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认识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五 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直通车】初中生物全册实验分析设计精讲课件(人教版)

子叶
三、实验步骤—观察玉米种子结构 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对照下图进行观察。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间纵向剖开。 ③在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酒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 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的形状和位置。
讨论
1.种皮有什么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什么作用?
教材实验流程
观察种子的结构
一、目的要求 1.认识种子的结构。 2.学习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 浸软的菜豆(或大豆、蚕豆等)种子、浸软的玉米(或小麦等)种子(一粒玉 米或小麦,它的果皮很薄,与种皮紧贴在一起,因此严格地说是果实)、刀片、放 大镜,滴管、稀碘酒。
三、实验步骤—观察菜豆种子结构 ①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②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③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对照下图进行观察,看看它们 的形状和位置。
项目
答: 相同点
不同点
代表植物
双子叶植物种子
种皮
单子叶植物种子
胚(胚根、胚轴、胚芽、子叶)
只有种皮
种皮和果皮愈合在一起
两片子叶(大而肥厚)
一片子叶,较小
无胚乳
有胚乳
营养物质主要储藏在子叶里
营养物质主要储藏在胚乳里
蚕豆、花生、大豆、菜豆等
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
专题专练
1.将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纵向剖开,用放大镜观察(图)。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剖面上滴一滴碘酒,被染成蓝色 的是① B.玉米种子完整的胚由结构③④⑤ 三部分组成 C.结构①的功能是保护胚 D.与蚕豆种子相比,结构②的数量 和功能都相同
植物知识教案:了解蒲公英的种子结构和形态

植物知识教案:了解蒲公英的种子结构和形态了解蒲公英的种子结构和形态一、教学目标1.了解蒲公英植株及其各部分的形态结构。
2.了解蒲公英花粉、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各花部器官的结构及作用。
3.了解蒲公英种子的形态、结构及种子发芽过程。
4.能够正确地进行收集、保存蒲公英种子。
二、教学内容及要点1.蒲公英植物、根、茎、叶、花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包括情况下形态的解释2.蒲公英的种子结构及种子发芽过程Three、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法:观察蒲公英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花器官的特点与作用。
2.探究性学习法:了解蒲公英的种子结构及种子发芽过程,自行探寻种子对于生长的作用。
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了解蒲公英种子的发芽过程及发芽对于种子的生长产生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教师先用图片、PPT等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蒲公英植物、茎、叶、花部分的结构及作用。
2.观察一颗成熟的蒲公英种子的形态、结构,借助现场观察记录图表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其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有无翅膀等特征。
3.了解蒲公英种子发芽过程,让学生自行探究种子对芽的萌发的作用,然后进行竞赛,比赛过程中增加其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比如:同学用棉花或土壤培育蒲公英种子,观察发芽过程,比赛谁能让种子发芽的数量最多。
4.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收集蒲公英种子,同时将收集到的种子放在假山上进行观察,分析种子萌发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对芽的萌发的作用。
5.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收集、保存蒲公英种子的方法。
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种子进行实验,检验保存方法的正确性。
五、教学效果评估1.实验探究报告:让学生撰写关于蒲公英的实验探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提高学生的心得体会和写作能力。
2.教师可采用课堂小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
六、教学建议1.小组合作教学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可结合小组活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探索范围更广,更加负责任和自主习得知识。
种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基础—种子形态和构造

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对种 子进行分类。种子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需要选择不 同方法。常用的有两种:
一、根据胚乳有无分类
依据种子中胚乳的有无和多少分为: (1)有胚乳种子——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
若依子叶数目,又可分
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禾本、姜、百合科等 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大戟、蓼、茄、伞、
三、胚乳
是有胚乳种子的贮藏组织 内胚乳(endosperm,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外胚乳(perisperm, 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常见 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胚乳为内胚乳,少数植物如甜菜、
菠菜 的胚乳为外胚乳。
绝大多数种子的胚乳为固体,极少数如椰子为液 体;固体胚乳中多数为薄壁细胞如禾本科,少数为 厚壁细胞如葱。油质种子的胚乳主要成分是脂肪、 蛋白质, 粉质种子的胚乳主要含淀粉。禾谷类种子 胚乳糊粉层、淀粉层之分,角质、粉质之分。
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 蔷薇科等。
二、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
根据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把种子分为五大类: (一)包括果实及其外部附属物(芒、颖、苞叶、宿萼) (二)包括果实全部 (三)包括种子及果皮一部分(内果皮) (四)包括种子的全部 (五)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外种皮脱去)
《种子贮藏技术》
种 子 的 结 构
《种子贮藏技术》
种子的外部性状
目录 CONTENTS
一 外形 二 色泽 三 大小
种子植物种类繁多,所产生种子的形态、构造各 异。掌握种子形态构造的差异,是进行种子鉴别、纯 度检测、清选分级、加工包装、安全贮藏的基础。
一、外形
植物种子外形千姿百态。外形由形状、颜色、大 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形状——有圆(球)、椭圆、肾、牙齿形、纺锤、 三棱形、卵、扁卵、盾、钱币形、头颅形、等形。
初中种子的结构实验教案

教案:观察种子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部分。
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并能够描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
2. 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 放大镜。
3. 教学卡片或图片。
4.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作用和结构。
2. 提问:你们对种子有什么了解?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二、观察种子结构(15分钟)1. 将种子样本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2.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层(种皮)、内部结构(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讲解种子结构(15分钟)1. 使用教学卡片或图片,向学生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2. 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如保护作用、储存营养物质、萌发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种子的结构,并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2. 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一张关于种子结构的海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海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种子结构,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种子的结构。
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种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育种学实践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育种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育种学的研究和实践日益受到重视。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育种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理解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种子采集、保存和鉴定技术。
3. 学习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法。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作物种子:小麦、水稻、玉米等。
- 育种工具:放大镜、剪刀、镊子、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
- 化学试剂:盐酸、酒精、碘液等。
2. 仪器:- 种子发芽箱- 电子天平- 显微镜- 培养皿四、实验步骤1. 种子采集与保存- 采集成熟作物种子,注意选择无病虫害、饱满的种子。
- 将种子置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保存。
2. 种子鉴定- 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 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内部结构。
3. 杂交育种- 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配制杂交组合。
- 收集杂交后代,进行田间种植和观察。
4. 诱变育种- 使用化学试剂对种子进行处理,诱发变异。
- 收集变异后代,进行田间种植和观察。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种子发芽率、生长状况、产量、品质等数据。
-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育种方法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种子发芽率:本实验中,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说明种子质量较好。
2.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得到了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如抗病性、产量等。
3. 诱变育种:部分处理后代的性状发生了变异,如株高、叶片颜色等。
4.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六、实验结论1. 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2. 种子采集、保存和鉴定技术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3.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逆性的有效方法。
玉米形态观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的形态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观察玉米的生长周期,了解其生长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3. 掌握植物形态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种子、生长旺盛的玉米植株、玉米穗、玉米籽粒。
2. 实验仪器:放大镜、显微镜、剪刀、镊子、酒精灯、烧杯、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载物台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玉米外部形态观察- 取玉米植株,观察其整体形态,包括株高、叶片排列、叶色等。
- 观察玉米叶片的形态,包括叶片的形状、大小、叶脉等。
- 观察玉米穗的形态,包括穗长、穗宽、穗轴形态等。
- 观察玉米籽粒的形态,包括籽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2. 玉米内部结构观察- 取玉米籽粒,用剪刀沿中线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
- 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了解其颜色、质地等。
- 观察玉米籽粒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
- 使用显微镜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和胚,观察其细胞结构。
3. 玉米生长周期观察- 观察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记录其生长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如发芽、分蘖、拔节、抽穗、开花、结果等。
4. 玉米形态与生长条件的关系观察- 观察不同光照、水分、温度等条件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分析其形态与生长条件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玉米外部形态观察结果- 玉米植株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一般在1-2米之间。
- 玉米叶片为长条形,排列为互生,叶色为绿色。
- 玉米穗为长圆锥形,穗长一般在20-30厘米之间,穗宽约5-10厘米。
- 玉米籽粒为长椭圆形,颜色为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
2. 玉米内部结构观察结果- 玉米籽粒的胚乳为白色,质地细腻,含有丰富的淀粉。
- 玉米籽粒的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胚根发育成根,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 显微镜下观察玉米籽粒的胚乳和胚,可见胚乳细胞呈多边形,胚细胞呈长方形。
3. 玉米生长周期观察结果-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大约需要90-120天。
《种子》大班科学教案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点

《种子》大班科学教案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点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点随着季节的变换,大地逐渐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万物开始苏醒。
而在这繁花似锦的季节里,也正是遍地都是种子的时候。
种子作为植物的繁殖之源,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功不可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种子的知识。
一、引导探究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探究种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引导:1、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点,比较不同种类之间的异同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等。
2、通过种子的观察,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如种皮、胚珠、胚乳等。
3、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引导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如水、温度、光线等。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特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培养幼儿的生命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加深其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2、教学内容(1)种子的形态和特点种子在不同的植物中形态和特点都不尽相同。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种子,如豌豆、西瓜、花生、松子等等,来对比观察不同种子之间的区别。
通过放大镜和实物进行观察比较,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种子的外形和颜色,以及种子的大小和大小关系。
(2)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由种皮、胚珠、胚乳等组成。
在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适当的图片进行辅助讲解,使幼儿对种子的组成结构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3)种子的萌发过程通过展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发芽实例,引导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如水、温度、光线等。
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实验中来,如让幼儿观察种子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线条件下的发芽情况。
3、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豌豆、西瓜、花生等不同种子的形态和特点,让幼儿感性认识种子之间的异同点。
(2)讲解法适当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过程。
(3)实验法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参与到发芽实验中,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4、实施步骤(1)导入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不同种子的形态和特点。
种子植物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种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3. 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4.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二、实验原理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
种子萌发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
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自身条件包括种子活力、完整性和无病虫害等。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通过吸水、呼吸、合成和分解等生理生化反应,逐渐发育成幼苗。
三、实验材料1. 种子: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小麦种子等;2. 实验用具:培养皿、滤纸、镊子、滴瓶、温度计、天平、显微镜等;3. 药品: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1. 种子消毒:将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小麦种子分别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2. 制备萌发床:将滤纸平铺在培养皿中,用滴瓶向滤纸上滴加适量氯化钠溶液,使滤纸湿润。
3. 种子萌发实验:将消毒后的种子分别均匀地撒在萌发床上,每个培养皿撒10粒种子。
将培养皿放在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
4. 观察记录:每天定时观察种子萌发情况,记录种子发芽时间、发芽率、幼苗形态等数据。
5. 显微镜观察:将萌发后的幼苗取出,用显微镜观察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的形态变化。
1. 种子发芽时间:玉米种子发芽时间为2-3天,大豆种子发芽时间为3-4天,小麦种子发芽时间为4-5天。
2. 发芽率:玉米种子发芽率为90%,大豆种子发芽率为85%,小麦种子发芽率为80%。
3. 幼苗形态:玉米幼苗为单子叶植物,胚轴较短,叶片为宽条形;大豆幼苗为双子叶植物,胚轴较长,叶片为卵形;小麦幼苗为单子叶植物,胚轴较短,叶片为窄条形。
4. 显微镜观察结果:玉米幼苗的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形态清晰,胚轴较粗短;大豆幼苗的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形态清晰,胚轴较长;小麦幼苗的胚根、胚轴、子叶等器官形态清晰,胚轴较粗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胚根:在胚芽之下,为胚芽相反的一端。
另取棉花种子观察。 棉花种子具有坚厚的种皮和发达的胚、种子腹面的一 条纵沟为脐条,种子尖端部分为脐的突起,种皮上有棉纤 维。 棉纤维有长短之分,长纤维在轧花时轧下,供纺织之 用,留在种皮上的棉绒为短纤维。剥开种皮,有一层白膜 状的胚乳遗迹紧贴在种皮内,其内为胚,胚的组成和蚕豆 相同,子叶十分发达,呈折迭状,包围在胚芽、胚根、胚 轴的外围,子叶背面有黑色的小点称油腺。子叶组织内充 满了糊粉粒既油脂。
实验五
认识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1.观察几种不同类型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2.了解几种主要植物种子的形态结构。
• 棉花、蚕豆种子、蓖麻或油桐种子、水
稻、小麦及玉米籽粒、小麦或玉米胚纵 切片,向日葵种子、油菜种子。 • 显微镜、解剖刀、放大镜、镊子。
1、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2、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3、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取一谷粒观察。 外面的谷壳,由内外稃组成,外稃大于内稃,二者边缘 互相勾合,其上有维管束分布,使谷壳出现梭状纵沟,外稃 中脉常外延成芒。谷粒基部有一对披针形的退化花外稃。内、 外稃表面有钩状或针状茸毛,毛的多少因品种而异,一般籼 稻少而疏散,粳稻多而密集,谷粒形状亦因品种而不同,籼 稻谷粒较粳稻长而扁平。 剥掉谷壳,观察糙米外形,米粒形状,颜色亦因品种而 不同,米粒[颖果]由果皮、种皮、胚、胚乳组成。
内部较松,白色,称为淀粉质胚乳(或白粉胚乳),胚位
于下方正中央。
4、种子的萌发
• 将蚕豆、玉米、小麦、向日葵、油菜种子浸水吸涨,在25 -28℃条件下观察其萌发过程。注意种子每天的变化情况 按下表记载。
种子萌发过程记录
种子 名称 蚕豆 玉米 小麦 向日 葵 菜豆 油菜 浸种 日期 萌动日 根伸出 芽伸出 留土或出 备注 期 日期 日期 土萌发
3、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4、种子的萌发
1、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取一已浸过水的蚕豆种子,在其较宽的一端有一条长而 凹进去的黑沟叫种脐,将具种脐的一端擦干,然后用手批 轻挤压可以看到有水和气泡从一个小孔中冒出来。这个小 孔叫种孔,蚕豆发芽时,胚根即由种或种孔的附近穿出来, 在种孔相反的一端,有种脉(或称种脊)和合点,蚕豆种 子的外围有种皮,种皮内为胚(俗称仁),胚可分为下列 四部分: • 子叶:俗称蚕豆瓣,共两片,乳厚,贮存养料。 • 胚芽:包括生长点及围绕其周围的胚胎式叶。 • 胚轴:几部分:
• 子叶:一枚,呈盾形(又叫盾片),介于胚和胚乳之间。 • 胚芽:位于胚的上端,其外有一鞘状体包围,叫胚芽鞘。
• 胚根:位于胚的下端,外有胚根鞘围绕之。
• 外胚叶:位于胚的侧面,为退化子叶。
• 另取玉米籽粒观察。 玉米籽粒结构与上述的麦粒基本相同,胚乳有两部分, 外部结构紧密,呈淡黄色,称为角质胚乳(或黄脂胚乳)
1、绘单子叶植物种子(小麦或玉米)胚的结构图, 并注字说明。 2、你根据什么原则鉴别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各举数例说明。 3、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种子构造与萌发的 特点。
棉 花 种 子 结 构
2、双子叶植物有胚乳种子的形态结构
取一已浸过水的蓖麻种子观察。 种子呈椭园形,稍侧扁,种子下端的海绵质突起叫种阜, 由外种皮基部延生形成,能吸收水分输入种子内,供萌发之 用,背面一隆起之条纹叫种脊[种脉],珠孔埋藏在种阜内。 蓖麻种子的种皮有两层,一层厚硬,外具斑点叫外种皮, 一层软薄,叫内种皮,小心剥去两层种皮,里面白色物并非 子叶,而是营养组织叫胚乳,将胚乳从中央纵切为两半,可 以看到在胚乳之间有两片很薄的白色叶片,具明显的脉纹, 这就是子叶,两片子叶之间是胚芽,胚芽下边有胚轴及胚根, 胚被包在胚乳中间,二者之间无任何连接,再剥开油桐种子 和胚乳,将胚取出进行观察,区别胚的各个部分。
取小麦颖果纵切片于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以下各部: 果皮与种皮:二者紧密相连,形成籽粒的外皮。
试区别果皮与种皮。
• 胚乳:位于种皮之内,在胚的上方,最外一层细胞颇大, 长方形,含蛋白质。蛋白质呈糊粉粒状态,叫糊粉层,其 内为薄壁细胞,内储淀粉粒,在胚乳与胚相连接处有一层 排列整齐的细胞叫上皮组织(又叫吸收层),在胚生长过 程中,通过该层细胞可吸收胚乳内的养料供胚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