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形态结构及其萌发
种子知识点总结

种子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由胚珠发育而成,并带有一定数量的营养组织。
一般来说,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胚和胚轴组成。
种子的结构对种子的生长发育和萌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也存在差异。
1. 种皮:种子外部的表皮,起到包裹和保护种子内部组织的作用。
种皮的结构和形态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有重要影响。
2. 胚乳:种子内部的主要储藏组织,贮存着植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起着关键作用。
3. 胚:种子内形成的新生植物胚胎,它是种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部分,对种子的萌发起着决定性作用。
4. 胚轴:连接胚和种子的组织,起着支持、传递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对种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包括花粉萌发、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发育等多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需要依赖花粉、雄蕊、雌蕊、子房等生殖器官的协同作用,完成种子的形成。
1. 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是花粉在萌发管中形成萌发管并向子房内生长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步。
2. 授粉:授粉是花粉与雌蕊柱头的接触和花粉粒与子房花柱部形成萌发管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 受精:受精是授粉后,花粉萌发管与子房内的胚珠结构相接触并形成胚珠内部的核融合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胚胎发育: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逐渐形成胚乳和胚,从而完成胚胎的形成。
5. 种子发育:胚胎发育后,胚乳组织逐渐发育形成营养组织,并与胚形成完整的种子结构,完成种子的形成过程。
以上是种子形成的基本过程,它们决定了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起着深远的影响。
三、种子的生理特性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种子休眠、萌发、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
它们对种子的保存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1. 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是种子在成熟后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种子不会发芽。
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

胚的构成
胚芽
胚的顶部,未来发育成植物的茎 和叶。
胚轴
胚的中部,连接胚芽和胚根,是植 物生长的基础。
胚根
胚的底部,未来发育成植物的根。
种皮的作用
保护作用
种皮为种子提供物理保护, 防止水分散失和机械损伤。
传递遗传信息
种皮上的纹路、颜色等特 征可以传递关于种子遗传 信定的化学防御 机制,能够抵御一些病虫 害的侵害。
衡。
促进生物多样性
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为生态系 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栖 息地和繁殖场所,有助于维持生
物多样性。
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的生长可以固定土壤,减少 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科学研究的价值
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
01
种子萌发是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环节,对于研究生命科学具
有重要意义。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农业产量与效益
种子萌发率高,植物生长旺盛,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 经济效益。
保障食品安全与品质
种子萌发过程中,经过适当的处理和筛选,可以确保种子的纯度、 发芽率和品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
对于生态系统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种子萌发与生长过程中,植物通 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 氧气,有助于维持大气中碳氧平
土壤类型的影响
土壤是种子生长的基质,不同类型的 土壤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不同的影 响。
粘质土壤的保水能力较强,有利于种 子的水分吸收,但通气性和排水性较 差,容易造成积水,影响种子的呼吸 和生长。
砂质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 有利于种子的呼吸和生长,但保水能 力较差,需要经常保持湿润。
病虫害的影响
02
种子萌发研究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
种子的发育知识点总结

种子的发育知识点总结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植物的新一代的起始点。
种子发育的过程,包括了从受精卵发育成为成熟种子的所有阶段,这其中有许多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接下来,我将对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过程。
1. 胚胚囊发育种子的发育过程始于受精,而受精卵就是种子的起始点。
在植物的生殖器官中,胚胚囊是受精卵发育的地方。
胚胚囊发育的过程十分复杂,并且决定了种子内胚乳的形成。
胚胚囊发育的过程包括了游离核期、双相核期、多相核期和胚胚囊形成期。
在胚胚囊的游离核期,受精卵的细胞核经过一个连续的核分裂过程形成两个同等大小的细胞。
在双相核期,这两个细胞核各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四个细胞核,然后形成两个各含有两个细胞核的细胞。
在多相核期,这两个细胞核持续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核。
在胚胚囊形成期,这些细胞核经过质壁分离,形成多个细胞,最终形成了囊胚。
2. 胚乳发育胚乳是种子中的重要组织,它为胚与种子提供养分。
在胚乳的发育过程中,主要发生了胚乳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胚乳细胞发生细胞核分裂,而无丝分裂则是指胚乳细胞内质体和细胞壁发生裂解,并形成空隙。
这些过程使胚乳内细胞的数量和构造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将来胚胎的发育提供了养分。
3. 种皮发育种皮是种子的外部结构,它保护着胚和胚乳。
种皮的发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它包括了种皮的初级发育和成熟过程。
在初级发育阶段,种皮的细胞开始分裂并不断增加。
在成熟过程中,种皮的细胞不再分裂,而是增加大小并形成厚实的细胞壁。
总的来说,种子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严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胚胚囊的发育、胚乳的发育和种皮的发育,还包括了许多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种子的发育过程受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只有了解种子发育的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种子资源,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种子的萌发》知识点总结

《种子的萌发》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及萌发过程1. 种子的结构种子由外层种皮、胚乳和胚组成。
种皮是种子的保护壳,胚乳是一种储存营养物质的组织,胚是植物的新个体。
2. 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萌发主要包括吸水、分化和伸长三个阶段。
种子吸水后,胚中的细胞开始分化,形成根和茎,然后根开始伸长,穿破种皮,向地下生长。
随着地上部分的伸长,种子便完成了萌发过程。
二、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不同植物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
低温可能会抑制种子的发芽,高温则可能导致种子过早萌发。
2. 湿度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湿度不足会影响种子的吸水和萌发。
但水分过多容易导致种子腐烂,影响萌发。
3. 光照对一些光敏性的种子来说,光照是促进萌发的重要因素。
然而,也有一些种子要求在黑暗中萌发,光照会抑制它们的萌发。
4. 氧气氧气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缺乏氧气会影响种子的新陈代谢和生长。
5. pH值酸碱度对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影响,不同种子对pH值的要求各不相同。
三、种子萌发的应用1. 农业生产种子萌发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种子的质量检测和萌发率的提高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 园艺种植在园艺种植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种子植物进行繁殖。
因此,了解种子的萌发规律,掌握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方法,可以提高繁殖的成功率。
3. 科学研究种子的萌发也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理特点,为解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种子的保存和管理1. 种子的保存种子的保存是为了保障种子的质量和保存时间,常见的方法包括干燥保存、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
2. 种子的管理在进行种子的保存时,需要对种子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确保种子的保存环境符合要求,对于已经过期的种子,可以通过特殊的处理手段进行更新和恢复。
种子发芽过程文字介绍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形成。
1、吸胀:是种子萌发的起始阶段。
表现为种子吸水而膨胀直到一定的饱和程度。
稻种出现谷粒膨大,谷壳变软。
2、萌动:为种子萌发的第二阶段。
表现为种子体内各种重量变化作用,贮藏物质进行转化,转移到生长点,使胚的体积扩大,胚根尖端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也称为“露白”或“破胸”。
3、发芽:种子萌动后,种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称为发芽。
4、幼苗生长: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鞘向上竖起,生长上叫扎根扶叶。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芽鞘,称为出苗(也称现青)。
第1-3片完全叶抽出后,其芽鞘节上长出数不定根,有利于幼苗扎根立苗。
花、种子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

花、种子形态结构及发育过程摘要:被子植物从种子萌发,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阶段后,即进入生殖生长,在植株的一定部位上形成花芽,然后开花,结果,产生种子。
花,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所以称为生殖器官。
通过种子的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发展成为新的植株,使得种族得以延续和发展。
种子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产物,与植物的遗传,育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被子植物花、种子的形态,机构和发育过程在农业生长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被子植物;花;种子正文:1.花被子植物典型的花通常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兄蕊群和雌蕊群等几个部分组成。
花梗或叫花柄,是枝条的一部分。
花托是花梗顶端略微膨大的部分,它的节间极短,有很多节密集在一起,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即着生在花托之上。
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都是变态叶,为分别组成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的单位。
虽然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寻常的叶差别很大。
但它们的发生,生长方式和维管系统则与叶相类似,因此,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
1.1雄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通常具4个小孢子囊或花粉囊。
在小孢子发生时期,花粉囊分化出花药壁和造孢组织两部分。
花药壁含四种组织:即药室外壁(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
花粉囊中央是造孢组织,从造孢细胞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
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单倍性的小孢子,它们被共同的胼胝质壁包围,称为四分体。
小孢子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当从胼胝质壁释放后,经两次有丝分裂发育为雄配子体。
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大的营养细胞和一个小的生殖细胞;第二次仅生殖细胞分裂,形成两个雄配子,即精细胞。
被子植物中约30%的科的植物两次分裂是在花粉粒中完成,其余的70%科的植物生殖细胞的分裂发生在花粉萌发后,即在花粉管中形成精细胞。
因此,成熟花粉有含3—细胞的和2—细胞的两种类型。
有些植物,小孢子形成后始终保留在四分体里,直至发育成熟,这种称为复合花粉。
1.1.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期处于孤立的状态,它被胼胝质包围,切断了与绒毡层的联系。
课外实验设计: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

课外实验设计: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萌发是种子发育为幼苗最初一段时期的变化。
在认识种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萌发时种子的变化,能够验证我们前边所学有关种子结构与功能的某些知识和判断,也会帮助我们了解萌发的某些规律。
【活动目标】1.学会用沙基培养的方法使种子萌发;2.能掌握适当时间间隔,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时胚的各部分变化;3.能描述萌发时种子结构变化的规律。
【材料器具】1.盛放基质的器皿是(),选用的基质是()。
2.选用的种子是(),粒数是()。
【方法步骤】1.选择大小均匀、较饱满的干种子,用清水()1d。
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在湿润(手握成团但不滴水)的基质中。
播种深度约()cm,种子间隔平均距离约()cm,环境日平均温度()(℃)。
3.从播种之日起,每隔()d取一正常萌发的种子观察,记录形态变化。
测量并记录如下数据(单位为mm):4.画出从胚根突破种皮开始,到第一片真叶展开为止的“萌发过程”图。
(也可用绘图纸和2B铅笔画图,比例为:图∶实=2∶1)【思考】1.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它以后发育为幼苗的(),这一萌发规律,有利于植物体幼苗较早地固定于(),并从中吸收()而更快地生长。
2.测量数据表明,实验所用()种子萌发时,胚轴上部生长速度()(大于或小于)胚轴下部生长速度,致使胚芽出土时子叶()(同时出土或留于土内)。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不一定出土。
如果子叶出土,则播种时宜()(较浅或较深),因为()。
3.如果种子无胚乳,测量萌发时子叶长度的变化规律是(),这表明子叶中的()。
4.本活动中,种子的萌发率(己萌发种子数/播种种子数)是()。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过程一、 种子的结构1. 双子叶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2.单子叶种子结构:种皮、胚和 。
其中子叶 片,营养物质贮存在 里。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1.种子 后,体积胀大, 涨破。
2. 或 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3.胚根首先 ,突破种皮,发育成 。
4.子叶以下的 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5.子叶分开,露出 ,胚芽发育成 和 。
———(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根)———(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三、种子的主要部分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胚芽发育成茎和,所以胚是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
第二节种子萌发和条件一、种子萌发的条件1.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即、、和,三者缺一不可。
2..种子萌发必备的内在条件主要是种子本身要、,已通过阶段,且在种子的之内。
3.种子萌发需要水的原因是水能够使种皮变软,这样才容易突破种皮:或中的营养物质也只有溶解在水中转化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胚吸收利用。
种子萌发需要氧气的原因是是种子呼吸作用所必需的。
4.农作物在播种前要松土,是为了使种子得到,若长期不下雨,需浇水,给种子提供。
二、种子的发芽率1.播种前要测定种子的,公式:发芽率= 。
2.种子的发芽率在以上时,才能播种使用。
第三节芽的发育一、芽的分类1.植物的芽有不同的类型,按照芽的着生位置的不同可将芽分为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和着生在枝条侧面的。
2.按芽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将芽分为将来发育成叶的、将来发育成花的和将来发育成枝条和花的。
二、叶芽的结构三、叶芽的发育————将来发育成顶芽;将来发育成叶;————将来发育成幼叶;将来发育成侧芽;————将来发育成茎。
四、顶端优势顶芽发育占优势,从而抑制发育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
五、顶端优势应用:果树、花卉等植物的整枝、打杈,目的是促进或抑制植物的,调节植物的。
第二章 根的吸收作用第一节 根的生长一、 根的概述1.根是种子萌发后首先出现的器官,主要依靠末端 生长,形成具有 作用的根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0-1蓖麻种子(有胚乳种子)
A.外部侧面观B.外部腹面观C.与子叶面垂直的正中纵切D.与子叶面平行的正中纵切
1.种阜2.种脊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7.胚乳8.种皮
3.小麦籽粒用镊子取小麦籽粒。它有背腹之分,腹面有一条纵沟,称腹沟。与此相反的一面为背面。背面的基部看到一个皱缩的部位,略有凹陷,这就是胚体的部位。在它相反的一端有许多短毛,称冠毛。沿腹沟用刀片纵切为二,很清楚地看到占籽粒极大部分、白色粉状的结构,是胚乳(内含大量淀粉)。
【实验报告】
1.绘出各类种子外形图,列表比较之。2.种子萌发(小论文)。
实验十种子形态结构及其萌发
【实验目的】
掌握各类型的种子结构,学会用常规和快速方法测定植物种子的发芽率,自主设计完成种子萌发实验过程并描述幼苗形成各过程及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
大豆、蓖麻、蚕豆、花生、玉米、水稻、小麦种子(严格讲小麦的籽粒实际是果实)和小麦胚切片。
【实验用具】
刀片,镊子,培养缸,显微镜、吸水纸、红墨水。
【实验内容】
(一)种子形态结构的观察
1.大豆种子取出一粒浸胖的大豆,先观察它的外形。在一端有个黑色的痕迹,这是种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挤蚕豆的种皮,可见到在种脐的一旁有一个出水小孔,叫种孔或萌发孔。当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从这小孔里钻出。
用刀片将大豆沿扁向一侧纵剖为二,正好把种子里的两片子叶左右分开,平展于实验桌上。可以看到,外面一层为种皮及两片肥大、白色的子叶。在两片子叶的连接处,即为胚轴,游离的一端呈圆椎状的结构是胚根,与此相反的一端即为胚芽,未见到胚乳。可见蚕豆是属于双子叶无胚乳种子。
(三)种子萌发实验设计及观察
1.种子萌发实验设计
设计原理:按种子萌发所需条件制定实验方案,选取实验种子、实验用具等。
实验要求:按2或3人一组独立完成,包括自筹用具等。另要求有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若干重复组,观察种子正常条件下和不正常条件下萌发的过程和成功与否,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写出实验小论文。论文格式基本与实验报告同,主要包括以下项目:引言(或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及讨论等,其中的讨论是文章的重点。
为了看清楚小麦籽粒剖面的详细结构,取小麦胚切片,置于显微镜下,可看到如下的结构:果皮和种皮愈合难以区分,细胞排列紧密。果皮下有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的结构,称糊粉层。胚乳部分的细胞大而呈圆形,内有丰富的淀粉粒。胚结构中,内子叶特别肥大,与胚乳相连部分的细胞排成整齐的一层,叫做吸收层。相对一侧的外方,在果皮内有个小突起,即为退化的外子叶。胚根在胚的下端,细胞排列紧密,于切面上呈圆锥形,胚根尖端外方有一堆细胞,排列不甚紧密,帽状结构,称根冠,在胚根根冠外方另有鞘状结构包被着的细胞群,这就是胚根鞘。胚根相反的一端为胚芽。在它的中央,细胞排列致密的小突起为芽的顶端生长锥,并包着几层幼叶原始体(出苗后为真叶)。在幼叶的外方由胚芽鞘套住。胚根与胚芽连接处为胚轴。从切面上看到的这些结构特点,说明小麦籽粒是属于单子叶有胚乳种子(果实)。
连续测定几天可得出发芽率增长的曲线,即发芽势。最后一次数据就是该种子的实际发芽率。为准确起见可用2、3个培养皿同时做几组重复。
2.快速测定法将种子放在水中吸胀过夜后,在清水中深洗干净。用刀片沿胚中线切成两半,各放在一个培养皿中。在其中一个培养皿中注入5%红墨水(红墨水5mL+水95mL)把种子全部淹没,染色5-20分钟。染色后,倒去红墨水液,用清水多次冲洗种子,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检查种胚染色情况。凡是种胚不着色或着色很浅的都是活种子。因为活细胞的原生质膜具有选择性吸收能力,能阻止红色染料进入种胚细胞;凡种胚与胚乳着色程度相同的为死种子,因为种胚细胞原生质膜丧失选择性吸收能力,染料能进入死细胞而染色。判断种胚染色的深浅程度可用煮熟的种子经红墨水染色后的情况作为对照。
(二)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用常规的方法浸种催芽使种子萌发,求得发芽种子占实验种子的百分率,即发芽率。发芽率有助于计算大田播种量。但常规测定方法需要时间较长。遇到休眠的种子易造成误差。若直接测定胚细胞有无生命活力,可快速得知种子的发芽率。
1.常规则定法将种子放在水中吸胀过夜后,在清水中漂洗干净。培养皿中垫二层滤纸用水浸湿。将吸足水的种子整齐地放在滤纸上,培养皿放在25℃温箱或其他温暖的地方让种子萌发。在萌发期间滤纸保持湿润。若过于干燥可加一些水在培养皿中。过几天将萌发的种子取出并计数。
态C.菜豆组成部分1.种脐2.种脊3.合点
4.种孔5.种皮6.胚根7.胚轴8.子叶9.胚芽
2.蓖麻种子取蓖麻种子观察,可以看到其外表是坚硬而有花纹的壳,这硬壳就是种皮。种子的一端有海绵状隆起结构,称种阜。种子的一面中央有一纵线条纹,几乎与种子同长,称种脊。后剥去坚硬的种皮,用刀片顺种脊线方向将其纵切为二,仔细观察,看到白色肥厚部分是胚乳,中间有两片比纸还薄的子叶。在靠近种阜的一端,可清楚地见到胚根、胚轴和胚芽的结构。从这些结构特点可以判定,蓖麻种子是属于双子叶有胚乳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