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项贤明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字为上下结构 上边“古”为象形字,意思是从母 亲身体中逆产的孩子,象征孩子先 天具有叛逆性。 下边“肉”为会意字,意思是养育 孩子。 《诗经 ·小雅》:长我育我。 《说文解字》:育,养子使作善也。
2.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西方,“教育”由拉丁语educare分别分化为英语的
education,法语的education,德语的erziehung.其中拉丁语的
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 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 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 动。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无阶级性。原始社会无阶级差别,每一个社会成员 都可以受到平等的教育。 2.生产性。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3.非独立性。教育依附于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等活动之中 4.原始性。教育手段原始简单。多与宗教、仪式等相关联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独立教育形态的出现——学校 2.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教育以个别教学为主、教学方法简单刻板。
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与生物起源说一样,都是把动物的本能、
儿童无意识模仿这种人的类本能与有意识的教育活动混为一谈,否
认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一本质。
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 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 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他在《教育史教科书》(1905)中写道, 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 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 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 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 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 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左上为“爻”,组成易经八卦每一卦 的长短横道,代表《易经》等传统人类 文化典籍。
左下为“子”,代表儿童。 右上为“卜”,代表教鞭。 右下为“手”。
包含了教学内容、受教者、施教者、 教学方式,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 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人类文 化典籍。
“教”字在古代汉语中的理解: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失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三)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 20世纪以来的现代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 为: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 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 给我们。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3)福禄贝尔:“教育的目的是表现忠于天职的、纯洁的、完 美无缺的,因而也是神圣的生活。”
(4)裴斯泰洛齐:“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 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e为“出”的意思,ducare为“引导”之意,二者合 起来就是“引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
就潜藏于人身Biblioteka Baidu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西方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
(1)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 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教育乃是“心灵的转 向”。
1.生物起源说。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源自于各类动物 的生存本能活动,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
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根本错误在
于它否认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否认了人的主体性和能 动性,进而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认为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
古代学校教育出现的条件是: (1)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学校的产 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2)社会知识及生产经验不断丰富,需要专门机 构去传授; (3)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近代教育的特点(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1.国有化。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逐渐建 立公共教育系统。 2.义务化。产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 初等义务教育。 3.世俗化。教育逐渐建立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 教育与宗教分离。 4.法制化。实施教育立法,重视以法治教。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劳动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 勒图尔诺。 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4.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一观念。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