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习题:实验板块综合练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优选习题 实验设计练(二)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优选习题 实验设计练(二)Word版含答案

实验设计练(二)实验设计练第14页1.绿叶海蜗牛具有一种保存并不损害叶绿体的非凡才能,即通过进食绿藻就可以将植物体内的叶绿体储存在自己体内,该过程被称为盗食质体。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海蜗牛会盗取藻类的基因并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上以遗传给下一代,绿叶海蜗牛的基因不会对其原有基因产生影响,这种变异方式为。

(2)储存了叶绿体的绿叶海蜗牛的体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

(3)绿叶海蜗牛没有贝壳,看上去像片叶子,而且其与植物的相似度较高,若长时间不见光就会枯萎,由绿变棕,最终死亡。

针对此类现象,某实验小组欲探究光照强度的大小对绿叶海蜗牛生长状况的影响,请设计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1)基因重组(2)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3)实验设计: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绿叶海蜗牛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低、中、高三种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绿叶海蜗牛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体色鲜绿且体型呈展开叶状即生长良好的一组所对应的光照强度较为适宜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绿叶海蜗牛会盗取藻类的基因并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上,即藻类的基因与绿叶海蜗牛的染色体基因发生了重组,属于基因重组。

(2)黑暗条件下,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储存了叶绿体的绿叶海蜗牛的体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实验设计: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绿叶海蜗牛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低、中、高三种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绿叶海蜗牛生长状况。

实验结果:绿叶海蜗牛体色鲜绿且体型呈展开叶状,则生长良好对应光照强度较为适宜。

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32)果蝇因为体型小、易饲养、繁殖快等优点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黑腹果蝇做实验研究性状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长翅,由此可判断是显性性状。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热点3实验试剂(含答案)

2019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热点专项练热点3实验试剂(含答案)

热点3 实验试剂专项专练,突破高考热点大关,冲刺满分!1.下列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片时,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水解时,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C.冲洗时,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D.染色时,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解析】选D。

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是观察人体活细胞时需要的操作,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活性,故A正确;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故B正确;用缓水流冲洗载玻片以防盐酸影响染色,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故C正确;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故D错误。

2.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脂肪C.将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D.常温条件下,RNA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解析】选B。

胡萝卜汁本身呈现橙黄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可以检测脂肪;在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不能混合后加入,要先加入A液,摇匀后,再加入B液;常温条件下,DNA与甲基绿结合,呈现绿色。

3.下列有关对高中生物实验中酸、碱性物质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配制斐林试剂时NaOH为CuSO4与还原糖的反应提供碱性条件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使细胞相互分离C.浓硫酸为橙色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的反应提供酸性条件D.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甲基绿、吡罗红进入细胞进行染色【解析】选A。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生物卷(全解全析)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生物卷(全解全析)

123456C B C C C C1.C 【解析】核糖体中的核酸是RNA,RNA 在细胞中不属于遗传物质,A 错误。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不发挥作用,B 错误。

细胞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C 正确。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与遗传物质无关,D 错误。

3.C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 正确。

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正确。

谷氨酸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C 错误。

神经细胞兴奋时,Na+大量内流,导致膜两侧Na+的浓度差变小,D 正确。

4.C【解析】图中①、②过程均为RNA 复制过程,需要RNA 复制酶和核糖核苷酸参与,A 错误。

图中③ 过程需要宿主核糖体参与,此过程有A—U 和G—C 两种碱基配对方式,B 错误。

+RNA 复制产生子代+RNA 的过程,先复制产生﹣RNA,然后再复制产生+RNA,所以消耗的原料用于合成互补的两条RNA,因此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C 正确。

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效应T 细胞会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D 错误。

5.C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信号物质可吸引害虫天敌前来捕食害虫,这说明顺-3-己烯醇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 正确;顺-3-己烯醇通过吸引害虫天敌、传达信号给周围茶树两方面的作用来防御害虫,所以人为喷施一定量的理科综合生物第1 页(共5 页)顺-3-己烯醇可提高茶树防御害虫的能力,B 正确;受害虫侵害的茶树释放的顺-3-己烯醇既可直接传递信息给害虫天敌,又可传递信息给其他茶树,C 错误;一片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该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D 正确。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2卷)(生物部分)答案详解(附试卷)

2019年高考理科综合(2卷)(生物部分)答案详解(附试卷)
传递到大顶皮层产生渴感: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下,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以减少水分随尿液流失,D 项符合题意。
【考点】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水盐平衡调节 【考查能力】理解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解析】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葡萄糖是细胞呼吸的原料而不是产物,A 选项错误; B:在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在相应酶的催化下, 丙酮酸转化为乳酸,B 选项正确; C:在马铃客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 分子葡萄糖分解成 2 分子丙酮酸,并且释放出少量 能量,C 选项错误; D:一般来说,氧气浓度的升高会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故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不 会增加酸味的产生,D 选项错误。
【答案】(1)太阳能;初级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生产者呼吸
【解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其自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直接流向初 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2)若干小时后,添光的乙瓶中的氧气含量(C)与水样中氧气的初始含量(A)的差值表示这一 时间段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水样中氧气的初始含量(A)与不透光的甲瓶中的氧气含量 (B)的差值表示这一时间段内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C 与 B 的差值表示这一时间段内生产者 光合作用的总产氧量。 【考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考查能力】理解、综合运用 32.(12分) 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 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①:让绿叶甘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 实验②: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 回答下列问题。 (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教师版-2019年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 遗传的基本定律专题》

教师版-2019年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 遗传的基本定律专题》

绝密★启用前2019年高三高考生物第二轮验收测试《遗传的基本定律专题》1.已知蔷薇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

蔷薇的花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现取3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色纯合品种甲、乙、丙分别与红色纯合品种丁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用甲、乙、丙3个品种中的________两个品种杂交可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

(2)实验二的F2中白色∶粉红色∶红色=________,其中白色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从实验二的F2群体中选择一开红色花的植株,为了鉴定其基因型,将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蔷薇杂交,得到子代种子;种植子代种子,待其长成植株开花后,观察其花的颜色及比例。

①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若所得植株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则该开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答案】(1)aaBB甲、丙(2)7∶6∶35(3)①全为红色(或红色∶白色=1∶0)AAbb②红色∶白色=1∶1Aabb(①和②的答案顺序可以颠倒)【解析】根据表中内容分析:A为红色基因,B为红色淡化基因,所以红色为A__bb,白色为aa__或__BB,粉红色为A__Bb。

红色纯合品种丁的基因型为AAbb。

实验一:F1为粉红色,F2为白色∶粉红色∶红色=1∶2∶1,所以F1粉红色为AABb,所以甲是AABB。

实验二:F1为粉红色,且乙与甲的基因型不同,所以F1为AaBb,乙为aaBB。

实验三:F1为红色,所以丙为aabb。

(1)由分析可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甲为AABB,丙为aabb。

要得到粉红色品种的子代,需选用甲、丙两个品种杂交。

(2)实验二的F1为AaBb,自交得F2中白色为1/4+3/4×1/4=7/17,粉红色为3/4×1/2=3/8,红色为=3/4×1/4=3/16,故比值为7∶6∶3。

2019年高考生物题型分类——生态板块综合应用

2019年高考生物题型分类——生态板块综合应用

例8 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 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例3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 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 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 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标记数( 雌性个体数(只) 只) 只) 初捕 重捕 50 50 50 10 28 32 雄性个体数(只) 22 18
答 案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解 析
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 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点时,出 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D正确。图乙代表 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 现为数量增加,A错误。在b点时捕捞鱼类有利于该种群的持 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B错误。出生 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 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 度的大小,C错误。
解 析 答 案
解析: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 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错误;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 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 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 的变化而发生波动,D错误。
例2 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 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 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共六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共六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共六套)试题部分2019年高考(人教版)生物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一)总分:90分,时间:4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与液泡有关C.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的边界2.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3.用纯合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实验结果如下,下列推断错误的是()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4.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B.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C.当摄入食物过咸时将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D.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是切断血糖的来源5.N t表示该种群第t代的种群密度,N t+1表示该种群第t+1代的种群密度,下/N t的关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表示某经济动物种群密度N t与N t+1A.种群密度为a时,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b和e都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c点时,该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D.种群密度为d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6.下列有关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淀粉作为底物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能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C.用H2O2作底物验证酶的高效性时,通过测定气泡或者氧气释放的多少可达到目的D.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时,应先用设定的温度分别处理底物和酶液后再混合二、非选择题: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精品资料组合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精品资料组合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9 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精品资料组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构成生物体旳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旳叙述,正确旳是( )A.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以上物质均可作为能源物质B.这些物质均可利用特定旳试剂,通过该显色反应来进行鉴定C.以上物质均可作为激素调节生命系统D.以上物质中旳脂质、蛋白质、核酸都可以催化细胞代谢反应旳进行2.下列各选项为组成生物体旳元素及其化合物旳有关叙述,其中错误旳是( )A.由 DNA 分子控制合成旳 RNA 完全水解,则水解后得到旳化学物质是核糖、碱基和磷酸B.若某化合物是由 C、H、O、N 和S 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催化作用C.若某化合物含 C、H、O、N 和S 等元素,则该化合物能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旳核糖体D.若某蛋白质由 M 条肽链、N 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 M+N 个氧原子3.已知某条肽链由88 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 个,甲硫氨酸5 个且在肽链中旳位置为 3、25、56、78、82,甲硫氨酸旳分子式为 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旳是( )①合成该多肽旳氨基酸共有 N 原子数目 94 个②若去掉该多肽中旳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 10 个③若去掉该多肽中旳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 5 个④若去掉该多肽中旳甲硫氨酸,O 原子数目减少1 个A.①B.①②④C.①④D.②③【试题出处】2012·哈尔滨三中模拟【解析】 R 基团上有 5 个氨基,N 原子共有 93 个,每去掉一个甲硫氨酸会减少 2 个肽键,去掉氨基酸后由一条肽链变成了六条肽链,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了 5 个.【答案】 C【考点定位】氨基酸旳结构4.磁共振技术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旳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旳是( )A.构成人体旳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旳B.水在细胞中旳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会改变旳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旳化学变化D.发生病变旳器官,细胞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5.甲型H1N1 病毒旳遗传物质是RNA,病毒表面有H 系列和N 系列旳不同糖蛋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旳是( )A.甲型 H1N1 病毒基因旳复制在宿主细胞中完成,其原料只有 4 种核苷酸B.鉴定甲型 H1N1 病毒旳蛋白质旳试剂可用双缩脲试剂C.H 系列和 N 系列旳不同糖蛋白决定病毒旳特异性D.可用灭菌后旳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甲型 H1N1 病毒6.如右图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旳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C、D、E1、E2为小分子化合物,F、G、H、I、J 均为大分子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旳是( )A.控制生物性状旳物质是 FB.C 和D 共有旳元素有 C、H、O、NC.E1和E2旳区别是空间结构不同D.G 可从细胞核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7.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旳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旳数量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程度,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旳是( )试剂种类碘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甲+++++++乙++++++++丙+++++++A.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旳物质发生旳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这三种试剂旳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8.下图中是生物体内几种有机物组成以及它们各自旳关系图,m1、m2、m3、m4分别是大分子物质 M1 、M2、M3、M4旳组成单位.下列说法正确旳是( )A.相同质量旳 M1和 M2被彻底氧化分解,则 M1旳耗氧量多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 M3旳种类不同取决于基因旳选择性表达C.m3和m4之间旳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旳种类不同D.不同旳 M4在结构上旳区别主要是 m4旳连接方式不同【试题出处】2012·济南一中模拟【解析】由图可知 m1、m2、m3、m4分别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M4有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种,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碱基旳不同.【答案】B【考点定位】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旳性质二、非选择题9.下图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旳相互关系,其中a、b 表示有机小分子物质,A、B、X代表有机高分子物质,虚线表示遗传信息旳流动方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催化①过程旳酶主要是;完成②旳场所是.(2)B 可分为B1、 B2、 B3等,其原因是:从 b 分析是;从B 分析是.(3)与合成B3有关旳A 片段在人体旳肝细胞中是否存在?.原因是每一个体细胞中.(4)图中Y 是指.(5)A 旳基本骨架是,若B 水解成m 个b,则控制B 形成旳A 中旳a 至少有个.【答案】(1)RNA 聚合酶核糖体 (2)氨基酸旳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旳空间结构不同(3)存在都有人体全套旳遗传物质 (4)染色体(或染色质) (5)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6m【考点定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0.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旳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旳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 30 min 后测定还原糖旳含量结.果如图:(1)由图中曲线可知,60 ℃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旳可能原因是.(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旳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①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②.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与还原糖旳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旳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 A 液、双缩脲试剂 B 液、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苏丹Ⅲ染液、质量分数为 3%旳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3%旳蔗糖溶液等.实验步骤:向A、B 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60 ℃旳溶液,该实验最可能旳结果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板块综合练]1. (2018江苏常州田家炳中学调研)如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

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锻转运向物质(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

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___ 。

⑵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 J 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___________ 的活动。

(3)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J K +的溶液中。

第二步: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结论: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两组植株对Ca2+> K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充分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甲]磷脂分子,磷脂分子为脂质。

⑵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S 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不受能量的限制,证明该毒素抑制了转运Ca2+的[乙]载体蛋白的活动。

(3)① 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需要ATP,故ATP(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

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有氧呼吸。

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S K +的吸收速率。

②若两组植株对Ca2J K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ATP,为被动运输。

若两组植株对Ca2+> K +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需要ATP ,为主动运输。

答案:(1)甲磷脂分子(2)乙载体蛋白⑶①完全抑制有氧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 K +的吸收速率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是被动运输 b .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的吸收速率,则说 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2. (2018辽宁省实验中学期末)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该装置放在20 C 环境中。

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 0.2 mL ,毛细管内水滴在位置 X 。

30分钟 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 0.6 mL 的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 X 的位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mL/h ,测定该净光合速率应该在光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碳酸氢钠缓冲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要在 ____________ 测定呼吸速率。

(2)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光合作用的 ________ 反应阶段。

(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 0.6 mL 读数,在另一相同 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 30 C,针筒容量需要调至 0.8 mL 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 X 的位置上。

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 mL ,毛细管内水滴在位置 X 。

30分钟后,针 筒的容量需要调至 0.6 mL 的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 X 的位置。

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 表净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是 (0.6-0.2) X 2 = 0.8(mL/h )。

因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测定的数值直接代表净光合作用 ,所以测定该净光合速率应该在光下进行,其中的碳酸氢钠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持装置中的CO 2浓度相对稳定。

净光合 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可见,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还要在暗处测定呼吸作用速率。

(2)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会使进入叶肉细胞的 CO 2量减 少。

暗反应会因 CO 2浓度的降低而减弱,导致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幅度下降,可见,这一做 法主要限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3)增加光照强度,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 0.6 mL 读数, 说明光合作用速率没有增加 ,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所需的最小光照强 度),此时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将温度 (从20 C )提升至30 C,针朮滴毛细計 针筒光 筝色植物-玻璃瓶-小烧怀碳酸氧钠溶液筒容量需要调至0.8 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增多,光合作用速率增大,此时温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4)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增设一对照组,对照组的实验装置与实验组的区别是:其他条件不变,对照组放置等量的死的绿色植物。

答案:(1)0.8在光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测定的数值直接代表净光合作用保持装置中的CO?浓度相对稳定暗处(2)暗(3)在上述条件下,光照强度不是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温度是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4)其他条件不变,对照组放置等量的死的绿色植物3. (2018安徽滁州联合质检)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

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1)体外分别培养某癌细胞和正常体细胞,图中代表癌细胞生长曲线的是______ 。

在体内,癌细胞可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 _______________ 的特性。

(2)端粒酶是与染色体末端结构相关的一种细胞组分。

表中数据显示细胞癌变可能与端粒酶的活性有关,请完成下面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

实验材料:癌细胞、端粒酶抑制剂、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步骤:①将癌细胞分成A、B两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观察记录A、B两组细胞的分裂次数(或增殖代数)。

结果预测及分析: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有关。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端粒酶与细胞癌变无关。

(3)请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培养一定时间后,癌细胞增殖仍可进行,而正常细胞增殖则无法进行,因此,a表示癌细胞生长曲线。

由于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

⑵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端粒酶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端粒酶的活性,可以通过加入端粒酶抑制剂进行控制,因变量是细胞癌变率,由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因此, 可以用细胞增殖的代数代表细胞癌变率。

按照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步骤。

答案:(1)a扩散转移(2)实验步骤:②A组加入端粒酶抑制剂,B组不加结果预测及分析:a.A组细胞比B组的增殖代数少b. A组细胞仍然可无限增殖(3)抑制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答案合理即可)4. (2018甘肃张掖质检)科研人员将某纯合的二倍体无叶舌植物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种植得到了一株有叶舌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个脱氧核苷酸对。

已知控制无叶舌、有叶舌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变异类型分析,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2)让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叶舌幼苗126株、无叶舌幼苗108株,分析结果可得出结论:①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该有叶舌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

②这一结果__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分离比。

(3)针对(2)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有叶舌植株和无叶舌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4)研究人员从上表杂交后代中选择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验证上述推断,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 为父本,__________________ 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性状表现。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1)由题意“有叶舌变异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4个脱氧核苷酸对”可知:有叶舌性状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①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说明有叶舌变异植株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显性性状是有叶舌,该有叶舌植株的基因型为Aa。

②该有叶舌变异植株自交,性状分离比为有叶舌幼苗:无叶舌幼苗=126株:108株~ 1 : 1,这一结果不符合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自交实验的 3 : 1的性状分离比。

⑶由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可知,父本为无叶舌(aa)的杂交实验,其母本植株的结实率高,而父本为有叶舌(AA)的杂交实验,其母本植株的结实率非常低,从而说明该变异能导致含A基因的雄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