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_2017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

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是提升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所指主导产业包括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17年。

一、产业基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市已形成门类较多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一)产业规模较大。2013年,全市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三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8.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9.8%。其中,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户数、从业人数、实现工业增加值、实现利润总数,均占全市规上工业总数1/3以上。全市接待游客与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千万人次和百亿元大关。注:装备制造产业系以金属结构制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主体,包括橡胶零件制造(总量约占橡胶制品业90%以上);文化旅游产业包括文房四宝及工艺品、各类印刷企业、演艺和娱乐、旅游休闲;食品医药产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

(二)优势特色较多。截至2013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产业拥有上市公司3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6户,建成

59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4个省级装备质检中心。中鼎集团、宣纸集团和南华电机等在全国同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詹氏食品、宣酒集团等在全国同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全市拥有4A级以上景区15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和省文化遗产5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2个。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示基地25个,优质家禽年出栏量占全省一半以上。

(三)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发展进一步向园区集中,13个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市本级集中示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宁国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以上。初步形成国有影响的橡胶密封件生产基地和耐磨材料、电机、压力容器、汽车覆盖件、宣纸及文化旅游等产业集聚区。

同时,我市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领军企业少。缺少生产经营终端产品,能够引领产业链整体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二是配套能力弱。各类产业园区专业化不明确,功能特色不明显,配套协作能力差,资源综合配置能力不强。三是创新平台小。中心城市建设启步迟、规模小、功能不全,缺乏人才配套设施建设和有吸引力的引进培养政策,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缺乏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机制,产品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发展不快。

二、机遇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拉动投资,又拉动消费。随着户籍制度、收入分配等改革的推进,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养老、保健、旅游等医药食品和生态绿色消费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国家层面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推出,国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整,

以区域经济体为发展形态的增长极增多,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和都市圈规划的实施,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等,将为我市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来更多有利条件。——产业转移新变化。新一代智能制造、网络技术应用,降低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门槛。制造业轻型化,产业分工精细化,降低了产业转移的时间和成本,催生了新的业态。

(二)面临的挑战——“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双重任务。我市经济总量偏小,做大经济总量仍是首要任务。主导产业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升级跟不上需求升级的步伐。经济发展存在总量偏小与质量偏低并存的突出问题。——“环境约束、要素趋紧”双重压力。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市相当多的区域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产业用地、劳动力、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要素约束。节能减排和转型发展的刚性要求,决定着产业发展面临越来越高的环境门槛。——“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双重竞争。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调整期,周边城市不断壮大城市发展平台,增强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吸引力,产业极化效应将进一步强化,我市产业发展面临边缘化、低端化挑战。

三、总体思路

根据省政府对各市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区域条件、资源禀赋、市场机会、成长潜力等评价指标,按照错位发展、重点培育的原则,选择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为我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明确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为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实力的首位产业。

我市发展主导产业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新型工业化等“四化同步”发展要求,坚持低碳、创新、集群发展导向,以产业集中示园区、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引进培育大企业、推进落实大项目为抓手,以提升创新能力为动力,点面结合,集聚配套企业,做长产业链,做大产业群,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使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市发展主导产业的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结构相结合。把增量投入作为促进发展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力量,迅速扩大主导产业规模。同时,依循主导产业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产业先发展、后升级的老路,在产业规模持续扩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

——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产业特色相结合。把握国际国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移项目的产业、人才、技术等多重承接,避免出现“候鸟经济”现象。利用我市区位、资源等综合优势,在承接过程中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坚持打造产业链条和锻造核心能力相结合。依托现有产业领域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产业链条。着眼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引进、整合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提升优势领域对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与配套能力,明晰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培育领军企业与构建产业集群相结合。通过引进和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发挥龙头项目的产业关联效应,在实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和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同时,围绕核心企业,发展包括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