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纺织品开发及功能整理技术_一_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与整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它们为我们提供了舒适和美观。
然而,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污渍不仅影响纺织品的外观,还可能降低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成为了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的抗污性能以及相关的整理技术。
一、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的原因要了解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纺织品容易沾染污渍。
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表面特性是导致其容易吸附污渍的主要因素。
纤维的孔隙和缝隙为污渍提供了藏身之处。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和羊毛,具有较大的孔隙,容易吸附液体和微小颗粒。
纺织品的表面能也对污渍的吸附有影响。
表面能高的纺织品更容易吸引和吸附污渍分子。
此外,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与各种物质的接触也是沾染污渍的重要原因。
例如,与食物、油脂、灰尘等的接触。
二、抗污性能的评估指标为了准确衡量纺织品的抗污性能,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
常见的指标包括污渍的沾附程度、清洗的难易程度以及经过多次清洗和使用后抗污性能的保持情况。
对于污渍的沾附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污渍在纺织品表面的扩散面积、渗透深度以及颜色变化来评估。
清洗的难易程度则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清洗方法和条件下,污渍的去除效果来判断。
而抗污性能的持久性则需要对纺织品进行多次使用和清洗循环测试。
三、常见的纺织品抗污整理技术1、拒水拒油整理这是一种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使水和油无法轻易润湿和渗透的技术。
常见的拒水拒油整理剂有氟碳化合物和有机硅类化合物。
这些整理剂能够改变纺织品的表面性质,使水滴和油滴在其表面形成球状,容易滚落,从而达到抗污的效果。
2、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的原理是在纺织品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使得污渍在沾染后容易被清洗掉。
这种整理技术通常适用于那些容易吸附油性污渍的纺织品,如聚酯纤维制成的衣物。
3、纳米技术应用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其应用于纺织品的抗污整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抗污性能。
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功能纺织品设计与开发

纺织技术专业中的功能纺织品设计与开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功能纺织品在纺织行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并掌握功能纺织品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一、功能纺织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纺织品是指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它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纺织工艺的改进以及后整理等方式实现。
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功能纺织品可以分为多个类别,如防水透湿纺织品、防紫外线纺织品、抗菌纺织品等。
每一种功能纺织品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开发要求。
二、功能纺织品的设计原则功能纺织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功能性能、舒适性、美观性和成本等。
在功能性能方面,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目标市场需求确定功能指标,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进行设计。
在舒适性方面,设计师需要考虑纺织品的透气性、柔软度和抗皱性等因素,以确保产品的舒适度。
美观性是功能纺织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设计师需要将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使产品既具备功能性能,又具有良好的外观。
最后,成本是功能纺织品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设计师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三、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流程功能纺织品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
首先,需求调研是功能纺织品开发的第一步,设计师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确定产品的定位和功能指标。
其次,材料选择是功能纺织品开发的关键环节,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纤维和添加剂。
然后,纺织工艺的改进是功能纺织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师需要通过改变纺织工艺来提高产品的功能性能。
最后,后整理是功能纺织品开发的最后一步,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后整理工艺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舒适度。
四、功能纺织品的应用领域功能纺织品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户外运动领域,防水透湿纺织品可以保持人体干燥,提高户外运动的舒适度;在医疗领域,抗菌纺织品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滋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在建筑领域,防火纺织品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等。
纺织品的抗皱性能与整理技术

纺织品的抗皱性能与整理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每天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的窗帘、床单,纺织品的品质和性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使用体验。
其中,抗皱性能是衡量纺织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想象一下,一件刚从衣柜里拿出来的衬衫皱巴巴的,或者一条洗完后满是褶皱的裙子,这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困扰。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能一直是纺织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整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纺织品产生褶皱的原因。
纺织品在使用和洗涤过程中,受到外力的拉伸、挤压和扭曲,纤维之间的氢键、范德华力等化学键会发生断裂和重新排列,导致纤维的形态和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褶皱。
此外,纤维的种类、纱线的结构、织物的组织等因素也会影响纺织品的抗皱性能。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和结晶度的特点,相对容易产生褶皱;而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等,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皱性能。
那么,如何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能呢?这就需要依靠各种整理技术。
常见的抗皱整理技术包括化学整理、物理整理和生物整理等。
化学整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其中,树脂整理是最为常见的化学抗皱整理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树脂类化合物,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在一定的条件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从而限制纤维的移动和变形,提高纺织品的抗皱性能。
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整理后的纺织品可能会出现手感变硬、透气性下降等问题,而且部分树脂整理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树脂整理技术时,需要严格控制整理剂的用量和处理条件,以减少其负面影响。
物理整理技术则主要包括热定型和机械预缩等方法。
热定型是将纺织品在高温下进行处理,使纤维内部分子结构重新排列,达到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抗皱性能。
机械预缩则是通过机械作用,使织物在经向和纬向预先收缩,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缩水和褶皱产生。
物理整理方法相对较为环保,但抗皱效果可能不如化学整理持久。
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纺织品后整理的六大技术给大家安排一下国际上功能性纺织品的利润和高附加值往往通过后整理来实现。
那后整理的常用的实用技术有哪些呢?小编给您讲解一下。
一、发泡涂层技术发泡涂层技术最近有新的发展。
印度最新的研究表明,纺织材料的耐热性主要通过滞留在多孔结构中的大量空气来实现。
要提高经聚氯乙烯(PVC)和聚氨基甲酸酯(PU)涂层的纺织品的耐热性,只要在涂层处方中加入某些发泡剂、研究者说,PVC涂层所用的发泡剂比PU涂层更加有效,这是由发泡剂在PVC涂层中形成更有效的封闭空气层,邻接表面的热损失减少10%-15%。
二、有机硅整理技术最佳的有机硅涂层可使织物的抗撕裂性提高超过50%。
有机硅弹性体涂层的柔韧性高,而弹性模量低,在织物撕裂时允许纱线迁移并形成纱束。
一般织物的撕破强力总是低于拉伸强力。
然而当有涂层后,可使得纱线在扯破延展点上移动,两根或更多的纱线相互推动,形成纱束而显著提高抗撕裂性。
有机硅涂层能产生拒水效果,以致纺织品不会吸收太多的水分,以防浸湿效果重量增加较多。
该有机硅橡胶层可滤去阳光中大部分有害的紫外射线,且手感柔软。
有机硅涂层现已用于气袋织物、热气球、滑翔伞、大三角帆、帐篷、睡袋、以及许多高性能的运动休闲织物。
三、防水拒油整理技术荷叶的表面是一有规则的微结构表面,能够防止液滴浸湿表面。
该微结构使液滴和荷叶表面之间藏有空气。
荷叶具有天然的自洁作用,即超级防护性。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正在使用脉冲UV激光产生的潜能,试图模仿这种表面。
纤维表面用脉冲UV激光(激发态激光)进行光子表面处理,以产生一个有规则的微米级结构。
若在气态或液态活性介质中改性,光子处理能与疏水或疏油整理同时进行。
在全氟-4-甲基-2-戊烯存在下,利用辐照,能与末端疏水基键合。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是尽可能完善改性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结合适当的疏水/疏油基团,以获得超级防护性能。
这种自洁效果以及使用时所需维护少的特性,在高技术织物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

纺织品的功能整理及功能整理剂姓名:李志斌班级:电子类十班学号:12H0751330 序号:L69纺织品功能整理的要求和方法: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为了满足纺织品的某些特殊使用要求而赋予纺织物优良的使用、安全、外观等性能的特殊整理加工方法。
多功能整理剂则是随化学、生物医学、高分子复合材料学、光化学、热力学、电学、生态学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类功能整理剂。
由于纺织品的功能整理是针对纺织品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因而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1.功能整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环保特性功能性纺织品的生产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有害物溢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排放,会直接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物种群失调或消灭。
这些都是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和各国政府所不允许的。
对各类化学助剂不但要研究其近期生态影响力,还要研究其长效生态影响力,确保其永久的安全性。
因此,在功能性纺织品整理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生物可降解助剂,以确保环境安全。
(一)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特殊操作,防止给操作人员造成显性或隐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
对尚不清楚会造成什么样影响的助剂应随时跟踪,对操作人员定期体检,获得可靠的无害证明后才能大量使用。
最终产品无毒副作用功能性纺织品一旦成成品,对环境及使用的生命体就不能有不良作用。
即便是残留有有害物质,其残留量也必须降到对生命体无害的范围。
凡是有可能造成生命体急、慢性中毒,过敏、皮肤不适或病症,以及诱发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危险的,都是不允许的。
(二)功能持久力功能性纺织品应根据其使用的生命周期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功能持久能力。
通常,功能性纺织品多为中长期用品,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洗涤、熨烫。
因此,只有那些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仍具有良好的原有功能的产品,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能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2.功能整理的方法一.物理整理法(1)浸渍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溶剂可溶性的多功能整理剂。
纺织品功能整理

第七章纺织品功能整理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第二节阻燃整理第三节抗静电整理第四节卫生整理第五节生物整理第六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七节微胶囊整理第八节柔软整理第九节抗皱整理第七章要点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拒水拒油原理rθr sr Lr sL表面粗糙拒水拒油条件=r<0 珠缩失,r L、r s L形成常见拒水拒油剂:拒水拒油剂:整理工艺:烘干40℃,70%轧余率150℃,3min.有机硅类拒水剂与有机硅柔软剂混用工艺流程多浸多轧整理液:甲基含氢硅烷乳液30g/L羟基硅烷乳液70g/L胺化环氧交联剂14.2g/L醋酸锌10.8g/L氯氧化锆 5.4g/L一乙醇胺 4.5g/L水至1000拒油整理工艺:整理液:有机氟FC-208 133g/LVelan PF 80乙醇80醋酸钠26水至1000拒水拒油性能测试:第二节阻燃整理纺织品的燃烧性:化、熔融氧化燃烧模式纤维热裂解玻璃化温度(Tg)熔融温度(Tm)热裂解温度(Tp)燃烧温度(Tc)LOI = 燃烧热火焰最高温度需氧指数LOI燃烧骨架效应:阻燃方法二、阻燃机理棉织物在~200℃开始裂解,500℃以上炭化,其间温度分解形成可燃物。
棉阻燃剂涤纶的阻燃机理:气体焦油状物残渣裂解成分30种以上。
产生烟雾火焰反应ROOH RO ROO 2 2 OH + CO CO涤纶阻燃剂MX M + X MX HX + M‘+ HX H OH + HX H 截获H ·、·OH ,阻燃。
阻燃剂:阻燃剂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硼砂磷酸盐有机磷阻燃剂阻燃剂使用:多种复合,综合效果。
阻燃整理工艺:1、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不耐洗阻燃整理半耐洗阻燃整理耐洗性燃整理工艺:浸轧42、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3、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第三节抗静电整理---摩擦带电序+抗静电方法:-P-ONa OHO抗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 1、非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2、耐久性抗静电剂静电大小的测量:第四节卫生整理卫生整理目的:微生物细菌---原核细胞型真菌---真核细胞型病毒---非细胞型致病性有益型抗菌机制卫生整理剂和卫生整理工艺: 1、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DC-5700℃)织物增重0.1~1%2、二苯醚类抗菌剂3、芳香族卤化物抗菌剂4、其它抗菌剂卫生整理测试:养基上,隔时检查菌落数,与空白对比。
几种常见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方法

几种常见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方法1、抗静电织物获得抗静电织物的方法主要有嵌织导电纤维法和织物表面整理法。
采用嵌织导电纤维(与金属丝共织)的方法可增强织物的抗静电性,而且效果持久,同时还能改善织物的吸湿性以及防污性等;织物表面整理法是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树脂整理,这些抗静电剂覆盖在织物表面,通过吸湿增加纤维的导电性能.2、防水透湿织物防水透湿织物的开发主要有高密度织造、织物涂层和微孔薄膜层压复合3种方法,其中以聚四氟乙烯防水透湿层压复合加工最为典型。
由于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具有一定的接触角和微孔半径,故有一定的耐水压和透湿性能,采用双向拉伸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生产的层压织物具有防水性、防风性和透湿性等功能。
3、抗菌防臭织物抗菌保健织物可采用共混纺丝法和后整理加工法进行生产。
共混纺丝法是在聚合阶段、聚合终了或纺丝喷口前以及纺丝原液中将抗菌剂加入纤维中的方法;后整理加工法则是将抗菌剂热固在纤维上,从而达到抗菌防臭的目的。
4、阻燃纺织品通过将阻燃剂单体与高聚物共聚或在聚合体中加入阻燃剂经混溶加工制成共混纤维,再织成阻燃织物;另一种方法是将阻燃剂用喷涂、浸轧或涂层的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当遇到火种时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达到阻燃效果。
此外,在染整加工上可采用防缩、防蛀前处理,应用各种功能性染料如光变色、远红外吸收等染色,采用染整新技术包括生物酶技术、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微胶囊技术等开发功能性纺织品。
如采用中性或碱性蛋白酶对毛织物在湿处理过程中进行防缩加工,将防蛀剂与洗呢、煮呢、缩呢等毛织物湿处理加工同时进行,达到防蛀防缩的效果;生物酶可去除纤维或织物上的杂质、绒毛或使纤维减量,以改善织物的外观和手感;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可改善羊毛的防缩性能以及涤纶的亲水性以及抗静电性等;微胶囊技术主要用于印花、抗皱防缩、抗静电、防水防油污以及阻燃等各种后整理。
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技术研究与应用分析在现代社会,纺织品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遮体和保暖需求,人们对其功能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功能性整理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为纺织品赋予了更多独特的性能和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纺织品功能性整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一、功能性整理技术的分类1、防水防油整理这种整理技术使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薄膜,水滴和油滴难以在其表面润湿和渗透。
常见的防水防油整理剂有含氟化合物和有机硅等。
经过处理的纺织品,如户外运动服装、厨房用纺织品等,能够有效地抵御雨水和油污的侵袭,保持干爽和清洁。
2、抗菌防臭整理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抗菌剂,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抗菌防臭的效果。
常用的抗菌剂有银离子、季铵盐类和壳聚糖等。
抗菌防臭纺织品在医疗、卫生、运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减少异味产生,降低感染风险。
3、抗紫外线整理紫外线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伤害作用,抗紫外线整理技术可以使纺织品有效地阻挡紫外线的穿透。
通常采用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反射剂的方法,如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等。
此类纺织品如防晒服、遮阳伞等,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紫外线防护。
4、阻燃整理为了提高纺织品的防火性能,阻燃整理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施加阻燃剂,改变其燃烧性能,延缓火焰蔓延,减少火灾危害。
常见的阻燃剂有无机阻燃剂(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有机阻燃剂(如磷系、氮系化合物)。
5、吸湿排汗整理使纺织品具有良好的吸湿和排汗功能,能够快速吸收人体汗液并将其扩散到织物表面蒸发,保持皮肤干爽舒适。
常用的方法有对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或使用特殊的织物组织结构。
运动服装和内衣等常采用这种整理技术。
二、功能性整理技术的原理1、物理作用通过在纺织品表面形成物理屏障,如薄膜、涂层等,实现防水、防油、抗紫外线等功能。
物理作用通常不改变纺织品的化学结构,但可能会影响其手感和透气性。
2、化学作用整理剂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从而赋予纺织品特定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 染 ( 2007 No. 10)
述 评
功能性纺织品开发及功能整理技术 (一 )
梅士英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 : 分析了我国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差距 ,以及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需求 、检测和评价体 系 、纺织品功能整理剂的功能性 、安全性和环保性等问题 ;阐述了功能性纺织品开发途径 、主要功能性纺织纤 维和多功能纺织品的加工整理技术 。 关键词 : 功能性整理 ; 整理剂 ; 检测 ; 纤维 ; 纺织品 中图分类号 : TS1951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4017 (2007) 10 - 0041 - 03
(4)功能性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各地 、 各部门 、各单位检测标准和方法不一致 ,造成产品退货和索赔 ; 有的功能性产品投放市场前未经检测 ,就大肆宣传其功能性 , 有损消费者利益 。
(5)功能性加工的环保和安全问题尚未解决 。目前 ,我国 功能性整理助剂对人体或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 :羊毛或 毛织物的氯化防缩处理剂和含卤素阻燃剂中的 AOX问题 ,防 皱免烫整理剂中的甲醛问题 ,抗菌防臭杀虫整理剂的毒性问 题 ,以及染整生产过程中排污和残留在织物上的有害物质等问 题 ,迄今尚未根本解决 ,制约了产品的生产和推广应用 。
图 1 纺织品功能性分类图 国际市场对功能性纺织品的需求高于一般纺织品 ,日新月 异的功能性整理产品更适合市场发展 。具有视觉 (变色 、夜光 、 立体 ) 、嗅觉 (香味 、除臭 ) 、触觉 (柔软 、硬挺 、抗皱 、桃皮绒 、麂皮 绒 、弹性 、暖感 、凉感 )和防护 (防紫外 、防电磁波 、防水透湿 、抗 菌防螨 、防蚊防虫 、阻燃 、抗静电 、负离子 )等多种功能整理效果 的纺织品逐渐成为新时代的主流产品 。 根据美国棉花协会分别对美国和世界各地 (包括中国 )服 装 、家纺产品的市场消费需求定期作出的分析和预测 ,以及美 国棉花公司 [2 ]对各层次生活方式的消费者调查 ,在曾购买功能 性整理产品的消费者中 ,购买抗皱产品的占 54% ,购买拒水整
以下分五个方面探讨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存在的差距 ,以 及功能纺织品的特点 、功能性检测 ,和主要功能性整理加工技 术的发展等 。
1 我国功能性纺织品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企业满足于来样来料加工或贴牌生 产 ,缺乏有内涵的原创设计和创新技术 ,在功能性纺织产品的 开发方面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2 ] 。
功能性纺织品开发及功能整理技术 (一 )
印 染 ( 2007 No. 10)
又如 2004年 , D&K咨询公司的“2001~2005年西欧生物活 性纺织品 (B io2active Textiles)市场情况 ”表明 [3 ] : 2001年西欧市 场销售生物活性纺织品 (指抗菌 、抗真菌和螨虫 )约 11万吨 ,占 纺织品销售总量 400万吨的 3% ,其中抗菌纺织品约占 70% ,防 螨纺织品约占 30%。用于床上用品的生物活性产品占床上用 品总量的 60%以 上 , 生 物 活 性 的 服 装 占 服 装 总 量 2%不 到 。 2004年 , D&K公司预测 2005年西欧市场的生物活性纺织品销 售量可达 17. 5万吨 ,占纺织品总销售量的 4. 5% ,其中抗菌纺 织品占 85% (见表 1) 。
理产品的占 31% ,购买防污整理产品的占 25% ,购买抗菌整理 产品的占 4% ;再次购买抗皱产品的有 96% ,购买拒水整理产品 的有 94% ,购买防污整理产品的有 93% ,购买抗菌产品有 40% 左右 。上述调查报告表明 ,棉制品功能性整理产品在抗皱 、拒 水 、防污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
收稿日期 : 2007 - 02 - 10 作者简介 :梅士英 ,女 ,上海人 ,教授 ,主要从事纺织产品的研发工作 。
(1)印染企业受服装企业选择面料的要求制约 。服装企业 选择面料时往往首先看外观 (色泽 、布面 、门幅等 ) ,其次看手感 (柔软与硬挺等 ) ,最后才看面料的组分和功能性 ,导致印染企 业对功能性加工不重视 ,使产品附加值低 。当然 ,这也与印染 企业自身缺乏创新意识有关 。
42
3 纺织品功能性检测与评价体系
从目前情况来看 ,功能性纺织品性能的检测与评价体系总 是滞后于生产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市场推广 。大多数纺织品 的功能性 ,必须依靠专用仪器 ,按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评定 。 消费者只能凭视觉 (目测 )和触觉 (手摸 )等进行判断 ,因而不够 准确 。针对这种情况 ,国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厂商 、集团公司为 规范市场 、防止假冒 ,推出专用标志 (称为吊牌 ) ,作为向消费者 提供产品功能性质量的保证 。例如 :杜邦公司的“Teflon吊牌 ” 三防产品 、防紫外线“ANTI2UV ”标志等 。也有通过第三方机构 检测合格后 ,获授专用标志 ,作为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的凭 证 。例如 ,日本纤维制品新功能评议协会 (简称 JAFET) [其前 身为 1983年成立的纤维制品卫生和加工协会 ( SEK) ]推出抗 菌防臭整理纺织品 SEK标志 ,分为蓝色 SEK、橙色 SEK和红色 SEK三种 ,分别表示功能性要求不同的抗菌 (抑菌 )整理纺织 品 。日本是第一个规范其国内抗菌纺织品市场的国家 。
(2)开发的功能性面料或其它纺织品还不能做到时尚性 、 舒适性和功能性的有机结合 。例如 : 有些面料抗皱性好 ,但手 感粗糙 、强力低 、颜色萎暗 ;有些面料有很好的舒适透气性和柔 软手感 ,但抗皱免烫性差 。
(3)开发功能性纺织产品 ,主要依靠印染后整理加工 。而 不少企业缺少从纤维原料 、纺纱织造 、印染 、服装一条龙全方位 考虑 ,造成产品功能性不耐久 ,功能性指标不高 ,技术含量低 , 易被仿冒而低价竞争 。
表 1 西欧生物活性纺织品发展 ( 2004年 D &K公司报道 )
年份
纺织品总销售量 /万吨
生物活性纺织品
生产量 /万吨 占总量比例 / %
功能性纺织品 / %
抗菌产品 防螨产品
占总量比例 / %
床上用品 服装
2001 400 11. 5 2. 9 70 30 76 <2
2005 (预测 ) 400 17. 5 65% ~70%主要由意大利 、比利 时 、荷兰 、卢森堡经济联盟及法国生产 ,其余由利比里亚和英国 生产 。日本对抗菌 、防螨 、消臭的纺织品及其它防护产品的研
发和生产走在世界的前列 。
上述欧美市场调查表明 ,功能性纺织品虽然有较高的技术 含量 ,比一般纺织品有更多的功能 ,但仅占纺织品市场总需求 量的 4% ~5%。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对功能性纺织品的认知 度逐渐提高 ,又因功能性纺织品加工技术 、整理剂 、检测标准和 安全环保等问题的逐渐解决 ,近一年多来 ,功能性纺织品快速 发展 ,市场需求量有较大提高 。
印 染 ( 2007 No. 10)
www. cdfn. com. cn
健全 ,本位现象严重 。 (7)缺乏市场调研投入 。科技人员缺少对国内外市场调
研 ,闭门造车 。国外大的供应商均有庞大的市场调研队伍和科 研投资 ,所有决策来源于市场信息 。
2 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按用途不同 ,功能性纺织品包括以下三大类 : (1)纺织面料 、服装 ( 2 )家用和装饰用材料 ( 3 )产业用功能性纺织品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 ,我国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仍以服 装面料为主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逐步应用 ,产业和 装饰用布将会大大增加 ,具有高性能 、高附加值 、特殊功能的产 业和装饰用品将会有很大的需求量 ,市场前景广阔 。 产业用功能性纺织品 包括汽车工业用纺织品 、医疗卫生 保健材料 (普通医用和高性能医用 ) 、防护服 、军用服等 ,要求具 有高性能 、特殊性等功能 。 功能性装饰材料 包括室内外装饰 、床上用品 、挂帷类 、餐 厨类等纺织品 ,要求系列化 、配套化 、艺术化和功能化 。 功能性服装面料 纺织服装面料对创新 、款式 、色彩 、性能 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按功能性分类 ,功能性纺织品开发范畴如图 1所示 。
0 前言
从第十二届北京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 (春夏 )博览会 (2006. 3. 28~30)和上海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 (秋冬 )博览 会 (2006. 10. 25~28)上展示的国内外纺织面料创新成果和最 新动态来看 ,当前的纺织面料突出了“生态 、时尚 、舒适 、健康和 功能性 ”的主题 。可以推测 ,下一代纺织品的开发重点将从注 重“款式 、色彩 、时尚 ”逐渐转向“友善人体 、可穿型化妆品 、可穿 型医疗品 ”的理念 [1 ] 。功能性服装面料将成为人体的“第二层 皮肤 ”,有助于促进人体皮肤功能的恢复 。另外 ,随着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移动电话 、电脑 、微波炉 、 电磁炉 、复印机 、电视机等电子产品日益普及 ,在使用过程中都 会产生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而电磁波的脉冲辐射会对人 类心血管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造 成损害 。因此 ,电磁波辐射已成为继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 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 。研发防电磁波辐射织物 ,无论是在航空 航天 、军事领域 ,还是在民用领域 ,都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同 时 ,开发功能性纺织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
Functiona l textiles and functiona l f in ish ( I)
M E I Shi2ying ( College of M a teria l Eng ineering, S oochow U n iversity, S uzhou 215021, Ch ina) Abstract: In th is p ap e r, the e xis te d p ro b lem s co nce rn ing the d iffe re nce s be tw e e n dom e s tic and o ve rse a s de ve lopm e n t o f func2 tio na l te xtile s, m a rke ting dem and s o f func tio na l te xtile s, de te c tio n and e va lua tio n sys tem o f func tio na l p rop e rty o f te xtile s, and func tio na l p rop e rty and safe ty and e co lo g ica l p rop e rty o f fin ish ing age n t e tc. w e re ana lyze d. M e anw h ile , the app ro ach o f de ve l2 op ing func tio na l te xtile s and func tio na l fibe rs, a s w e ll a s func tio na l fin ish ing te chno lo gy w e re in tro duce d. Key words: func tio na l fin ish; fin ish ing age n t; de te c tio n; fibe r; te xtile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