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14石油平衡表
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及数量

2 4 9. 9 6 1 9 9 . 4 6
1 7 7- 3 3
0 . 81
1 93 7 O1 . 1 6 1 53 4 7 5. 7 7 1 3 6 3 9 5. 71
1 1 4 O o 0. 7 7
0 . 6 5 0 . 5 8
0 . 5 O
1 9 5 31 . 5 O
1 8 9 2 2. 81 1 1 91 o . 61
加拿大 巴拿 马 挪威 乍得 文 莱 巴布亚新 几内亚
巴 基斯 坦 其 他 合 计
2 0 . 0 8
1 4 . 6 0 1 4 . 31 8 . 1 9 7 . 7 3
蒙古
刚果 ( 9 6 . 9 4
78 3 o o. 9 9
72 1 7 5. 7 9
9 6 . 5 5 9 4 . 6 0
8 9 . 8 4 8 7 . 9 6
埃及 阿尔及 利亚
加 纳 厄 瓜 多 尔 墨 西 哥
委 内瑞拉
阿 联 酋
3 . 7 8 3 . 4 _ 4 3 . 21
2- 2 9 2 . 2 7
1 . 8 4
科威特
哥 伦 比亚 刚果 ( 布)
巴西
7 5 8 8 78 . 73 6 92 2 6 5. 8 9 5 1 8 0 7 2. 8 6 48 7 1 3 O. 63
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俄罗斯
阿 曼 伊 拉 克 伊 朗
3 3 1 O . 8 2 29 7 434
2 8 5 8 . 0 o
1 0 . 7 4 9 . 6 5
9 . 2 7
24 9 97 9 4. 8 1
2 2 6 5 0 o 5 . 3 9 20 7 4 5 6 8 . 8 2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_田春荣

但新建炼厂投产以及商业及战略石油储备需要的增加促使 原油进口在 2014 年提速,进口量增幅达 9.3% ,刷新历史 最高纪录。扣除60万吨的出口量,2014年原油净进口量占 国内炼厂加工量的比例升至61.9%,比2013年提高2.5个百 分点。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柴油和化工轻油需求减弱,但汽 油、航空煤油和LPG需求依然旺盛,使得炼厂加工量增速 达到5.3%,比过去两年明显加快。201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 油进出口额见表3。 1. 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3亿吨 2014 年国内原油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 3.084 亿吨, 增幅达 9.3% ,是 4 年来增长最快的。国内炼厂在油品需
表3 2014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额
求增长减弱的形势下加工量仍提高将近 2500 万吨,升幅 为 5.3% 。由于 2014 年新增炼油能力投产进度仍旧超过 油品需求增速,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局面加重,开工率降 低和油价大跌给炼油行业利润带来严重冲击,炼厂不得 不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和油品出口力度。根据中国石油集 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表的《 2014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 报告》, 2014 年上半年投产的两座新建炼厂,即中国石 油四川彭州炼厂( 1000 万吨 / 年)和中化集团福建泉州 炼厂( 1200 万吨 / 年),将国内炼油能力首次推升到 7 亿 吨 / 年以上,达到 7.02 亿吨 / 年。 2014 年新增原油一次蒸 馏能力 3950 万吨 / 年,比估计的油品需求量增幅高出一 倍多。
年度专稿 NNUAL FEATURES
2014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出口状况分析
田春荣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摘 要 2014年,国内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速均低于预期,但在新炼厂投产和商储需求的支撑下,原油净进口 量首次突破3亿吨,增幅高达9.7%;石油净进口量增至3.205亿吨,进口依存度扩大至62.5%。炼油能力过剩的局面 加重,2014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1000余万吨,净进口量降低到仅70万吨,为23年来最低水平。LPG市场迎来“第二 春”,化工原料需求推动LPG进口量达710万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进口天然气市场的扩张势头明显减弱,进口 依存度升至31%。国际市场油气价格下跌利好中国增加进口,但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超过需求增长的油品 供应能力和利润下降的压力,将迫使炼油业继续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并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量。 2015年中国可能重新变为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关键词 中国 原油 成品油 LPG 天然气 进口 出口 2014 年,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努力适应经济从高速增 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需求增幅减弱引起油品市场 销售不畅,而新建炼厂投产导致炼油能力过剩局面进一步 加剧。随着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速放缓至 7.4% ,估 计 2014 年石油需求增长率由 2013 年的 4.0% 放缓至 3.5% , 而在这之前的两个 5 年计划即“十五”( 2001 - 2005 年) 和“十一五”(2006-2010年)的年均增幅分别为7.7%和 5.9%。不过,2014年,原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净进 口量增加抵消了成品油和其他产品的减少,石油净进口量 增加1600余万吨,增长5.3%。 新增炼油能力投产和新建商业储备基地投用提高了进 口原油需求,2014年进口原油较上年增长超过2600万吨。 丙烷脱氢( PDH )迎来投产高峰,多座新建 PDH 装置投 产促使 LPG 进口量大增 270 万吨。炼油能力过剩和开工率 下降迫使炼厂增加成品油出口,并大量削减进口,使2014 年成品油进口量缩减将近1000万吨。制造业和建筑业萎缩 造成原材料和燃料需求疲弱,从而使得包括石蜡、石油焦 和沥青在内的其他石油产品进口量下降。 2014 年,包括 原油、成品油、LPG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增至 3.205亿吨(见图1和表1),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即进口依 存度由2013年的61.4%扩大到62.5%(见图2)。在过去10 年里,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翻了一番多(见表 2 ),面临 的减排压力不断增大。 进口天然气市场继续扩张,但势头减弱。自2013年后 期以来,国内有3座新建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一 条新建的进口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但2014年天然气进口 量增幅只有12.6%,是自2006年中国开始进口天然气以来 增速最慢的一年。价格调高等因素使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
2014年成品油市场回顾与2015年展望

2014年成品油市场回顾与2015年展望2015.32014年成品油市场回顾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有一些突出且重要的特点。
如经济增速下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但石油及原油、柴油等油品表观消费量增速回升;在油价大幅下降,国内炼油能力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成品油市场一度出现供应偏紧现象;国家石油市场政策出现突破性进展,成品油消费税连涨,初现税费调节油价机制;油品质量提升加快,各地出现限购现象;中国石油净进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等。
石油表观消费量未受影响2014年,中国经济和重化工业增速下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但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回升。
1-11月,石油表观消费量48466.6万吨,同比增长3.5%,增速比2013年加快0.7个百分点。
经济、油价、生活方式、政策和技术,是影响2014年石油需求和石油市场的五大主因。
石油需求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2014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7.4%,为24年以来最低,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和重工业增加值增速也是几十年来的最低。
1—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粗钢产量7.5亿吨,增长1.9%,增速下降5.9个百分点;煤炭产量2014年4月以来一直保持负增长,1—11月原煤产量同比下降2.1%,比上年同期增速低2.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6.2%,比上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增长8.4%,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发电量增长3.9%,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
油价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油价持续下跌。
为防范风险,石油企业和用户最大限度的降低石油库存。
二是用户购买力上升消费成本下降需求增加。
不过,2014年石油总库存略有上升。
主要原因是:一些炼油设备投产备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在油价相对较低位进油以及一些化工项目投产,LPG等化工原料备货,抵消了柴油等油品库存的下降。
2014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和表现形式。
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规模和结构。
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可以评价一国的经济地位及其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寻求对策,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一)国际收支总量及其结构分析根据2014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得出,2014年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总计为11780亿美元,进口总计10912亿美元,分别占当年经常账户收入、支出的89.86%和88.68%。
其中,货物出口为10677亿美元,货物进口为9184亿美元,分别占当年经常账户收入、支出的81.44%和74.64%;服务出口为1103亿美元,服务进口为1727亿美元,两者分别占2014年经常账户收入支出的8.41%和14.03%。
这说明货物和服务贸易占中国经常账户的绝大比重,其中又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的规模较小。
2014年中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流入资金总计为12248亿美元,流出资金总计11471亿美元。
其中,金融项目流入资金12236亿美元,流出资金11454亿美元,分别占资金和金融项目流入资金、流出资金总量的99.90%和100.6%;直接投资流入资金1838亿美元,流出资金908亿美元,两者分别占金融项目流入流出资金的15.02%和7.93%。
这说明金融项目占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绝大比重。
(二)国际收支差额及其平衡分析对于国际收支本身,则往往是不平衡的,为了对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还需要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础上计算各种国际收支差额。
2014年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顺差805亿美元,货物贸易顺差1493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25亿美元,收益顺差5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21亿美元,分别占2014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的185.47%,77.64%,6.83%,2.61%。
造成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再加上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
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

2014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与展望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需求年均增长6.5%左右,世界平均增速1.2%左右,但进入2014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5.3亿吨,同比增3.4%(下表),进入慢速增长阶段,石油对外依存度由上年的59.3%增至60.4%,首次突破60%。
1 2014年我国石油市场的十大特点1.1 原油产量持稳,连续五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的水平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为2.1亿吨(下图),同比略增0.6%,尽管增幅较过去两年有所下降,但产量依然为历史最高水平。
其中,中国石油原油产量11364万吨,同比增长104万吨;中国石化累计生产4378万吨,同比仅增长2万吨。
1.2 2014年原油加工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5亿吨近年来,随着我国炼油能力的提高,原油加工量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4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5.0277亿吨(下图),同比增长5.3%。
1.3 原油进口量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3亿吨据海关统计,201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3.1亿吨(下图),同比增长9.5%,远高于2013年4.1%的增幅,为2011年以来最快增速。
2014年原油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彭州炼厂以及中化泉州炼厂已经开始投产,中国化工集团自2014年5月开始使用其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
此外,10月份以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除了作为原料进入炼厂外,增量也主要流入原油储备库。
1.4 原油自美洲进口成为新增长点,哥伦比亚跻身我国进口来源前十强从进口地区来看,中东依然是我国进口原油的最大来源地,非洲位居第二。
2014年,除亚太外,我国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油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从美洲和中东进口原油数量增长较快,尤其是从美洲进口原油同比大幅增长18.6%,进口份额由2013年的10.0%增至10.8%,从中东进口原油数量同比增加9.6%,所占份额也由2013年的51.9%增至52.1%。
而从前苏联的进口量虽然较2013年增加6.6%,但所占份额却由上年的13.0%降至12.7%。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9:中国主要年份石油平衡统计(1980-2018)

项目
可供量 生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消费量 在消费量中: 1.农.林.牧.渔业 2.工业 3.建筑业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6.其他 7.居民生活 在消费量中: (一)终端消费 工业 (二)中间消费(用于加工转换) 火力发电 供热 制气 炼油损失量 (三)损失量
1664.6 110.3 202.4
2015
55688.0 21455.6 39748.6 5128.2 -388.1 55960.2
1733.4 19718.0 3384.3 20663.1 615.7 3683.3 6162.2
52945.7 16739.7 2926.9 265.5 493.2
1203.2 9349.3 242.8 2863.6 333.9 1390.3 682.0
13676.3 7095.5 2230.0 1358.5 399.9 51.6 420.1 158.6 7.8
2000
22631.4 16300.0 9748.5 2172.1 -1245.0 22495.9
788.5 11248.5 840.6 6399.0 247.0 1635.9 1336.5
2168.2 87.6 -272.2
2016
57710.6 19968.5 44502.9 6382.9 -377.8 57692.9
1730.3 20382.5 3599.1 21146.1 584.9 3537.1 6712.8
54387.0 17100.2 3264.3 284.6 517.8 4.8 2457.2 41.6 17.7
1748.7 182.0 67.4
2013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表解读我国能源统计年鉴是我国能源统计的一部权威性年度资料汇编,包括对我国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各地区的能源生产、消费、储备、能源平衡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它是评估我国能源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研究国家能源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国民经济各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为我国的能源管理与节约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
在《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能源平衡表(Energy Balance Sheet),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统计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对国家或地区的能源生产、转化、消费及库存情况进行总体和系统的核算。
能源平衡表也是一个显示能源供需关系、反映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让我们深入研究一下《我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能源平衡表。
能源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能源供应、转化和消费。
在能源供应方面,它包括能源的生产、进口和库存等情况;在能源转化方面,主要包括对各种类型能源的转化利用情况;在能源消费方面,则是各行业、用途的能源消费情况。
通过详细解读能源平衡表,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能源的来源、转化和利用情况,还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能源消费差异,以及国家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
让我们分析一下能源平衡表对于我国能源管理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能源的供需关系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能源平衡表的详细解读和分析,我国能源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能源供需结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
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能源平衡表也可以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能源消费信息,引导其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想共享一下我个人对《我国能源统计年鉴》和能源平衡表的理解。
在我看来,这些数据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我国国民经济、能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全貌和缩影。
1980-2009年中国石油平衡表统计

1980年中国石油平衡数据统计表(单位:万吨) 项 目 1980年 可供量 8794.5 生产量 10594.6 进口量 82.7 出口量(-) 1806.2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76.6 消费量 8757.4 在消费量中: (一) 物质生产部门 8133.8 1. 农、林、牧、渔、水 814.9 利业 2. 工 业 6203.2 3. 建筑业 175.2 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 911.5 业 5. 商业、饮食、物资供 29 销和仓储业 (二) 非物质生产部门 481.7 (三) 生活消费 141.9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6311 #工 业 3780.3 (二) 中间消费(用于加工 2102.1 转换) 发 电 2065.4 供 热 制 气 36.7 (三) 炼油损失量 81.5 (四) 损失量 262.8 平衡差额 37.1 注: 1.生产量为原油产量。 2.进口量包括我国飞机、轮船在国外加油量;出口量包 括外国飞机、轮船在我国加油量。
1993年中国石油平衡数据统计表(单位:万吨) 项 可供量 目 1993 14927.4
生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年初年末库存差额 消费量 在消费量中: (一) 物质生产部门 1. 农、林、牧、渔、水利业 2. 工 业 3. 建筑业 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5. 商业、饮食、物 资供销和仓储业 (二) 非物质生产部门 (三) 生活消费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工 发 供 制 业 电 热 气 (二) 中间消费(用于加工转换)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 6.其他 7.生活消费 在消费量中: (一) 终端消费 #工 发 供 制 业 电 热 气 (二) 中间消费(用于加工转换)
8620.594867 818.715561 2201.6778 1778.047453 28062.01681 11344.09755 3488.18 1864.07 418.47 10.51 1195.13 149.71 416.29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