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NN1是水与空气的界面,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是:()

2.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的大小将:()A.不变B.逐渐减小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3.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月明”,这两句诗描述的分别是光的:A.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

4.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 B.8cm C.10cm D.18cm()

5.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

如图8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6.在凸爱镜的主轴上离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f为凸透镜的焦距,则细杆成像的位置在A、Ⅰ区 B、Ⅱ区C、Ⅲ区D、不成像( )

7.当物体离凸透镜6厘米时,物体通过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离透镜20厘米时,物体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知该透镜焦距范围是( )

A、f<6cm

B、f>20cm

C、10cm

D、60cm

8.如图所示,表示一条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并射出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9.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中心10cm的地方出现一个小亮点;那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中心15cm的地方,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就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10.有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将物体从离凸透镜30厘米处沿主光轴移到距透镜20厘米处,这个过程中所成的像A.始终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离透镜越来越远,像变大

D. 离透镜越来越近,像变小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N N1N N1N N1N N1

A B C D

b c

漫反射

—光

d

紫a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12.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

C.图c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

D.图d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13.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的主光轴上距透镜30cm处,则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

15.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6.如图所示,A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B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中,发现在光斑C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只能是凸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

~

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17.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该(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8.下列关于近视眼与正常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得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无法在眼中成像

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薄,折光能力弱,会将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C.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D.以上说法均正确

19.下列关于远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患远视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长期看远处的物体造成的C.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

B.患远视眼的人无法看清近处的任何物体D.远视眼的睫状体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20.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B. 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 我信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桌椅2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22.山东蓬莱仙镜出现的“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现象,人们观看的景物是实际景物()A. 反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B.折射后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C.反射后形成的倒立的虚像

D.折射后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23.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 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 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A. 缩小的 B. 放大的C. 正立的 D. 倒立的()24.如图6一13所示,一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透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对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落干草处,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体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2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35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

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º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

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

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26.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照,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在画面外,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入画面,下列措施符合要求的是()

A.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B.{

C.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远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D.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增大些

E.使照相机镜头离人近些,并使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减小些

2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28.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图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像的大小

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