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科大岩石力学课件-李长洪2.2岩石强度理论.ppt
合集下载
岩石力学课程(课堂PPT)

上节回顾-Review
岩石力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Next
我们将进入岩石力学的重要内容 ——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学习中… …
1
岩石/岩体性质
物理性质
包括密度、容重、 含水率、抗冻等性 质
力学性质
包括弹性/变形模 量、抗拉、抗压、 抗剪强度等
2
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性状(性质) Chapter 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14
§2.1 岩体的结构特性
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
地质类型
沉积结 构面
1层理层面 2软弱夹层 3不整合面、假整合面 4沉积间断面
原
生 结 构
岩浆岩 结构面
1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 2岩脉岩墙接触面 3原生冷凝节理
面
产状
一般与岩层产状 一致,为层间结 构面
岩脉受构造结构 面控制,而原生 节理受岩体接触 面控制
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规模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
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级
Ⅱ、Ⅲ级结构面控制着工程岩体力学 ——作指用延的伸边长界而宽条度件不和大破的区坏域方性式地,质它界面们。的组合
Ⅲ级 ——往指往长构度成数可十米能至滑数移百岩米的体断的层边、界区面域性,节直理接、威延伸较好的层
27
§2.3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
在前面说到,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首先 应从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入手,本 节介绍岩石(块)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 标及测试方法。
散体状 结构
构造影响剧烈的断 层破碎带,强风化 带,全风化带
岩石力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 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本节内容——Next
我们将进入岩石力学的重要内容 ——岩石的物理性质的学习中… …
1
岩石/岩体性质
物理性质
包括密度、容重、 含水率、抗冻等性 质
力学性质
包括弹性/变形模 量、抗拉、抗压、 抗剪强度等
2
第二章 岩石的物理性状(性质) Chapter 2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14
§2.1 岩体的结构特性
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
成因类型
地质类型
沉积结 构面
1层理层面 2软弱夹层 3不整合面、假整合面 4沉积间断面
原
生 结 构
岩浆岩 结构面
1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 2岩脉岩墙接触面 3原生冷凝节理
面
产状
一般与岩层产状 一致,为层间结 构面
岩脉受构造结构 面控制,而原生 节理受岩体接触 面控制
岩体结构面的特征 结构面的规模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控制工程建设地区的地壳稳定性,
直接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
Ⅱ级
Ⅱ、Ⅲ级结构面控制着工程岩体力学 ——作指用延的伸边长界而宽条度件不和大破的区坏域方性式地,质它界面们。的组合
Ⅲ级 ——往指往长构度成数可十米能至滑数移百岩米的体断的层边、界区面域性,节直理接、威延伸较好的层
27
§2.3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
在前面说到,岩石力学问题的研究首先 应从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研究入手,本 节介绍岩石(块)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 标及测试方法。
散体状 结构
构造影响剧烈的断 层破碎带,强风化 带,全风化带
精品课程《岩石力学》ppt课件(全)

具体而言,研究岩石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破坏 规律以及工程稳定性等问题。
上述定义是把“岩石”看成固体力学中的一种材料,然而
岩石材料不同于一般的人工制造的固体材料,它是
一种典型的“连续介质”,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赋
存条件的天然地质体。
.
11
三、岩石力学理论的发展简史
1. 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
8
(2)60年代初意大利Vajont大坝水库高边坡的崩溃 意大利Vajont拱坝,坝高262m,
于1959年建成,是当时世界上 最高的拱坝。1963年10月9日 夜,由于大坝上游山体突然滑 坡,约2.5亿立方的山体瞬时涌 入水库,涌浪摧毁上游及下游 一个小镇与邻近几个村庄,造 成约2500人死亡,整个灾害的 持续时间仅仅5分钟。
.
3
一、引言
1. 人类活动与岩石工程(Rock Engineering)
岩石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载体,人类的大部分活动都 是在岩石圈上进行的:
远古
约4700年前 公元1600年
19世纪
石器,穴居 金字塔(146.5m) 火药采矿 铁路隧道技术
20世纪 大型水电工程
岩基、边坡,地下 洞室,隧道工程等
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
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 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
太沙基(K.Terzahi)理论 围岩塌落成矩形,而不是抛物线型.
优点与缺点
上述理论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还是发挥了一定作用的, 但是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 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 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 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 用.
岩石力学第2章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PPT课件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强度是由其内部微裂纹或弱面的能量释放率决定的。当这些 微裂纹或弱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扩展并释放能量,当能量释放率达到一定值时,岩 石就会发生破裂。
岩石的破坏准则
最大应力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岩石受到的最大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 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该准则适用于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比。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 应力。
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 应力。
抗剪强度和摩擦角
抗剪强度
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摩擦角
表示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剪切面上的摩擦力与垂直剪切力之间的角度。
流变性质
蠕变
岩石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形。
松弛
岩石在持续应变作用下,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04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变形
02
01
03
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指 标。
泊松比
描述岩石横向变形的性质,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中区域形成并扩展导致的。
02
延性破坏
与脆性破坏不同,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经历较大的
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微裂纹
或弱面在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和连接形成的。
03
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指岩石在循环或反复加载过程中,由于应力水平的波动,导
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强度是由其内部微裂纹或弱面的能量释放率决定的。当这些 微裂纹或弱面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扩展并释放能量,当能量释放率达到一定值时,岩 石就会发生破裂。
岩石的破坏准则
最大应力准则
该准则认为当岩石受到的最大应力达到其单轴抗压强度时, 岩石就会发生破裂。该准则适用于脆性破坏和延性破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是衡量材料刚度的指标。
泊松比
表示岩石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横向变形与纵向变形之比。
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岩石在单向拉伸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 应力。
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缩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 应力。
抗剪强度和摩擦角
抗剪强度
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摩擦角
表示岩石在剪切力作用下,剪切面上的摩擦力与垂直剪切力之间的角度。
流变性质
蠕变
岩石在持续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形。
松弛
岩石在持续应变作用下,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现象。
04
岩石的变形特性
弹性变形
02
01
03
弹性模量
表示岩石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衡量岩石刚度的指 标。
泊松比
描述岩石横向变形的性质,与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关。
中区域形成并扩展导致的。
02
延性破坏
与脆性破坏不同,延性破坏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经历较大的
塑性变形,然后才发生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是由于岩石中的微裂纹
或弱面在应力作用下逐渐扩展和连接形成的。
03
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指岩石在循环或反复加载过程中,由于应力水平的波动,导
致微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岩石破裂。这种破坏形式通常发生在
岩石力学第四讲、岩石的强度理论

考虑了σ2,但不能模拟岩石材料抗拉强度明显小于抗 压强度的情况。对延性岩体的破坏有一定意义。
25
4、Nadai强度准则:材料的破坏是由于八面体上的剪应 力达到临界值所致,但这一临界值又是八面体法向应力的
函数:即 τoct = f(σoct)
强度曲面不再是圆柱面
26
第五节、联合强度理论
每种强度理论都有与试验结果符合最好的应 力状态区域。对同一种材料,由于应力状态的不同, 不能用同一个准则来描述其极限状态,在不同带, 有不同的破坏机理,应用不同的强度准则。
应力圆的圆心坐标为: ( ( σx + σy )/2,0) 应力圆的半径为: √[ (( σx + σy )/2)2+τxy21]2
一点的应力状态 在平面条件下的应力圆
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圆 1、A平行于σ2轴的应力状态 2、B平行于σ3轴的应力状态 3、C平行于σ1轴的应力状态
以A圆为最大
13
主应力条件下的莫尔圆
3、形变能V V=U- UV 4、单向受压至屈服时的形变能:
VY=(1+μ)σy/(3E) 5、强度条件: V= VY 或 (σ1- σ2)2 + (σ2- σ3)2 + (σ3- σ1)2 = 2σy2
23
二)、八面体应力理论
八面体应力理论为剪应力强 度理论,它认为材料的破坏是 八面体剪应力值达到临界值引 起的。 1、八面体上的应力 正应力:σoct = (σ1 + σ2+ σ3) / 3
①裂隙的形状近似一扁平的椭圆孔;
②将扁平椭圆孔作为无限介质中的单孔处理, 并认为相邻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③按平面应力问题进行分析。
态)、过程(应力、应变路径)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时间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
25
4、Nadai强度准则:材料的破坏是由于八面体上的剪应 力达到临界值所致,但这一临界值又是八面体法向应力的
函数:即 τoct = f(σoct)
强度曲面不再是圆柱面
26
第五节、联合强度理论
每种强度理论都有与试验结果符合最好的应 力状态区域。对同一种材料,由于应力状态的不同, 不能用同一个准则来描述其极限状态,在不同带, 有不同的破坏机理,应用不同的强度准则。
应力圆的圆心坐标为: ( ( σx + σy )/2,0) 应力圆的半径为: √[ (( σx + σy )/2)2+τxy21]2
一点的应力状态 在平面条件下的应力圆
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圆 1、A平行于σ2轴的应力状态 2、B平行于σ3轴的应力状态 3、C平行于σ1轴的应力状态
以A圆为最大
13
主应力条件下的莫尔圆
3、形变能V V=U- UV 4、单向受压至屈服时的形变能:
VY=(1+μ)σy/(3E) 5、强度条件: V= VY 或 (σ1- σ2)2 + (σ2- σ3)2 + (σ3- σ1)2 = 2σy2
23
二)、八面体应力理论
八面体应力理论为剪应力强 度理论,它认为材料的破坏是 八面体剪应力值达到临界值引 起的。 1、八面体上的应力 正应力:σoct = (σ1 + σ2+ σ3) / 3
①裂隙的形状近似一扁平的椭圆孔;
②将扁平椭圆孔作为无限介质中的单孔处理, 并认为相邻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③按平面应力问题进行分析。
态)、过程(应力、应变路径)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时间关 系的数学表达式。
《岩石力学》课件(完整版)-第三章岩石动力学基础

能量吸收是指岩石在冲 击或振动载荷作用下吸 收能量的能力,与岩石 的破碎和变形有关。
疲劳是指岩石在循环载 荷作用下发生损伤和破 坏的现象,对地下工程 和边坡工程的稳定性有 重要影响。
03
岩石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弹性力学基础
01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
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学科。它
理论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求解各种复杂弹性力学问题。
塑性力学基础
塑性力学基本概念
塑性力学是研究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的学科。塑性物体在达到屈服 点后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形,其应力-应变关系不再满足胡克定律。
塑性力学的基本方程
包括屈服准则、流动法则、增量理论和边界条件等。这些方程描述了塑性物体内部的应力 、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 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 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 散化为有限个小的单元体,并 对每个单元体进行力学分析的 方法。
离散元法
离散元法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离散化为一系列刚性或弹性 单元体的方法。
数据分析
对实验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提取岩石的动力学特性,如阻尼 比、质量放大系数等。
结果解释
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岩石在动态载荷 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演化过程,为工 程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实验研究的挑战与展望
挑战
岩石动力学实验技术难度大,需要克服实验条件苛刻、测量精度要求高等问题。 同时,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各向异性等特性也给实验结果分析带来困难。
岩石力学第5章-岩体的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PPT课件

dzx
dzx G
zxd
ss ss ss Mises屈服条件变换形式 ( x y) 2 ( y z) 2 ( z x) 2 6 ( x 2 y y 2 z z 2 x) 2 S 2
sssssssss x 2 y 2 z 2 xy yz20 21 zx 3 ( x 2 y y 2 z z 2 x) 8 S 2
(2)非稳定蠕变:岩石承受的恒定荷载较大,当岩石应力超过 某一临界值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其变形速率逐渐增大,最 终导致岩体整体失稳破坏。
(3)岩石的长期强度:岩石的蠕变形式取决于岩石应力大小, 当应力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岩石产生稳定蠕变;当应力大于该值时, 岩石产生非稳定蠕变。则将该临界应力称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第5章 岩体的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2021
1
§5.1 弹性体的本构关系
1、空间问题
2、平面应力问题
xE 1x(yz)
x E 1 x y
yE 1y(xz)
z E 1z(yx)
xy
1 G
xy
yz
1 G
yz
y E 1 y x
xy
1 G
xy
3、平面应变问题
12
x E x 1y
zx
3dw 2S2
于是可得Prandtl-Reuss本构方程
dex
dsx 2G
3dw 2S2
sx
dey
dsy 2G
3dw 2S2
sy
dez
dsz 2G
3dw 2S2
sz
dxy
dxy G
3dw S2 xy
dyz
dyz G
3dw S2 yz
dzx
dzx G
岩石力学-全部课件

12
1.4 岩石力学发展简况
国际方面: ●岩石力学形成背景 ●两大著名工程灾害 ●两个里程碑事件
●萨茨堡学派
1.绪论
国内方面: ●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标志
13
1.4 岩石力学发展简况
一般认为,岩石力学作为一门
1.绪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石力学形成背景
独立的学科存在, 大概在 上世纪50年代。
岩石力学是在这样的背景
就岩石工程而言,整体综合分析方法又必须以不确定性分
析方法为指导。
●因为在岩石工程问题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只有采用
不确定性研究方法,才能摆脱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的影响,使研 究和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更可靠和实用。 ●现代非线性科学理论、信息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模糊数学、 人工智能、灰色理论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3
坏。
1.1 岩石力学的定义和特点 岩石力学的特点
1.绪论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任务是为解决岩石工程疑难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
实用方法。 ●岩石工程复杂程度的增加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岩石 力学发展。
岩石力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导致其涉及的理论领域相当广泛。 ●主要涉及的学科: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 结构力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
(在边坡稳定性 分析中常用)
▲块体力学
▲反演分析法等
11
1.3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1.绪论
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就整个工程进行多种方法并以系统工程为基础的综合分析。
●由于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研究中每一环节都是多因素的,且信息量
最新岩石的强度理论及破坏判据ppt课件

σ1 σ
莫尔包络线的具体表达式,可根据试验结果用拟合法求得。
包络线形式有:斜直线型、二次抛物线型、双曲线型等。
斜直线型与库仑准则基本一致,库仑准则是莫尔准则的一个特例。
这里主要介绍二次抛物线和双曲线型的判据表达式。
1、二次抛物线型
τ
岩性较坚硬至较弱的岩石。
2nt
2
τ=
n(σ
+σt
)
M(σ ,τ)
1
1 f2 1f 3 f2 1f 2 c
P β
3 1
1
1 2
c
1
1 2
c
0
σc / 2
σc
σ1
-σt
A
S
图7-8 σ1-σ3坐标系中的库仑准则的完整强度曲线
在此库仑准则条件下,岩石可能发生以下四种方式的破坏。
(1)当 0 0 1 1 1 12 2 时c c ,3 3 岩 石 属tt单轴拉伸破裂;
c
2c ctg 1sin
A
σ1
D
Φc O σ3 B
L
σ1 σ
1 坐标3 中库仑准则的强度曲
线,如图 6-7所示,极限应力条
件下剪切面上正应力 和剪力
用主应力可表示为:
σ1
1 tan2 c
arc( tan2 θ)
σc
121 3121 3cos2
121
3
sin2
O
σ3
图7-7 σ1-σ3坐标系的库仑准则
f
上式在 坐标系中为一条对称于 轴的 曲线,它可通过试
验方法求得,即由对应于各种应力状态(单轴拉伸、单轴压缩 及三轴压缩)下的破坏莫尔应力圆包络线,即各破坏莫尔圆的 外公切线(图7-9) ,称为莫尔强度包络线给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 强度准则:
▪
剪 切 式:
▪
三向应力式:
▪
▪
单向应力式:
10
应用: ①判断岩石在某一应力状态下是否破坏(用应力圆)。
②预测破坏面的方向:(与最大主平面成
45 0 2
);
(X 型节理锐角平分线方向为最大主应力方向)。
③进行岩石强度计算。
评价: ①是最简单的强度准则,是莫尔强度理论的一个特例。
有关; ▪ 而与应力大小无关,这与岩石破坏现象不
符。
1 2[ (1 2)2(2 3)2(3 1)2]
6
2.2.2 库仑准则: (1773年) 观点:①岩石破坏为剪切破坏;
②岩石抗能力由两部分组成 (内聚力、内摩擦力)。 ③强度准则形式-直线型:
7
2θ
库仑准则可由 AL 直线表示
任意斜截面上应力为:
4
▪ ③最大剪应力理论与岩石试验结果不符
▪
σ1-σ3≤[σ]
▪ a.最大剪应力理论破坏面与σ1 的夹角为45°; ▪ 而岩石破坏面与σ1 的夹角为45°-φ/2。
▪ b.最大剪应力理论破坏面上剪应力最大; ▪ 而岩石破坏面上剪应力不是最大。
5
▪ ④歪形能理论
▪ 只与σ1 、σ2 和σ3三者之间的差的绝对值
1
1
1
1
1
2
2
1
1
1
1
1
20
2)两个关键点:
①最容易破坏的裂隙 方向;
1 2arcc2o(s1123)
②最大应力集中点 (危险点)。
带椭圆孔 薄板的孔 边应力集 中问题
在压应力 条件下裂 隙开列及 扩展方向
21
3)Griffth(张拉)准则
①数学式
133 133
0时 0时
3 t
(13)2 13
8t
(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强度性质, 其强度曲线可分为三个类型)
a) 直线型: (与库仑准则相同)
可进行强度计算:
c
ctg
单直线型
双直线型
15
b) 二次抛物线型:
表达式:2 n(t)
式中: t —单向抗拉强度 n —待定系数
由图:N 点坐标及NM半径为
1 2
1
3
c
ot2
1 2
1
2
sin 2
N
N
16
强度表达式:
1
3
2
1
3
2
cos2
1
3
2
sin2
当任意斜截面为破坏面时, 其上应力满足库仑准则。
8
由图:2900 破坏面方向: 450
2
由图:
BD1 3
B D A2sB i n (c ct g 3 1 2 3 )s in
化简得: 12c 11 ssiinn11 ssiinn3
(有两种方法推导: 代数、几何 )
▪ ④剪切强度是关于σ轴对称的曲线,破坏面成对成簇出现;
▪ ⑤莫尔圆与强度曲线相切或相割研究点破坏,否则不破坏;
▪ ⑥不考虑σ2的影响。
12
▪ 莫尔理论建立与古典理论区别: ▪ ①不致力于寻找材料失效的共同力学原因; ▪ ②尽可能多地占有不同应力状态下材料失效的试验
资料,极限应力状态; ▪ ③用宏观唯象的处理方法建立失效条件。
② 不仅适用于岩石压剪破坏,也适用于结构面压剪破坏。
③不适用于受拉破坏。
11
▪ 2.2.3莫尔强度理论: (1900)
▪ 理论要点: ▪ ①岩石的剪切破坏由剪应力引起;但不是发生在最大剪应力作
用面上;
▪ ②剪切强度取决于剪切面上的正应力和岩石的性质,是剪切面 上正应力的函数;
▪ ③剪切强度与剪切面上正应力的函数形式有多种:直线型、二 次抛物线型、双曲线型,等等;是一系列极限莫尔圆的包络线, 它由试验拟合获得;
13
莫尔强度曲线绘制:
(由单拉、 单压、三压强 度实验得到)
特点: 曲线左侧闭合,向由侧开放(耐压、不耐拉); 曲线的斜率各处不同(内摩擦角、似内聚力变化,与所受应
力有关); 曲线对称于正应力轴(破坏面成对出现,形成 X 型节理); 不同岩石其强度曲线不同(不同岩石具有不同的强度性)。
14
莫尔包络线的三种形式:
主、剪应力表达式: 主应力表达式: n系数:
确定n系数的方法:
17
c) 双曲线型: 表达式: (强度条件)
2 t2ta 2 1 n tt
式中:φ1—为包络线渐进线夹角
18
▪ 对莫尔强度理论的评价:
▪ 优点:①适用于塑性岩石,也适用于脆性岩石的剪切破坏;
▪
②较好解释了岩石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特征;
劈裂——由拉应力引起; ▪ ②剪切破坏:塑性流动、剪断——由剪应力引起。
3
古典强度理论与岩石强度表现不符:
①最大拉应力理论没有考虑σ2 和σ3 的影响。
②最大伸长线应变理论虽考虑σ2 和σ3 的影响,但
多向拉比单向拉安全,与事实矛盾。
(1 1 3 3 )2 8t ( (2 2m m )) 2 8t m 2 4mt (1 )
应力圆方程: (m )22m 2 (2 )
(1)代入(2)得:(m )22 4mt (3 )
23
(m )22 4mt (3 )
②最有利破裂的方向角
1 2arcc2o(s1123)
③Griffith准则几何表示
(a)在 1 3 坐标下
由此区可见,当 3 0
时,1 8t
即压拉强度比为8。
Griffith准则图解
22
(b)在 坐标下
设
m
1
3
2
-应力圆圆心;m(13)/2-应力圆半径
又设 133 0,则Griffith强度准则第二式写成
北科大岩石力学课件-李 长洪2.2岩石强度理 论.ppt
2.2 强度理论-主要内容
▪ 1 强度理论概述 ▪ 2 Coulomb强度准则 ▪ 3 Mohr强度理论 ▪ 4 Griffith强度理论
2
▪ 2.2 岩石强度理论 ▪ 2.2.1 概述 ▪ 强度理论:关于材料破坏原因和条件的假说。
▪ 基本思想: ▪ ①确认材料失效的力学原因,提出破坏条件假说。 ▪ ②用简单受力情况下的破坏实验指标,建立复杂应
▪
③解释了三向等拉时破坏,三向等压时不破坏现象;
▪
④简单、方便:同时考虑拉、压、剪,可判断破坏方向.
▪ 不足:①忽视了σ2 的作用,误差:±10%;
▪
②没有考虑结构面的影响;
▪
③不适用于拉断破坏;
▪
④不适用于膨胀、蠕变破坏。
19
2.2.4 格里菲斯强度理论 (1920、1921)
1)基本假设(观点): ①物体内随机分布许多裂隙; ②所有裂隙都张开、贯通、独立; ③裂隙断面呈扁平椭圆状态; ④在任何应力状态下,裂隙尖端产生拉应力集中,导致 裂隙沿某个有利方向进一步扩展。 ⑤最终在本质上都是拉应力引起岩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