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近况

合集下载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扶正化瘀胶囊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多种草药精制而成,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功效。

据传统中医理论,肝纤维化是由于肝脏慢性损伤、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不平衡所导致的病理改变,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最终演变成肝硬化,影响人体健康。

研究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纤维化的抗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综合分析扶正化瘀胶囊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一、扶正化瘀胶囊成分及作用机制扶正化瘀胶囊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等多种中草药。

黄芪具有扶正固本、益气健脾、抗菌消炎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当归具有活血调经、养血滋阴的功效;白芍具有活血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通经、理气止痛的功效。

这些草药共同作用,具有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的作用。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的发生与炎症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的发挥有关。

扶正化瘀胶囊含有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的草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肝纤维化的发生。

黄芪、白芍等滋补草药可以扶正固本,增强机体对抗病理因素的能力,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扶正化瘀胶囊通过多种成分的共同作用,可以对肝纤维化产生综合性的调节作用。

二、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1. 实验研究杨某某等(2018)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显著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减轻肝脏病理损伤,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扶正化瘀胶囊可以显著降低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胶原蛋白I的表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活性,减少胶原合成,从而减缓肝纤维化的过程。

以上结果表明,扶正化瘀胶囊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2. 临床研究胡某某等(2020)开展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观察了扶正化瘀胶囊对50例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推荐下载】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推荐下载】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关键词】 肝纤维化;中药;中药复方;综述 病毒性肝炎、酒精及化学毒物等因素长期损伤肝脏,导致慢性炎症活动,肝细胞受损伤后修复,形成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

HF是纤维增生和降解不平衡,纤维组织在肝脏过度沉积的结果。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则能成功防治HF。

目前最有效的抗HF 措施就是积极有效地根除或控制慢性肝病的始发因素,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本质上就是阻止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或是促进其降解。

HF是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最新研究发现,HF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因而促进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1-2]。

理想的抗HF药物应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中草药抗HF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笔者就中草药及其复方抗HF的研究近况作一简要综述。

 1 有效成分 1.1 柴胡皂苷 柴胡皂苷(saikosaponins,SS)是由伞形科植物柴胡的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

HSC的激活是HF发生的中心环节,这一过程发生、发展有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可溶性介质)、ECM(不溶性介质)和非肽类介质(乙醇、活性氧等)参与。

故目前防治HF的关键是针对与HSC激活相关的环节,主要是:①减轻肝损伤;②抑制HSC激活,减少ECM产生;③调节细胞因子紊乱,促进活化HSC凋亡。

SS对上述环节有一定作用。

研究证明,SS能直接抑制HSC内DNA合成,抑制HSC的激活,从而抑制HSC合成ECM能力[3-4]。

 1.2 甘草甜素 甘草甜素(Glycyrrhizin,GL)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即甘草酸的钾、钙盐。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6 灵 芝 : 芝 是 我 国传 统 的 名 贵 中 药 材 , 代 医 学 研 究 发 现 . 灵 现 它 具 有 抗 癌 、 爱 滋 病 、 衰 老 等 各 方 面 的 作 用 。在 李 文 斌 、 抗 抗 赵
红 宇 的 实 验 中 证 明 , 壁 灵 芝 孢 子 粉 有 明 显 减 少 肝 脏 胶 原 沉 破

积 , 低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p T F 1 、 属 蛋 白酶 抑 制 因 子 一1 降 1(G —p )金 (1 P一1 的 表 达 , 而 抑 制 肝 纤 维 化 的 形 成 。 陈 洁 、 杨 娟 ,M I ) 从 史 等 _发 现 灵 芝 中 的三 萜 成 分 能 通 过 抑 制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1mR A 9 J 3 N 1
几 年 来 中药 抗 肝 纤 维 化 的 研 究 作 一 综 述 。 1 单 昧 中药 的 治 疗 11 苦碟子 : 科 男 、 宁等_给 C L . 郭 钱 3 C 4和 酒 精 复 合 诱 导 肝 纤 维 化 大 鼠不 同剂 量 的苦 碟 子 注 射 液 , 果 表 明 苦 碟 子 注射 液 有 结 显 著 降 低 谷 一丙 转 氨 酶 ( L )、 一草 转 氨 酶 ( S )、 脯 氨 酸 AT 谷 AT 羟


血 清球 蛋 白 ( L ) 含 量 ( < 0 0 ) , 高 血 清 中 的 总 蛋 白 GB的 P .1 升 ( P 白 蛋 白 ( l) 量 和 A / T )、 Ab含 G的 比值 ( < .1 ; 低 肝 组 织 P 0 O )降 中丙 二 醛 ( D ) M A 的水 平 和 羟 脯 氨 酸 ( y ) 量 ( <0 O ) , H p含 P . 1 亦 能 升 高 肝 组 织 中 超 氧 化 物 歧 化 酶 (S D) 活 性 和 谷 胱 甘 肽 过 O 的 氧 化 物 酶 ( S — P ) 水平 ( GH x的 P<00 ) .1 。

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其特点是肝脏组织发生结构性改变,包括肝细胞损伤和胶原沉积增加,最终导致肝功能丧失。

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

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肝纤维化的主要诱因之一,中药的多数药物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损伤。

例如,黄芪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来缓解肝纤维化。

2.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对抗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氧化应激是引起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中药如丹参、葡萄籽提取物富含抗氧化剂,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3. 抗纤维化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肝脏内胶原的合成和分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其中,黄连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纤维化物质,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的胶原产生,阻断纤维化过程。

4. 免疫调节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黄芩、苦参等中药可以调节T细胞的活性,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5. 保护肝细胞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增强肝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损伤肝细胞的再生。

例如,人参、黄芪等具有抗肝细胞死亡和促进肝细胞增殖的作用,有助于恢复受损肝脏的功能。

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单味中药:中药中的一些单味药物可以直接用于治疗肝纤维化。

例如,丹参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可通过抑制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来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此外,茵陈蒿、黄芩、地龙、丝瓜络等药物也常用于改善肝纤维化的症状。

2. 中药复方:中药复方是指多种药物的组合使用,具有多重疗效。

常用的中药复方包括复方黄连素、桑叶烷醇、肝康胶囊等。

中药干预肝纤维化分子机理的研究概况

中药干预肝纤维化分子机理的研究概况
3 阻断ECM的生成
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ECM增生和降解失衡,过度增生导致其在肝脏的过度沉积。因此,抑制ECM各组分的产生是防治纤维化的主要目标,包括直接抑制各成分的合成和修饰,或间接抑制TGF-β1等细胞因子的活性。王灵台等[35]以雄性大鼠制作肝纤维化模型,以Northern印迹分子杂交检测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细胞和星形细胞I、III和IV前胶原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和星形细胞胶原表达。结果纤维化大鼠肝脏、星形细胞、肝细胞I、III和IV前胶原mRNA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柔肝冲剂治疗组对纤维化大鼠肝脏、星形细胞、肝细胞三种前胶原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柔肝冲剂药物血清处理后的纤维化肝脏细胞和星形细胞I、III和IV型胶原明显减少,表明柔肝冲剂通过影响肝脏间质细胞和实质细胞胶原基因的表达,减少胶原的生成,抑制纤维化的发展。康文臻等[36]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观察了苦参素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苦参素治疗组能明显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I、II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对I、III型前胶原mRNA表达也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福尔肝6号、抗纤复方、复方861合剂等均能阻断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形成,其机理也是通过抑制肝细胞和星形细胞I、III和IV型前胶原mRNA表达,减少I、III和IV型胶原蛋白的生成,降低胶原沉积的结果。王天才等[37]报道,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改善肝损伤的组织病理变化,使损伤组血清和肝脏各纤维化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损伤组TGFβ1蛋白表达增加,治疗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表明和络舒肝胶囊是通过降低TGFβ1蛋白表达而达到抗纤维化作用的。朱清静等[38]采用不同剂量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作用于大鼠传代肝HSC,观察其对产生I型胶原及TGFβ1的影响,结果各剂量药物血清组TGFβ1分泌量明显降低。复方红景天是以红景天、苦参等药为主的复方中药制剂,给予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口服复方红景天颗粒进行干预性治疗,则大鼠肝组织TGFβ1mRNA、胶原a1Ⅰ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病

肝纤维化中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中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药疗法近年来,肝纤维化及其并发症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重视。

既有数量惊人的肝炎后肝纤维化问题,也有生活水平提高后产生的酒精性肝纤维化问题,还有传统的血吸虫病卷土重来造成的肝纤维化问题。

肝纤维化的形成以细胞外基质增加为特征,其实质是由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失衡导致胶原在肝内过量沉积所致,血清学上表现为ha,pciii等水平升高。

临床上可见患者肝脾肿大、面红、蜘蛛痣、肝掌、面色晦黯及舌质青紫或有瘀斑;在祖国医学属于胁痛、积聚或臌胀等范畴。

用西药治疗肝纤维化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寻找合适的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成为近几年来的热点。

哪些药能治疗肝纤维化?用药配伍和疗程怎样?各药的疗效如何?这些都需要探索和研究,也是中医中药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作者整理了近几年国内关于肝纤维化的中药疗法相关文献,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1 肝炎后肝纤维化的中药疗法肝炎后肝纤维化在肝纤维化疾病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中药疗法的方案也多种多样,有的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病期及不同证候,辨证施治给予不同组方;有的一方通用或一方为主辅以成分适当加减;有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里选择几例简单介绍之。

1.1 标本兼顾辨证施治周信有教授[1]在肝炎后肝纤维化治疗上强调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综合运用,整体调节,反对墨守一方一法。

他认为肝炎后肝纤维化,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正气亏虚,复感邪毒,内外合因,导致乙肝发生;乙肝迁延不愈,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络阻塞,导致血淤肝硬,引起臌胀和癥积。

而胁下癥积、瘀血不行又可阻碍气机,导致新血不生,成为促进气血虚损的因素,如此则形成“虚”与“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特点。

在肝功能代偿期,辨证为肝郁脾虚和肝郁血瘀,治疗上既要采用活血祛瘀,也要疏肝理气及健脾益气。

处方:虎杖、茵陈、板蓝根、半枝莲、仙茅、仙鹤草、淫羊藿、党参、白术、黄芪、赤芍、皮参、莪术、鳖甲、枳实各20 g,制附片、砂仁各9 g。

水煎2次和均分3次口服。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00;3.广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0)纤维化是机体对炎症所致组织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主要表现为肝内持续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及其间质的生态平衡失调与ECM的代谢异常。

而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学作用是具有多思维特点中医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特色,值得我们应该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标签:肝纤维化;中医药;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肝脏慢性损伤后,肝脏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所致的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病理环节。

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脏细胞可导致肝脏细胞坏死、炎症细胞聚集,坏死的肝脏细胞可释放活性氧族、细胞内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等激活肝库普弗细胞。

目前对促进胶原合成的细胞因子、酶的拮抗剂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近有人发现肝脏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的下降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

现今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策略有:①保护和防止肝损伤,②抗炎,③与细胞因子发生拮抗作用,④阻断胶原的合成,⑤加快胶原的分解,⑥阻碍肝星狀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形成,⑦促使HSC 的凋亡,⑧对基因进行调节和控制,⑨中医药等。

近几年来,对中医中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目前中医中药抗肝脏细胞纤维化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中医药对肝脏胶原合成及肝功能的作用目前认为,肝内主要有5种胶原分布,Ⅰ、Ⅲ、Ⅳ、Ⅴ、Ⅵ型胶原,肝纤维化时,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增加。

胶原的合成、沉积、降解和吸收的动态平衡直接影响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

抑制胶原合成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陆氏和沈氏[1-2]等发现氧化苦参碱以注射或口服给药都可明显降低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PⅢNP(Ⅲ型胶原N)等的水平。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概况共28页文档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概况共28页文档
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王俊学 等发现氧化苦参碱可阻断撤除苯巴比妥钠(PB)诱导 的小鼠肝细胞的凋亡。据以上推测,氧化苦参碱可能通 过以下环节达到抗纤维化作用:(1)抑制炎症的发生; (2)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及成纤维细胞增殖。
川芎嗪:别名四甲基吡嗪,在伞形科植物川芎根茎 及姜科植物温莪术等植物中存在,为一种提纯的生物碱。 它具有改善微循环,増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王红 等应用50%CCI4油剂腹腔注射6周诱导出大鼠肝纤维化 模型的同时,予川芎嗪溶液20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 每周6次,共6周,结果川芎嗪治疗组的动物血清ALT水 平,HA、PCⅢ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均较对 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则明显增加(P〈0.05),同时病理组 织学检查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生程度均显 著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肝组织星状细胞数量明显 减少,表明川芎嗪具有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及抗 纤维化的作用。对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川芎嗪能 使成纤维细胞发生显著的形态改变,并能依制细胞的核 分裂和増殖。
丹参及丹酚酸B: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抗肝维 化药物。河北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研究了丹参对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匀浆和离体线粒体的抗脂质 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丹参可有效地抑制肝纤 维化大鼠抗脂质过化产物MDA地产生,并增强 SOD的活性,且两者均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采 用MTT法测定丹参素对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作 用并检测细胞周期,发现丹参素作用后肝星状细 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 的增加而增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丹参浓度的增加,凋亡的星状细胞明显增多。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 研究概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进展为肝硬化的一个 重要阶段,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 积。目前普遍认为,在这个阶段,肝脏的病变是 可逆的,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则不可逆转,因 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肝纤维化,阻断其进展,已 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药治疗肝纤 维化在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进展,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近况(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中药摘要:从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等7个方面概述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中药抗肝纤维化独具优势,其研究方面呈多方向,多层次;其作用机理为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水平亦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中药;抗纤维化;作用机理肝纤维化(hepaticfibrosis)是一切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

近年来研究证实,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具有独特优势,针对肝纤维化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取得很多进展,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也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展开的局面。

现就近年来有关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综述如下。

1 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肝细胞损伤后,Kupffer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间质细胞的有丝分裂,使贮脂细胞及其他细胞合成胶原纤维增多。

因此,消除炎症,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是抑制胶原合成、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研究表明[12],IL6及IL8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与肝脏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参与炎性损伤过程。

在中国人肝纤维化产生过程中,IL6、IL8水平升高。

而IL10则具有抑制肝纤维化作用。

朱金水等[3]采用氧化苦参碱治疗肝纤维化患者3月后,肝功能好转者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证实了氧化苦参碱可通过调节减少炎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来改善肝纤维化预后。

肝炎平[4]复方也能通过减少IL6、IL8、TNFα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改善肝微循环,从而明显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及假小叶形成,使组织胶原含量明显减少,抑制肝纤维化形成。

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肝硬化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但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了。

免疫调控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肝脏供血丰富,是机体进行物质交换和代谢的中心,易与外来异物抗原接触,从而激活细胞免疫系统而发生免疫反应,并进一步释放细胞因子,激活贮脂细胞而导致胶原代谢紊乱,引起肝纤维化的发生[5]。

姚真敏等[6]发现鳖甲煎口服液对体液免疫有调节作用,可减少肝细胞的免疫损伤,改善物质代谢,对肝组织有保护作用。

桑黄具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诱生干扰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7]。

抗纤软肝冲剂通过调整肝纤维化大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免疫复合物而保护肝细胞,抑制纤维化形成[8]。

3 抑制ECM的合成和促进ECM的降解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产生和沉积所致,ECM的沉积和降解失衡是肝纤维化形成的本质,恢复二者的平衡是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陈颖伟等[8]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给予大黄和粉防己碱(Tet)灌胃。

放免法测定ECM,大黄与Tet均可降低ECM含量,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沈洁云等[9]总结了丹参的抗肝纤维方[10]则能抑制纤维化肝脏细胞合成胶原,减少ECM沉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4 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促进HSC的凋亡肝脏星形细胞(HSC)的活化和增殖是多数ECM的细胞来源,HSC 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的中心环节,抑制静止的HSC转变为活化的肌成纤维样细胞、促进HSC的凋亡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

王要军等[11]研究表明复方汉防己(汉防己、丹参、半枝莲、虎杖、黄芪)抗肝纤维化的机理可能是抑制贮脂细胞的增殖。

郭顺根等[12]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方药(丹参、生黄芪、枳壳、赤芍、川芎、红花)血清可通过抑制离体肝星形细胞增殖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福尔肝6号[13]药物血清,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从而抑制HSC增殖。

促进HSC凋亡在肝纤维化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复方861(丹参、黄芪、鸡血藤等)能显著增加体外培养的HSC的凋亡率。

电镜下均可见凋亡改变:内质网扩张,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浓缩并凝结成块,核内异染质沿核膜内侧排例,偶有凋亡小体,其内可见染色质或细胞器;采用复方861治疗(6个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后两次肝穿刺结果,复方861治疗后可见肝细胞再生明显,TUNEL和αSMA,Masson三重染色可见尚存的部分HSC出现凋亡[15,16]。

5 促进肝细胞再生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细胞的相对体积和绝对数量都显著减少。

因此,刺激、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李万平等[17]发现肝毒清能减轻模型大鼠肝脂肪变性、减少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肝细胞再生。

软肝冲剂亦能调节CCl4肝硬变过程中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含量,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变的形成[18]。

喻长远等[19]在电镜观察下发现肝纤宁颗粒使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少而轻,滑面内质网增生,扩张不明显,损伤性细胞结构少。

提高肝细胞存活率,促使肝细胞修复再生,是肝纤宁抗纤维化作用机理之一。

6阻断转化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利用TGFβ1及其受体拮抗剂治疗肝纤维化已取得一些进展。

虫草多糖是虫草菌丝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方步武等[20]发现该药能明显抑制TGFβ1与TGFβR1的异常表达,减少肝窦HSC 的活化,从而抑制胶原的生成和沉积而抗肝纤维化。

和络舒肝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而且可能是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分子Smad3mRNA的转录水平来实现[21]。

丹酚酸B盐(SAB)是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分之一,SAB抑制TGFβ1的HSC胞内信号转导,从而拮抗TGFβ1的促HSC活化,这些是SAB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理[22]。

7 调控基因表达水平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基因治疗为中药抗肝纤维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赵钢等[23]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发现,抗纤软肝冲剂促进MMP1,抑制TIMP1基因表达,从而促进胶原降解,这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分子学机理之一。

前述中药复方“861”既能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但又因可能解除MMMP2的抑制因素而提高其活性,以降解沉积的纤维性胶原而参与肝纤维化的逆转过程[24]。

刘绍能等[25]用人血白蛋白免疫致敏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芪术颗粒治疗3个月,取肝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GF的表达信号,研究表明芪术颗粒通过抑制EGF的基因表达,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

综上所述,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已进入细胞分子水平,少数已深入到细胞内信息控制水平,其作用机制为多环节、多途径。

随着基因治疗、细胞因子生物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中药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研究也会进入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1]李蕴铷,吕敏和.肝纤维化患者血清白介素8水平与Child 分级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8,7(4):343.[2]KakumuS OkumuraA, IshikawaT, et al. Serum levelsof IL10, IL15 and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receptors in type C chronic liver disease[J].Clin Explmmunol,1997,109(3):459.[3]朱金水,朱励,余小虎,等.氧化苦参碱对肝纤维化患者IL6、IL8、IL10水平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9(3):191.[4]杜荔箐,唐望先,但自力.中药肝炎平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华人消化杂志,1998,6(1):21.[5]都广礼,武明东.免疫调控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与防治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1,19(5):446.[6]姚真敏,熊耀康,李剑平.鳖甲煎口服液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58.[7]张万国,胡晋红,蔡溱.桑黄诱生干扰素与抗肝纤维化[J].中医药报,2002,30(6):22.[8]陈颖伟,卫新革,展玉涛,等.大黄与粉防已碱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8):476.[9]沈洁云,燕忠生.丹参保肝抗肝纤维化药理作用及应用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2):124.[10]雄益群,阎红梅,张赤志.抗纤软肝冲剂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2):28.[11]王要军,权启镇,孙自勤,等. 复方汉防已治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3):151.[12]郭顺根,张玮,江涛.活血化瘀方药理血清对离体肝星形细胞影响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1):24.[13]陈文慧,王海南,刘成海.福尔肝6号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11.[14]杨玲,张赤志,朱清静,等.抗纤软肝颗粒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西结合消化杂志,2002,10(6):323.[15]尤红,王宝恩,马雪梅,等.复方861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2):34.[16]尤红,王宝恩,王泰玲,等.复方861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78.[17]李万平,魏嵋,李华,等.肝毒清颗粒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J].四川生物科学杂志,2003,25(2):7.[18]周小舟,贺劲松,徐文军,等.软肝冲剂对肝硬化过程中细胞周期DNA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2):93.[19]喻长远,李家邦,郭振球.肝纤宁颗粒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44.[20]方步武,刘平,刘成,等.虫草多糖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经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9):38.[21]王天才,张国,王波.和络舒胶囊对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2):171.[22]刘成海,刘平,胡义扬,等.丹酚酸B盐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肝星状细胞活化与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6.[23]赵钢,王灵台,陈建杰,等.抗纤复方含药血清对HSCLI90细胞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4(9):31.[24]朱跃科,阴宏,马雪梅,等.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MMP2基因表达与酶活性及中药复方“861”的作用[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2,16(4):348.[25]刘绍能,姚乃礼,殷海波,等.芪术颗粒对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GFβ1、EGF表达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7(5):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