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技术及其应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免疫学应用医学PPT课件

17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实验技术
病毒中和试验
结果判断
检测病毒感染性
毒素中和试验
标记免疫反应 荧光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金免疫技术
检测外毒素毒性
检测荧光现象 检测放射性强度 检测酶底物显色 检测发光强度 检测金颗粒沉淀
18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标记免疫技术: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 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 标记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抗原浓度 (4)测定沉淀环直径 (5)在标准曲线上查找相应 抗原浓度
23
沉淀反应
双向琼脂扩散
(1)抗原抗体双向自由扩散 (2)24小时出结果 (3)呈现沉淀线或弧
24
免疫酶技术
25
免疫荧光技术
26
金免疫标记技术
手持端 兔抗鼠IgG 鼠抗HCG单抗
金标鼠抗HCG单抗
尿液浸湿标志线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HCG
27
金免疫标记技术
阳性
弱阳性
阴性
无效
质控线 测试线
尿样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HCG
28
免疫细胞检测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检测 中性粒细胞运动、吞噬和杀菌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检测 NK细胞检测 特异性免疫细胞检测 T细胞亚群、数量、功能检测 B细胞功能检测
4
抗原、抗体诊断技术
凝集反应:直接、间接(正向、反向、抑制)、协同
体 外 抗 原 - 抗 体 诊 断 技 术
血清学试验
沉淀反应:液相(比浊技术)、凝胶(扩散、电泳) 补体参与的反应: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反应类型
中和反应
实验技术
病毒中和试验
结果判断
检测病毒感染性
毒素中和试验
标记免疫反应 荧光免疫技术 放射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金免疫技术
检测外毒素毒性
检测荧光现象 检测放射性强度 检测酶底物显色 检测发光强度 检测金颗粒沉淀
18
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标记免疫技术: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 物质等标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 标记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抗原浓度 (4)测定沉淀环直径 (5)在标准曲线上查找相应 抗原浓度
23
沉淀反应
双向琼脂扩散
(1)抗原抗体双向自由扩散 (2)24小时出结果 (3)呈现沉淀线或弧
24
免疫酶技术
25
免疫荧光技术
26
金免疫标记技术
手持端 兔抗鼠IgG 鼠抗HCG单抗
金标鼠抗HCG单抗
尿液浸湿标志线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HCG
27
金免疫标记技术
阳性
弱阳性
阴性
无效
质控线 测试线
尿样
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检测HCG
28
免疫细胞检测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检测 中性粒细胞运动、吞噬和杀菌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检测 NK细胞检测 特异性免疫细胞检测 T细胞亚群、数量、功能检测 B细胞功能检测
4
抗原、抗体诊断技术
凝集反应:直接、间接(正向、反向、抑制)、协同
体 外 抗 原 - 抗 体 诊 断 技 术
血清学试验
沉淀反应:液相(比浊技术)、凝胶(扩散、电泳) 补体参与的反应: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第一节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与应用.ppt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45
O-(羟甲基)羟胺法
半抗原-C=O +H2 N-O- CH2 - COOH
半抗原-C=N-O- CH2 - CO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46
一氯醋酸钠法
半抗原-
- OH + Cl- CH2 - COONa
半抗原-
- CH2 - COOH
免疫反应性 ——选择结合性 (和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7
免疫细胞的概念与分类
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活动相关
的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Immune competent cell,ICC) 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增殖、
OO 半抗原-C-O-C-O-CH2CH(CH3)2 + 蛋白质- NH2
半抗原-CO- NH -蛋白质 + HO-CH2CH(CH3)2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44
琥珀酸酐法
OO 半抗原-CH2 –OH + C-O-C
CH3 CH3
O 半抗原-CH2 –O-C-(CH2 ) 2-COOH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1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2
第一节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与应用
一、免疫学技术的范畴 二、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2019-7-2
谢谢你的观赏
3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
1、对具有免疫活性物质的定性、 定量测定
免疫学应用(课件)

免疫学应用
免疫预防:利用各 种生物或非生物制 剂来建立机体的免 疫应答,以达到预 防疾病的目的。
用免疫学原理, 防病、治病所 采取的措施
免疫治疗:应用免 疫学原理,针对疾 病的发生机制,增 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所 采取的措施。
特
自然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感染
异
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IgG通过胎盘、初乳SIgA
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较小,但有毒力回复突变
3.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 ✓人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胎盘丙种球蛋白 ✓细胞因子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提示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早期和足量 ✓不滥用丙球
被动免疫不能激活免疫系 统,故不能产生记忆反应, 其保护作用是短暂的。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针)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乙肝疫苗(第2针)
三价脊灰疫苗(初服)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 1针)
8个月 1.5岁
4岁
麻疹疫苗(初种)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百白破 (加强)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麻疹疫苗 (复种)
4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 2针)
7岁
BCG(复种),麻疹疫苗(复种), 百白破(加强)
4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如HA、NA,HBSAg 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肽。 3)基因工程疫苗
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体内 ↓
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
如: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
5.计划免疫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年龄
免疫预防:利用各 种生物或非生物制 剂来建立机体的免 疫应答,以达到预 防疾病的目的。
用免疫学原理, 防病、治病所 采取的措施
免疫治疗:应用免 疫学原理,针对疾 病的发生机制,增 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以达到治疗目的所 采取的措施。
特
自然
自然主动免疫:自然感染
异
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 IgG通过胎盘、初乳SIgA
较好,维持3-5年甚至更长时间
较小,但有毒力回复突变
3.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 ✓人丙种球蛋白:血浆和胎盘丙种球蛋白 ✓细胞因子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提示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早期和足量 ✓不滥用丙球
被动免疫不能激活免疫系 统,故不能产生记忆反应, 其保护作用是短暂的。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针)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乙肝疫苗(第2针)
三价脊灰疫苗(初服)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 1针)
8个月 1.5岁
4岁
麻疹疫苗(初种)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百白破 (加强)
三价脊灰疫苗(加服),麻疹疫苗 (复种)
4个月
三价脊灰疫苗(复服),百白破(第 2针)
7岁
BCG(复种),麻疹疫苗(复种), 百白破(加强)
4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如HA、NA,HBSAg 2)合成肽疫苗:人工合成抗原肽。 3)基因工程疫苗
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体内 ↓
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外培养)
如:重组抗原疫苗、重组载体疫苗、DNA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
5.计划免疫 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
年龄
免疫学应用ppt-医学免疫学课件

接种次数 免疫力出现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用途
多用于预防
二、免 疫 治 疗
•概念:指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地增强 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用于免疫治疗的制剂:抗体、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免 疫细胞、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
•分类(作用机制): 1、被动免疫治疗 被动增强:抗体、免疫效应细胞、小分子免疫肽
免疫重建
定义:将免疫功能正常个体的造血干细胞或 淋巴干细胞,移植给免疫缺陷个体,使后 者的造血能力、免疫功能全部或部分得 到恢复。 方法:骨髓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
作用:治疗免疫缺陷病、白血病、再障
(五)采用免疫增强剂进行的免疫治疗
免疫因子:有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酸 化学合成药物:左旋咪唑→T↑NK↑,西咪替丁→Ts↓ 微生物制剂:有卡介苗和短小棒状杆菌→Mφ↑→CK↑
•
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
抗毒素:外/类毒素→马→Ab 人丙种球蛋白:人血浆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
细胞因子
单抗/基因工程抗体
•
人工被动免疫注意事项 注意防止超敏反应 早期和足量 被动免疫不能激活 不滥用丙球 免疫系统,所以, 不能产生记忆反应, 其保护作用是短暂 的。
马血清抗毒素的两重性: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实验
1.抗原抗体检测原理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检测。 2.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实验):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 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特异性:抗原-抗体的结合。 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的非 共价键结合。 比例性:抗原和抗体结合是否呈现可见的反应现象,于两者的分子比例 密切相关。 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
免疫学应用
应用免疫学理论阐明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
免疫学临床应用ppt课件

(1)鉴定病原菌:诊断疾病 (2)检测肿瘤相关抗原:检测甲胎蛋白以诊断肝癌 (3)检测血型抗原、HLA抗原:鉴定血型,亲子鉴定 (4)检测药物半抗原: 确认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
(二)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 )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副作用:明显 ,主要是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其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长期应用可导致:继 发性免疫缺陷 、 严重感染、 肿瘤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免疫血清
抗毒素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抗菌免疫血清、抗病毒免疫血清、抗 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等
二、单克隆抗体(mAb):用于靶向治疗等。 三、基因工程抗体: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
化学制剂 1、烷化剂:环磷酰胺 2、抗代谢药:激素:糖皮质激素 真菌代谢产物 1、 环孢素A:对T,尤其是TH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2、FK-506:其作用强于环孢素A10-100倍,且与环孢素A
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雷公藤多甙
适应症:免疫功能过高引起机体损害的患者
1、抗移植排斥 2、超敏反应性疾病:激素 3、自身免疫病:激素、雷公藤多甙 4、感染性炎症:激素
3、细胞因子检测
可用于鉴定分离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细胞免疫功 能。IL-2、IL-2R、rIFN 、TNF等检测。 ①免疫学方法:ELISA、RIA等。 ②细胞生物学方法
③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
4、体内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皮肤试验
(1)迟发型超敏反应:旧结核菌素试验( OT试验 ) 皮试(+)——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 皮试(—)——细胞免疫功能缺损
(二)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方法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抗原抗体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 乳胶颗粒等 )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副作用:明显 ,主要是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
其抑制作用是非特异性的,长期应用可导致:继 发性免疫缺陷 、 严重感染、 肿瘤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一、免疫血清
抗毒素血清、胎盘(丙种)球蛋白、抗菌免疫血清、抗病毒免疫血清、抗 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等
二、单克隆抗体(mAb):用于靶向治疗等。 三、基因工程抗体: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
化学制剂 1、烷化剂:环磷酰胺 2、抗代谢药:激素:糖皮质激素 真菌代谢产物 1、 环孢素A:对T,尤其是TH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2、FK-506:其作用强于环孢素A10-100倍,且与环孢素A
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雷公藤多甙
适应症:免疫功能过高引起机体损害的患者
1、抗移植排斥 2、超敏反应性疾病:激素 3、自身免疫病:激素、雷公藤多甙 4、感染性炎症:激素
3、细胞因子检测
可用于鉴定分离的淋巴细胞亚群,监测某些疾病状态的细胞免疫功 能。IL-2、IL-2R、rIFN 、TNF等检测。 ①免疫学方法:ELISA、RIA等。 ②细胞生物学方法
③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等
4、体内免疫细胞功能测定:皮肤试验
(1)迟发型超敏反应:旧结核菌素试验( OT试验 ) 皮试(+)——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能力 皮试(—)——细胞免疫功能缺损
第一节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与应用.ppt

2019-10-13
谢谢关注
13
抗原抗体结合物析出的原因
+++ ——+— —
+++———
———+++
——— ++—+ +
电解质
析出
2019-10-13
谢谢关注
14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可逆性
3、适合比例性
2019-10-13
谢谢关注
15
特异性
特异性反应
交叉反应
无反应
抗原A
2019-10-13
抗原B
谢谢关注
抗原C
16
可逆性
K(亲和常数)=
Ag+Ab Ag Ab
2019-10-13
谢谢关注
17
适合比例性
抗体含量
抗原含量
前带
2019-10-13
等价带
谢谢关注
后带
18
抗体过剩
抗体抗体比例合适
抗原过剩
网格学说(lattice 2019-10-13
谢谢关注
theory)
19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OO 半抗原-C-O-C-O-CH2CH(CH3)2 + 蛋白质- NH2
半抗原-CO- NH -蛋白质 + HO-CH2CH(CH3)2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2019-10-13
谢谢关注
44
琥珀酸酐法
OO 半抗原-CH2 –OH + C-O-C
CH3 CH3
O 半抗原-CH2 –O-C-(CH2 ) 2-COOH
免疫学应用-PPT课件精选全文

将PHA注射于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 6-12小时后局部出现红斑硬结,24-48 小时达高峰,即为阳性反应,常用于检 测细胞免疫水平。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
祝愿 同学 们前 程似 锦!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免疫荧光直接法
免疫荧光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免疫酶技术
1、包被抗体 洗
1、包被抗原 洗
2、加抗原 洗
2、加抗体 洗
3、加酶标抗体 洗
3、加酶标抗球 蛋白
洗
4、加底物显色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4、加底物显色 ELISA间接法
免疫标记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细胞免疫检测——T细胞亚群测定
用间接荧光法 检测CD4和CD8 T细胞
CD4/CD8正常 比值为1.7-2.0左 右。
细胞免疫检测——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B细胞的检测
B细胞数量的检测 (1)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的检测:SmIg是 B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因此是鉴定B细胞的可 靠指标。用抗SmIg抗体,借助直接免疫荧光法 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
(2)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针对B细胞表面抗 原(CDl9、CD20、CD21、CD22等)的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对B细胞进 行鉴定和计数。
B细胞功能测定
B细胞增生试验 原理与T细胞增生试验相同; 但刺激物主要为美洲商陆(PWM)、富
含SPA的金葡菌、细菌脂多糖等。
体内免疫学检测
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是将放射性核 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 合的测定技术。具有灵敏、精确、特异性高、 易规范化及自动化等优点的一种先进的免疫 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金免疫技术(金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