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

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
第 2期
21 0 1年 4月
阅 江 学 刊 Y ei gA ae cJunl uj n cdmi ora a
NO 2 .
化 ・ 城
城 市 文 化 与 地域 文 化
下 卞 敏
( 苏省社 会科 学 院 , 江 南京 2 0 1 ) 10 3
关键词 : 市 文 化 ; 域 文 化 城 地
中 图分 类 号 :G 7 K 2 O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分 类 号 :17 —0 9 2 1 )2 73 -6 647 8 (0 10 4090
地域 首 先 是 一 个 自然 地 理 概 念 , 域 文 化 受 地

化不 仅是 城市 发 展 的 独 特 魅力 , 是 城 市 发 展 的 也 持续 动力 。
从 字义 上分 析 , 城 市 ” 一 概 念 有两 方 面 的 “ 这
就形 成 一个 地域 内若 干 中心 城 市 的文 化 特征 。城
市 文化 是具 有鲜 明地 域 特征 的文化 。这种 地 域文
收 稿 E期 :2 1 —0 —2 t 00 8 8
作者简介 :卞敏 , , 苏扬 州人 , 苏省社 会科 学 院马 克思主 义研 究所研 究 员 , 男 江 江 南京信 息工程 大学兼 职
认 同的一 致 性 。 自然 地 理 环 境 的差 异 , 区 之 间 地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不 平 衡 , 济 、 治 、 化 中心 的 经 政 文

城 市文 化在 地域 文化 中 的地位
城 市是 历 史 形 成 的 。从 人 类 文 明史 上 考 察 ,
城 市 是人类 文 明发 展 到一 定 阶段 的产 物 , 市 的 城 出现是 人类 步 入文 明 的重 要里 程碑 之 一 。城 市最 初 是 为满足 人 类 生 存 而形 成 的较 为 宜 居 、 定 的 稳 人 居 环境 , 人类 群 居生 活方 式 的一 种 高级形 态 。 是 城 市的产生 和 发 展 , 为人 类 文 明 中最 伟 大 的创 作 造, 是人 类 社 会 文 明进 步 的重 要 表 现 形 式 。美 国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打造特色文化城区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打造特色文化城区
通过深人挖掘

弘扬 创业 精神
工 业
博物馆 的陈

从 文 化角度对 城 区 进

整合提升老工 业

列 布局 将打破传 统 的束缚
互 动

融人
行整体研究 和规划


通过整合资

城 区 的历 史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
娱乐


体验 的元 素

营造
将驻 区企业 文化
传统
工 业
资源

产业 文化资源 以及 人 文 资
使 文 化 的 推 动 作 用 真 正 体 现在 城 大 市 场 、动 漫影 视 制 品 和 动 漫 衍 博 物馆 项 目 ,加 大 文 物 保 护 的工
区建 设 实 践 中 ,不 断 促 进 文化 力 生 产 品 产 销 大市 场 .填 补 我 省 无 作 力 度 , 宽 渠 道 . 泛 收 集散 落 拓 广 向经 济 力 的 转 化 。平 房 区动 漫 基 大型 综合 性 文化 产业 市 场 的空 白。 于 民间 的各 种 文 物 。 严格 遵 照文物
维普资讯
19
党 的十七 大准 确把握我 国经
文化和 区 域特色文化应 用 于 城 区 建设 和 发 展 之 中
以文化促发展


源等

将城 区 形 象 塑 造 与传统 文

济 社 会 发 展 对 文 化 建设 的新 要 求
和 物 质 生 活 改 善后 人 民 群 众 对 文

生态环境最好

文化产品
收集整理 工 业 发展 历


要 按 照 十七 大精神 和

地域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传承

地域文化传承: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它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探讨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地域文化是地方精神的象征,是地方认同的重要纽带。

它通过世代相传的故事、习俗、艺术等形式,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有助于增强地方凝聚力,还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挖掘和保护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手工艺品制造业等,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二、地域文化传承的挑战然而,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地域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本土文化逐渐被淡忘。

另一方面,现代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传统聚落逐渐消失,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和民俗活动也随之消亡。

此外,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

三、解决策略为应对上述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首先,加强教育和宣传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加大对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

建立相关机构或协会,定期举办文化节庆活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地域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创新发展方式,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

例如,将传统音乐、舞蹈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品牌;利用数字技术将传统建筑、民俗活动等影像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地域文化。

最后,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工作。

地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地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地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不同地域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也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域文化通过提升人们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带动地方经济等多方面的发挥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凝聚社会认同感地域文化是人们的文化根源,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

地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既是历史与文明的传承,也是创造性变革的过程,由此能够让人们在繁杂的现代社会中保持着共性的文化信仰,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认同感。

例如,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历史上的水乡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

当地人沉浸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

这种文化认同感不仅在当地人之间存在,也会在外来者心中形成共鸣,从而促进大家的沟通、交流、理解和合作。

增强社会凝聚力地域文化不仅可以建立社会认同感,更因其独特性和历史性,在社会凝聚力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通过对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的了解和认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社群,这种社群可以是同一民族,也可以是不同民族之间的,他们分享着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文化传承等。

地域文化凝聚社会的同时,也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日本的“清水寺文化”在京都和周边地区极为流行,周边的居民就对这种文化非常的重视,而当外国旅游者到来时,他们会去欣赏、学习或者购买有关文化和艺术品,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地域文化具有特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也是各个文化之间交流的一个门户。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宝藏,例如不同地区的语言、节日、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这些文化残片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传统、信仰等重要内容,只有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例如,南美洲的“印加文化”是当地的一种文化遗产,这种文化在哥伦比亚、秘鲁等多个国家都得到了发扬光大,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包含了城市独特的历史、传统、习俗、语言、风俗等元素。

地域文化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为城市增添独特的魅力和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首先,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历史记忆。

一个城市的地域文化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过程,反映了城市的独特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让市民和游客了解和体验城市的历史文化,增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城市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地域文化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风俗习惯。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地域标识和文化符号,如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符号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韵味。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让城市更具有人文关怀,增强城市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再次,地域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源。

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技艺,是城市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可以为城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动力。

通过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投入城市,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最后,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

地域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支柱,它能够凝聚城市居民的情感和认同,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通过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各阶层人群的团结和共享价值观念。

总之,地域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的源泉。

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可以为城市增添魅力和氛围,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价值,促进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第一0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北京第一0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2.技能层面:学生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问题时,尚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和指导,提高其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对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过本章节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4.学习方法:学生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但仍需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引导,使其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中图版必修2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合作探究,深度学习: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共同探讨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高思维深度。
4.情感教育,价值观培养:
-通过讨论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北京第一0一中学高一地理教学设计:中图版必修2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识别并分析不同地域文化的典型表现。
2.掌握我国主要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北京的历史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等。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分析城市发展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地域文化:讲述各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
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传承
1.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区人民在生产生活、建筑风格、服饰饮食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2.历史发展的积淀:各地历史沿革、民族迁徙、文化交流等历史事件的积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

3.传统节日的庆祝: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各地根据地域特色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传承地域文化。

4.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评剧、川剧等,以及各地的民间工艺、传统手艺等,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1.地区间的文化交流:随着人员流动和信息传播,各地域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借鉴、融合,使得地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2.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地域文化逐渐消失,同时也有新的地域文化不断诞生。

3.地域文化融合的案例:如各地美食、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以及跨地域的文化活动等,都是地域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体现。

三、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传承人培养等措施,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2.地域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地域文化特色,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地域经济发展。

3.地域文化旅游: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提升地域文化影响力。

4.地域文化教育:将地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地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与风俗习惯为我国文化多样性增色添彩。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推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让地域文化在保护和发展的道路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

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

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文化系统,它包含了该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语言、宗教、节日等元素。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培育了不同的经济特点,从而形成了不同地方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体现在产业结构上。

地域特色的文化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

例如,四川拥有丰富的川菜文化,川菜的麻辣独特吸引了众多食客,使得四川成为全国知名的美食之都。

而广东则因为潮汕菜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了国内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还体现在旅游业的发展上。

不同地方的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例如,云南因为独特的多民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地域特色的文化和众多的历史遗迹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还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上。

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决定了城市的风貌和特色。

例如,苏州园林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杰作,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致的工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成为苏州的特色名片。

此外,国内的古城保护和改造也注重了地域文化的传承,比如丽江古城、西塘古镇等,都通过保护传统民居建筑和街道布局来展示地方特色。

最后,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还体现在人才和创新方面。

地域特色的文化对于培养本地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如今台州手工艺的传承,需要一批批熟练的工匠,而地域文化对这些工匠的扎根很关键。

同时,不同地方的文化元素也激发了当地居民的创新能力,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创新发展。

地域文化能够激发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独特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地方特点培育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罗靖亚 11级建筑02班 20115608
重庆的地域文化
重庆作为一个山地城市,地方特色文化已经有很久远的历史,山地建筑,山地交通,山地生活等。

重庆作为我国历史名城,又融合三峡文化、红岩文化、巴渝文化、码头文化等诸多文化形态,地域特征多且明显。

吴良镛教授曾在《北京宪章》中明确指出:建筑学是地区的产物,建筑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若是失去了文脉的传承,没有了地方区域特色,每个城市都将趋同而失去各自应有的独特活力。

重庆相对于一般的平原城市,由于受到特殊城市地形环境的限定,使得城市风貌有两个特点:一是三维的立体城市,城市风貌的地域性较强。

二是由于环境的限制,交通并不是特别方便,城市多通过内部更新来激发老城区的活力而非向外扩张。

比如重庆天地,作为激发老城区活力的一片新商业区,继承了重庆当地的特色风貌,也结合了现代建筑的特点,满足功能和经济需求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对于重庆地域性文化的展现。

正是因为各种限定因素的制约,重庆发展成一座富有自身特色的山地城市,保持了自己对外的独特性和竞争力,并未因为其他不利因素而落后于其他城市。

而且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不但是文脉的传承和发展,也要对一些历史建筑历史空间进行保护,城市迅速的发展,城市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人们之间逐渐变得冷漠,市民逐渐失去处在自己城市的归属感,那种从小生活的空间被大楼替代,城市空间应该体现出文脉的延续性、多样性、结合自然和人性化等,比如重庆的十八梯,江边的吊脚楼,磁器口古镇的巷道,这都是保有当地建筑和空间特色的场所,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十八梯一带的码头职能逐渐褪去,但这个片区依然居住着大量普通老百姓,具有浓厚的市井气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应当对其进行一定的保护,让那份久远的感情存活下来。

案例分析:重庆天地
重庆天地由高低村
落、文化剧场、吊脚楼、
商业主楼及精品酒店五个
精致建筑群落组成,从名
字就可以看出具有一定的
重庆地域文化特色。

从“结合山地地形”
的角度出发,重庆天地位
于渝中区化龙桥临江的坡
地,高差较大,它结合场
地的落差和坡地进行小范
围的场地改造,比如做成高低错落的小台地,形成高低村落。

既顺应地势缓解了建筑对江边的压力,又为后排居民楼留出江景和通风透气的空间,江边看上来的天际轮廓线也舒缓而富有变化。

这种适应地形的设计,节约了挖土填方的经济成本,而且展现出重庆的地域文化并传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建筑空间形态。

从地域性元素和地方材料运用的角度出发,重庆的青砖、坡屋顶、骑楼、小青瓦等,都是极富地域性特征的元素。

重庆天地中用青砖堆叠成建筑,用瓦片拼接成窗花,还有用青石做成的“囍”字,地方性的材料结合传统的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现代建筑,依旧是结合重庆当地的坡屋顶形制,结合木构骑楼的设计,地域性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重新的定义。

重庆天地中木头的运用很丰富,尤其是木构架的装饰和青砖的结合,有一种回归自然地质朴感觉。

还有粗糙纹样的石头铺装,无处不显示出一种结合自然地感觉。

案例分析:十八梯
十八梯片区位于重庆
市渝中区,南临长江和滨
江公园,北靠重庆经济金
融中心———解放碑商
圈,西北与通远门很近。

十八梯是重庆上半城通向
下半城的一条老街道,街
上散发着浓郁的市井气
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
真实写照,具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和景观资源。

高楼
林立的今日城市,十八梯
这样的城市记忆尤其可贵,位于解放碑商圈旁边这样一个地理位置,新旧建筑和空间形态的对比,更是凸显出了十八梯作为一个传统地域性文化色彩强烈的空间。

“较场口大惨案”发生在这里,也使得十八梯成为一个承载民族深刻、悲痛记忆的一个场所,是精神的寄托。

从十八梯的空间尺度来看,作为一个老的片区,他和瓷器口一样,空间尺度小,是对人关注的一个尺度,有别于现代城市满足车辆交通的需求,他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对人的一种尊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十八梯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逐渐退化成城中村,一片甚至连卫生要求都不达标的地区,也有很多原住民逐渐的搬离这块区域,但是,这里的日常生活仍旧是老重庆的写照,那种生活气息浓厚的屋檐下聊天,和邻里关系的和谐,人和人之间的相处融洽,处处都是茶馆的喧闹声,山地院落空间的生活,都是现代城市所不具备的,现代小区景色再美卫生再好,但是邻里之间的陌生已经不可避免了,那种有地域性特色的生活状态也消失了,的确,没有那样的空间,就没有那样的行为。

而今提倡对人的关怀,毕竟城市是服务于人的,应该关注人的尺度和人生活的舒适性,还有各个地区不同的人的生活习性和空间需求。

从十八梯结合地形来看,十八梯由于是较为原始的居民房屋,对于地形的改动小,多为结合地形,因而形成了富有山城地域性特色的山地院落空间,随着踏步而上,随着等高线进行转折,依缓坡而建楼房,踏步旁边,建筑檐下形成了坡地商业空间“竖街”。

在当代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土地的控制已经远超以往,反而愈加不重视对于地形的利用和对于环境的尊重,这种难得的山地空间应该建造出有自身特色的建筑和其空间环境。

例如洪崖洞,利用攀附在落差极大的地形上的建筑解决了高差问题和交通问题,也带来了极富特色的巷道空间和垂直交通。

结语
在城市趋同化的今天,城市的地域性文化的发展应当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只有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文化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如同重庆当今修建的川美新校区,重庆新天地,他们的成功都是发展当代建筑的同时结合了传统文化特色,强调了地域性文化特征,让人们容易亲近,有归属感,也丰富、强化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

所以,强调地域性应当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