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灌溉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的关系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解释说明

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灌水定额是指在灌溉工程设计中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指标,是根据灌溉面积、作物品种、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的每单位面积需灌溉水量。
灌水定额的制定对于农田灌溉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以及对于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灌水定额及其相关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可以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灌水定额和设计灌水定额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介绍,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结论部分则对本文的观点和结论做出总结,并探讨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通过这样的结构来深入探讨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灌水定额与设计灌水定额的概念及其在工程设计和实际施工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灌水定额的定义、影响因素、应用与局限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总结灌水定额的重要性,并探讨设计灌水定额的必要性。
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提出关于未来设计灌水定额发展方向的展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灌水定额的定义灌水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灌溉水量和灌溉周期,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标准水量。
灌水定额的确定是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灌水定额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水分特性、作物生长需水量、气候条件、灌水方式等因素,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实地观测得出。
灌水定额可以是针对特定地区的特定作物,也可以是针对不同作物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量标准。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一、计算滴管工程的规划用水量1. 确定灌溉面积:首先需要确定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农田面积大小直接关系到滴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 确定作物灌溉需水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生长阶段、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作物每次灌溉所需的水量。
通常会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情况来推测灌溉需水量,如蔬菜类作物每次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为2-5毫米,果树类作物每次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可达到5-10毫米。
3. 计算规划用水量:通过以上两步可以得出每次灌溉所需水量,再根据农田规模和浇灌频率计算出滴管工程的规划用水量。
规划用水量是设计灌溉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明确规划用水量,才能合理设计滴管工程的灌溉系统。
二、确定滴管工程的设计参数1. 确定滴灌管道的布设方式: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生长特点,确定滴灌管道的布设方式。
可以采用单面布设、双面布设、环形布设等多种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2. 确定滴灌管的类型和规格:根据农田面积、作物需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滴灌管道类型和规格。
通常滴灌管道的材质有PE、PVC等,规格有16mm、20mm、25mm等,选择合适的管道是保证滴管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
3. 确定滴头的数量和间距: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需求,确定滴头的数量和间距。
滴头数量多少和间距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的均匀性和效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4. 确定滴灌管道的坡度和流量:根据农田的地形和作物的需水量,确定滴灌管道的坡度和流量。
坡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灌溉效果,流量的选择也应该根据作物需水量来确定。
三、滴管工程灌溉制度的计算方法1. 确定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需水量,确定每次灌溉的周期。
一般夏季和旱季的灌溉频率较高,冬季和春季可以适当减少。
2. 确定灌溉时间:通过规划用水量和灌溉周期,确定每次灌溉的时间长度。
通常根据土壤保湿情况和作物需水量来确定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的充分灌溉。
3. 确定滴灌流量和时间:根据规划用水量、滴头数量和管道流量,计算出滴灌流量和时间。
灌溉知识——精选推荐

(二)灌溉系统的组成一般灌溉系统应包括水源取水工程,各级输配水渠道,渠系配套建筑物和田间工程等.实际上很多灌区都有灌溉与排水两个方面的要求,旱时灌溉,涝时排水.所以还要安排与灌溉渠系相对应的排水沟系,组成灌溉排水系统.1,水源取水工程自水源取水并引入农田灌溉所需修筑的进水闸,拦河坝,水库,泵站等,均属于取水工程.2,各级输配水渠道按照灌区的地形条件和所控制灌溉面积的大小,灌溉渠系一般分为干,支, 斗,农四级固定渠道.对于小型灌区,地形平坦,面积较小,只设干,支两级渠道即可.干渠主要起输水作用,它把从渠首引入的水量输送到各灌溉地段.支渠主要起配水作用,把从干渠分来的水量,按用水计划分配给各用水户.3,渠系配套建筑物灌溉渠系配套建筑物,一般包括分水闸,节制闸,泄水闸,渡槽,倒虹吸,跌水,陡坡,涵洞,桥梁和量水建筑物等,其作用主要是输送,控制,分配和量测水量等.4,田间工程32田间工程是指农渠以下的毛渠,输水沟,畦和灌水沟以及护田林网,道路等,水田还包括格田田埂.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作物对灌溉,排水的要求,促进农业增产.(三)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1,灌溉水源选择灌溉水源,除考虑水源的位置要靠近灌区便于引水外,还应根据灌溉方式考虑水源的水质,水位和水量是否符合要求.1)灌溉对水质的要求灌溉对水质的要求,包括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等方面.灌溉对水质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保证作物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具体要求见国家制定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2)灌溉对水源水位与水量的要求灌溉对水源水位的要求,是要保证自流灌溉控制面积最大所需要的水位高程;在水量方面是要满足灌区不同时期的用水需要.实际上,水源来水过程与灌溉用水过程之间经常不相适应,不能满足水位上和水量上的要求.因此,要考虑修建壅水坝,节制闸,水库等水利工程建筑物,以抬高水源的水位,并调节水源的流量,或者兴建泵站,将所需的灌溉水提到灌区所要求的高程.2,取水方式不同的灌溉水源,其取水方式也不同.但大致上可分为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两种方式,上海市主要是提水取水灌溉方式.提水取水是在水源水量丰富,但水位较低,自流引水灌溉困难或不经济,应考虑采用提水取水,就近建泵站提水灌溉,这种方式可使干渠长度大为缩短, 输水建筑物工程量相应减少,但增加了机电动力设备以及年运行费用.(四)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骨干与田间工程配套合理与完善,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因此搞好渠系建筑物的配套工作至关重要.1,渠系建筑物的规划要求农田水利配套建筑物面广量大.为加快建设进程,应注意革新改造原有设备, 挖掘当地资源潜力,作出经济论证方案比较,择优选用,降低工程造价.在规划布置上应满足下列要求.331)满足渠系输水,分水,量水,泄水,排水和防洪等要求,保证渠系正常运行.2)建筑物的数量,类型,应在符合安全运行便于管理的条件下,方便实用,费省效宏.3)应使流态稳定,水头损失小,能控制较大的自流灌溉面积.4)保证灌区交通顺畅,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5)应成片建设,配套一片成一片,发挥一片效益.2,渠系建筑物的选型与布置渠系建筑物按其构造,作用与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几种:1)交叉建筑物当渠道遇到特殊地形,河流或排水沟时,为使渠水通过这些障碍而修建的建筑物,如渡槽,倒虹吸,渠道涵洞等.(1)渡槽渡槽,又名过水桥,在上海地区主要是在渠与河流相交,渠底高于河流最高水位,河道没有通航要求时采用.(2)倒虹吸倒虹吸适合于渠与道路或河流相交,渠底高于路面或河流,为不影响通车或行船,要求渠道从路下或河底穿过时采用..(3)涵洞涵洞适用于渠与道路相交,渠水位低于路面,且流量较小时采用.2)分水建筑物上级渠道向下级渠道分配水量,需建分水建筑物,如分水闸,斗门,农门等, 位于各级渠道的首端.(五)灌溉渠道流量计算1,渠道设计流量设计流量表示渠道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通过的最大流量,用符号Q设表示.它是渠道和渠系建筑物设计的主要依据,与渠道控制灌溉面积大小,作物组成,作物需水量,渠道配水方式,以及渠道的输水损失有关.1)渠道田间净流量渠道田间净流量系指渠道应该输送主田间的实际净流量,用Q田净表示.34Q田净=Aq净 (1-32)式中:A――渠道控制的灌溉面积(万亩)q净――设计灌水率,m3/s/万亩.2)渠道净流量渠道净流量系指某渠道(或渠段)未计入输水损失的流量,用Q净表示.如农渠净流量Q农净考虑到田间水量损失,用下式计算Q农净=Q农田净/η田 (1-33)式中:Q农田净――农渠控制面积上的田间净流量(m3/s)η田――田间水利用系数3)渠道损失流量渠道损失流量系指渠道在输水过程中损失掉的流量,用Q损表示.4)渠道毛流量在确定渠道设计流量时.必须计入损失流量,即将净流量与损失流量相加.便得毛流量,用Q毛表示,也可用下式表示Q设=Q毛=Q净 + Q损 (1-34)例如农渠毛流量Q农设=Q农毛=Q农净 + Q损,依此类推,设计渠核对道断面尺寸就是采用毛流量作设计流量.2,渠道输水损失和水的利用系数1)渠道输水损失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渗水损失,漏水损失和水面蒸发三部分.其中渠道渗水损失约占渠道输水总损失量的 80%,水面蒸发损失只占百分之几,常忽略不计.因此,把渗水损失近似地作为渠道在输水过程中的总损失水量.其数值对己建渠道最好通过实测确定,在规划设计阶段,常采用经验公式或经验系数来估算渠道损失水量.2)水的利用系数水的利用系数是衡量灌区在输水,配水,灌水过程中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程度, 也是表示灌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和灌水技术水平的指标.通常用下述四个利用系数来表示:35(1)渠道水利用系数η渠渠道水利用系数是指某一条渠道在沿途无分水的情况下,渠道末端放出的净流量Q净与进入渠道首端的毛流量Q毛的比值,即η渠 = Q净/Q毛.它是衡量该渠道的输水损失,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指标.根据上海渠道基本为砼衬砌或暗渠, η渠的一般范围是:η干渠 = 0.92~0.97η支渠 = 0.90~0.96η斗渠 = 0.85~O.95(2)渠系水利用系数η系渠系水利用系数表示灌区整个渠道系统对水的利用程度,为各条末级固定渠道(农渠)放出的净流量与从渠首引入的毛流量的比值.其数值等于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的乘积:斗渠系水利用系数η斗系 =η斗η农支渠系水利用系数η支系 =η支η斗η农干渠系水利用系数η干系 =η干η支η斗η农(3)田间水利用系数η田田间水利用系数指灌到田间的有效水量(旱田包括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水稻田还包括渗漏量,但不包括田间流失)与农渠放入田间的水量的比值.它是反映田间工程质量和灌水技术优劣的指标,上海地区水稻灌区为 0.90-0.95,旱地为0.85-0.95.(4)灌溉水利用系数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指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上田间有效利用水量与渠首引入水量之比.其数值等于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水 =η系η田它是评价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程度,渠道工作状况,灌溉管理和灌水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3,渠道设计流量的简化计算方法渠道设计流量包括净流量和损失流量两部分.一般应自田间由下而上逐级计入输水损失,来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在缺乏资料情况下,可用利用系数法进行简化计算.36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如下:Q设 = Q净/η渠 (1-35)式中:Q净――渠道净流量(m3/s)η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参考数值见上述本节内容.(六)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灌溉渠道断面设计的任务,一是使渠道具有足够的输水能力,并具有稳定的渠床;二是具有足够的水位,以自流控制全部灌溉面积内的农田.渠道断面结构设计,包括纵断面和横断面两部分.1,渠道的横断面设计1)渠道设计应满足的要求(1)渠道断面应有足够的过水能力,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2)渠中流速要适当.渠道设计流速必须小于渠床土壤的允许不冲流速,大于允许不淤流速.(3)渠道应有稳定的渠床,渠中水流不发生左右摇摆,不致于冲刷渠床和边坡,冲淤要平衡.(4)适当考虑综合利用,如结合通航和居民供水点的建设等.(5)渗漏损失小,水的利用系数高.2)渠道横断面结构(1)横断面形状渠道横断面形状,常见的有矩形,梯形,"U"形等三种.矩形和"U"形,多在衬砌渠道或岩石地段上采用.土质渠道明渠断面以梯形为主.(2)横断面组成渠道横断面的组成,见图1-4.渠道底宽以b表示,边坡系数以m表示,渠道边坡则以1:m表示,设计水深以h表示,Δh表示超高,是超出加大水深h 加大以上的高度.渠堤顶宽以d表示.37图1-4渠道横断面组成示意图3)渠道的水力计算横断面设计主要是按照设计流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渠道横断面的底宽(b) 和水深(h)等尺寸.通常采用下述明渠均匀流公式:Q = ωV = ωC Ri (1-36)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m3/s)ω――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2)ω=(b +mh)h (1-37)式中:V――渠道平均流速(m/s)R――水力半径(m)R =ω/Χ (1-38)式中:Χ――湿周(m)Χ= b + 2h/21m+ (1-39)式中:i――水力比降,在均匀流中与渠底比降一致C――谢才系数,一般采用公式C = 1/nR 1/6进行计算38n――渠床糙率在进行渠道水力计算时,必须首先确定公式中的各项参数.表1-14 不同性质渠床糙率表渠床渠道特征渠床糙率士渠床1,输水流量大于25m3/s的渠道(1)平整顺直,养护良好(2)平整顺直,养护一般(3)渠床多石,杂草滋生,养护较差2,输水流量为25~lm3/s的渠道(1)平整顺直,养护良好(2)平整顺直,养护一般(3)渠床多石,杂草滋生,养护较差3,输水流量小于 lm3/s的渠道4,毛渠0.0200.02250.0250.O2250.0250.02750.0250.030石渠床5,经过良好修整的表面6,经过中等修整无凸出部分的表面7,经过中等修整有凸出部分的表面8,未经修整的有凸出部分的表面0.02250.0250.0300.035~0.045有护面的渠床9,抹光的水泥抹面10,不抹光的水泥抹面11,光滑的混凝土护面12,粗糙的混凝土护面13,干砌块石护面14,浆砌块石护面15,料石砌护16,卵石铺砌17,砌砖护面0.0120.0140.0150.0170.0275~0.030.0250.010.02250.013(1)渠底比降i渠底比降关系到渠道输水能力的大小及其冲淤问题,也关系到灌溉面积的大小及工程造价.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渠道沿线实际地面坡度,下级渠道分水点的水位要求,渠床土质,设计流量大小等因素,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适宜的渠底比降.(2)渠床糙率n渠床糙率是用以表示渠床粗糙程度,其数值是否符合实际,直接关系到水力计算的精度.所以,糙率n的选用必须力求符合实际,表1-14可供参考.一般支,斗,农渠道选用对n = 0.0225~0.0275,田间临时渠道n = 0.030~0.0325.(3)边坡系数m边坡系数m值的大小关系到渠道的稳定.按照《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一般梯形渠道断面的m值,依土质情况选定.见表1-15,表1-16.(建议根据39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
有效灌溉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的关系教学文案

设计灌溉面积:按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备,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它是反映我国耕地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际灌溉面积:灌区每年实际灌溉的面积。
一般说道有效灌溉面积的时候,往往小于设计灌溉面积,但是,从有效灌溉面积的定义来看:有效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的解释,如果说一般年景可以当作50%的来水年考虑,那么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因为设计灌溉面积一般取75~90%,即枯水年能够灌溉的面积,此时水库来水量少于50%的一般年景,相应的能够灌溉的面积也应该小于一般年景!有的专家又说,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区建成后灌溉田亩面积最多一年的灌溉面积,而设计灌溉面积是指设计保证灌溉面积,那么这样的话,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过设计灌溉面积。
也就是说,有效灌溉面积应该是水库灌区实际覆盖到的面积。
,如果灌区配套设施齐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
但在实际中,我们说的有效灌溉面积受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灌区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渠道渗漏水量大等问题,使得有效灌溉面积往往比较小,有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只有设计灌溉面积的50%左右。
设计与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的区别设计与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灌溉与年降雨量有关,丰水年降雨多,需要灌溉水量少;反之,枯水年降雨少,需要灌溉水量多。
所以灌溉面积均对应有设计保证率年份。
如设计保证率75%,在同等条件下(配套等),设计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相同,实际灌溉也能达到。
在设计灌溉面积确定(灌溉范围也确定)的情况下,由于设计渠道规模确定,不可能扩大面积,如扩大面积需要重新设计引水规模。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蒋大伟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的确定方法蒋大伟发布时间:2023-05-28T05:48:48.794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6期作者:蒋大伟[导读] 灌溉泵站流量确定是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灌区类型、灌溉面积、作物种类、灌溉制度、用水量等因素,详细介绍了不同灌区灌溉泵站经验和精确计算灌溉泵站流量的确定方法和步骤,泵站流量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通过经验和试验分析,为后期实施提供重要的参数指标。
西安市和源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710016摘要:灌溉泵站流量确定是保证灌溉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灌区类型、灌溉面积、作物种类、灌溉制度、用水量等因素,详细介绍了不同灌区灌溉泵站经验和精确计算灌溉泵站流量的确定方法和步骤,泵站流量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通过经验和试验分析,为后期实施提供重要的参数指标。
关键词:泵站设计流量;灌溉制度;灌水率;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保证率1 按灌水定额计算根据灌水定额计算泵站设计流量的公式如下:(式1.1)式中:Q为泵站设计流量,m³/s;m为最大一次灌水定额,m³/hm²;A为灌溉面积。
hm²;T为灌水持续时间,d,指灌区最大一次灌水定额所需的延续天数;t为水泵工作时间,h;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
1.1最大一次灌水定额不同类型的灌区,按照地域差异主要以水稻和旱作物两大类型。
作物全生育周期的灌溉用水量.即灌溉定额,在生育期内的灌溉次数、每次灌水时间和水量也各不相同,可以根据调查统计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
例如陕西东雷抽黄灌区[1]或根据陕西省洛惠渠总结的丰产灌水经验参照灌溉试验成果,并经水量平衡计算。
作物的的灌溉制度与灌溉保证率P(%)[3]有关。
由此可查出不同作物、不同灌溉保证率的最大一次灌水定额。
1.2灌水天数T灌溉泵站的灌水延续时间[4]是指灌水天数或轮灌天数,应根据当地的作物品种、灌水条件、灌区规模、水源条件和前茬作物收割期等因素综合确定。
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2013-12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范文波编写2013年12月某灌区农场灌溉渠系规划布置设计主要步骤第一部分总体设计思路第一步:供水量计算,以水定地。
确定规划面积。
第二步:灌区主要作物灌水率。
确定种植类型与比例,而后做出灌水率图,修订灌水率图,旱地作物一般q=0.25—0.5m3/(万亩s.),水稻一般q=0.4—0.6m3/(万亩s.)。
第三步:典型支取与干渠取水口流量推算。
第四步:典型干、支、斗、农渠横断面计算第五步:典型干、支、斗、农渠纵断面水位衔接。
第六步:典型干、支、斗、农渠纵横断面绘图第七步:田间工程规划布置绘图。
第二部分主要步骤一、供水量计算(一)需水量计算1、种植面积说明拟订的种植结构,确定数量的依据。
总面积约3-10万亩。
以下为举例说明!!农场种植农作物面积及需水量计算表补充:1、净灌溉面积:灌水面积、净面积,需要灌溉得可以种植作物的面积。
净灌溉面积=土地有效利用系数(0.9-0.95)×灌溉面积2、灌溉面积:毛灌溉面积、毛面积,包括净灌溉面积与渠道、排水沟、道路、林带等在内的面积。
3、非灌溉面积:村庄、水塘和坟地等其他不进行灌溉的面积。
4、总灌溉面积:灌溉面积+非灌溉面积2、供需水量平衡验算农场供需水量平衡计算3、灌水模数与灌水率图修订可以在农田规划完成之后,计算出净面积,再计算灌水率。
此时的数值比较精确。
(二)根据情况计算水量平衡某灌区农场分水量计算表二、灌区工程规划布置灌区规划布置包括: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田间工程、渠沟系统建筑物。
(一)灌排渠沟系统规划布置见教材P117第三章第五节。
1、各级渠道和排水沟布置内容1)干渠与干沟2)支渠与支沟3)斗渠与斗沟布置形式: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间距:400-8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4)农渠与农沟布置形式:灌排相邻或相间布置间距:100-200m或根据当地资料确定。
农沟间距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见教材第七章2、渠沟系统规划:见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灌区灌溉管理中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灌区灌溉管理中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灌溉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之一。
灌区灌溉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对于灌区灌溉管理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可以从灌区灌溉面积、用水量和农业产出三个方面来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
灌区灌溉面积是指农田通过人工灌溉系统供水的面积。
用水量是指灌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农业灌溉的总量。
农业产出是指通过灌区灌溉管理获得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比较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初步评估灌区灌溉管理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我们可以考虑灌溉方式和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传统的洪水灌溉方式存在着水浪费和土地盐碱化等问题,而局部灌溉和滴灌等现代灌溉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供水,减少水的浪费。
另外,合理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如设备滴灌、渗漏灌溉和覆膜灌溉等,也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灌区内的水资源管理是影响灌溉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灌区内可以通过建立水资源配额制度、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以及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合理进行农田分区和引导农民进行科学灌溉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措施。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供水和排水两个环节来进一步分析灌区灌溉管理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供水方面,灌区可以通过改善水源、提高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以及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来提高效率。
在排水方面,要加强地下水位和土壤盐渍化的监测,合理设计和维护排水系统,以减少水资源的深层排泄和土地盐碱化。
最后,经济分析也是评估灌区灌溉管理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投资、生产成本和收益等方面进行经济计算,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灌区灌溉管理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可以采用成本效益分析、生产效益分析等方法,对不同的灌溉管理模式进行评估和比较,为灌区灌溉管理提供经济支持和决策依据。
总之,灌区灌溉管理中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分析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是指供给给定农田面积的灌溉水中,实际用于作物生长的比例。
它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指标,可以帮助农民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农田水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和分析。
1. 测算方法(实际灌溉面积× 实际灌溉深度)/(灌溉用水量× 农田面积)其中,实际灌溉面积指已经灌溉的实际土地面积,实际灌溉深度指土壤中实际湿润的深度,灌溉用水量指为给定农田面积补给的总灌溉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只适用于规律性灌溉,不适用于雨养农业和不规则灌溉。
2. 分析结果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值通常在0.5至0.9之间。
如果值较低,则说明灌溉效果不佳,耗费的灌溉水大部分浪费掉了,会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如果值较高,则说明灌溉效果良好,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高,农业生产效率也相应提高。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不同的区域和季节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在干旱缺水的地区,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可能需要提高灌溉水的供应量,从而导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
在潮湿多雨的季节,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已经充足,灌溉水的供给量需要减少,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 影响因素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主要包括:(1)灌溉方式。
现代灌溉系统采用微量灌溉、滴灌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消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土壤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不同。
有些土壤能够有效保持水分,避免浪费,从而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3)作物类型。
不同类型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有些作物需要更多的水分,从而影响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4)气候条件。
气温和湿度等气候条件会影响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从而影响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灌溉面积:按规定的保证率设计的灌区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effective irrigation area):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当年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在一般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备,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它是反映我国耕地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际灌溉面积:灌区每年实际灌溉的面积。
一般说道有效灌溉面积的时候,往往小于设计灌溉面积,但是,从有效灌溉面积的定义来看:有效灌溉面积:灌溉工程设施基本配套,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田水利技术术语》的解释,如果说一般年景可以当作50%的来水年考虑,那么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因为设计灌溉面积一般取75~90%,即枯水年能够灌溉的面积,此时水库来水量少于50%的一般年景,相应的能够灌溉的面积也应该小于一般年景!
有的专家又说,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区建成后灌溉田亩面积最多一年的灌溉面积,而设计灌溉面积是指设计保证灌溉面积,那么这样的话,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过设计灌溉面积。
也就是说,有效灌溉面积应该是水库灌区实际覆盖到的面积。
,如果灌区配套设施齐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该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
但在实际中,我们说的有效灌溉面积受各方面的影响,比如:灌区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灌溉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渠道渗漏水量大等问题,使得有效灌溉面积往往比较小,有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只有设计灌溉面积的50%左右。
设计与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的区别
设计与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
灌溉与年降雨量有关,丰水年降雨多,需要灌溉水量少;反之,枯水年降雨少,需要灌溉水量多。
所以灌溉面积均对应有设计保证率年份。
如设计保证率75%,在同等条件下(配套等),设计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相同,实际灌溉也能达到。
在设计灌溉面积确定(灌溉范围也确定)的情况下,由于设计渠道规模确定,不可能扩大面积,如扩大面积需要重新设计引水规模。
所以有效灌溉面积不可能大于设计灌溉面积。
如果说实际中有效灌溉面积大于设计灌溉面积,也是可以的,如丰水年p=25%,需水量少,来水多,在满足设计面积用水情况下,多余水量完全可以多灌更多面积,但这部分面积不在设计范围内,是另外灌区的,还需要有配套工程。
因此,灌区设计完成后,设计灌溉面积范围内,有效灌溉面积不可能大于设计灌溉面积。
实际中由于工程设施损坏、灌溉功能降低,才使有效灌溉面积降低,小于设计灌溉面积。
实际灌溉面积,是指灌区内,灌溉工程运行后历年实灌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指依靠工程设施的实际灌溉能力,可以达到的最大灌溉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大小要看灌区的配套设施是否完备,即是否完成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中的全部项目,以及实际运行管理水平,当项目已完成,管理水平达到理论值时,有效灌溉面积是大于或等于设计灌溉面积的;如果项目还没建成或管理水平不能达到理论值时,有效灌溉面积肯定小于设计灌溉面积。
要不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国家不会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