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文化——日本艺伎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

浅谈日本艺伎文化[摘要]艺伎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之中,艺伎集中了日本文化的某些精髓,成为了一种艳丽而又神秘的文化符号。
[关键词]艺伎传统文化和服表演男权一、日本艺伎起源艺伎最早出现于十六世纪,当时声色业昌盛,妓馆从民间招收男子到妓馆内男扮女装,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歌舞助兴,或是招收一些女子经过训练后成为击鼓女郎,渐渐地发展成专门的妓种。
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见习阶段称“半玉”;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见习阶段称“舞妓”。
日本浮世绘中的艺伎在日语中,“妓”指的是女性艺术表演者,因为艺伎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
日语中的“伎”原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
在现代汉语中,人们多把“妓”字直觉关联到性交易方面,为了避讳这样的误解,我们用“艺伎”来代替“艺妓”。
二、艺伎的培养古时,十来岁的女孩子进入艺伎馆后先要在艺伎馆做女佣,服侍艺伎,同时开始学习艺伎艺术。
其中包括日本传统的三味线、击鼓、舞蹈、谣曲、茶道、花道、书道,以及鞠躬、斟酒等礼仪。
1十二三岁时,学艺的女孩成为艺伎学徒,可以进入茶屋为客人表演。
成为艺伎学徒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首先要认一个正式的艺伎为姐姐,姐姐既要教导她艺伎圈内待人接物的方法,同时还要为她介绍茶馆、客人。
在一个黄道吉日,举行敬酒仪式,艺伎向姐姐、妈妈和老师敬酒,表示正式进入艺伎业。
同时以艺伎馆的名称为姓,在姐姐的艺名中取一、二字组成艺名。
艺伎学徒首先要拜访茶馆,客人不能直接去艺伎馆,而要通过茶馆召请艺伎。
2到十六岁左右便可以正式担任艺伎,整个演艺历程长达五年。
而后才可以正式转为“艺伎”。
艺伎生涯一般到三十岁完结,在三十岁以后仍然继续当艺伎的话便降级,成为年轻貌美的名伎之陪衬。
现在,由于法律的限制,必须中学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
三、艺伎的住所艺伎聚居在叫做“廓”的特定区域,也叫做“花街”。
她们平时生活在艺伎馆(日语称作“置屋”或“屋形”),所有日常琐事都有人料理,除了酒宴歌舞,她们几乎与世隔绝,把自己的生活深深地隐藏起来。
日本传统戏曲文化---歌舞伎

⽇本传统戏曲⽂化---歌舞伎⽇本的歌舞伎是其传统戏曲⽂化之⼀,起源于战国时代,其创始⼈就是出云⼤社的巫⼥阿国。
出云阿国、千两狂死郎等与歌舞伎有关的游戏⼈物相信不少朋友都会有印象。
到底什么是歌舞伎呢?歌舞伎是后来才起的雅号,在此之前,歌舞伎称为“倾倚”。
后来⽇本⼈借⽤了汉字,将这种艺术正式命名为“歌舞伎”。
“歌舞伎”⼀词包含了三种意思,分别是歌艺、舞技和表演的技能。
这是对歌舞伎演员的基本要求。
说来奇怪,歌舞伎的发明者是⼀位美⼥,歌舞伎的始祖出云阿国⼩姐当年还反串过男性⾓⾊。
可是到了后来,歌舞伎的演员却变成清⼀⾊的男⼦汉,剧中的男觉⼥觉统统由男性来演出。
这是歌舞伎发展史上的⼀怪也。
歌舞伎主要演员的脸通常会涂得⽩⽩的,看上去⼗分滑稽、有趣。
据说⽇本语中⽤汉字“⾯⽩”来表⽰“有趣”就是来源于此。
第⼀次在⽇本观看歌舞伎演出是在东京,那是⼀部名叫《夏祭浪花鑑》歌舞伎剧。
主演的歌舞伎演员是当今⽇本歌舞伎界⼤名⿍⿍的“⼤⽼官”(借⽤粤剧的称呼)中村勘三郎。
《夏祭浪花鑑》是⼀部传统的歌舞伎剧⽬,讲述了江户时代⼀个杀害了⾃⼰义⽗的⼈,在逃脱捕快追捕的过程,打⽃丰富,剧情引⼈⼊胜。
歌舞伎剧的表现形式类似于我们的粤剧,观众⼀般是⽇本的中⽼年⼈和像我这样的外国⼈。
前者是真正的歌舞伎发烧友,后者则是为了开眼界⽽来的外国⼈。
夏祭浪花鑑的剧情正好弥补了歌舞伎剧⼜唱⼜跳舞的沉闷,打⽃的场⾯在歌舞伎剧中算是⾮常丰富的了。
可是演员的“打”戏却跟粤剧差不多,中看不中⽤,花拳绣腿的多,⼀拳还没有打到对⼿就会有“啪”⼀声的配⾳,然后在拳头距离⽬标还有⼏厘⽶时就会停住,对⼿则会表现出中拳后的痛苦被击倒。
其他的剑⽃和枪⽃(剧中是拿两块牌⼦代替长枪)也是差不多,武打场⾯不算精彩,我倒是觉得很滑稽,可以当喜剧⼀看。
这⾥还有⼀⼩段插曲,原来⽇本⼈也有醒狮的习惯,只是他们的“狮⼦”跟中国的不⼀样。
⽇本的醒狮不及中国的华丽,尤其是狮头部分更为粗糙,⼀个圆圆的狮头(拜托,怎么看也不像是狮⼦,不信你⾃⼰看看下⾯的插图),眼睛和嘴巴有点那种万圣节的南⽠头的感觉,醒狮由两个⼈躲在狮⾝⾥操控。
日本传统艺术:歌舞伎、能、狂言、落语、演歌

❖ 在现在的日本社会,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 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 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
二、净琉璃
❖ 净琉璃是日本传统音乐中的一种说唱故事。在三味 线伴奏下说唱。日本净琉璃兴盛于15世纪中叶,当 时社会上最流行的剧目是反映三河国诸侯的女儿净 琉璃御前与牛若丸之间爱情纠葛的故事,此段故事 名叫《净琉璃姬物语》。由于反映这段恋爱故事的 说唱十分流行,所以这门说唱艺术的便命名成“净 琉璃”。16世纪后半叶净琉璃使用新乐器三弦伴奏, 使它赢得了更多的观众。
(二)歌舞伎发展历史
❖ 阿国
游女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 野
郎歌舞伎 元禄歌舞伎(1688-1704)
明治维新以后的歌舞伎
歌舞伎的成熟时期——元禄时期
❖ 以元禄时代(1688-1704)为中心的约半个世纪, 是歌舞伎发展跃进的时代,许多表演的形式是在这 个时代确立的。后人称这个时代的歌舞伎为“元禄 歌舞伎”时期。
歌舞伎演员的服装是十分 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 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 也异常昂贵.
歌舞伎演员的化妆也十
分讲究,浓妆的施用有特 殊的程序,用料也以传统 原料为主。最醒目的是, 歌舞伎演员会用一种液状 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 颈项,看起来犹如雕饰华 美的人偶一般。
(六)歌舞伎乐器
与其它国家一样,日本的乐器也可大致分为打击乐 器、吹奏乐器和弹奏乐器三类。
❖ 元禄时期,歌舞伎逐渐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一阶 段的歌舞伎在剧本结构、表演技巧、情节内容方面, 都逐渐成熟起来。当时出现的一大批的剧作家(比 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近松门左卫门),将能和狂言的 剧目以及木偶净琉璃的剧本改变成为歌舞伎剧本。
❖ 歌舞伎在艺人的改进下,表演中除了歌舞,更加入 了剧情。形成了一出优美的舞蹈戏。
艺伎 舞蹈曲目

艺伎舞蹈曲目摘要:一、引言二、艺伎的历史背景三、艺伎舞蹈的特点四、艺伎舞蹈的曲目介绍1.概述2.具体曲目五、艺伎舞蹈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六、总结正文:【引言】艺伎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演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舞蹈与音乐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艺伎舞蹈曲目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古典曲目,也有现代的创新作品。
本文将对艺伎舞蹈曲目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艺伎的历史背景】艺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起初是男性艺人表演的舞蹈艺术,后来逐渐演变成以女性为主的表演形式。
艺伎舞蹈不仅包括了舞蹈,还包括了歌唱、乐器演奏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伎舞蹈的特点】艺伎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其动作优雅、流畅,注重表现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同时,艺伎舞蹈还融合了日本传统武术、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表现手法。
【艺伎舞蹈的曲目介绍】艺伎舞蹈曲目丰富多样,本文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曲目进行介绍。
1.概述代表性的艺伎舞蹈曲目有《京鹿子娘》、《六段花》、《花柳若舞》等。
这些曲目既有传统的古典作品,也有现代的创新之作,展示了艺伎舞蹈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2.具体曲目《京鹿子娘》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艺伎舞蹈曲目,描绘了京都鹿之子神社的美丽景象。
该曲目的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表现了女性柔美的形象。
《六段花》是一首具有现代风格的艺伎舞蹈曲目,采用了西方的音乐结构和舞蹈元素,展现了艺伎舞蹈的创新和发展。
《花柳若舞》是一首融合了日本传统舞蹈和艺伎舞蹈特点的现代作品,表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艺伎舞蹈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艺伎舞蹈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伎舞蹈不仅展示了日本传统艺术的魅力,还传播了日本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
艺伎舞蹈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表现,也使日本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总结】艺伎舞蹈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曲目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人们所喜爱。
日本花魁知识点

日本花魁知识点日本的花魁文化源远流长,是日本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花魁是指古代日本高级妓女,她们以美貌、聪明和才艺而著称。
在日本历史的长河中,花魁不仅仅是娱乐场所的存在,她们还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本文将带您了解日本花魁的知识点。
第一步:花魁的起源花魁文化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
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繁盛。
在这个时期,花魁文化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
花魁们以其独特的美貌和才艺吸引了众多的顾客,成为富有的商人和贵族们的伴侣和娱乐对象。
第二步:花魁的特点花魁的外貌是她们最大的资本。
她们通常穿着华丽的和服,头戴高大的髻鬟,妆容精致,丰富的装饰品使她们更加光彩夺目。
花魁们以她们优雅的舞蹈、歌唱和吹箫等才艺受到赞赏。
她们还擅长谈吐,能用妙语引起人们的共鸣。
花魁们不仅仅是提供陪伴和娱乐的对象,她们还向顾客提供智慧和心灵上的寄托。
第三步:花魁的地位在江户时代,花魁不仅仅是娱乐场所的存在,她们还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花魁们被看作是社交场合的中心人物,她们在日本传统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
她们可以与商人和贵族们交往,向他们传递消息和信息,甚至参与商业活动。
花魁们的聪明才智使她们成为了当时社会上受人尊重的人物。
第四步:花魁文化的衰落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花魁文化逐渐式微。
明治维新(1868年)后,日本采用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传统的日本文化受到了冲击。
花魁们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下降,她们在社会中的角色也逐渐被忘记。
然而,花魁文化仍然被视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日本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步:花魁文化的延续尽管花魁文化已经衰落,但在现代日本,仍有一些人在努力保持和传承这一文化。
一些传统的花魁艺妓在京都等地仍然活跃,她们以传统的方式扮演花魁的角色,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此外,一些电视剧、电影和小说等作品也将花魁作为题材,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文化。
日本艺伎是干什么的

日本艺伎是干什么的日本的艺伎属于文化人,是一种以文艺博悦客人的职业。
但具体艺伎是干什么的,请跟着店铺到下文中去探索吧。
日本艺伎的工作手抱三弦上画楼,低声拜手谢缠头。
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
这是黄遵宪(1848-1905)《日本杂事诗》中的一首诗。
黄遵宪作为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的参赞,于1877年赴日,写下了《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他被誉为“在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有真正的了解,并且其关于日本的研究和介绍在国内产生了真正大的影响的人”(钟叔河语)。
黄遵宪在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政治、历史各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也留心到了日本的艺伎。
在这首题名为《艺伎》的诗中,黄遵宪以寥寥数笔,生动描写了日本艺伎的形象。
黄遵宪在诗中自注云:“业歌舞者称艺伎。
侍酒筵颇矜庄,乐器止用阮咸,曲似梵音,以牙拨弦。
又有细腰杖鼓,以手拍之。
鼙鼓双槌挝击,渊渊乎作金石声。
舞者以扇为节,有折腰垂手诸态。
”这种“侍酒筵业歌舞”的艺伎,又称艺者,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
在日本开国以后,艺伎引起了许多初到日本的外国人的注意。
小说《菊子夫人》和以该小说改编的意大利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就是以艺伎为主人公,艺伎随着《菊子夫人》和《蝴蝶夫人》而名扬世界,甚至“藝者”这一日语词也成为英语的外来语“geisha”。
以“侍酒筵业歌舞”为职业的艺伎,本非日本所特有。
唐宋时中国的官妓,以及朝鲜的妓生,和日本的艺伎都有相似之处。
但是在大部分民族的历史上,基本上在近代以前完成了歌舞演艺和性产业的分离,性产业退出了社会的主流文化,而日本的艺伎,仿佛是一种活的古代文物,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艺伎本身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种现象是日本所独有的。
然而,虽说是“侍酒筵业歌舞”,艺伎和普通的职业毕竟不同。
从“业歌舞”的角度看,艺伎和职业艺术演员不同,她们一般只是在酒席上表演一些歌舞小品,而且主要是向异性服务。
日本艺伎是做什么的

日本艺伎是做什么的日本艺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
她们的行业被称为“花柳界”。
年轻貌美的艺伎一脸粉黛,浓妆艳抹,迷倒无数风流人物。
然而,当你走进她们的世界就会发现,真正的艺伎生活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下面是分享的日本艺伎是做什么的,一起来看看吧。
艺妓(日语:芸妓、芸者),中文或作艺伎,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女性表演艺术工作者;“艺妓”一词源自汉语,工作性质相当于中国书寓的词史、先生或长三堂子的女校书,日本艺妓社会地位较娼妓高,且已形成一种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日本艺妓表面上并非性工作者,其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主要为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兴。
日本各地对艺妓的称呼略有不同:在东京等关东地区称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见习阶段称“半玉”、“雏妓”;在京都、大阪等关西地区则称为“芸妓”(或写为“芸子”,皆读为げいこ,Geiko)”,见习阶段称“舞妓(或写为“舞子”,皆读为まいこ,Maiko)”。
自明治时代开始也有“芸妓(げいぎ,Geigi)”这种读法。
欧美世界则以关东文化为主,皆本于“Geisha”此读法来转译。
历史起源日本的艺妓文化是由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妓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
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
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
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
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茶点女)”。
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
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
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
谈谈日本艺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谈谈日本艺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大纲: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目的和方法1.3 论文结构和内容概述二、日本艺妓文化的起源2.1 古代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2.2 日本妓女的起源和演变2.3 艺妓的起源和定义三、日本艺妓文化的发展3.1 江户时期的艺妓3.2 明治时期的变革和挑战3.3 大正时期的繁荣和辉煌3.4 昭和时期的衰落和复兴四、日本艺妓文化的影响4.1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4.2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4.3 对日本现代社会的影响五、结论5.1 对日本艺妓文化的总结和评价5.2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5.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摘要:日本的艺妓文化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日本的艺伎(geisha)被称为“芸者”,这个词来自于“芸術”(gei)和“人”(sha)。
艺妓是一种高级娱乐女性,她们通过歌唱、舞蹈、音乐和文化活动等方式提供娱乐服务,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休闲体验。
艺妓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1603-1868年),当时日本道德标准十分严格,各类娱乐活动都受到限制。
丧失了娱乐场所的贵族和士绅们开始向艺妓寻求娱乐,并在艺妓的陪伴下享受夜间社交活动。
艺妓在文化、艺术和音乐方面受到了高度的培训,使得她们成为了最具文化内涵的娱乐形式之一。
艺妓文化的发展和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艺妓行业逐渐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行业,在整个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明治维新时期(1868-1912年),日本政府开始推动现代化和西式化,这导致了传统的艺妓文化的衰落。
不过,艺妓行业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新的生机和发展,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娱乐形式。
与传统艺妓不同的是,现代艺妓并不一定必须接受艺术和文化培训。
相反,许多现代艺妓是更加注重外貌和时尚的女性,她们通过穿着华丽的服装,化妆和表演来吸引客人。
这种新型的艺妓文化大受欢迎,很快在全日本各地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如今,艺妓文化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めい し
かいしゃく
与妓女的差别
名称
めいしょう
ぎ じょ
違う
工作性质
せいしつ
社会地位
ちい
学艺
がくげい
卖身
みをうる
服务对象
ふくむのたいしょう
酌妇
(しやくふ)
在酒席倒 酒的女性
低微
无
是
一般人
女郎 游女 艺妓
卖淫
待客作艺
较高 (其中地位高的称 为:太夫 花魁) 崇高
有
是
つかさ 金持ち
限于达官贵人
有 以前无现在 上层社会的达 视情况而定 官显贵 富商
单词
艺妓 舞女 卖酒的女人 和服又被称为 腰带 脖子上画的东 西 衣领 标记 • • • • • • • • 艺妓(げいぎ) 舞子(まいこ) 酌妇(しやくふ) 「裾引き」(すそびき) バンド 「三足」(さんそく) 襟(えり) マーク
バンドから服のす そまでの一段は 「褄」と呼ばれた。 歩く時は、舞妓さ んや若い舞妓さん はきっと左手をこ の一段に抑えて、
「卖艺不卖身」 の意味がありま す。
「( さ 三ん 足そ く 」
有衣 意 志日 女 无领 露 在本 子 限向 出 脖男 的 男の子は、女の子の首筋か 遐 后 一 子 人 脖 想拉 点 后认 颈 ら背中まではセクシーな 。开 没 面为 至 マークと思います。首筋に * 涂 画是 后 为 白 三性 背 三足を絵描って、少し空白 を見せていって、襟(えり) 了 并 足 感 脊 让且 的椎 は後ろに傾斜し、人が无限 人 刻标 被 な思います。 , , ,
日本の伝統文化
日本传统文化
——日本艺伎
日本の芸妓
起源
·艺伎最早出现于日本元禄年(1688-1704 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日本艺妓(げいぎ)①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 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大约 1750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女艺伎。18世 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 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文化价值
作为京都的艺术象征而存在,并被日本视 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日本将艺妓视为一种文化财产,已被积极 地保护着。 应邀到远地出差表演,有助于艺妓文化的 拓展及增加世界各地对艺妓文化的了解。
没落的原因
• 艺妓,意味着以艺术为生。每个艺妓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学艺,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 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 很是辛苦。由于艺妓的内部管理极为严格,训练又极其刻 板,加上她们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太乐观,导致艺妓也有 思迁之意。 • 此外,艺妓巨大的开销也是她们很难承受的,一件手工缝 制的和服就要1.5万美元,如果租,2个小时也要100美元。 每个爱惜自己的艺妓起码都有10件和服。另外她们花在头 发上的钱也不少。 • 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品,以及文化也有些与现实社会脱节, 她们似乎给人一种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感觉。艺妓文化 不得不随时代变迁而风光不再。衰落仅是一种趋势,但犹 存的是它将以“传统文化”自居。
• 化粧: 濃い化粧の施用有特殊的程序,艺妓会用一 种液状的白色颜料均匀涂满脸部,颈项, 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 表演(两大主轴): 立方: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 地方: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 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 亦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
没落
• 没落:19世纪是其全盛时期,从业人员多达 几万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公司公 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以及再度兴盛。 但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 艺妓业再度陷入低谷。据估计,目前日本的 艺妓只有几百人左右,且年龄平均都在40多 岁,生意可谓“门庭冷落”。
じょうきょう
じょまいこ) さんや若い舞妓 さんが着ていた 着物は「裾引き」 (すそびき)と 呼ばれた
锦结(錦の结)。 和服のバンド、後 ろで違う結びはい ろいろな意味が あって、日本人の 信仰と祈りを表現 します。統計によ ると、日本の一般 結び方は289種。 バンドは3 ~ 4 メートル、腰に四 回巻きます。
き
げん
名詞·解釈
• 艺伎: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工作者。 • 称谓: 关东—称为「芸者(げいしゃ)」,见习阶段称 「半玉(はんぎよく」、「雏妓」。 关西—称为「艺妓」或「芸子(げいこ) 」,见 习阶段称「舞妓」或「舞子(まいこ)」 • 意义:「妓」字,即可代表女性艺术表演者,亦 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艺妓的「妓」是指前者, 因为艺妓在原则上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