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历年灌溉面积
中国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与盐渍化

中国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与盐渍化黄季火昆(一.导言中国农民耕作与改良土壤,开发水资源和利用森林及草地的历史比其他任何农业文明都要久远。
按照大多数国际标准,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政府基本上较为成功地控制了这些要素从而满足了中国的食物和纤维需要并且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尽管目前人口达到近12.5亿,但是中国利用其有限的资源生产了足够的农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充足的衣物、食物和房屋,并且为中国快速增长的城市和工业经济提供了大量定价较为合理的农产品。
然而,在这历史和当代发展过程中,中国农村的自然环境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He,1991;世界银行,1992;杨瑞珍,1994;国家环保局,1999)。
近年来,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已经对环境的脆弱性有了相当的认识并开始提出质疑:环境的脆弱性是否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持久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曲格平和Lee,1984;格日乐和姚云峰,1998;国家环保局,1999)。
资源和环境退化的严重问题与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成就如何成为争论的焦点。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正向环境全面恶化的道路上迈进(He,1991;Smil, 1994,1993)。
其它一些学者则认为得出这种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现有的信息资源还不能提供可以使人信服的可靠的指标(Lindert,1996)。
一些人指责政府政策不力(He,1991;杨瑞珍,1994;章家恩,1993;世界银行,1992;),而其他人则认为在防治某些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退化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Ross,1988;鲁胜力,1997;国家环保局,1999)。
然而,许多证据却是零散的,大多数观察家主要依靠轶闻和个体现象来推断环境总体变化的趋势与程度。
不管过去的结论如何,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土地退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Smil, 1984;Ross, 1988;赵其国等,1991;He,1991;世界银行,1992;中国科学院,1990、1991和1992;黄季火昆和Rozell,1995;可持续农业研究组,1998、1999;国家环保局,1999)。
走近中国古代灌溉历史

走近中国古代灌溉历史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07期中国古代灌溉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据史书记载,大禹和伯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河渠、井水灌溉农田和园圃。
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大量应用,灌溉工程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如郑国渠、都江堰等。
史前文明时期的水利工程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了灌溉技术的探索和实践。
最早的灌溉工程可以追溯到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
长江下游的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距今约有5000年历史。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遗址之一,其灌溉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据考古学家研究,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灌溉设施,如水道、水渠等,这些古老的灌溉系统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也为后来的农业文明奠定了基础。
夏商周时期的水利工程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水利初步发展的时期。
相传夏朝建立以后,开始有了农田规划,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按照土壤肥力和灌溉条件区分农田赋税标准。
到了商代,井田制下出现了原始的沟洫工程。
人们利用水利工程来进行灌溉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我国最早的成体系文字——商代甲骨文中也有一些关于治水的记载。
西周时期,沟洫工程有了发展,形成了有灌有排的初级农田灌排系统,引水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直接造福人类。
先秦典籍《尚书》《周礼》和《管子》等文献中记载了许多商周时期的水利工程情况,如灌溉渠道、水库、水门等。
《周礼》记载,国家设有管理农田水利的官员——稻人。
《管子》则记载:齐相管仲提出,“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
五害已除,人乃可治”。
这种“治国先治水”的思想和主张,在我国水利史上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和影响。
秦国和秦朝的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秦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掌握的水利工程技术,先后开凿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个大型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秦国成功地统一中国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确保、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确保、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作者:***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08期【摘要】水利是農业的命脉,对降水地域、季节分布高度不平衡的中国而言尤其如此。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农田水利建设对中国粮食稳产增产、闯过多次重大水旱灾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1970年代以来的急剧干旱化中发挥的稳产增产作用尤为显著,成为中国得以在国际竞争“淘汰赛”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环境进一步凸显了其重大现实意义。
对比分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与此前历年统计数据,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可能已经大幅减少五六百万公顷至近十年前水平,降幅可能达到7%~8%、甚至10%左右,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需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灌溉面积粮食安全农作物【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2.08.009民以食为天,在中美贸易摩擦蔓延升级、“新冷战”之说甚嚣尘上的环境下,确保粮食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而农田水利建设、有效灌溉又是稳定和提高耕地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
根据2021年8月25日发布的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对比分析此前历年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数据,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可能已经大幅减少五六百万公顷至近十年前水平,降幅可能达到7%~8%、甚至10%左右,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了潜在威胁。
鉴于提高复种指数等其他稳产增产措施上升空间有限,对此更需提高警惕。
需要盯紧有效灌溉面积统计数据调整,确保有效灌溉面积数据真实可靠,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保投入,改善激励机制,适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有效灌溉面积,并因应旱灾面积缩小、水灾面积可能趋向扩大的气候变化趋势,调整、完善水利灌溉设施功能。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减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指标解释,耕地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一般情况下,耕地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
有效灌溉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的关系教学文案

设计灌溉面积:按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备,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它是反映我国耕地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际灌溉面积:灌区每年实际灌溉的面积。
一般说道有效灌溉面积的时候,往往小于设计灌溉面积,但是,从有效灌溉面积的定义来看:有效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的解释,如果说一般年景可以当作50%的来水年考虑,那么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因为设计灌溉面积一般取75~90%,即枯水年能够灌溉的面积,此时水库来水量少于50%的一般年景,相应的能够灌溉的面积也应该小于一般年景!有的专家又说,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区建成后灌溉田亩面积最多一年的灌溉面积,而设计灌溉面积是指设计保证灌溉面积,那么这样的话,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过设计灌溉面积。
也就是说,有效灌溉面积应该是水库灌区实际覆盖到的面积。
,如果灌区配套设施齐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
但在实际中,我们说的有效灌溉面积受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灌区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渠道渗漏水量大等问题,使得有效灌溉面积往往比较小,有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只有设计灌溉面积的50%左右。
设计与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的区别设计与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与年降雨量有关,丰水年降雨多,需要灌溉水量少;反之,枯水年降雨少,需要灌溉水量多。
所以灌溉面积均对应有设计保证率年份。
如设计保证率75%,在同等条件下(配套等),设计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相同,实际灌溉也能达到。
在设计灌溉面积确定(灌溉范围也确定)的情况下,由于设计渠道规模确定,不可能扩大面积,如扩大面积需要重新设计引水规模。
陆家坝水库灌区需水量计算方法

陆家坝水库灌区需水量计算方法翁建平;赵国杰;刘武军【摘要】陆家坝水库灌溉面积496 hm2(7 441亩),灌区P=80%典型年水稻和油菜净灌溉定额分别为4 605 m3/hm2(307m3/亩)和1 335 m3/hm2(89m3/亩).P=80%典型年灌溉毛需水量为387万m3,多年平均灌溉毛需水量为345万m3,综合毛灌溉定额6 960 m3/hm2(464 m3/亩).【期刊名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陆家坝水库;净灌溉定额;灌区;需水量【作者】翁建平;赵国杰;刘武军【作者单位】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4陆家坝水库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境内松桃河源头革铁河上,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1.8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1 689万m3,多年平均流量3.71 m3/s,正常蓄水位592 m,死水位546 m,水库总库容4 299万m3。
多年平均工业和城乡生活供水量5 205万m3,灌溉供水量335万m3,乡村人畜供水量442万m3,总供水量5 982万m3,水量利用系数51.2%。
陆家坝水库坝区和库区地貌为丘陵河谷盆地,沿岸阶地发育。
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强,侵蚀、溶蚀地貌广泛,岩溶发育。
库区有大渔泉引水式水电站,装机容量600 kW,年发电量约240万kW·h。
松桃河沿线已建水利工程主要功能是灌溉,修建时间久远,工程设施已老化,渠系工程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效益的发挥。
陆家坝水库下游沿河各乡镇均有灌区分布,在1/10 000地形图上量算该工程控制范围内坡度25°以下的灌区面积。
根据灌区调查情况,结合类似工程,折算系数取0.85,扣除该范围内局部高地、道路、房屋、沟渠、林地和荒地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

北京市(千公顷)
天津市(千公顷)
河北省(千公顷)
山西省(千公顷)
(千公顷)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千公顷)
吉林省(千公顷)
黑龙江省(千公顷)
上海市(千公顷)
江苏省(千公顷)
浙江省(千公顷)
安徽省(千公顷)
福建省(千公顷)
江西省(千公顷)
山东省(千公顷)
河南省(千公顷)
湖北省(千公顷)
湖南省(千公顷)
广东省(千公顷)
(千公顷)广西壮族自治
海南省(千公顷)
重庆市(千公顷)
四川省(千公顷)
贵州省(千公顷)
云南省(千公顷)
西藏自治区(千公顷)
陕西省(千公顷)
甘肃省(千公顷)
青海省(千公顷)
(千公顷)宁夏回族自治
(千公顷)
新疆维吾尔自。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专题组2013年12月目录前言 (1)1 测算分析工作总体框架与流程 (3)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6)2.1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6)2.2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 (6)3 样点灌区选择 (8)3.1样点灌区选择原则 (8)3.2样点灌区数量要求 (8)3.3样点灌区调整条件 (9)4 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 (11)4.1典型田块选择 (11)4.2典型田块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观测与分析方法 (14)4.3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总量测算 (21)4.4样点灌区年毛灌溉用水总量计算与分析 (23)4.5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4)5 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分析 (26)15.1省级区域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6)5.2省级区域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6)5.3省级区域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7)5.4省级区域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7)5.5省级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8)6 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9)6.1全国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9)6.2全国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29)6.3全国小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0)6.4全国纯井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0)6.5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计算 (30)附录 (31)一、样点灌区基本资料调查表 (33)二、测算分析成果汇总表 (44)三、省级区域水量权重计算 (49)2前言发展节水灌溉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一直以来,国内外有许多表征灌溉用水效率的指标,说法也不统一。
鉴于目前国内有关资料已广泛使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表征灌溉用水效率,为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衔接,本细则采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灌溉用水效率的表征指标。
喷微灌溉面积达到多少,微灌系统的灌水方式

喷微灌溉面积达到多少,微灌系统的灌水方式2000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6388.86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131.4千公顷,微灌面积为152.58千公顷。
2001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7466.38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364.21千公顷,微灌面积为215.39千公顷。
2002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8627.05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473.21千公顷,微灌面积为278.76千公顷。
一、喷微灌溉面积达到多少2000-2017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如下:1、2000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6388.86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131.4千公顷,微灌面积为152.58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为3567.92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为6361.33千公顷,其他节水面积为4175.63千公顷。
2、2001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7466.38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364.21千公顷,微灌面积为215.39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为3903.69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为6925.3千公顷,其他节水面积为4037.79千公顷。
3、2002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8627.05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473.21千公顷,微灌面积为278.76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为4156.77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为7570.88千公顷,其他节水面积为4147.42千公顷。
4、2003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19442.8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633.67千公顷,微灌面积为371.1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为4476.1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为8071.47千公顷,其他节水面积为3890.39千公顷。
5、2004年,全国各地区节水灌溉面积为20346.2千公顷,其中喷灌面积为2674.8千公顷,微灌面积为479.6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为4706.3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为8562千公顷,其他节水面积为3923.5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