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合集下载

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式

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式
162
2012 年第 3 期
浅析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式
石秋芳
( 山东能源集团技术研发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 煤炭的利用必然伴随 CO2 的排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煤炭提质加工、高效燃煤发电、工业锅炉洁净燃烧等技 术提高能效。 关键词 煤炭 提质 发电 利用 中图分类号 X38 文献标识码 A
煤炭是碳排放系数最高的高碳能源,煤炭的清洁 高效利用是 高 碳 能 源 低 碳 化 利 用 的 关 键。 发 电、工 业 锅炉和煤化工基本涵盖了目前和未来 20 年内的用煤 领域,是我国近期和中长期主要的洁净煤应用方向,也 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如何减少煤炭对环境的 污染、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将是我国能源领域重点研究 的课题。
2012 年第 3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3
选煤厂瓦斯监控系统的设计浅析
马亮
( 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选煤一所,河南 平顶山 467002)
摘 要 该文分析选煤厂瓦斯的来源,探讨设置瓦斯监控系统的必要性,介绍设计选煤厂瓦斯监控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基于 PLC 控制的瓦 斯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 瓦斯监控 选煤厂 PLC 中图分类号 TD948. 9 文献标识码 A
瓦斯产生爆炸必须具备 3 个要素: ( 1) 瓦斯浓度: 5 ~ 16% ; ( 2) 高温火源: 650 ~ 750° C; ( 3) 氧气浓度: 不 得低于 12%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瓦斯就不会发 生爆炸。
( 1) 超( 超) 临界发电技术。超( 超) 临界发电技 术,采取大容量、高 参 数 机 组 具 有 明 显 的 效 率 优 势,降 低发电煤耗,减少碳排放。
( 2)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此技术发电效率 高,CO2 产生浓度高,便于封存或再利用,节约捕捉成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摘要:低碳经济是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目前,低碳经济已经是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行之有效的方法,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面对气候变化谈判的日益深入,各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都采取积极的态度。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保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而提出一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经济结构一、低碳经济及其特征“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是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

在这本书里,英国政府针对进口能源高度依赖和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有义务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出了一系列的减排目标,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发展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1]“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还有的学者认为[2]“低碳经济是指在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在应对气候变暖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核心是通过创新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通过引导鼓励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通过转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理念,实现更低碳排放下的经济繁荣。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回顾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其发展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化之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正在向“低碳化”发展。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十二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十二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十二1、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没有()D增物质化模式是指()A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包括()D人类用水量中,25%的消费被用于工业,()以上则用于农场和牧场。

C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的关系C严刚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是指()A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B(),美国的 "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这个臭氧洞D()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C()是低碳消费品的提供主体,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 B成年人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D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为()A(),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C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B()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A()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C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D()臭氧层耗损也很明显D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属于()C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人成了难民。

A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C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是()B()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A()是指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率,构建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责任理念A人体减少水分()便会引起疾病B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驱动型”发展阶段C清洁能源,包括()C()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

B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位B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属于()A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CD冯之浚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B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ABC践行低碳生活要()ABCD为实现有效调控,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ABCD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ABCD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企业生态伦理是指在处理企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的总和ABD低碳农业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的新路子ABC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低碳经济考试1

低碳经济考试1

该试卷78分,确实过关(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我国钢铁产业的低碳转型重点不包括(A) 改变生产方式(B) 发展低碳技术(C) 提高产业集中度(D) 扩大产能[分值:1.0] 2. ()年制定了巴厘路线图。

(A) 1992(B) 1997(C) 2008(D) 2009[分值:1.0]3. ()提出的控制论理论使自动化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A) 瓦特(B) 纳维(C) 哥伦布(D) 海明威[分值:1.0]4. 我国在哥本哈根国际气象大会举行前,向国际承诺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多少?(A) 40-45%(B) 30%(C) 25%(D) 50%[分值:1.0] 5. 节能技术主要指()(A)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B) 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C) 太阳能(D) 风能[分值:1.0] 6. 下面哪些不属于新能源产业(A) 风电(B) 核电(C) 火电(D) 太阳能光伏发电[分值:1.0] 7. 目前世界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A) 荷兰(B) 中国(C) 法国(D) 比利时[分值:1.0] 8. 下列废旧产品中,哪种属于法律禁止直接再利用()(A) 报废汽车(B) 废旧电视机(C) 废旧家具(D) 废旧报纸[分值:1.0] 9. 哥本哈根规划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立城市(A) 2015年(B) 2020年(C) 2025年(D) 2035年[分值:1.0]10. ()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

(A) 低碳经济(B) 绿色经济(C) 循环经济(D) 传统经济[分值:1.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A) “五位一体”(B) 三位一体(C) 六位一体(D) 八位一体[分值:1.0] 12. 我国低碳建筑的样板是(A) 上海世博园(B) 北京奥运村(C) 广州亚运村(D) 故宫[分值:1.0]13.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购买发动机排量1.6L及以下节能型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每辆补贴()元。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煤 的 清洁 高 效 利 用 是 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
倪 维斗 , 陈 贞
( 电力 系统 及 发 电设 备 控 制 与 仿 真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 清华 大学 热 能 工 程 系 , 京 1 0 8 ) 北 0 0 4
摘 要 : 现 在 是 、 来 仍 是 中 国 的 主 力 能 源 , 煤 用 于 发 电 的 比 例 将 越 来 越 大 。 煤 的 直 接 燃 煤 将 且
第4 1卷
第 5 期








Vo . 1 No 5 14 .
Se . 20 0 p 1
21 0 0年 9月
j oURNAI 0F TAI YUAN UNI RS TY CH N0I VE I OF TE 0GY
文 章 编 号 : 0 - 43 2 1 05 04 4 0 1 07 9 2( 0 0) — 5 — 5
临 的 能 源 挑 战 的 重 要 方 案 , 施 多 联 产 能 源 战 略 刻 不 容 缓 , 误 过 渡 到 以 煤 气 45 核 心 的 多 联 产 技 实 延 t为
术 的 时 机 , 会 显 著 增 加 将 来 中 国 治 理 空 气 污 染 的 成 本 、 以 控 制 未 来 石 油 进 口 , 及 大 大 增 加 减 将 难 以 排 温 室 气 体 的 成 本 。 中 国 CO 减 排 应 从 煤 化 工 开 始 , 累 经 验 , 步 过 渡 到 “ GCC+ 多 联 产 + 积 逐 I
目前 在 役 的 化 石 能 源 。 而 我 国却 处 于 总 能 耗 急 剧 增
总 的来说 , 国能源 领域 面临着 五大 严峻挑 战 : 我 即总 量需 求 的巨大压 力 , 体 燃 料 短 缺 , 液 环境 污 染 严 重 , 温 室气 体 排 放 , 8亿 农 民及城 镇 化 需 要 清 洁 能源 供

低阶煤的分质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低阶煤的分质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低阶煤的分质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霍鹏举【摘要】针对以直接燃烧和单一转化为主的煤炭使用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结合低阶煤的密度小、含水率高、挥发分高及热稳定性差等性质,分析低阶煤热解工艺的技术经济性及研究进展,阐述了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龙成低温热解以及低阶粉煤气固热载体双循环快速热解等先进煤炭分质技术,重点讨论了油气尘高效分离、半焦合理利用、废水深度处理等核心技术以及节能环保、全产业链配套等影响分质利用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展望只有解决了煤热解技术中关键核心技术、煤焦油高附加值深加工以及热解气利用等问题,才能在分质利用全产业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低阶煤的清洁高效转化.【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8(047)010【总页数】5页(P2287-2291)【关键词】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发展前景【作者】霍鹏举【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碳氢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23.2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导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是实现我国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资源。

我国的煤炭资源条件不好,次烟煤和褐煤等低阶煤种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5%以上,其低热值、高反应活性、高挥发分以及易自燃的特点决定其利用方式[1-2]。

目前,现阶段我国粗放式的煤炭利用方式,以燃煤电厂、工业锅炉、窑炉等为主的大型工业用煤再加上散烧煤消耗了80%以上的煤炭,基本上只利用了煤炭的燃料属性,不仅造成煤炭分子中大多数有用成分的浪费和经济损失,还将部分资源转变成污染环境的排放物[3-4]。

煤炭巨大的使用量和相对粗放的利用方式是大气污染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因此,开发多种技术相耦合,能够梯级利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环保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是当前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以热解为龙头的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在提取煤焦油、煤气等高附加值组分后,再与传统煤化工、现代煤化工、超超临界发电、IGCC等领域实现耦合,构筑起跨行业发展的大煤化工架构,使煤炭高效利用的途径更丰富、前景更广阔。

我国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

我国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

我国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煤炭工业开拓前进阶段,时间从1948至1977年。

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支护取代木支护,逐步淘汰落后的柱式体系采煤法,开始夯实壁式采煤法的主体地位。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滚筒采煤机的问世,采煤机、单体支柱、金属顶梁和刮板输送机配套的普通机械化采煤方法逐步推广与应用。

20世纪70年代后期,单体液压支柱研发成功并大规模推广,使得普采逐渐发展为高档普采,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改善了工人劳动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

该阶段,产能不足以支撑社会主义建设是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薄弱的工业基础制约了煤炭产能的提升,同时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此,全行业勠力同心,通过技术引进与改造使得我国煤炭产量由1949年的3200万t迅速提升到1977年的5.51亿t;百万吨死亡率由1949年的22.28%降至1977年的9.95%。

第二阶段是煤炭工业发展改革阶段,时间从1978至1993年。

20世纪70—80年代是我国综采技术的起步和发展阶段,煤炭行业掀起了新一轮采煤工艺革新。

1978年,我国引进了100套综采成套装备,开启了综合机械化生产时代;80年代,引进和研发了放顶煤开采技术;1990年,年产25万t的水煤浆试验厂开工建设,探索了水煤浆代油并减少环境污染的新途径。

该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对煤炭的需求进一步激增,地方乡镇煤矿粗放发展,供需紧张与安全问题仍是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综采技术的推广普及使我国煤炭产量由1978年的6.18亿t提升到1993年的11.5亿t,百万吨死亡率由1978年的9.44%降到1993年的4.78%;同时,原煤入选率由1978年的16.7%提高到1990年的17.7%。

第三阶段是洁净煤技术框架形成阶段,时间从1994至2005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洁净煤技术,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视煤炭清洁利用,以解决煤炭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

“关于研究我国大力开发推广洁净煤技术问题会议”,确定成立了国家洁净煤技术开发推广领导小组。

低碳经济视角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

第2 7卷
第 1 期

特稿 ・
低碳经济视角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
李 中元
( 山西省l 丰 十 会科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 摘
要 】我 国多煤 、 贫油、 少气的资源结构 决定 了在未来很 长一段 时期 内 煤炭仍是主体能源。 传统煤炭利用产
生的二氧化碳 排放 引起 严重的生态和环境 污染。煤炭的清洁 高效利用不仅是低碳经济下保持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
源 于 化石 燃 料燃 烧 。因此 , 要 有 效地 控 制 二 氧 化碳
的排放特别是 因化石能源消费造成 的二氧化碳排 放, 将 直接关 系到世界各国减排措施 、 政策及 战略
的制 定 。
的化石燃料 , 人类对其利用和依赖程度正在逐步增 加 。世 界煤 研 究 所发 布 的报 告指 出 , 全球 煤 储量 可
2 0 2 0年单 位 G D P的二 氧 化 碳 排 放 比 2 0 0 5年 降 低 4 0 % 一4 5 % 。 因此 , 在 低碳 经 济 的大 背 景 下 , 煤 炭
等 一 系列 因素 的影 响 , 我 国煤 炭行 业 将进 入 一 个 重 大 调整 和转 型 期 , 即将迎 来 一 系列 新 的变 革 。煤 炭 产 业 发 展 的好 坏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未来 经 济 社 会 发展 的质 量 和水平 。因此 , 在 新 的变革 时期 , 只有 对
发展 的重要途 径, 也是我 国能源发展 的战略选择和 当前节能减排最重要 、 最现 实的手段 。本文 简要 分析 了能源结构 中煤炭的主体地位 , 重点 阐述 了目前煤炭行业 面临的形势及清 洁高效利 用存在 的困难和 问题 , 提 出了加快煤炭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我国能源领域面临着五大严峻挑战:即总量需求的巨大压力,液体燃料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8亿农民及城镇化需要清洁能源供应。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能源战略、能源科技、能源政策都应以解决以上五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煤炭仍将长期作为我国能源的主力,因此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综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方案。

一、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无法改变以煤为主的现实。

1、可再生能源在近10~20年难以解决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急剧增长,可再生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2020年以前很难在总能源平衡中占有一定份额的比例,因此2020年以前可再生能源在份额上不能解决我国能源的主要问题。

2、能源供应仍将长期以煤为主,未来40多年必然会有巨大的煤炭消耗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高耗能国家,人均能耗稳定在11tce/人左右;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中等耗能国家,人均能耗稳定在5~6tce/人左右。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一级2050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人均能耗的稳定值应争取控制在更低水平一级更加节俭的生活方式,例如将人均能耗定位于4tce/人左右。

在最可能情境下,2050年我国人口达到15亿左右,则总能耗60亿tce左右,取63.5亿tce作为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天花板”。

即使考虑了各种可再生能源、核电、天然气、石油需求等较快发展,并充分考虑技能的潜力和节俭的生活方式,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构成中仍占35%以上,而年煤炭需求量不会低于20亿tce/a,未来40年(2010—2050)累计消耗的煤炭总量将在900亿tce以上。

因此,未来我国能源即使考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均得到极大发展,以及严格的节能措施,煤炭(知道2050年或更晚)也仍将在我国能源供应中起到主导作用。

资源和环保呼唤煤的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累计耗煤将达900多亿tce,如何利用好这900亿tce是我国能源工作者面临的“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和详细的规划。

煤炭在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行业的利用都需要做精细的分析,如未来发电所用的煤炭占煤炭份额不断增加,各种发电方式如何选择,特别是考虑到CCS,都需要有整体的规划和战略布局。

三、煤基多联产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战略方向1、煤基多联产打破行业界限,实现能源系统的集成优化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煤基多联产)就是以煤、渣油或石油焦为原料,经气化后成为合成气(CO+H2),净化以后可用于实现电力、化工、热、气的联产。

即在发电的同时,联产包括液体燃料在内的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城市煤气等。

其中的清洁煤发电技术被成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简称IGCC)发电,是洁净的煤气化技术与高校的联合循环技术的结合。

煤基多联产打破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按照系统最优原则,对如发电、化工、冶金等生产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进行充分继承与优化,改变传统的工艺过程,实现氢碳比、压力、温度、物质、燃料“品质”等的梯级利用,从而达到系统的能源、环境、经济效益最优的目的。

煤基多联产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方向之一,是结合我国以煤为主的特殊条件,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道路。

其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很大,是解决我国能源、环境、液体燃料短缺等问题的重要战略方向。

煤基多联产生产过程的能量流、物质流、火用流(Exergy)按最优原则耦合在一起,比分别生产相关产品在基本投资、单位产品成本,污染物的排放(硫、汞、颗粒物)、环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益。

这种多联产系统在化工产品、液体燃料和电力之间可以按市场需求或是发电的“峰—谷”差进行适当调节,有很好的灵活性。

目前纯用于发电的IGCC单位投资较高,与煤基多联产结合生产电力、化工两种产品,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煤基多联产是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上有良好继承性和可行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是实现未来CO2捕捉和埋存的途径,它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中国减排CO2应从煤化工开始逐步过渡到“IGCC+多联产+CCUS”如果煤直接燃烧,从烟气里收集CO2很困难,因为烟气中CO2浓度低(烟囱里CO2的体积分数大约13%~14%,70%~80%都是氮气)、压力低、处理的烟气体积流量大,能耗大(分离过程是耗能过程)。

依靠目前的技术,将发电厂烟囱里的CO2分离出来,处理后埋人地下,整个燃煤发电效率会降低11个百分点,如原来发电效率是45%,则加上CO2捕捉环节会降为34%。

由于发电效率的降低,要得到相同的电量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煤,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

在IGCC多联产系统中。

从煤气化后的合成气中捕捉(Capture)高浓度、高压的CO2,为减排CO2创造条件,虽然也要耗能,但是效率降低大概为6~7个百分点。

所耗费的能量与成本比常规电站烟气中捕捉CO2低得多,且IGCC多联产系统有多种产品,在成本方面可以实现互补,能量可以得到综合利用,又能够提供较低成本的CO2的去除办法。

因此“IGCC+多联产+CCUS”是中国CO2减排的战略方向。

中国应当按照国情走自己的路,从现在开始考虑分阶段减排CO2的问题,我国CO2的捕集、利用和埋存应从易到难,逐步推进。

目前我国已经正大力发展的煤化工(甲醇、二甲醚、直接煤变油、间接煤变油等),在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CO2已经具有较高的浓度和压力,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些“现成”的CO2都直接放入到大气中。

因此我国的CO2减排应从煤化工做起,国家应予以政策支持,如碳税、补贴等,在此过程中,对CO2的处理(化学、物理应用,输运、埋存等)积累经验,就可以马上付诸实施。

考虑未来清洁煤发电,“IGCC+多联产”应尽快地示范,逐步走向大规模发展,按CO2减排需要逐步过渡到“IGCC+多联产+CCUS”。

从直接燃煤电厂烟气中捕捉CO2,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资源和投资,在这方面我们也需要做研究和小规模示范,但是大规模的商业实施还需要观察一段时期。

总之,减排CO2应从易到难,积累经验,逐步推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3、实施“IGCC+多联产”能源战略刻不容缓尽管目前IGCC发电电价成本较高,但是考虑到将来对污染物二氧化硫、氨氧化物、颗粒物、汞的控制要求,以及下一步要进行CO2的捕捉与埋存(CCS),加上可以通过多联产化工产品来降低成本,煤基多联产很重要。

近年来,新建的几亿kW的火电装机采用的基本上是超临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如不及时考虑IGCC+多联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力发展的技术路径被锁定在煤直接燃烧发电的模式上。

一个能源系统的发展与成熟需要多年时间,现在不推进IGCC多联产示范就会延误时机,将来再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煤基多联产所生产的液体燃料,尤其是甲醇和二甲醚是绝好的煤基车用替代燃料,可以有份额地缓解我国石油的短缺。

同时,甲醇还可以用来生产烯烃和丙烯,用煤化工去“替代”一部分传统的石油化工,以减少石油消耗。

二甲醚是一种物理性质与液化石油气(LPG)相近的化工产品,除了替代柴油外,是一种绝好的民用燃料,可以给城市和一些缺乏能源的地区提供清洁的能源服务。

2009年4月8日和5月18日国家标准委相继颁布了《车用燃料甲醇》和《车用甲醇汽油(M85)》国家标准,并分别于2009年11月1日和12月1日正式实施,对醇醚燃料的广泛应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煤基多联产系统组成部件的绝大部分技术是成熟的,如大型煤气化装置、各种化学反应器和相应的催化剂、燃用合成气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

中国已掌握多联产的“龙头”技术——大型煤气化技术,并且已有成功的工业化示范:兖矿集团在山东的IGCC发电与甲醇联产装置属于世界首创,已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井实现了连续盈利。

煤基甲醇联产电系统总能利用效率达到了57.16%.较同比甲醇、电独立生产系统提高了3.14个百分点,供电效率折算达39.5%(同比自备电厂为29%)。

只要我国各部门(煤炭、化工、电力)打破行业界线,通力台作,加上国际合作,推广在中国的应用可以深人挖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潜力。

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是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全局一盘棋,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分阶段、按步骤予以实施。

四、争新能源的定义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的概念不仅仅是资源分类,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资源本身,如煤、气、石油和可再生能源等;第二个环节是转化,如煤转化为电,煤转化为热,或煤变成油等,如何高效、低污染地转化是一个关键的问厢;第三个环节是输运和存储,能源产地和能源使用地是不完全匹配的,我国用能负荷中心在东南沿海,而能源大部分集中在西北,这就存在远距离、高效输运问题,此外,能源有季节性(夏、冬季)和每天24h内用能的差别,所以存储也是十分重要的;第四个环节是能源的终端应用,终端提高能效对节能具有放大效应,终端设备提高1%的相对效率就相当于能源源头提高4%~5%的相对效率。

我国对新能源的定义应符合中国国情。

在我国,除了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之外,凡是相对于当前主力在役能源(指目前主要使用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次能源和相关利用和转化技术)在上述四个环节上有大的变革,能大幅度提高效率、减少污染,降低CO2排放,都应该叫新能源,按此定义现代化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如IGCC+多联产+CCUS就是新能源之一。

五、小结1、考虑未来我国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均得到极大发展,以及采取严格的节能措施,煤炭仍将在我国能源供应中起主导作用。

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构成中占35%以上,而年煤炭需求量高于20亿tce/a,未来40多年累计消耗的煤炭总量将在900亿tce以上。

2、煤的低碳利用是实现中国低碳能源的核心问题,尽管社会节能、总量控制、发展可再生能源都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道路,但最后低碳经济必须要落实到煤的清洁利用上。

3、煤基多联产能源系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案,是解决中国面临的能源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IGCC+多联产+CCUS”是中国CO2减排的重要路径,因此,实施煤基多联产战略刻不容缓。

4、煤基多联产符合新能源定义的范畴,能够实现大幅度的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CO2减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