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哲学的基本问题
你一定要做知道的哲学常识常考点

你一定要做知道的哲学常识常考点I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L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谁是本原,即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I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源,比如,水是万物的始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五行学说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官方哲学。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L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如,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物是观念的集合;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皆备于我;我思故我在;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
3.客观唯心主义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如,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理在事先;老子的"道' 绝对观念论等。
(≡)哲学发展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1.辩证法:坚持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2.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I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多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辩证唯物论I 一、物质和意识工.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011《哲学》第二课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 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 这是鱼的快乐啊。 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 惠子说: 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 庄子说:“你不是我, 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 惠子说: 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 快乐。 快乐。”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两人对话的话说明了什么?
BD
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 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工作实际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A.是否承认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D.是否承认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 不怕做不到,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 吾心便是宇宙,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D.存在即被感知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堂探究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 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 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 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耕作计划与耕 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课堂探究: (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学习计划、教学计划、 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 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 、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 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的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是( )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 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3.下列说法中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的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存在即被感知
计划 思维 实际 存在
(2) 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 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 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 ,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 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 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 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 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未经查明的空中飞行物,国际上通称UFO,俗称飞碟。据目 击者报告,不明飞行物外形多呈圆盘状(碟状)、球状和雪 茄状。20世纪40年代末起,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多, 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
知识点2-哲学基本问题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

【典型例题】
2、埃及胡夫金字塔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 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令人生 畏的铭文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
【典型例题】
【解析】选D。材料中“死神”是关键字眼,认为人的生 死由“神”决定,是把客观精神当做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是客观唯心主义,故D说法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
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 是本源的问题
知识点——
【知识点解析】
1、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 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 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典型例题】
【解析】选A。把世界归结为“活火”,认为“火”是世 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它过去、现在 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坚持了辩证 法的思想,故赫拉克利特既坚持了唯物主义,又具有朴素 辩证思想,A正确;B、C、D三项说法错误。 【答案】A
【典型例题】
4、有些学生提起星座来如数家珍,交朋友也不忘问对方一 句,“你是哪个星座的?”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竟以星座 运势作为自己一天的行为指南。从哲学角度,迷信星座属
于(
)
B.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典型例题】
【解析】选B。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主宰着世界;主观唯心 主义认为人的意识主宰着世界。因此从哲学角度看,迷信
《第一课2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哲学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要求如下:1. 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及其意义,了解哲学的探索过程;2. 掌握哲学在认识世界、指导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性,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识的有效运用。
我们将重点讲述以下内容:1. 深入浅出地解析“基本问题”的具体内涵;2. 阐释哲学思想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3. 探讨学生如何通过案例、实践活动来掌握哲学思想。
三、教学准备: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搜集并整理相关哲学经典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支撑和补充;2. 准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强课堂互动性和直观性;3. 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哲学原理。
同时,教师应提前预习教材内容,熟悉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内容及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课堂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深思的哲学小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讲述“苏格拉底的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真理、认知和智慧的哲学问题。
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接下来正式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导入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包括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准备。
三、知识讲解1.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讲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内涵及外延,使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介绍不同的哲学派别对基本问题的看法,如存在论、认识论、价值论等。
哲学重难点问题

哲学重难点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质,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3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金木水火土二②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又叫形而上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原子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4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人的意志、感觉、经验、想法来决定一切(2)客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上帝)。
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二、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理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既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附1关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关于意识: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形式是主观的。
附2(选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附3(选择)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附4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
附5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注不能说:创造规律,消灭规律,可以说: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附6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因为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附7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生活与哲学》2-1哲学的基本问题

原子核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与 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古代朴素唯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主义 主义
局限性:(1)把自然科 局限性:把物质 局 归结为具体的物 学意义上的原子当做世 界和本原;(2)缺少辩 质形态存在着直 限 证法思想,具有机械性 不 性 观性、猜测性等 和形而上学性;(3)在 缺陷,缺乏科学 同 、 的论证。科学性: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科 点 科 否认世界是神创 学性:在总结自然科学 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 造的,认为世界 学 发展了唯物主义,弥补 性 是物质的,本质 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 是正确的。 直观性、猜测性缺陷 科学性:科学地 回答了哲学的基 本问题,实现了 唯物主义和辩证 法的统一、唯物 辩证的自然观和 唯物辩证的历史 观的统一,是彻 底的唯物主义, 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要观点: 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质,万事万物都是 人的意识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王阳明“心外无物”;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 主要观点: 某种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观精神”是世界 的本原,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它的产物。 •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现实世界是永恒 不变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 的影子。宋代朱熹的理学。 • 柏拉图的“理念”与朱熹的“理”,与宗教神 学中的“上帝”观念实质上是一样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2)(2020年7月整理).pdf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邓小平指出:“(),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求真务实【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层次。
A、低级B、中级C、高级D、中高级【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
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
A、生物资源B、生态资源C、矿物资源D、人口资源【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生态资源,如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它们不依人类意志为转移,可以长久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意 识与 在 物质 的 的关 关 系问 系 题) 问 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 定思维 定存在 能
划分为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基本派别
(谁为第一性) 思维决
(有无同一性) 不能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划分为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两 个派别
根据上述内容判断下列图示各属什么观点?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 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的 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划分可知论与不 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 基本问题
2、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他们对其他哲学问题 的回答。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 维 与 存 (意 识与 在 物质 的 的关 关 系问 系 题) 问 题 谁决定谁
存在决 定思维 定存在 能
划分为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 两个基本派别
(谁为第一性) 思维决
(有无同一性) 不能
思维能否正 确反映存在
划分为可知论 和不可知论两 个派别
探究2.判断并说明理由: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形神之辩 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 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 不亡。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意思就是说,身体和精神是对立的统一体,精 神(灵魂)从属于身体,身体存在就有精神(灵魂), 人死了,精神(灵魂)也就随之消灭。对此,他也做 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精神就像锋利(这一概念),形 体就像是刀刃。离开了刀刃就谈不上锋利。没有听说 刀没有了而锋利还存在的,岂有形体亡了精神还在的 道理?因此,人的形体死亡了,其精神作用也就必然 随之消灭,精神决不可能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他把 肖在何为世界本原的是 ①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②天地之变,阴阳化之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理在气先 A. 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6.下列说法能够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未有此气,岂有此理?”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7.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 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 实际的关系。上述材料体现了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 无法回避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 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结论一: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 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1)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1.水上乐园 (唯心主义)
2. (唯物主义)
(可知论)
3.庄子梦蝶 (不可知论) 4.神七飞天
2.在实际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 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会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 点从哲学上说 ①认为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③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A. ①③ B.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3.下列说法正确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是 ①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变迁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②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⑤ 4.下列选项与“存在即被感知”同属于一个哲学派别的 ①吾心即宇宙 ②心外无物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为此, 就必须弄清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并对此作出 明确的回答。
结论二: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 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2)从哲学研究看:首先遇到且必须回答。
结论三:
思维和存在的问题,决定着各种哲学 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 学问题的回答. (3)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1) 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看,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阵营。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 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 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