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现象ppt
251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1PPT课件

实验组别 成功频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失败频数
成功率
想 现在对这个游戏进行理论分析:假如我在六张小纸片上标注 一 A1、A2、A3、B1、B2、B3。其中A1 、B1能够拼成原图, 想 A2、B2能够拼成原图, A3、 B3能够拼成原图。
“ 第一张抽到A1,最后就可以产生以下结果:
有 A1A2
A1A3
A1B1
A1B2
A1B3
感 第一张抽到A2,最后就可以产生以下结果:
而 A2A3
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6件
2、必然事件
掷得的点数小于7这件事会不会发生?发生几 次? 这件事一定会发生,每次都发生。
师生交流:每次都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 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100%,我们称之为“必 然”发生。
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
7
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
10
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11
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
例1 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明年将3次受到热带气旋的侵袭; 随机事件
(2)若a为实数,则|a|0;
必然事件 (3)某人开车通过10个路口都将遇到绿灯;
随机事件 (4)抛一个石头,石头下落;
必然事件
12
( 5 ) 一个正六面体的六个面分别写有数字1,2,3,4,5,6, 将它抛掷两次,向上的面的数字之和大于12.
不可能事件 ( 6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新闻
2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PPT课件(华师大版)

25.1 在重复实验中视察不确定现象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课件
• 学习目标: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 概念. 2.会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时产生 的机会的大小.
• 学习重点:
1.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 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2.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判断随机事件产生机 会的大小.
• 学习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新课导入
掷一枚正方体骰子,考虑以下问题: 掷得的点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6种 掷得的点数会是1吗? 可能是 掷得的点数小于7吗? 一定是 掷得的点数会是0吗? 一定不是
必然事件:无需实验就能预先确定一定会 产生的事件. 掷得的点数小于7.
不可能事件:每次实验都一定不会产生的 事件. 掷得的点数是0.
估计
生的概率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教学反思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 件和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 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 把它们第一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谢谢欣赏
概括
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 每次实验的结果是随机、无法预测的,但随 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产生的频率会稳定 在某一个数值附近,所以我们可以用频率估 计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时产生的机会的大小.
随堂演练
1.下列事件中,属必然事件的是( B ) A.男生的身高一定超过女生 B.方程4x2=0有实数解 C.明天数学考试小明一定得满分 D.两个无理数相加一定是无理数
投掷一枚普通的正方体骰子,掷得的 数不是奇数便是偶数; 必然事件
可能性-不确定现象 优秀PPT课件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 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 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 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8不确定现象西师大版秋共12张PPT

抽签决定演讲顺序,猜一猜谁会抽到第1号呢?
小强
签盒
小红
小丽 小军
像这样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 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就叫做不确定现象。
游戏:抛硬币
抛一枚硬币,你能猜出硬币落地后是哪面向上吗?
正面
反面
游戏要求:
1、每个同学在抛硬币前先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 还是反面向上?
2、小组同学每人抛1次,小组长将每次硬币落地的情况 记录在表格里。
可是,一心想害死张三的师爷却在两个签上都写了一 个“死”字。
幸亏张三的一位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县 官在开堂时,让张三抽签。张三抽了一枚签,连忙吞进肚 子里。县官只好打开另一枚签,发现上面写着“死”字, 以为张三抽到的是“生”字签,就只好放了张三。
3、分别统计出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总次数。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结果就是不确定现 象,在描述这种现象时可用“可能”“也可能” 来描述。
摸彩球
小虎摸出的球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白球。 小猫摸出的球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黄球。
像这种结果只有一种的现象叫确定现象,通常 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说一说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
4个黄球 4个白球
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试一试(连线)
考考你
请你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下列现 象。
太阳从西边落下。(一定 ) 没有水人类也能生存。( 不可能)
雨后出现彩虹。( 可能 ) 远距离投球进篮。( 可能 )
装球游戏
①
②
③
请在每个箱中装入7个球,要求:
(1)从①号箱中摸出的一定是红色的。
(2)从②号箱中摸出的可能是绿色的。
部编四年级上数学《八 不确定现象》王小冬教案PPT课件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禾丰镇中心小学|王小冬教学目标:|1.我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是不可能的。
2.我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学准备:硬币、彩色乒乓球、装乒乓球的盒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猜一猜:小红、小芳、小明、小强参加了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老师准备通过抽签来决定他们的演讲顺序,谁会抽到第1个呢?(可能是小红)(也可能是小芳、小明、小强)2、教师:其实她们4|个人都有可能抽到第1个去演讲,谁会抽到第一个呢?不能事先确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不确定现象》,板书:不确定现象二、探究新知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现象?3、游戏:剪刀、石头、布三、课堂活动1、摸彩球。
抽学生模仿动物小虎和小猫摸彩色乒乓球,仔细观察学生摸乒乓球的情况进行判断:下面说法对吗?为什么?小虎摸出的一定是红球,小猫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2、说一说: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3、连线。
哪些是不确定现象?哪些是确定现象?四、学以致用1、青蛙“跳水”。
2、根据图片信息判断。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课件(共24张PPT)

◆◇动手操作 同学们绘制在“抛硬币”游戏实验所获得的数据 统计表的折线图. 问题: 1.观察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当抛掷次数很多 以后,出现正面的频率是否比较稳定? 2.如果换成其他的实验,大家是否也能发现类似的现 象 结论:虽然每次实验的结果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 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隐含的规律逐渐显现, 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个数值.
◆◇练习 1.书P124练习题. 2.填空 (1)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会出现______种结果,这几种 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______,都是______. (2)有大小两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 1、2、3、4、5、6,将两个正方体投掷在桌面上,向上的一面 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形有___表11.3.1,绘制实验折线 图. 注意横坐标与纵坐标所表示的数字含义,横 坐标表示抛掷次数,纵坐标表示频率
◆◇动手操作 同学们绘制在“抛硬币”游戏实验所获得的数据 统计表的折线图. 问题: 1.观察所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回答:当抛掷次数很多 以后,出现正面的频率是否比较稳定? 2.如果换成其他的实验,大家是否也能发现类似的现 象 结论:虽然每次实验的结果是随机的,无法预测的, 但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隐含的规律逐渐显现, 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一个数值.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11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 不确定现象(一)
●○学习目标 ①借助实验,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在每一次实验中 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②体会重复实验的次数与事件发生的频率之间的关 系,了解用稳定后的频率值估计事件发生机会的合 理性. ③懂得展开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累加、分析、对 比和讨论,探索规律.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规律. 难点:认识实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
部编四年级上数学《八 不确定现象》董知祥教案PPT课件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

《不确定现象》教学设计——董知祥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不确定、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描述确定、不确定现象。
2、用生活中的实例和游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不确定现象概念。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活中的确定、不确定现象,列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验生活中确定、不确定现象。
难点:用比较规范的教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硬币、乒乓球、口袋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
师:这节课董老师就陪大家一起玩游戏!首先我们来玩一个猜拳游戏,老师手里有一枚硬币请大家猜猜可能在哪个手吗?生:左手、右手。
|师:你能确定吗?生:不能。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不确定现象。
(板书课题)(二)小组活动探究活动1:抛硬币1.抛之前先猜一猜硬币落地后那一面向上。
2.小组同学每人抛1次硬币,注意观察硬币落地的情况。
3.你每次都猜对了吗?如果没有,为什么?活动2:摸球比赛1.活动过程中不能打开袋子偷看颜色。
2.小组内每人摸出一球,记住颜色后放回,统计出一共摸出几次白球。
(三)快乐闯关1、任意摸一球,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球,不可能是绿球。
3、任意摸一球,可能是绿球。
(四)探究学习通过上面的学习老师相信同学们已经清楚不确定现象和确定现象,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你能辨别吗?1、试一试,连线。
2、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描述下列现象。
3、“青蛙”跳水。
|(五)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确定现象?哪些不确定现象?(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确定可能……也可能一定……不可能教学反思:本堂课活动比较多,内容比较简单,把整堂课交给孩子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
但有两点不足之处,其一是课堂中喜欢重复孩子回答问题的话;其二是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完成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孩子过于兴奋显得纪律不是很好。
《不确定现象》教学课件1

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现 象,并用“可能……,也可能……”描述。
课堂活动
1. 猜手中有无硬币。
2. 游戏:石头、剪刀、布。
3 摸彩球。
请你说说以下动物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2. 小组同学每人抛4次硬币,将每次硬币落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里。
3. 分别统计出硬币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合计
正面次数
反面次数
1. 观察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交流
根据刚才的两个实验活动,谈谈你对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 疑惑
练习
1.“青蛙”跳水。
乒乓球可能跳入盆中,也可能跳到盆外。
说一说 1 抽签。
请你用这种关键词 来描述一下这里的 不确定现象。
2 抛硬币。
观察,你能猜出硬币落地后是哪面向上吗?
实验
我们约定硬币有币值的一面为正面,另一面为反面。 在小组内抛硬币,研究硬币落地后的情况。
正面
反面
活动要求:
1. 猜一猜硬币落地后向上的一面有几种情况,如果抛20次正面向
上的估计有多少次?
不确定现象
第1课时
猜一猜
小冬
小明
小芳
小梅
这4个同学将在六一庆祝会上参加演讲 比赛,在演讲前需要抽签来决定演讲的顺序, 请同学们猜一猜谁会抽到第1个呢?
验证
签盒里共有编号为的四张签,分别代表 演讲者的出场顺序。请4位同学代表演讲者来抽签, 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
请写出几种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几种确定现象, 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 等来描述他们,请 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动动脑:
有甲、乙、丙三个人,这 三个人中一位是男教师,一位 是女医生,一位是男律师。已 知甲不是男性,乙的年龄比教 师大。请问这三个人分别是谁?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 学习,你有什 么收获?
今天你的表现 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
只要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勤思考,
你就 没不有可进能步。继续努力, 相信你 是最棒的一!定
试一试:连线
你能用“一定”、 “不可能”, “可能”判断下面的几种现象,并合 起来说一说吗?
我从出生到现在 没吃过一点儿东 西。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一定
不可能
可能
三天后下雨。
吃饭时,人用左 不可能 太阳从西边升起。可能 手拿筷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
生。
一定
拓展练习
根据图片信息判断。
(1)小猫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蓝球。( √ ) (2)小猫一定能摸到红球。( х ) (3)小猫不可能摸到蓝球。( х ) (4)小猫能摸到红球也是确定现象。( х ) (5)小猫摸到蓝球是不确定现象。( √ )
不确定现象
1
抛硬币。
小组合作
每人抛2次,组长记录、观察、汇报。
抛硬币之面朝上,再把抛后的结果填写在记
动
录单上。
要
求
最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
抛硬币结果记录单
(正面朝上用“正” 表示,反面朝上用“反”表示)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你能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不确定现象 吗?用“可能……也可能……”来 说一说。
3
摸彩球
小虎摸出的球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白球。 小猫摸出的球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红球。
事件的结果只有一种,这种现象属于确定 现象。通常我们用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来 表达。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 你能用一定或不可能来说一说吗?
结果
思考:如果抛第九次会是什么情况呢?一直抛下去呢?
我们发现:抛硬币的结果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 (反面)朝上。
2
要从我们班上抽签,决定几 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会抽到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呢?
事件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人们事先又不能 事先确定的现象属于不确定现象。通常我们 用可能、也可能等词语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