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阶段特征: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在历史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制度详解

古代中国在历史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制度详解

古代中国在历史各个阶段的特征及制度详解中国古代史●注:政治包括社会形态、社会矛盾、制度建设、民族关系或中外关系、军事斗争和对外政策;经济包括经济形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以下问题同上。

总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一、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具体史实】1、政治上: 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经济上: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变化。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1)农业:实行井田制;耕作方式:青铜中耕但仍以石器锄耕为主;大禹治水;(2)手工业: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妇工;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青铜时代(代表礼制、权力和秩序);陶向瓷过渡;(3)商业: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出现;工商食官;3、文化上: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周朝金文;宫廷舞蹈;礼乐文化;《诗经》的内容;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关键期;夏朝历法《夏小正》。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总特征】: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经济: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发展;思想:思想和科技繁荣,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

2015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分朝代、时期(阶段特征)汇总中国古代史(远古、夏、商)历史及其阶段特征远古时期(距今170万年—前2070年)政治:禅让制、公天下、部落联盟。

经济:1.农业:经济形态从采集经济到种植经济(北方种植粟麦,南方种植稻谷);2.耕作方式:刀耕火种;3.生产工具:石刀、石斧;4.水利:大禹治水;二、手工业:制陶(白陶、黑陶、彩陶)、养蚕并有丝织品;三、商业:物物交换,原始商业;文化:1.书法:仓颉造字,原始文字;2.绘画:《鹳鱼石斧图》;3.戏剧:傩戏;科技:远古时期的科技不太发达。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政治:1.中央:制,王位继承的传子有制被破坏,井田制出现;2.占卜来神化王权;二、手工业:青铜铸造;三、中央与地方关系:内外服制度,地方封侯和伯;(方国联盟,“即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

“方国”一词最初由孙怡让在《契文举例》中提出。

《周易·既济》篇载,“方,国也”。

“方”便是“所有的国”,甲骨文中称为“多方”);四、中央官制:相、卿士,相权力大,甚至可以放逐王(伊尹放逐太甲);文化:1.书法:象形文字;2.历法:《夏小正》;科技:夏朝时期的科技相对较发达。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政治:启以王位制取代禅让制;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经济:1.农业:土地制度:井田制发展,村社结构仍有保留;生产工具:少量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技术: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2.手工业:冶金、制瓷、纺织;3.商业:商人善经商,名称由来;文化:1.书法:甲骨文,文字成熟;2.历法:殷历——①干支纪日法;②月亮圆缺一次作为一个月,1年12月,闰年13月;③大月30天,小月29天;科技:商朝时期的科技相对较发达。

总体: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高中历史复习 古代史 农耕时代的中国和西方世界专题复习

高中历史复习  古代史 农耕时代的中国和西方世界专题复习

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冶金业 制瓷业 纺织业
商周青铜器铸造;春秋开始冶铁;南北朝 发明灌钢法
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 体系;宋朝五大名窑;元代青花瓷;明清
彩瓷、珐琅彩
丝织业:唐朝吸收波斯风格与织法;明清 在苏杭设织造局
棉纺织业:南宋兴起,元朝改进技术;明 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明清
《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 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
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
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山东省宁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西方文明的源头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上的六个误区
(4)从影响上看: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 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 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5)对于“陶片放逐法”:不宜夸大其维护民主政治的积极 作用,还应看到它极易成为排除异己、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 ,使持有不同政治观点的政治家被流放,不利于国家经济和 政治的健康发展。 (6)关注两个概念的区别:“人民主权”指主权归属,主要 表现为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轮 番而治”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是选举制、任期制等民主运 作方式。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 ShanDongShengNingYangDiSiZhongXue
3.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1)历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2)特点: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男耕妇织;自给自足。 (3)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封 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历史阶段特征

用“时代特征”统帅和提升知识点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
时代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用“时代特征”统帅和提升知识点
4.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
时代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和巩固、社会主流文化形成和农耕文明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建立,以皇 权独尊为核心的官 僚体制成为古代社 会的主宰。
政治
经济
①诸侯争霸、兼并 ①农耕:铁犁牛耕出现,
战争和变法,宗法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确
分封制逐渐崩溃 立,小农经济形成,生产
重大史实:春秋五 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霸、楚王问鼎
重大史实:初税亩、相地
②中央集权形成, 而衰征、商鞅变法
官僚政治开始出现营手工业兴起,
制、县制、
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
③民族大融合
家庭经营三种经营形态商 业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官
商、私商并存发展,私商
成主体
文化
①思想: “百家争鸣” 奠 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②科技:世界领先
③文学:《诗经》、楚辞
④教育:“学在官府”被打 破,私学兴起
重大史实:日食、月食、太 阳黑子、哈雷彗星观测记录 、司南、 《石氏星表》
重大史实: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中 外朝制、刺史制、 郡县制、推恩令、 察举制、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经济
文化
①农耕:小农经济初步发 ①思想:秦崇尚法家思想;西汉初年
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 崇尚黄老思想,到汉武帝采董仲舒的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中外历史分期与阶段特征
秦汉(公元前221年——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发展时期,政治上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大一统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经济上是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文化则是董仲舒新儒学提出,以及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
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581年)是社会大分裂的时期,封建经济遭到破坏,但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经济重心开始由北向南移。思想文化上则是佛道对儒学的挑战与冲击。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经济: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社会生活变迁
文化科技:物理、生物学、文学艺术
两种制度的并存、竞争与合作
高中世界历史是把中国历史剔除并主要讲述的西方历史进程的发展。西方史学把西方历史划分四大阶段,即上古时期(约三四百万年前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中古史(公元475年至1500年左右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近代史(1500年——1917年)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
从人类的产生至1840年,这段历史时间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历经了采集渔猎、农耕经济等文明形态。
从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周代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公元前2070年以前是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则是奴隶社会时期,经历了夏(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和周(公元1046年——公元前221年),其中周代以公元前771年的周平王东迁为界划分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和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此处须说明的是,很多同学历史认识中多知春秋战国而不知东周,东周时期又可划分为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阶段特征对比
(1)经济:工商业城市兴起,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总体特征:经济重心南移,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2。经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外贸易发达.
3。思想文化:古代科技发展出现了新高峰,文学艺术多元化、世俗化、市民化.
2。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黄金时代。
3。思想: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想。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20世纪二十年代
——
二战
1.经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苏联斯大林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2。政治:德意日法西斯上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电气时代)
1。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爆发1914—1918;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此期间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14世纪后期
——
19世纪40年代
中国处于
明清时期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兴起和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1.经济: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其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历程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有几个主要特点和历史阶段值得我们关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古代文化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并在后来的发展中交织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特征。

尤其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出现了社会等级制度、文字的出现和发展等重要特点。

商周时期的商代和西周朝代,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深远。

二、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1.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君主、贵族和庶民之间的关系严格规定,并且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和责任。

2. 文字的出现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文字的国家之一。

甲骨文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象形文字,用于商代的卜辞。

在商周时期,甲骨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规范的文字,成为后来汉字的起点。

3. 思想和哲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思想与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的兴盛,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科技与艺术的进步:中国古代文明在科技和艺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古代文明在农业、制瓷、纺织和建筑等领域都有独特的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上也有丰富的创作。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等。

同时,在农业、冶金和商业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2.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
• (1)农业:汉代犁壁旳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 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坎儿井和王景治 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
经 • (2)手工业: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
• (1)思想:秦朝:“书同文字”并加强思 想控制。
•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武帝时
:以“大



一统”、“天人感应”为关键旳新儒学 形成
上 • (2)科技: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
术为代表
• 旳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 (3)文学: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载
3.魏晋南北朝时期 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旳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 集权遭到严重减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 往,出现融合旳局面。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 心开始南移。
政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 (1)秦朝:完毕统一,皇权至上旳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在全国建立。中央:皇帝制与三公九卿 ;地方:废分封,置郡县;选官。秦法:细密
政 而严苛 治 • (2)汉代: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 上 “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加强中央集
权:建立“中
• 朝”、设刺史,实施“推恩令”。选官实施察 举制
一、农业文明时代旳中国 1.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此前旳历史时期,是中 华文明旳勃兴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 到封建社会旳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旳 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老 式文化旳基本精神。
夏商周
春秋战国
• (1)社会性质:奴
隶社会

十四五 世纪旳 新兴资 产阶级 借助复 兴古希 腊罗马 文化旳 旗号, 发起提
发展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 以法国 为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 汉
2.秦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 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 时期。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期的 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作为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 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 治
①秦朝:完成统一,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全国建立。中央:皇帝 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地方:废分封,置郡县;秦律:细密而严苛 ②汉代: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强化皇权,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中朝”、设刺史、颁行“推恩令”;选官实行察举制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政 治
①社会性质:奴隶社会 ②夏:第一个国家政权 ③商:内外服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 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①农业:耒、耜耕作,井田制 ②手工业: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 工业产生 ③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西周 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经 济 文 化
①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 ②艺术:早期绘画和大傩之舞(原始 歌舞)表明古人对美的追求
①农业:汉代犁壁的发明和二牛一人犁耕法,使牛耕得到推广;漕渠、白渠、 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②手工业: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东汉 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秦统一货币; “市”的形成与发展(坊市分开,设令、长严格管理); 主要商业城市(汉代长安、洛阳等);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①思想:秦朝:“书同文字”并加强思想控制。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 ②科技:以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 ③文学:汉赋成为主要的文学体裁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彷徨 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明清文化异彩纷呈。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与世 界同步发展,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②明朝:裁撤中书省,并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时内阁 制度正式确立,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③清朝:沿用内阁制度,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 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①农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②手工业:焦炭冶铁流行,棉纺织业发展,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私 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③商业:商人群体(商帮)形成,朝贡贸易;“重农抑商”、“海禁”以及“闭 关锁国”政策影响商业发展(广州十三行) ①思想:王阳明心学 ;批判继承,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李、黄、 顾、王) ③科技:《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③文学艺术:书法(文徵明)、绘画艺术出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通俗小说 (四大名著)发展,京剧产生与发展
经 济
文 化
魏晋南北朝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 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出现融合的局面。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儒释道三家并立, 文艺兴盛,田园诗兴起,文人画产生,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
政 治 经 济
①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①农业:三国时期发明翻车;江南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开始);北魏时期推 行均田制 ②手工业: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白瓷,制瓷 业取得重要突破 ①思想: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三教汇流 ②艺术: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神”;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 段,“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 ③科技: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 最系统的一部农书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
先 秦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阶段。它经历 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 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夏商周
春秋战国
①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和诸 侯争霸使分封制被破坏 ②封建制度确立:各国经过改革(商鞅变 法),逐步确立封建制度 ①农业: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 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以冶铁业为主的私商鞅首推“重农抑商”政策 ①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②科技:《石氏星表》;司南 ③文学艺术:《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 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浪漫而古拙,出 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优伶)
文 化
隋 唐
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
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 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 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 响。
政 治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分工明确,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加强了皇 权,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 ②选官制度:采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 ①农业:曲辕犁的发明、筒车的出现、均田制的一度盛行,农业经济繁荣 ②手工业:丝织业发展;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南青北白” ③商业:商业繁荣,主要商业城市(唐代长安、洛阳,扬一益二,长安出现柜坊 和飞钱;广州外贸港口,市舶使)。 ①科技:雕版印刷术和以僧一行为代表的天文成就,使唐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②艺术: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楷书(欧、颜、柳),草书(张、怀);绘画艺 术以 展、吴、阎为代表 ③文学:唐诗(李、杜)繁盛;通俗文学体裁——“传奇”出现
经 济
文 化
宋 元
5.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中国由分裂逐 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 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①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 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在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权, 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②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中书省),地方设行省 ①农业: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②手工业:北宋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 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青花瓷) ③商业:城市商业繁荣,打破市、坊限制;出现纸币一一交子;出现四大商业名 镇;海外贸易发达;元朝的大都和泉州 ①思想:确立了理学思想体系 ②科技:宋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外传深刻影响了世界;郭守敬的《授 时历》、王祯的《农书》 ③文学:宋词(柳、苏、辛、李);元曲(关、马)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④艺术:绘画(宫廷画,文人画,风俗画),书法:宋:苏轼、米芾, 元:赵孟頫; 元杂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