出反应 而分泌ANP。 • BNP ( B型利钠肽,32肽) ——主要存在于心脏中;心房、更主要的心室肌细胞是BNP的主要 来源。最近发现心脏成纤维细胞等也可以产生BNP。 • CNP ( C型利钠肽,22或53肽) ——CNP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血管组织合成。不同于ANP和BNP, 心脏组织中几乎没有CNP。 • Urodilatin(U型利钠肽,32肽) ——由肾脏以旁分泌的方式分泌,具有利钠利尿作用。 • DNP和VNP研究不多
《心肌标志物检查》课件

05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心肌标志物的检测将更加精准和灵敏,有 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心肌损伤。
自动化检测设备
新型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将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 误差。
床旁即时检测(POCT)
便携式心肌标志物检测设备将使得床旁即时检测成为可能,为急救 和紧急情况下的诊断提供便利。
详细描述
B型钠尿肽是由心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在心衰时分泌增加,通过检测B型钠尿肽的浓度可以评估 心衰的严重程度,同时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
总结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优势,尤其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详细描述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在心肌损伤时快速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心型脂 肪酸结合蛋白的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伤,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03
心肌标志物检查的方法与技术
心肌酶谱检测
总结词
心肌酶谱检测是心肌标志物检查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检测 心肌酶的活性,评估心肌损伤程度。
详细描述
心肌酶谱检测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指标的检测,这些酶在心肌损 伤时释放入血,通过检测其活性可以帮助判断心肌损伤的程 度。
肌钙蛋白检测
总结词
肌钙蛋白检测是心肌标志物检查的重 要手段,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高敏感 性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肌钙蛋白是心肌细胞内的结构蛋白, 当心肌受损时释放入血,通过检测肌 钙蛋白的浓度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伤 ,尤其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
第十五章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课件

免疫荧光技术
通过改进免疫荧光技术, 提高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 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降低 交叉反应和假阳性率。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与其他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
生化指标
将心肌损伤标志物与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 于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
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提高对心肌损伤 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分类
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分为心肌酶学标志物和心肌蛋白标志物两类。心肌酶学标 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蛋白标志物包 括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等。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的临床物检验可以 辅助医生诊断心肌损伤,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 等。
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的辅助诊断
除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检测还广泛应用于心肌炎、心包炎等心脏疾病的辅助诊断,有 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心脏手术监护
在心脏手术过程中,心肌酶检测可以实时监测心肌损伤程度,为手术操作提供重要参考。
心肌酶检测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
由于心肌酶并非心肌独有,其他 器官如肝脏、骨骼肌等也会释放 少量心肌酶,因此心肌酶检测的
04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的临 床应用
心肌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可以检测到 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的蛋白质和 酶类物质,有助于早期诊断心肌 损伤。
鉴别诊断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可以鉴别心 肌损伤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 胸闷等症状,如心包炎、心绞痛 、肺栓塞等。
心肌损伤的治疗与预后评估
通过在体表放置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形成心电图波
形图。
心脏超声检查方法
02
心肌标志物临床意义PPT课件

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
心肌酶谱检测
CK-MB质量(CK-MB mass)用于心梗的诊断时, 所用诊断界值推荐为正常人参考数值上限的99% 分位。CK-MB mass胸痛发作3小时后的诊断AMI阳 性率可达50%。6小时的诊断阳性率可达到80%。 AMI发作后如未进行溶栓治疗,CK-MB通常在3~8 小时出现升高,达峰时在发病后9~30小时,于 48~72小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
心肌酶谱检测
肌酸激酶 CK :
CK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 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 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不 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15% -25 % 。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肌酸激酶同工酶-MB ,可以是酶活力的测定, 也可以酶质量(CK-MB mass)的测定,由于骨 骼肌损伤、自身免疫病等会影响CK-MB 酶活 力的检测,而CK-MB质量的检测影响相对较少, 所以CK-MB质量比CK-MB酶活力特异性更高。 若患者具有CK-MB酶活性升高和下降的序列性 变化,且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2倍,又无其他 原因可解释时,应考虑AMI。
大多数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内血栓只引起局
部或短暂的血管阻塞,导致冠脉缺血不伴有持 久的ST段抬高(不稳定心绞痛或NSTEMI)。余 下的30%ACS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血栓造成大血 管的完全阻塞而发生STEMI。
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性心肌梗死(AMI):
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 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 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上腹部疼痛、 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 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 的一种严重类型。
心肌标志物临床应用课件

的治疗方案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方法
检测方法分类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酶法:通过检 测心肌酶的活 性来评估心肌 损伤程度
免疫法:通过 检测心肌特异 性抗体来评估 心肌损伤程度
电化学法:通 过检测心肌细 胞膜电位变化 来评估心肌损 伤程度
基因检测法: 通过检测心肌 特异性基因表 达来评估心肌 损伤程度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 应用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标志物:如 肌钙蛋白、肌酸 激酶等
01
诊断标准:心肌标 志物升高,心电图 改变,胸痛等症状
02
04
诊断意义:早期诊 断心肌梗死,及时 治疗,降低死亡率 和并发症发生率。
03
诊断方法:实验室 检查、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心肌损伤的评估
01
心肌标志物:如肌 钙蛋白、肌红蛋白
0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 简便,但成本较高
03
免疫荧光法(IFA):灵敏度 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但耗时较长
04
流式细胞术(FCM):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但成本较高
0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 简便,但成本较高
06
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特 异性强,操作简便,但成本 较高
03
心肌标志物检测 结果可能受到患 者自身因素的影 响,如药物使用、 饮食、运动等
04
心肌标志物检测 结果可能受到其 他疾病的影响, 如感染、肿瘤、 内分泌疾病等
检测结果的解释
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 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 依据
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 需要与其他检查结果 相结合,综合分析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 方法
检测方法分类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酶法:通过检 测心肌酶的活 性来评估心肌 损伤程度
免疫法:通过 检测心肌特异 性抗体来评估 心肌损伤程度
电化学法:通 过检测心肌细 胞膜电位变化 来评估心肌损 伤程度
基因检测法: 通过检测心肌 特异性基因表 达来评估心肌 损伤程度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 应用
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标志物:如 肌钙蛋白、肌酸 激酶等
01
诊断标准:心肌标 志物升高,心电图 改变,胸痛等症状
02
04
诊断意义:早期诊 断心肌梗死,及时 治疗,降低死亡率 和并发症发生率。
03
诊断方法:实验室 检查、心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等
心肌损伤的评估
01
心肌标志物:如肌 钙蛋白、肌红蛋白
0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 简便,但成本较高
03
免疫荧光法(IFA):灵敏度 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但耗时较长
04
流式细胞术(FCM):灵敏 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 但成本较高
05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 简便,但成本较高
06
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特 异性强,操作简便,但成本 较高
03
心肌标志物检测 结果可能受到患 者自身因素的影 响,如药物使用、 饮食、运动等
04
心肌标志物检测 结果可能受到其 他疾病的影响, 如感染、肿瘤、 内分泌疾病等
检测结果的解释
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 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 依据
心肌标志物检测结果 需要与其他检查结果 相结合,综合分析
心肌标志物临床应用PPT课件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如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随着心肌标志物 的不断研究和发展,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心肌标志物在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不仅可用于疾病的诊断,还可用于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例如,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变化,可以评估 心肌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心肌标志物的局限性
缺乏标准化
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心肌标志物检测存在差异 ,缺乏标准化。
无法反映心肌损伤程度
心肌标志物水平仅能反映心肌损伤的存在, 无法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影响因素多
心肌标志物水平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肾功能不全、感染等。
无法判断心肌损伤类型
心肌标志物无法判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如缺 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心肌标志物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与心电图比较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 常用方法,但有时会出现 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而 心肌标志物检测可以弥补
这一不足。
与超声心动图比较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 结构和功能,但对于早期 心肌损伤的敏感性较低, 心肌标志物检测可以更早
地发现心肌损伤。
与核素心功能显像比较
核素心功能显像可以评估 心肌存活情况,但操作复 杂、价格昂贵,而心肌标 志物检测具有简便、经济
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案例三
总结词
心肌疾病是一类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心 脏疾病,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 心肌疾病。
详细描述
心肌疾病时,心肌细胞会释放特定类型的心 肌标志物,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浓度,可 以辅助诊断心肌疾病的类型。此外,结合患 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肌标志物解读课件

心肌标志物解读
使用hs-cTn T再评估,可增加 NSTEMI诊断率,降低UA诊断率
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研究,连续入选1124例疑似AMI患者,由2位心脏病专家使用不同的诊断指标分别对患者先后进行2 次诊断 ,第一次使用普通cTN T指标,第二次使用高数Ctnt
使用hs-cTn T再评估后,NSTEMI和UA的诊断率变化%
心肌标志物解读
CK CK-MB AST LDH cTnT Myoglobin
各个指标比较
起始(小时) 6 4-8 6-12 8-10 3-4 2-3
峰值(小时) 24 16-24 24-48 48-72 50 12
恢复(天) 3-4 3-4 3-6 7-14 12-14 1
心肌标志物解读
2015 ESC指南 更新高敏肌钙蛋白hs-Tn内容
症; 药物毒性(如阿奇霉素、五氟尿嘧啶、蛇毒、一氧化碳中毒) 甲状腺功能减退
心肌标志物解读
无明显缺血性心脏病的肌钙蛋白↑(2)
冠状动脉血管舒缩异常,包括冠状动脉痉挛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Takotsubo心肌病) 炎症性疾病(如心肌炎、Kawasak病、结节病、天花接种或细菌性心
内膜炎的心肌延展) 非复杂的PCI术后患者 肺栓塞,重度肺动脉高压 败血症 烧伤,尤其是超过总体表面积的30% 浸润性疾病,包括淀粉样变、血色素沉着症、肉壮瘤病、胶原沉着病; 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合并心肌损伤的横纹肌解症 移植血管病变 精力耗竭
4.CKMB持续48小时以上不降,或病程中又出现升高, 表明梗塞范围扩大或再次梗塞。
心肌标志物解读
心肌损伤标志物历史
1980年,WHO提出CK、LDH、GOT、CKMB为诊断 AMI的指标,CKMB更被誉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 准”
使用hs-cTn T再评估,可增加 NSTEMI诊断率,降低UA诊断率
前瞻性国际多中心研究,连续入选1124例疑似AMI患者,由2位心脏病专家使用不同的诊断指标分别对患者先后进行2 次诊断 ,第一次使用普通cTN T指标,第二次使用高数Ctnt
使用hs-cTn T再评估后,NSTEMI和UA的诊断率变化%
心肌标志物解读
CK CK-MB AST LDH cTnT Myoglobin
各个指标比较
起始(小时) 6 4-8 6-12 8-10 3-4 2-3
峰值(小时) 24 16-24 24-48 48-72 50 12
恢复(天) 3-4 3-4 3-6 7-14 12-14 1
心肌标志物解读
2015 ESC指南 更新高敏肌钙蛋白hs-Tn内容
症; 药物毒性(如阿奇霉素、五氟尿嘧啶、蛇毒、一氧化碳中毒) 甲状腺功能减退
心肌标志物解读
无明显缺血性心脏病的肌钙蛋白↑(2)
冠状动脉血管舒缩异常,包括冠状动脉痉挛 心尖球囊样综合征(Takotsubo心肌病) 炎症性疾病(如心肌炎、Kawasak病、结节病、天花接种或细菌性心
内膜炎的心肌延展) 非复杂的PCI术后患者 肺栓塞,重度肺动脉高压 败血症 烧伤,尤其是超过总体表面积的30% 浸润性疾病,包括淀粉样变、血色素沉着症、肉壮瘤病、胶原沉着病; 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合并心肌损伤的横纹肌解症 移植血管病变 精力耗竭
4.CKMB持续48小时以上不降,或病程中又出现升高, 表明梗塞范围扩大或再次梗塞。
心肌标志物解读
心肌损伤标志物历史
1980年,WHO提出CK、LDH、GOT、CKMB为诊断 AMI的指标,CKMB更被誉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 准”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

B型钠尿肽(BNP)
用于诊断心衰和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 度。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
免疫荧光法
通过荧光标记抗体与心肌标志物的特异性结合, 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具有快速、准确、自动 化等优点。
乳酸脱氢酶(LDH)
与其他引起乳酸脱氢酶升高的疾病如肝脏疾病、肺部疾病等进行鉴别。
04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肌钙蛋白、肌红蛋 白和CK-MB等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标 志物水平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心肌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 原因引起的胸痛,如心包炎、心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肌标志物概述 •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心肌标志物的解读方法 •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心肌标志物研究展望
01 心肌标志物概述
心肌标志物的定义
01
心肌标志物是指在心肌损伤或心 肌细胞活性改变时,释放到血液 中的物质,用于诊断、监测和治 疗心肌相关疾病。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 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
意义。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 肌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物,尤其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明显升高。
AST和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 乳酸脱氢酶(LDH)也可用于心肌 损伤的诊断,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心肌梗死标志物
肌红蛋白
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用于诊断心衰和评估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心肌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通过酶与底物的显色反应,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 度。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
免疫荧光法
通过荧光标记抗体与心肌标志物的特异性结合, 检测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具有快速、准确、自动 化等优点。
乳酸脱氢酶(LDH)
与其他引起乳酸脱氢酶升高的疾病如肝脏疾病、肺部疾病等进行鉴别。
04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 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在心血管肌钙蛋白、肌红蛋 白和CK-MB等在心肌梗死发生后 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检测这些标 志物水平可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心肌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他 原因引起的胸痛,如心包炎、心
心肌标志物解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肌标志物概述 • 心肌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 心肌标志物的解读方法 • 心肌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心肌标志物研究展望
01 心肌标志物概述
心肌标志物的定义
01
心肌标志物是指在心肌损伤或心 肌细胞活性改变时,释放到血液 中的物质,用于诊断、监测和治 疗心肌相关疾病。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 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
意义。
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 肌损伤的另一个重要标志物,尤其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明显升高。
AST和LDH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 乳酸脱氢酶(LDH)也可用于心肌 损伤的诊断,但特异性相对较低。
心肌梗死标志物
肌红蛋白
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ECG:典型心电图改变; (3)化验:血清心肌酶升高(CK-MB)
符合两点或三点
I.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
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 (1)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或逐渐下降(cTNI
或CTnT)或较快增高和下降(CK-MB)至少伴有下 列情况之一者:
a.心肌缺血症状; b.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c.ECG提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 d.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冠状动脉形成术); (2)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II.已经形成的心肌梗死诊断
具有以下任何条件之一: (1)系列心电图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病人可能记得
或不记得过去的症状;随着心肌梗死发生后经过时间 的长短不同,反映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可能正常。
(2)已经愈合或愈合中的心肌梗死病理变化。
AMI定义2007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 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心肌损伤标记物历史
1954年Karmen等首先报告用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T 或GO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1955年Karmen等又报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用于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1960年提出肌酸激酶(CK)升高诊断AMI的价值很大; 70年代人们已公认CK、GOT、LDH的水平升高是急性
AMI定义2012
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 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缺血症状; (2)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
传导阻滞(LBBB)】。 (3)ECG病理性Q波形成; (4)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
分类 1型 自发性MI(原发冠脉事件)
2型 继发于缺血的MI(需O2↑/供O2↓)
3型 突发意外性心源性死亡
4型 PCI相关的MI(a、b)
5型 CABG相关的MI
心肌损伤标记物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 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转氨酶(AST或GOT)
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 (Mb);
新指南强调了高敏肌钙蛋白(hscTn)在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
与标准心肌肌钙蛋白(cTn)相比,hs-cTn: ▪对急性MI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减少了“肌钙蛋白盲期”时间间隔,可以早期发现急性MI。 ▪使1型MI的检出率绝对增加~4%,相对增加~20%,相应降低了UA的诊断率。 ▪与2型MI的检出率增加两倍有关。 hs-cTn应作为心肌损伤的标记物来解释(即水平越高,MI的可能性越大): ▪升高超过5倍正常上限,对1型MI有高预测值(>90%)。 ▪升高达3倍正常上限,对急性MI仅有50-60%的阳性预测值,且可能与其他多种 情况有关。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解读
临床问题
1.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否就有心脏病?
2.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否就可以诊断心肌梗死?
主要内容
1.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2.统的心肌梗死定义(1980年诊断标准)
(1)症状:缺血性胸痛或胸闷持续时间>20min,含 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4.CKMB持续48小时以上不降,或病程中又出现升高, 表明梗塞范围扩大或再次梗塞。
心肌损伤标志物历史
1980年,WHO提出CK、LDH、GOT、CKMB为诊断 AMI的指标,CKMB更被誉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 准”
90年代,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的广泛临床应用; GUSTO-II、TIMI、FRISC、CAPTURE等大型临床诊 断实验结束后,肌红蛋白、CKMB、肌钙蛋白逐渐用 于早期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梗三联”
CK CK-MB AST LDH cTnT Myoglobin
各个指标比较
起始(小时) 6 4-8 6-12 8-10 3-4 2-3
峰值(小时) 24 16-24 24-48 48-72 50 12
恢复(天) 3-4 3-4 3-6 7-14 12-14 1
2015 ESC指南 更新高敏肌钙蛋白hs-Tn内容
▪健康个体检测到循环水平的肌钙蛋白也是常见的。 cTn水平升高和/或降低可以将急性心肌损伤从慢性心肌损伤中区分出来(水平变 化越显著,急性MI的可能性越高)
室璧运动异常;
(5)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2012年新增第五条,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诊的过程中, 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再通
的治疗。
2.心肌梗死的定义、分类和诊断 (2007-2012)
定义
临床上存在心肌缺血并有心肌坏死证据
(由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心肌损伤指标,
但临床实践中发现经常出现假阳性和非心源性升高,如横纹肌损伤、 溶血、药物干扰等。
CKMB判断标准如下:
1.一次性CKMB升高超过参照值上限,或超过血清总 CK的3%;
2.胸痛发作后3小时升高,16-24小时内达高峰,36或48 小时内恢复正常水平;
3.总CK不升高,CKMB值异常,并呈动态曲线者,强 烈提示新鲜心肌梗塞或有散在梗塞存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September 11,2015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AMI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 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缺血症状;
(2)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 束支传导阻滞(LBBB)】。
(3)ECG病理性Q波形成;
(4)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 局部室璧运动异常;
符合两点或三点
I.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诊断
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 (1)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或逐渐下降(cTNI
或CTnT)或较快增高和下降(CK-MB)至少伴有下 列情况之一者:
a.心肌缺血症状; b.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c.ECG提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 d.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冠状动脉形成术); (2)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II.已经形成的心肌梗死诊断
具有以下任何条件之一: (1)系列心电图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病人可能记得
或不记得过去的症状;随着心肌梗死发生后经过时间 的长短不同,反映心肌坏死的生化标志物可能正常。
(2)已经愈合或愈合中的心肌梗死病理变化。
AMI定义2007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 界心脏联盟(WHF)全球心肌梗死的统一定义
心肌损伤标记物历史
1954年Karmen等首先报告用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T 或GO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1955年Karmen等又报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用于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1960年提出肌酸激酶(CK)升高诊断AMI的价值很大; 70年代人们已公认CK、GOT、LDH的水平升高是急性
AMI定义2012
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 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缺血症状; (2)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
传导阻滞(LBBB)】。 (3)ECG病理性Q波形成; (4)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
分类 1型 自发性MI(原发冠脉事件)
2型 继发于缺血的MI(需O2↑/供O2↓)
3型 突发意外性心源性死亡
4型 PCI相关的MI(a、b)
5型 CABG相关的MI
心肌损伤标记物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 酸脱氢酶LDH;谷氨酸转氨酶(AST或GOT)
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 (Mb);
新指南强调了高敏肌钙蛋白(hscTn)在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
与标准心肌肌钙蛋白(cTn)相比,hs-cTn: ▪对急性MI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减少了“肌钙蛋白盲期”时间间隔,可以早期发现急性MI。 ▪使1型MI的检出率绝对增加~4%,相对增加~20%,相应降低了UA的诊断率。 ▪与2型MI的检出率增加两倍有关。 hs-cTn应作为心肌损伤的标记物来解释(即水平越高,MI的可能性越大): ▪升高超过5倍正常上限,对1型MI有高预测值(>90%)。 ▪升高达3倍正常上限,对急性MI仅有50-60%的阳性预测值,且可能与其他多种 情况有关。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解读
临床问题
1.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否就有心脏病?
2.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否就可以诊断心肌梗死?
主要内容
1.急性心肌梗死定义的变迁。 2.统的心肌梗死定义(1980年诊断标准)
(1)症状:缺血性胸痛或胸闷持续时间>20min,含 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4.CKMB持续48小时以上不降,或病程中又出现升高, 表明梗塞范围扩大或再次梗塞。
心肌损伤标志物历史
1980年,WHO提出CK、LDH、GOT、CKMB为诊断 AMI的指标,CKMB更被誉为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 准”
90年代,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的广泛临床应用; GUSTO-II、TIMI、FRISC、CAPTURE等大型临床诊 断实验结束后,肌红蛋白、CKMB、肌钙蛋白逐渐用 于早期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心梗三联”
CK CK-MB AST LDH cTnT Myoglobin
各个指标比较
起始(小时) 6 4-8 6-12 8-10 3-4 2-3
峰值(小时) 24 16-24 24-48 48-72 50 12
恢复(天) 3-4 3-4 3-6 7-14 12-14 1
2015 ESC指南 更新高敏肌钙蛋白hs-Tn内容
▪健康个体检测到循环水平的肌钙蛋白也是常见的。 cTn水平升高和/或降低可以将急性心肌损伤从慢性心肌损伤中区分出来(水平变 化越显著,急性MI的可能性越高)
室璧运动异常;
(5)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2012年新增第五条,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诊的过程中, 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再通
的治疗。
2.心肌梗死的定义、分类和诊断 (2007-2012)
定义
临床上存在心肌缺血并有心肌坏死证据
(由缺血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的心肌损伤指标,
但临床实践中发现经常出现假阳性和非心源性升高,如横纹肌损伤、 溶血、药物干扰等。
CKMB判断标准如下:
1.一次性CKMB升高超过参照值上限,或超过血清总 CK的3%;
2.胸痛发作后3小时升高,16-24小时内达高峰,36或48 小时内恢复正常水平;
3.总CK不升高,CKMB值异常,并呈动态曲线者,强 烈提示新鲜心肌梗塞或有散在梗塞存在。
European Heart Journal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September 11,2015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AMI定义为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 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1)缺血症状;
(2)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 束支传导阻滞(LBBB)】。
(3)ECG病理性Q波形成;
(4)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 局部室璧运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