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材料重型击实试验报告
水稳层【范本模板】

【摘要】通过江苏省205国道新沂改线西南段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详细阐述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材料、生产、摊铺、碾压等环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施工质量控制水泥稳定碎石是近几年新兴的用于高等级公路底基层、基层施工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结构型式.作为沥青混凝土的下承层,因其具有良好的板体性、水稳性和抗冻性,力学强度可视需要而调整以及整体承载能力强等优点,正逐渐受到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青睐。
但因其材料级配、水泥剂量,摊铺碾压、离析处理、成活时间及工后养生在实际施工中较难控制,稍有不甚,就会产生裂缝,厚度、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缺陷,导致沥青面层龟裂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使许多施工企业谈之色变。
本文通过我实习期间在单位几个月来施工水泥稳定碎石的经验进行总结,及通过阅读资料和规范,重点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材料控制、生产拌制、摊铺碾压等环节的施工及质量控制。
205国道纵横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联系着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大几经济区域,是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公xx通道.该线在徐州境内北起自苏鲁交界的韩庄,南止于徐宿交界的新开河桥。
205国道新沂改线西南段的建设,改变了205国道从新沂穿城而过的局面,避免了过境车辆对城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干扰,同时也保证了205国道的正常交通。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减少对新沂市政建设的影响,给城市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的中心地位,以利于新沂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京沪高速公路畅通最强有力的保障,为建设徐连经济带发挥重要作用。
205国道新沂改线西南段按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采用整体式路基,路基宽度26.0米,其中单向行车道宽3。
75米,左侧路缘带0.75米,硬路肩3。
0米(含右侧路缘带0。
5米),土路肩0。
75米,中央分隔带2。
0米。
路面结构上面层为4cm沥青混凝土AC-13,中面层为5cmAC-16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7cmAC-25粗粒式沥青混凝土;1cm厚沥青中砂下封层,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石灰土。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目录一、试验路段的目的 (2)二、施工准备 (3)三、施工工艺流程 (4)(1)施工流程图 (4)(2)安生全生产措施和防范措施 (5)1、安全措施 (5)2、环保措施: (6)3、文明施工 (6)(3)施工工艺 (6)四、试验路质量检查结果 (10)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0)六、养护及维护 (11)七、结束语 (11)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桂兴高速公路第二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路面底基层是在基层下面铺筑的承重层,本高速公路采用级配碎石底基层结构厚度20cm。
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而在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
在底基层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防止在底基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避免出现粘土夹层、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底基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底基层施工任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在建设办工程部、驻地办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合同段于2011年5月30日,在K38+100~K384+300右幅路段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铺筑。
现将试验路段铺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试验路段的目的(1)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理的集料级配。
(2)确定混合料的均匀性。
(3)确定混合料含水量控制方法。
(4)确定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械。
(5)确定压实机械的组合及压实顺序、速度、遍数等。
(6)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7)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
(8)制定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9)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二、施工准备(1)碎石采用三街甲供材料,其石场用联合破碎机扎制的碎石,压碎值%,液限ωL=17%,塑性指数IP=。
水:为青狮潭水库水,该水多为沿线百姓生产生活用水,无污染。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摘要:本文对如何运用钢渣才能使道路整体的耐久性具有最优秀的效果进行如下试验探究,希望为广大业内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钢渣;水泥稳定基层;路用性能引言尽管目前国内外对钢渣研究己经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和规模,但国内对钢渣的利用率还是仍然非常的低效,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试验方案1.1原材料(1)集料:分为粗集料、细集料和钢渣。
粗集料选用石灰岩碎石,细集料选用石屑,技术性质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要求。
钢渣选用某钢铁厂炼钢后产生的钢渣,游离氧化钙和游离氧化镁含量分别为5.53%,4.36%,粒径在4.75~31.5mm之间。
按相应试验规程和检测方法分别测试未陈化和陈化3个月钢渣技术性质,其压碎值和针片状颗粒含量满足各等级道路基层和底基层集料要求,膨胀率与粉化率不满足使用要求,但与规范值相近,故选用陈化3个月钢渣。
钢渣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表1钢渣物理力学性质1.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其技术性质,见表2。
表2水泥技术性质1.2试验方案(1)配合比设计:为较好地解决钢渣膨胀问题,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中水泥稳定碎石骨架密实级配,设计粗型C、中型Z、细型X三种级配。
开展浸水膨胀率试验和CBR试验,比选最优矿料级配;按最优矿料级配和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室内重型击实试验结果,采用静压法成型试件并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最优水泥掺量。
水泥稳定钢渣碎石矿料级配,见表3。
试件尺寸为ϕ150mm×150mm,拟钢渣和碎石比例为60∶40,拟水泥掺量分别为3.0%,3.5%,4.0%,4.5%,5.0%。
表3水泥稳定钢渣碎石矿料级配(2)路用性能试验方案:参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E51—2009)开展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试验方案,见表4,表中标准养生是指在室内(20±2)℃、95%湿度环境下进行养生,现场养生是指室内成型的试件送到现场,覆盖土工膜并与现场基层同步养生。
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与重型击实法的比对分析

2422017年2月下【施测鉴工】住宅与房地产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与重型击实法的比对分析陆 军(通道侗族自治县公路管理局,湖南 怀化 418500)摘 要: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底基层和基层的重要材料.在对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常规重型击实法和振动成型法作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优劣势.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要想获得更好的压实效果,振动压实的方法施工工艺应更为优秀。
关键词: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重型击实法;比对分析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2-0242-01我国大部分高等级公路基层均采用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结构。
文章通过对G218线墩麻扎—那拉提段公路投入使用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室内传统重型击实法应用于工地现场,其压实度有极易超百的现象,对防止半刚性路面早期破坏现象也不明显;而采用振动压实法,通过对击实功的比对、混合料级配设计的比对、试验路段压实度的比对,能有效解决超百现象,显著提高了基层强度,缓解了基层裂缝等问题。
1 压实成型基本原理静压法是由骨料,水泥水化产物,水泥间粘结强度及骨料间嵌挤作用相互混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它具有极好的强度。
静压成型的混合料中,集料只有固定的上下运动,虽然运用了体积分析后的骨架密实结构,但试件成型后达到预期效果的概率不高,存在风险。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设计采用振动成型试验方法进行,振动压实成型法是一种确定材料最佳含水量、成分及最大干密度的施工设计方法。
对颗粒材料施加冲击力是其基本原理。
在振动状态下,材料产生水分离,材料颗粒外层被一层水膜裹覆,成为颗粒运动的润滑剂,从而降低材料间的粘结和摩擦。
2 击实功的比对重型击实法及振动击实法均在一定的容积内对被测材料进行做功,压实成型,但其各项性能受做功大小的影响较大。
重型击实功比振动击实功低其两倍表1 重型击实试验参数及击实功锤质量kg 锤击面直径cm 落高cm 试筒尺寸锤层击数锤击数平均单位击功J 内径cm 高cm 容积cm³4.55.04515.212.021773982.677表2 振动击实试验参数及击实功试验方法振频Hz 振幅mm 激振力N 静面太力kPa击实时间s击实功J 振动击实301.476121401205.881表3 混合料级配对比表级配通过下筛孔(mm)质量百分率(%)31.526.5199.5 4.75 2.360.60.075振动压实法10095~10068~8644~6227~4218~308~150~5重型击实法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还要多,因此振动击实后的混合料具有空隙小、最大密度小等特点(见表1、表2)。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

级配砂砾(砾石)基层1、引用文件《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2、施工准备2.1作业条件级配碎石(碎砾石)的下承层通过各项指标验收,其表面平整、坚实,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中线偏差、宽度、横坡度、边坡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运输、摊铺、碾压等设备及施工人员已就位;拌合击摊铺设备已调试运转良好。
施工现场运输道路畅通。
2.2材料及机具2.2.1材料1)级配砾石做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用做底基层时,砾石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2)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颗粒小于5mm)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应不超过20%。
3)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的颗粒组成及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2.1-1的规定。
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表1.2.1-1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的颗粒范围及技术指标4)级配砾石用做基层时,石料的集料压碎值应满足表1.2.1-2的规定。
表1.2.1-2 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压碎值2.2.2机具主要机械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水车、运输卡车等。
小型机具及检测设备:蛙夯或冲击夯、手推车;水准仪、全站仪、3m直尺、平整度仪、灌砂桶等。
3、关键工序及操作工艺3.1工艺流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运输→摊铺(平地机布料、整平)→碾压→接缝→养护3.2准备下承层下承层应平整、坚实,具有路拱。
新建下承层应通过验收,达到本规程规定;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用必要的处理措施。
下承层不宜作成槽式路面。
3.3施工放样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上明显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
中线、边线、标高标记明显。
3.4级配砾石(砂石)材料拌合。
级配砾石(砂石)可在拌和厂用多种机械进行集中拌合,如强制式拌合机、卧式双转轴桨叶式拌合机、普通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等。
重型击实标准

重型击实标准重型击实标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于重型设备或结构物的冲击实验所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设备或结构物在受到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同时也保护使用者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在进行重型击实测试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重型击实标准对于测试设备和试验条件有着明确的要求。
测试设备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保证其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结果。
同时,试验条件也需要严格控制,包括冲击速度、冲击角度、冲击方向等,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其次,重型击实标准对于测试样品的选择和准备也有着详细的规定。
测试样品需要代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设备或结构物,同时也需要符合相关的材料和制造标准。
在准备测试样品时,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准备工作,以确保测试过程中不会出现样品本身的问题影响测试结果。
重型击实标准还对于测试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有着严格的要求。
测试过程中需要对冲击实验进行全程记录,包括冲击力、变形情况、损伤程度等数据的采集。
同时,在测试结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得出准确的测试结果和结论。
最后,重型击实标准对于测试结果的报告和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
测试结果需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报告,包括测试过程、数据采集、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同时,测试结果也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解释和使用,以保证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总之,重型击实标准是保证重型设备或结构物在受到冲击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于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循标准要求,才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为工程设计和实际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泥碎石基层、二灰碎石基层、底基层质检项目标准和检验方法

检查项目
层次
质量标准或允许偏差
检验频度
检验方法
水泥(石灰)剂量
基层
不少于设计值-1%
每5000m2不少于6个样品
以用量控制,每5000㎡至少检查一次
集料压碎值
基层
≤30%
根据观察,异常时随时试验
压力机
底基层
≤35%
压实度
基层
≥98%(重型击实标准)
挖坑检查,与压实度试验同时进行
底基层
-10mm
每4000m2不少于5个点
宽 度
基层
不小于设计宽度
每100m检查一处
用钢尺丈量
底基层
7d浸水抗压强度
基层
4Mpa(1.0Mpa)
每2000m2取不少于6个试件
在现场取样,室内制作试件试压
底基层
0.6MPa
外观检查
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无波浪和明显轮迹(≤5 mm),颜色均匀一致,无起皮、坑洼、弹簧等现象。
每2000m2不少于3处
灌砂法
底基层
≥97%(重型击实标准)
平整度
基层
﹤8mm
每100延米不少于3处,每处3尺,取最大间隙平均值
用3m直尺检查底Leabharlann 层﹤12mm高 程
基层
+5mm;-10 mm
每10m一断面,测点间距不大于10m
用水准仪测量
底基层
+5mm;-15mm
厚 度
基层
-8mm
每5000m2不少于6个点
备注
在完成密实度、厚度取样检查后,样坑必须用低标号水泥混凝土填补密实。
水泥稳定砂砾的击实试验方法研究

水泥稳定砂砾的击实试验方法研究摘要:水泥稳定砂砾材料作为基层材料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经济实用的特点,在城市道路基层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分析试验击实方法存在问题,并提出水泥稳定砂砾的试验方法。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击实实验;问题及方法Abstract: the cement stabilized sand gravel material as the basic material high strength, good stability, economic and practical, in urban road base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st compaction method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test method of cement stabilized sand gravel.Keywords: cement stabilized sand gravel;tamping experiments; Problems and methods一、击实方法存在的问题《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实验规程》中要求水泥稳定砂砾材料采用的击实方法是标准击实试验的方法,要求通过预定5~6个含水量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并最终绘制含水量-干密度曲线,并要求曲线必须为凸型( 以便于拟合得到二次曲线,求解最大干密度与最佳含水量) 。
由于砂砾材料为自排水式结构,不具备粘性土的击实特性,而最终根据击实实验的结果绘制的曲线也并非规范定义的凸性曲线,因此也就不存在最佳含水量的概念。
这种现象的存在给试验规程在实际应用中出现较大的困难。
很多试验验单位,包括施工与监理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不得不根据经验来进行修正、修饰曲线,人为地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做出估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托单位名称
试验单位
委托单编号
试验完成日期
年月日
现场桩号
试验规程
JTJ+301-85
试样描述
试验人签字
审核人签字
路面基层材料重型击实试验记录
试样中大于颗粒含量= %风干试样含水量= %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干密度(容量)
加水量
g
筒+湿试样重g来自筒重g湿试样重
g
湿密度
g/cm3
干密度
g/cm3
含
水
量
盒号
盒+湿试样重
g
盒+干试样重
g
盒重
g
水重
g
干试样重
g
含水量
%
平均含水量
%
最佳含水量= %
最大干密度= g/cm3
注:以干密度为纵座标,含水量为横座标,用普通直角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定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