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电力的供应和使用对于保障社会正常运行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经济运行是一项关键任务,旨在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电力市场、电网规划和调度、电力负荷管理等方面探讨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一、电力市场电力市场作为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经济运行机制,直接影响着电力的生产、输送和消费。

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供需双方通过交易实现电力的买卖,并在价格机制的调整下实现供需的平衡。

电力市场的发展使得电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配置,推动了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电力市场中常用的交易模式有定价、竞价和电力负荷管理等。

在定价交易中,电力价格由电力公司根据供需关系和成本因素进行制定。

而竞价交易则通过电力公司之间的竞争实现电力的买卖,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此外,电力负荷管理也是电力市场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用户电力需求的管理,调整电力的供应和使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效率。

二、电网规划和调度电网规划和调度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主要涉及电力生产、输送和分配等方面。

通过对电网的规划和调度,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电网规划中,需要考虑电力的需求、供应和输送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电网建设方案和布局。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电网调度中,需要根据电力需求和供给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电网调度计划,并及时调整和优化电力的生产和分配,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电力市场的要求。

三、电力负荷管理电力负荷管理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电力负荷的合理安排和管理,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性。

合理的负荷管理可以实现电力的供需平衡,降低电力成本,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电力负荷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用电特点,制定合理的负荷分配和调整策略。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浅析及措施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浅析及措施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浅析及措施摘要:电力系统掌控着我国发展的未来,处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有关问题,是落实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对策,所以我国对电力方面的发展十分关注,陆续出台一些对策进行应对,为解决电力企业运行的经济性积攒了一定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措施1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的重要性1.1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为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就需要不断地对电力系统进行完善。

在施工当中,电力系统的操作越来越复杂,进而在实际的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因此我们就要提高对电力经济运行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网出现故障的概率,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使整个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能得到提高。

1.2满足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用电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电力企业加强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也能够较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电力经济运行管理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管理进行完善,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用电需求,也关系到整个安全用电的基础,进一步的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电力经济运行管理中经济效益的问题分析2.1缺乏竞争意识在现阶段,电力事业发展的势态较为良好,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

电力事业作为国家垄断性行业之一,市场竞争力较小,因此企业的管理手段是比较固有化的,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这就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以及发展带来了较多的弊端,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并且近年来,新能源正在崛起,势必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就要改变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促进电力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2.2电价控制得不到妥善的管理我国最主要的两种发电方式是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项目投资成本与煤炭资源的价格有关,因此火力发电的电价是在煤炭定价的基础上进行定价的,如果煤炭资源出现了短缺的情况,那么煤炭价格也会随之增长,这就加大了火力发电项目投资成本。

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经济运行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的调度与经济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至关重要。

作为专业电气工程员,了解电力系统的调度和经济运行原理,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电力系统调度的目标和原则电力系统调度的目标是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力系统调度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调度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和发电能力,合理安排各个发电机组的出力。

这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发电机组的特性和运行成本等因素,进行优化调度。

其次,调度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调度需要根据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要求,进行合理的发电机组出力调整和负荷控制,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最后,调度需要考虑电力市场的经济性。

电力市场是电力系统调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市场机制,将电力供需双方进行有效的交互,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运行。

二、电力系统调度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调度目标,我们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电力系统的调度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发电机组的特性、负荷需求和市场机制等信息。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估计和优化调度。

其次,我们需要使用电力系统调度软件。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调度模型,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估计、负荷预测和发电机组出力调整等操作。

通过这些软件,我们可以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调度控制。

最后,我们需要使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

电力系统调度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交换和信息传递,通过使用先进的通信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和信息传递,提高调度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是电力系统调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的经济运行,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和运行成本的最小化。

在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浅谈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浅谈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浅谈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引言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组成。

作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根底设施,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对于保障能源供给、降低用电本钱、促进经济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电费定价、效益评估等方面对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进行浅谈。

供需平衡在供需平衡方面,电力系统需要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电力供给能力之间的关系来调节发电量和供电负荷,以实现供需平衡。

供需平衡的实现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电力调度来完成。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通过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节发电和供电负荷的关系。

电力市场将电力供给方〔发电厂、电力公司〕和电力需求方〔用户〕通过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根据双方的供求关系自动调整发电量和供电负荷,以实现供需平衡。

市场机制的引入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用户用电本钱。

电力调度电力调度是指通过电力调度中心对发电和供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以实现供需平衡。

电力调度中心根据用户用电需求和发电能力的预测情况,制定发电方案,并通过发电机组的启停控制和供电负荷的调节来实现供需平衡。

电力调度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化发电方案、协调发电机组和供电负荷之间的关系、应对突发情况等。

电费定价电费定价是指根据电力供给的本钱和用户用电的需求情况,确定合理的电价水平。

电费定价既要保障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又要照顾用户的承受能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

电费定价的核心原那么是根据供求关系和本钱情况来确定合理的电价,以促进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

根底电费根底电费是指电力企业根据其供电能力和经营本钱确定的根本电价。

根底电费通常根据电力企业的固定本钱、管理费用、设备折旧等因素来确定,以确保电力企业的根本运营和盈利。

阶梯电价阶梯电价是指根据用户用电量的不同,对不同档次的电量设置不同的电价,以鼓励用户节约用电。

阶梯电价一般分为多档,用于引导用户调整用电行为,促进用电优化,实现用电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跨省跨区输电电价跨省跨区输电电价是指由供电企业向跨省或跨区域输电的用户收取的输电本钱。

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及优化经济运行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能源之一。

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必须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电力系统的经济性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电力系统优化经济运行成为了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力系统经济性分析电力系统经济性主要涉及电力生产成本和电价之间的关系,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生产成本,使得电价能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用户需求。

电力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固定成本是在建设电力系统时投入的资金,包括设备、场地、工程、人力、管理等费用。

变动成本是每年运营电力系统时的支出费用,包括燃料费用、维护费用、分配费用、税费等。

电价的主要构成包括电力经销、输配电、政府调节等方面的费用,其中电力经销费用是占比最大的。

电力系统经济分析主要采用的是代价法、边际成本法和平均成本法。

代价法是指计算电力生产成本时,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别计算并分摊到每一度电,得到的价格就是电价。

边际成本法是指电力供应商要维持运行,必须付出的额外成本,如新增发电机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当电力需求增大时,应该增加边际成本相应的电价。

平均成本法是指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加起来,再除以电量,得到平均每度电的价格。

其中变动成本随电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变。

所以平均成本随着电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就形成了下降的趋势。

二、电力系统优化经济运行电力系统优化经济运行是指在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优化经济运行能够提高电力行业的盈利水平,降低电力生产成本,降低电价,使得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

在实际运行中,电力系统优化经济运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电机组组合优化:发电机组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第7章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含答案)

第7章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含答案)

第7章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一、填空题1.各发电机组之间有功负荷的经济分配采用等微增率准则。

2.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损耗包括变动损耗和固定损耗,其中变动损耗所占比例较大,其与传输功率有关,而固定损耗所占比例较小,仅与电压有关。

3.导线截面积选择必须满足的三个必要条件为机械强度条件、发热条件和电晕条件。

4.当变电站的总负荷功率一定时,铁耗与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成正比,铜耗则与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成反比。

5.环形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在没有外施任何调节和控制手段时称为自然功率分布,其与阻抗成反比分布;当与电阻成反比分布时可使功率损耗最小,此时的功率分布即为经济分布。

6.导线截面积选择的发热条件是指通过导线的最大持续负荷电流必须小于导线允许的长期持续安全电流。

7.综合考虑国家总的利益原则后,单位截面导线对应的最经济的电流大小,称为经济电流密度。

二、选择题1.对于电力网运行电压水平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对于35kV及以上的电力网,应适当提高运行电压以降低网损(2)对于农村低压配电网,为降低铁耗,应适当降低运行电压(3)对于35kV及以上的电力网,为降低铁耗,应适当降低运行电压(4)对于农村低压配电网,应适当提高运行电压以降低网损A.(1)(2)B.(2)(3)C.(3)(4)D.(1)(4)2.对于电压等级较低的配电线路导线截面积选择,不需要校验的条件是(C)A.机械强度条件B.发热条件C.电晕条件D.电压损耗3.关于组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当负荷功率小于临界功率时,为降低铜耗,应减少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B.当负荷功率小于临界功率时,为降低铁耗,应减少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C.当负荷功率大于临界功率时,为降低铜耗,应减少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D.当负荷功率大于临界功率时,为降低铁耗,应减少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三、简答题1.简述线损、总供电量、总售电量的概念。

2.什么是最大功率损耗时间?它和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有什么不同?3.降低电力网电能损耗的措施有哪些?4.结合公式说明,适当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压有哪些好处?5.为什么应适当降低农村低压配电网的运行电压?6.在负荷水平较低时,减少并联运行的变压器台数有哪些好处?7.为使非均一环网的功率分布接近经济分布,可采取哪些措施?8.试说明用经济电流密度法选择导线截面积的步骤。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其调度优化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其调度优化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及其调度优化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的运行稳定与否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能源安全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

而运行稳定和经济性之间的平衡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内容。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概念与特点、优化调度的原理与方法、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及现实面临的挑战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概念与特点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即是指在保持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电网电能的合理分配、最小花费的输电损失和单位能耗的最小化等目标的运行方式。

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中,遵循能耗最小、成本最低、运行最稳定的原则,使用合理的技术手段维持电网稳定运行,使得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得到很好的保障。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具有以下的特点:1. 复杂性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可能涉及到数以百计的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涉及到几百个节点、几百万个变量,非常复杂。

因此,需要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建立适合的算法模型,完成电力系统的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

2. 不确定性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如天气变化、电力负荷变化、电力供给突然中断或失效等都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3. 协调性在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中,需要协调功率需求和供应、协调各个节点的电能流动方向、协调调度和控制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调的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适时沟通和协商,不断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使得电力系统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优化调度的原理与方法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是指在各种条件约束下,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最小化成本的原则为整个系统分配、调配和调度各个生产要素及其运输方式和货币形式的模式,以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是一个庞大的组合优化问题,其中涵盖了每天数万条供电线路的电力分配、调度和控制问题。

高效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实现,包括以下两种原理与方法:1. 算法与模型目前常见的电力系统优化调度算法有梯度法、优化算法、动态规划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

电力系统中的调度与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中的调度与经济运行

电力系统中的调度与经济运行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发挥着供应电能、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而电力系统的调度与经济运行则是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

一、电力系统调度的重要性电力系统调度是指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需求和发电资源,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出力,以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

调度的目标是保证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确保电能的稳定供应。

调度工作涉及到发电机组的启停、出力调整、输电线路的开关操作等,需要精确的计划和协调。

调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调度的首要目标。

通过合理调度发电机组的出力,可以保持电力系统的频率、电压等运行参数在合理范围内,防止发生电力系统崩溃或故障。

2. 最大限度利用发电资源:电力系统调度要根据实际的负荷需求和发电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出力。

通过对发电机组的调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发电资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3. 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调度工作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的负荷预测和发电资源的情况,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出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在突发情况下,调度人员可以及时做出调整,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

二、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挑战与优化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是指在保证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面临着以下挑战:1. 负荷波动: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较大,既有季节性的波动,也有日常的波动。

这使得电力系统的调度工作变得复杂,需要根据实时的负荷情况进行调整。

2. 发电资源的多样性: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资源种类繁多,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

这些发电资源的特点和成本不同,需要在调度中进行合理的组合和利用。

为了优化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负荷预测与调整:通过对负荷的准确预测,可以提前做出调度计划,合理安排发电机组的出力。

同时,根据实时的负荷情况,及时调整调度计划,以适应负荷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R 103
t
P 2 dt
U 2 cos2 0
一、提高电力网负荷的功率因数
(1)合理选择异步电动机的容量并合理调整运行方式
(2)合Q理选Q择K 电(Q力N变 Q压K器) PP、N 电焊机等电力设备的容量
并合理调整
运行方式
(3)采用并联补偿装置
二、提高电力网运行的电压水平
(1)提高电压等级
(2)提高线路运行电压
ΔP= 3I2R×103(kW)

ΔP= (S/U)2R=(P2+QI2)R/U×103(kW)
ΔQ= 3I2X×103(kvar)

ΔP= (S/U)2X=(P2+QI2)X/U×103(kW)
ΔA = ΔPt(kW·h)
(1)变动损耗:与电力网输送的功率成正比,约占 网损的80%,
(2)固定损耗:与电力网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约占网损的20%,
一、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电力网电能损耗
A
R 103 t S 0 U
2
dt
R 103
U 2 cos2
t 0
P 2 dt
R 10 3
A
U 2 cos2
n
Pk2 tk
k 1
二、 用最大功率损耗时间计算电力网电能损耗
A
R 103 U2
8760
S 2dt
0
R 103 U2
S
2 m
ax
8760
A R 103
U2
S
2 m
ax
S 2dt
0
S
2 m
ax
τ
三、 集中负荷时电能损耗的计算
S~1
四、均布负荷时电能损耗的计算
~ Sb
cosb
S~
五、 电力变压器中电能损耗的计算
S~c cosc
S~d cosd
P jQ
§5.4 降低电力网电能损耗的措施
降低电力网的电能损耗要做好供电的技术管理、计量管理和用 电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电力网的运行水平。
三、改变电力网的接线和运行方式 1、开式网改为闭式网运行
(a)ΔP=4×3I2R
(b) ΔP=4×2×3(I/2)2×(R/2)= 3I2R
2、使闭式网的功率为经济
分布
P1
pb R2 R3 pc R3
R1 R2 R3
Q1
qb
R2 R3 qc R3 R1 R2 R3
3、实行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第5章 电力系统的经 济运行
教学目的:了解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 概念,分析影响电能损耗因素,降低电能 损耗措施
复习旧课:
重 点:降低电能损耗措施,合理选择导 线截面
难 点:分析影响电能损耗因素,降低电 能损耗措施
引入新课:
§5.1 概述
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要求是:在电力系统保证 正常可靠运行,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电能 生产和输送的效率,降低供电成本.
Scr SN
2P0 Pk
四、在发电厂间实行负荷经济 分配
有调节水库的水电站 火电厂
无调节水库的水电站 枯水季节
火电厂 有调节水库的水电站 无调节水库的水电站
丰水季节
§5.5 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对电力网运行的经济性和技术上的合理
性具有重要意义。主选方案:区域网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330千伏以上按电晕条件选择,地方网按允许电压损耗选择。
R
三、 简单闭式网的导线截面的选择步骤
(1)按干线导线截面相等,求得功率分布,并找出功率分点 (2)在功率分点处将电力网拆开成两个开式网,然后按开式网的方法
求导线的截面. (3)作事故运行情况时允许电压损耗的校验
四、解释例题5-6
谢谢~再见!
机械强度、发热条件、电晕条件校核。
一、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根据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来确定经济电流密度J值,然后
按通最大功率或最大电流来确定导线截面
S I max (mm2 ) J
二、按允许电压损耗选择(开式网) NhomakorabeaU
PR QX UU
U r
U x
X0按0.4(Ω/KM)计算,求出R值 S L(mm2 )
4、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
8760
Tm a x
W Pm a x
Pdt
0
Pm a x
5、说明负荷曲线起伏特性的负荷率KM和最小负荷系数α
km
Pav Pm ax
Pmin
Pm ax
§5.3 电力网的电能损耗
电力网损耗率
电力网损耗电量
供电量
100 %
网损率是衡量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经 纪技术指标
§5.2 电力系统的负荷
一、负荷的组成
n 综合用电负荷:用电设备电功率的总和 n 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综合用电负荷+电力网功率
损耗 n 电力系统的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厂用电消耗的电
功率
二、负荷曲线
1、日负荷曲线
2、年最大负荷曲线
日最大负荷Pmax(峰荷) 日最小负荷Pmin(谷荷)
3、年持续负荷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