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种子的萌发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
2.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新鲜的豆类种子如豌豆、黄豆等;
2.透明玻璃瓶、湿纸巾、盘子等实验用具;
3.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如何发芽,生长为植物的过程。
2.实验操作(15分钟)
a)每组学生准备一小瓶,将湿纸巾放入瓶中;
b)将豆类种子放入湿纸巾中,适量添加水;
c)在自然光下摆放瓶子,并记录观察每天的变化。
3.实验记录(15分钟)
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变化,并在笔记本上做好实验记录。
4.讨论及总结(20分钟)
a)学生将观察到的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萌发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b)老师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概括种子的萌发过程。
5.实验报告(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加深对种子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在实践中学习、讨论、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种实验案例更适合小学生或初中生进行,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难度和深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能够设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3、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植物的一生所要经历的过程。
具体活动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
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请位同学来解释一下。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哪些过程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一种子萌发一植株生长一开花一结果---种子,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讲授新课]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播种季节。
思考后回答1•为什么在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 2.农民播种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生:因为春天很温暖,雨水充足,所以春天播种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
生:松土、浇水。
师:(播放松土、浇水、种子萌发的照片)一段时间后种子就萌发了。
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首先:复习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得出结论一表达和交流生:提出问题:种子在哪种环境下才能萌发呢?生:作出假设:讨论后得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师:假设是否成立呢?这需要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来证明。
假如给你绿豆种子(若干)、培养皿(4个)、滤纸(若干)、水……讨论回回答,你是怎么设计实验的?师:假如2号培养皿提供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条件,1号探究的变量是水。
你是怎么做的?生:1号和2号培养皿是一组对照实验,往1号和2好培养皿中各放入2张滤纸,各放入10 颗绿豆种子,往2号培养皿中滴加水,1号培养皿不加水。
第6章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1第二课时课件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
√
√
√
×
√
√
√
√
×
√”,没有的条件打“ ×”)
结论:
1、自身条件:完整的活的胚、贮存时间 短的、渡过了休眠期的种子。
2、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知识的应用
1、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播种所需 的种子,应选择什么样的种子? 结构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教材P106图6-5
① 1号瓶与3号瓶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它们研究种子萌 发的什么条件?
② 2号瓶与3号瓶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它们研究种子萌 发的什么条件?
③ 3号瓶与4号瓶的条件有什么不同?它们研究种子萌 发的什么条件?
④哪个瓶的种子最容易萌发?为什么?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水 适宜温度 空气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第6章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第二课时)
种子萌发的条件
小草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 探究实验
? 提出问题: 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 做出假设: 种子萌发需要 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 制定计划: 请每个同学选择以上一个条件,提出问 ? 实施计划: 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 ?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表达和交流:
2、我国北方早春播种后,为什么要地膜 覆盖?
保持温暖的环境。
分析教材中的方案
? 1、教材中设计了哪几组对照实验?每组 有1几号个瓶和变2号量瓶?、3号瓶和2号瓶、4号瓶和2号瓶;1个
? 2、每不个行,瓶用中1放粒偶1粒然性种太子大行不行?为什么?
A、C、D
3、应当先选什么样的种子?(
)
A、活的 B、死的 C、结构完整的 D、饱满的 E、被虫咬坏的 F、干瘪的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种子的萌发

初中生物优秀教学案例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采纳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感情、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的兴趣,养成依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推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设计思想:采取观察商量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商量,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打算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肯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依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
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提出问题:1、说明种子的各局部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组织学生答复下列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
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精确的内容,如“学生很简单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六章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北师大版)

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成熟的、结构完整的胚 有生活力的胚 有充足的营养物质
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
10.如图是菜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是 种皮 ,对幼嫩的胚有保护作用。 (2)图甲中④是 胚芽 ,能发育成图乙中的 ⑥ (填序号)。 (3)图甲中⑤是 子叶 ,它的功能是为胚的发育提供 营养 。 (4)图甲中②、③、④、⑤构成种子的 胚 ,是新植物体的 幼体 。
D.胚轴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不同之处在于( B )
A.是否有胚乳
B.子叶的数目不同
C.胚芽的数目不同
D.胚的数目不同
5.种子的胚芽将来会发育成新植株的( A )
A.茎和叶
B.根
C.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D.芽
探究2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1.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
猜一猜:这些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 D)
A.超过存放年限的小麦种子
B.去掉胚乳的水稻种子
C.正处于休眠期的红松种子
D.颗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7.(北师七上P102活动改编) 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 C )
①胚根发育成根 ②胚轴伸长 ③种皮吸水 ④胚芽发育成芽
⑤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轴、胚芽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⑤①②④
胚根发育成根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
1.不论是大豆还是玉米的种子,胚的结构都包含( C )
①胚芽 ②胚乳 ③胚根 ④子叶 ⑤胚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如图是大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6.1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提问。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之情,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组成。
2.通过多媒体演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绘制种子的结构图,并写一篇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小短文。
2.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思考种子萌发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问“你们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吗?”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演示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种皮、胚乳、胚轴、子叶等部分的作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6章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案2 北师大版

《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说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二、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情感目标1、参与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合作和交流,认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
2、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1、教师对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引导和交流。
2、怎样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总结归纳与讨论法【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自制课件、多种实验器具及材料的提供、探究实验报告。
(绿豆、菜豆、玉米、黄豆、小麦、培养皿、口杯、广口瓶、一次性餐盒、黑纸、吸水纸、棉花、纱布、标签、清水、蜡烛、烧杯、保鲜膜等。
)【教学设计】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种子的休眠和一定的寿命。
【教学过程】们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提示:各组将实验器具放置在实验室相应位置。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从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到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成了真正的主角,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生参与了整个课堂的观察、实验,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和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仅仅处于引导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相应得到加强。
通过对农民播种工作的制导,使学生学以至用,有一定的成就感。
小学科学典型案例范文

小学科学典型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科学课上,我们开始了关于“植物的一生”这个单元的学习。
其中,“种子的萌发”是一个超级有趣又很重要的部分。
我所教的这个班级的孩子们都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孩子们要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 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简单的对比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并且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 情感目标。
培养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植物生长的不易,从而珍惜植物。
三、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我拿着一个大苹果走进教室,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个大苹果是从哪里来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树上长的呗!”我接着问:“那树又是怎么来的呢?”这时候就有聪明的孩子说:“种子长出来的。
”我就顺势引出今天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2. 提出问题。
我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大的问号:“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呢?是只要有土就行呢?还是需要别的东西?那到底需要哪些东西呢?”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开始充满了各种想法,有的说需要阳光,有的说需要浇水,还有的说需要施肥。
3. 设计实验。
我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拿到一些绿豆种子、几个透明的塑料杯、一些棉花和水。
然后我引导孩子们设计对比实验。
第一组的实验是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他们在一个杯子里放上湿润的棉花和绿豆种子,在另一个杯子里放上干燥的棉花和绿豆种子。
第二组是探究温度的影响。
他们把装有种子和湿润棉花的杯子,一个放在温暖的窗台,一个放在寒冷的教室角落。
第三组则是探究空气的作用。
他们把种子放在一个装满水的密封杯子里,另一个放在有空气且湿润的杯子里。
我在旁边提醒孩子们:“这就像是给种子们安排了不同的生活环境,看看它们在这些环境里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4. 实验观察与记录。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孩子们就像一群小侦探一样,每天都去观察自己小组的种子。
他们拿着小本子,记录着种子的变化。
第一组的孩子发现,湿润棉花里的种子慢慢长出了小芽,而干燥棉花里的种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种子萌发时呼吸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呼吸作用急剧上升,约10小时。
第二阶段:呼吸滞缓期,约15小时。
第三阶段:第二次呼吸高峰
第四阶段:呼吸作用显著下降
3、呼吸途径与呼吸基质
呼吸途径:糖酵解 (EMP), 三羧酸循环 (TCA),
磷酸戊糖途径 (PPP)
呼吸基质:主要为蔗糖、棉籽糖和水苏糖
glycolysis(糖酵解)这一名词来源于希腊语 glykos的词根,是甜的意思。lysis是分解或解开的 意思。糖酵解过程被认为是生物最古老、最原始 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在自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大多数较高等的生物,虽然进化为利用有氧条件 进行生物氧化获取大量的自由能,但仍保留了这 种最原始的方式
3、中间型 取决于播种深度及胚轴的粗细、长短, 生长到一定时期,便不能生长,下胚轴粗短, 具有限的生长能力,一般子叶刚露出,播深 则留在土中,播浅则顶出土面,如红豆草。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及遗传基础
在萌发过程中,种子内部发生一系列生理的和生
物化学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基本生理过程包括两个方
发芽: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 形成完整的根、茎、叶结构,称为发芽。 成苗阶段(幼苗的形态建成): 子叶出土型 子叶留土型
吸
胀
种子吸水膨胀软化。这时亲水胶体吸附水的结 果,是纯物理过程,死种子也会发生吸胀作用。吸 胀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活种子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 段:开始阶段、滞缓阶段、重新大量吸水阶段(图 6-1)。 快速吸水阶段: 含水量迅速上升; 吸水停滞阶段: 含水量维持不变,40-60%,代 谢活动开始; 再次迅速吸水阶段: 含水量达70-90%,生理性 吸水。
第六章 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类型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及遗传基础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种 子 的萌 发
种子萌发是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通过休眠或解 除休眠后,在适当的发芽条件下,形成具有正常 根、茎、叶的幼苗的过程。
从形态上讲,则指种胚开始生长,胚根和胚芽突破 种皮向外伸长的现象。
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和生理转变过程示意图
成苗阶段(幼苗的形态建成): 子叶出土型:大部分双子叶种子。 子叶留土型:大部分单子叶种子。 花生属于子叶半出土型,下胚轴伸长, 但不充分。
还记得吗?
1 、子叶出土型 (epigeal germinator— 下胚轴生长 快,出土前呈拱形,顶出子叶。) 1)90%左右的双子叶植物,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 (小粒多) 2)少数单子叶植物:葱、蒜等。 优势: Ⅰ.顶芽在子叶中间,保护; Ⅱ.子叶出土后,光合作用,继续为早期生长提供营 养。 不利: Ⅰ.低活力种子,播种时覆土浅些为好; Ⅱ.出土时子叶受损伤,还会影响后期开花结果。
萌动时首先突破种皮的部分是胚根。但在水分供应过多的时 候,则先出芽。
从吸胀到萌动,油菜与小麦适宜条件下只需1 d,水稻与大豆需2 d,玉米 和西瓜种子则需3 d左右。
种子开始再度快速吸水。
发芽:萌动后,种胚细胞生长加速,胚根、胚芽伸 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形成完整的根、茎、叶 结构,称为发芽。 种子新陈代谢极为旺盛,呼吸强度大最高限度, 对缺氧极为敏感。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使种胚中毒甚至死亡 。
青刀豆,菜用刀豆,四季豆
2、子叶留土型
上胚轴生长快,将芽顶出土,子叶留土。 (1)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属于子叶留土型,如水稻、老 芒麦、冰草等。禾谷类植物(单子叶)种子幼苗出土 的部分实际上是“子弹型”的胚芽鞘。 ( 2 )少数双子叶植物(子叶肥厚者),如毛苕子、春 箭筈豌豆等。 优点:穿土力较强,顶芽损伤,侧芽可继续生长,出 土容易。 缺点:顶芽易损,早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1、呼吸类型改变 ① 呼吸从无氧呼吸转变为有氧呼吸。在种子吸水的第二 阶段,即吸水暂停阶段,种子呼吸产生CO2的大大超过O2 的消耗;当胚根长出后,鲜重又增高时,O2的消耗就高 于CO2的释放,这说明初期的呼吸主要是无氧呼吸,而随
后是有氧呼吸。
② 呼吸途径以磷酸戊糖途径PPP为主,为生物合成提供 原料。
蛋白质吸胀能力强,吸水量大,吸胀率高。 淀粉种子130%-140%,豆类种子200%
豌豆种子吸胀过程
不同溶液中的吸胀 (豌豆种子)
吸胀后体积 变大
萌动:种胚细胞体积扩大伸展,胚根尖端突破种皮外伸。俗 称“露白” “破口”。
种子在最初吸胀基础上,吸水会停滞数小时或数天。在生物大分子、细 胞器活化和修复基础上,种胚细胞恢复生长。
影响种子吸胀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是种子的化学成分和种皮 结构。一般来说,高蛋白种子的吸胀能力远强于高淀粉种子。如 豆类作物种子的吸水量大致接近或超过其本身的干重,而禾本科 作物种子吸水一般约占其干重的1/2;油料作物种子的吸水量 则主要取决于其含油量的多少,在其他化学成分相似时,油分越 多,吸水力越弱。 吸胀率:种子吸水达到一定量时,吸胀的体积与其干燥状态的体 积比。
面,一是呼吸作用,另一个是有机物质的转化。
问题思考: 试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贮 藏物质的转化途径和方式?
一、种子细胞的活化修复与种胚生长
1、细胞的活化与修复
在种子萌发的最初阶段,细胞吸水后即开始修复 和活化活动。活化和修复在吸水的第一、第二阶段进 行。种子细胞中各种细胞器、酶、转运RNA、信使RNA 等很容易吸水活化。
种子萌发实质是种胚从休眠状态恢复到活跃生长状 态的生命活动历程。
水稻成熟种子结构解剖
1. 芒;2. 外稃;3. 外稃;4. 护颖;5. 小穗柄;6. 稃毛;7. 胚乳糊粉层; 8. 胚乳淀粉层;9. 果皮; 10. 盾片;11. 胚芽;12. 胚根
第一节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类型
萌发的过程的三(四)个阶段: 吸胀:种子吸水膨胀软化。 萌动:种胚细胞体积扩大伸展,胚根尖端突破种 皮外伸。
种子内部细胞膜系统、DNA和RNA分子等可能会在 干燥种子内部有些个别的损伤,但可由自身的遗传系 统(如各种酶)来修复。
2、种胚的生长与合成
种子萌发最初的生长在种胚细胞内,主要表现
在活化和修复系统基础上细胞器和内膜系统的合成
增殖。而胚根细胞的伸长扩大,就可以直接导致种
子萌发。
Hale Waihona Puke 二、呼吸作用与物质、能量的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