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耐火材料》教学大纲
《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编号1000951032.课程名称陶瓷材料学3.高等教育层次:本科4.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课程性质:选修对应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BZ专业课程基本模块本课程的思政工作要点是爱国主义教育。
5.开课学年及学期非强制6.先修课程(a必须先修且考试通过的课程,b必须先修过的课程,c 建议先修的课程)a材料科学基础,c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性能7.课程总学分:2.0,总学时:32;8.课程教学形式:0普通课程9.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评价10.课程教学目标与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对应关系11.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与进度安排12.考核与成绩评定: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平时成绩的记录方法。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构成:平时考查:含作业,出勤,课堂讨论,共20分;实验:含预习报告,讨论,实验过程,10分;期末考试:70分13.教材,参考书:教科书:[1]朱时珍,于晓东编.工程陶瓷概论.自编讲义.参考书:[1]周玉.陶瓷材料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2]田增英.精密陶瓷及应用[M].北京:科普出版社,1993.[3]刘康时.陶瓷工艺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4]陈振华.现代粉末冶金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4.大纲说明:1.本大纲是根据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本科教学概览《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适当考虑我院教学改革要求而制定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努力培育工程科技领域的创新人才,使学生能对工程的价值和意义有深刻理解和认识。
2.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节。
3.本大纲适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
编写教师签名:责任教授签名:开课学院教学副院长签名:。
《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陶瓷材料学》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本课程从材料物理与化学的观点系统阐明了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组成与结构、显微组织及其演化。
目的和任务是使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掌握陶瓷材料的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与《金属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学》等课程一起构筑完整的材料科学知识和理论体系。
(三)先修课程要求:学习本课程的本科生应先修《材料科学导论》或类似课程。
本课程可与《金属材料学》、《材料物理》(或《固体物理》等相似课程)并行学习,以促进本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可以作为后续课程如《结构陶瓷》、《功能材料》、《材料合成与制备》等专业课程的先导。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本课程教材自编参考书目:1.《陶瓷导论》,(美)金格瑞等著,清华大学新型陶艺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陶瓷材料学》,周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二、课程内容与安排(一)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陶瓷材料工艺过程2.1陶瓷粉体的基本性能及制备2.2成型2.3烧结第三章陶瓷晶体结构3.1陶瓷材料的结合键3.2鲍林规则3.3 离子晶体3.4硅酸盐结构3.5共价晶体3.6同质多相第四章玻璃与熔体4.1熔体的结构与性质4.2玻璃的通性与玻璃转变4.3玻璃的形成4.4玻璃结构理论第五章陶瓷晶体缺陷5.1点缺陷5.2固溶体5.3非化学剂量化合物第六章陶瓷显微结构6.1陶瓷的相组成6.2表面与界面行为6.3晶界6.4吸附与粘附第七章固相反应7.1固相反应机理7.2固相反应热力学7.3固相反应动力学7.4固相反应影响因素第八章烧结8.1烧结过程和机理8.2烧结动力学8.3晶粒长大与再结晶8.4烧结影响因素(二)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教学方法为课堂讲授,需51学时,另需3学时复习,总计54学时。
《耐火材料生产技术与应用(校企)》课程教学大纲

《耐火材料生产技术与应用(校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英文):耐火材料生产技术与应用(校企)/hysical Property of Inorganic Material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1.5总学时:24理论学时:24实验/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教学环境:多媒体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课程简介1.课程任务与目的本课程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耐火材料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及其在高温工业窑炉中的应用,通过讲述改革开放以来耐火材料工业的迅猛发展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学习,学生能牢固掌握耐火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生产工艺和应用等,为将来从事耐火材料生产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接培养的岗位能力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陶耐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培养有企业技术创新、科研、开发、优化工艺、技术管理等岗位等。
通过学习课程,掌握耐火材料的性能、结构、组成之间的基本规律和耐火材料在工业窑炉上使用的基本规律,增强企业科研、技术岗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对应于毕业生的毕业要求4、10、12,具体的内容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耐火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相互关系规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掌握各类耐火材料生产的方法和性能控制规律,最后让学生掌握不同使用环境下耐火材料的使用和维护规律。
掌握耐火材料的物相组成规律和耐火材料的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耐火材料原料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耐火材料产品的生产基本技术手段和性能特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冶金、建材、机械和化工等工业窑炉的工况条件及其对耐火材料的基本要求,可以根据工业窑炉的不同使用条件选用合适品种的耐火材料并对耐火材料使用中的维护进行初步了解。
支撑毕业要求的指点4.1。
《功能陶瓷材料》教学大纲

《功能陶瓷材料》教学大纲功能陶瓷材料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旨在介绍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功能陶瓷材料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论目标:掌握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和应用领域等知识。
2.实践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功能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测试技术以及对材料性能的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功能陶瓷材料概述1.1功能陶瓷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2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发展现状2.功能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2.1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2.2陶瓷材料成型方法2.3陶瓷材料的烧结方法3.功能陶瓷材料的性能表征3.1功能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方法3.2功能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方法3.3功能陶瓷材料的热学性能表征方法4.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4.1功能陶瓷材料在电子领域中的应用4.2功能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4.3功能陶瓷材料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5.功能陶瓷材料实验5.1陶瓷粉体制备实验5.2陶瓷材料成型实验5.3陶瓷材料烧结实验5.4功能陶瓷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拓展知识面。
2.实验教学以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主,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功能陶瓷材料》2.参考书:《陶瓷材料科学与工程》、《陶瓷技术概论》六、评价与考核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和学习笔记等。
2.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包括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
3.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包括闭卷考试。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1-2周:功能陶瓷材料概述2.第3-5周:功能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3.第6-8周:功能陶瓷材料的性能表征4.第9-12周:功能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5.第13-16周:功能陶瓷材料实验以上为《功能陶瓷材料》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功能陶瓷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新型耐火材料》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新型耐火材料》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2024910课程名称:新型耐火材料/New refractory materials学分:1.5学时:24 (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粉体工程及设备》、《耐火材料工艺学》及《陶瓷工艺学》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总评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上课听讲等,占20 %)和小论文考查(占80 %)综合评定。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韩行禄,不定形耐火材料(第二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2.参考书目(1)王维邦,耐火材料工艺学(第二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2)陶珍东,郑少华,粉体工程与设备(第三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3)徐平坤,耐火材料新工艺技术(第二版),[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内容概述:本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新型耐火材料主要以不定形耐火材料为主,它是耐火材料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耐火材料的发展趋势、掌握不定形耐火的分类、生产、发展及应用,为将来从事不定形耐火材料的研究及生产打下一定的基础。
This course is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s. New refractory material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amorphous refractories, I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efractory materials. Through learning of this course, it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fractories, grasp the amorphous refractory classifica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lay a certain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of amorphous refractories in the future.《新型耐火材料》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24910课程名称:新型耐火材料/New refractory materials学分:L5学时:24 (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建议修读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粉体工程及设备》、《耐火材料工艺学》及《陶瓷工艺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材料学院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冶金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主要包括不定型耐火材料结合剂的种类及其结合机理,不定型耐火材料的施工方法,这门课的开设一方面为后续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及冶金工程专业的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功能陶瓷材料》教学大纲

《功能陶瓷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INME2023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课学期:秋季学分:2学分指定教材:曲远方,《功能陶瓷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23年一、教学目的:把握典型无机材料的组成、构造、工艺与材料性质的关系;生产中应当把握的重要关键技术,了解生产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了解材料和应用,争论材料的根底理论和方法,陶瓷材料和元件的构造,设计原理和生产工艺等;使学生具备进展功能材料制备和应用的根本力气,并对无机功能材料的最进展做一个简洁介绍。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1、功能陶瓷的根本概念;功能陶瓷的工业进展趋势2、教学要点1〕功能陶瓷的根本概念定义;特点---与日用陶瓷,构造陶瓷等相区分;具有电、磁、光、声、超导、化学、生物等特性;具有相互转化功能);2〕主要应用领域及分类〔依据功能分为电子陶瓷,光学功能陶瓷,生物/抗菌陶瓷,多孔陶瓷等〕;3〕功能陶瓷的工业进展趋势---“五化”;其次章功能陶瓷的根本性质1、电学性质;成型前后工艺关系;成型特点。
2、教学要点1)电学性质电导率〔电导率的表征;导电机制包括离子电导和电子电导〕;介电常数〔极化现象;极化强度;陶瓷材料的极化形式---快极化;慢极化〕;介质损耗〔损耗及产生缘由;无机材料的损耗形式---电导损耗、松弛极化损耗、电离损耗和构造损耗、松弛极化损耗;离子晶体的损耗及应用场合---构造严密的晶体、构造不严密的晶体、固溶体;玻璃的损耗及应用场合;陶瓷的损耗及改善、降低损耗的思路〕;绝缘强度〔弱电场、强电场、击穿、击穿电压、抗电强度〕;击穿的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化学击穿〕2)磁学性质铁氧体及特点;磁性分类〔按磁导率分---顺磁体、抗磁体、铁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按磁学性质和应用状况分---软磁、永磁、旋磁、矩磁、压磁〕3)光学性质定义及应用举例;陶瓷的透光性〔1、透光性和透亮性;2、透亮陶瓷;3、提高陶瓷材料透光性的措施〕4)耦合性质定义及应用举例;应用举例第三章功能陶瓷的生产工艺1、备料工艺;粉料的制备;坯料的处理;成型;枯燥和排塑;烧成;陶瓷材料的精加工;陶瓷材料的金属化和封接2、教学要点1〕备料工艺原料的预处理〔合成〕---预烧的作用;预合成的目的2〕粉料的制备物理方法〔a, 滚动式球磨;b, 振动磨;c, 行星磨;d, 搅拌球磨;e, 气流粉碎;f, 高能球磨〕;化学法〔a, 固相法---热分解法、固相反响法、火花放电法、溶出法;b, 液相法---共沉淀法、水解法、喷雾法、水/溶剂热法、溶胶-凝胶法;c, 气相法---化学气相反响法、化学气相分散法、溅射法、气体中蒸发法3〕坯料的处理原料预处理;混料〔a, 加料次序; b, 加料方法〕;造粒4〕成型注浆成型;可塑法成型;干压成型;其它〔a, 流延成型;b, 印刷成型;c, 等静压成型;d, 注射成型;e, 原位凝固成型;f,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5〕枯燥和排塑枯燥;排塑〔a, 目的;b, 作用;c, 温度制度的把握;d, 吸附剂的作用〕6〕烧成烧成制度;烧结方法〔a, 常压烧结;b, 热压烧结;c, 热等静压烧结;d, 气氛烧结;e,其它〕7) 陶瓷材料的精加工定义;陶瓷的加工机理;精加工方法8〕陶瓷材料的金属化和封接陶瓷的金属化〔a, 定义;b, 金属化的缘由〕;常用金属化方法第四章绝缘陶瓷1、分类及性能要求;镁质瓷;2、教学要点分类及性能要求;镁质瓷〔定义及分类、滑石瓷--原料;生产工艺〔滑石的预烧,防止滑石瓷的老化,滑石瓷的烧结〕〕第五章电容器陶瓷1、非铁电电容器陶瓷;铁电电容器陶瓷;反铁电电容器陶瓷;半导体电容器陶瓷;2、教学要点1) 非铁电电容器陶瓷概述(分类;温度补偿型电容器及特点;温度稳定型电容器及特点);金红石瓷〔特点;金红石瓷的配方;工艺把握〕;钛酸盐瓷〔钛酸钙瓷--构造特点;配方;生产工艺〕;钛酸锶瓷;钛酸镁瓷;锆酸盐瓷---锆酸钙瓷;锆酸锶瓷;锡酸盐瓷;铌酸盐瓷---铌铋镁系统;铌铋锌系统〕2)铁电电容器陶瓷BaTiO3晶体的构造和性质〔BaTiO3晶体的原子构造;BaTiO3晶体的电畴构造〕;BaTiO3基陶瓷的构造和性质〔构造;铁电性的介电-温度特性〕;BaTiO3基电容器陶瓷的制造工艺〔铁电电容器陶瓷性能要求;生产工艺;配方〕3)反铁电电容器陶瓷反铁电电容器陶瓷的特性和用途;反铁电电容器陶瓷的制备4〕半导体电容器陶瓷原理;BaTiO3基陶瓷半导化机理;外表层陶瓷电容器---途径;改善电容器耐电特性应实行的方法;晶界层陶瓷电容器---晶界层绝缘层形成机理;晶界层陶瓷电容器的特性与分类;晶界层陶瓷电容器的工艺特点第六章压电陶瓷1、构造和压电性;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与压电方程;压电陶瓷材料;压电陶瓷的生产;压电陶瓷的应用2、教学要点1〕构造和压电性钙钛矿构造;晶体构造、温度、自发极化与压电性2〕压电陶瓷的性能参数与压电方程弹性常数;机械品质因数;压电常数与压电方程;机电耦合系数3〕压电陶瓷材料BaTiO3系压电陶瓷;PbTiO3-PbZrO3系压电陶瓷;PbTiO3陶瓷;三元系压电陶瓷4〕压电陶瓷的生产材料的制备;预烧;成型与排塑;烧结;被银;极化5〕压电陶瓷的应用在高电压发生装置上的应用;在电声设备上的应用;在计测仪器上的应用;在水声设备上的应用;在超声仪器上的应用;在压电滤波器上的应用第七章磁性陶瓷1、磁学根底学问;铁氧体的晶体构造;铁氧体的制备;铁氧体微观构造与性能;铁氧体类型及用途;2、教学要点1〕铁氧体的晶体构造尖晶石型铁氧体;磁铅石型铁氧体;石榴石型铁氧体2〕铁氧体的制备多晶铁氧体的生产工艺〔原料要求;预烧及烧结〕;铁氧体薄膜的制备〔铁氧体单晶薄膜的制备;铁氧体多晶薄膜的制备3〕铁氧体微观构造与性能晶粒大小;气孔;其它---晶界,晶界夹杂物4〕铁氧体类型及用途软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特性;软磁铁氧体的配方;配方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与磁特性;掺杂组分对物理性能的影响---矿化剂;助熔剂;外加剂;软磁铁氧体的烧结〕;硬磁铁氧体;旋磁铁氧体;矩磁铁氧体;磁泡;磁光材料三、各章课时安排表章序号章内容学时数1绪论22功能陶瓷的根本性质43功能陶瓷的生产工艺84绝缘陶瓷65电容器陶瓷86压电陶瓷67磁性陶瓷2总计36参考书目〔五号黑体〕1、李世普主编,《特种陶瓷工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2、李世普等译,英国A,J,Mouls on和J, M, Herbert著,《电子陶瓷材料性能,应用》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3、华南工业学院等编,《陶瓷材料物理性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4、邱碧秀编著,《电子陶瓷材料》,徐氏基金会〔台〕出版,19905、刘康时等编著,《陶瓷工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6、王零森编著,《特种陶瓷》,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7、钦征骑等编,《型陶瓷材料手册》,江苏省科技出版社,1996。
《陶瓷材料学》 课程教学大纲

《陶瓷材料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陶瓷材料学英文名称:Ceramic Material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课程代码:080185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必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5四、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学、金属材料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1. 掌握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及平衡相图,具备分析晶体结构并根据相图进行成分设计及工艺制定的能力;2. 掌握陶瓷材料的烧结机理,了解陶瓷材料的烧结工艺及影响因素,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烧结工艺制定、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3. 理解陶瓷材料的脆性断裂失效机理,掌握陶瓷材料的增韧方法及机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高强高韧复合陶瓷设计的能力;4. 了解陶瓷材料的发展前沿,掌握其发展特点与动向,具备研发新型陶瓷材料的知识与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具体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陶瓷材料的平衡相图,陶瓷材料的烧结,陶瓷材料的断裂力学与增韧。
教学难点:典型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三元相图分析、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分析。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2)安排适量的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通过课下的资料查阅而掌握基本的专业资料获取方法、途径、整理归纳和讲演能力。
教学手段:(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2)收集典型陶瓷实物,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讲授。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总体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2学时)1.1 陶瓷材料的定义1.2 陶瓷材料的发展史1.3 陶瓷材料的键特性与基本性能1.4 典型陶瓷材料及其应用1.5陶瓷材料未来发展及关键问题第二章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8学时)2.1 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鲍林规则2.2 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2.2.1 MX结构2.2.2 MX2结构2.2.3 M2X结构2.2.4 M2X3结构2.3 硅酸盐陶瓷的晶体结构2.3.1硅酸盐陶瓷的晶体结构特点及分类2.3.2岛状硅酸盐陶瓷晶体结构2.3.3组群状硅酸盐陶瓷晶体结构2.3.4链状硅酸盐陶瓷晶体结构2.3.5层状硅酸盐陶瓷晶体结构2.3.6架状硅酸盐陶瓷晶体结构第三章非晶态与玻璃结构(4学时)3.1 非晶态原子结构3.1.1 非晶态原子结构特点3.1.2 非晶态物质的结构表征方法3.1.3 非晶态物质的热学参数表征3.1.4 非晶态结构的制备方法3.2 氧化物玻璃3.2.1硅酸盐玻璃3.2.2硼酸盐玻璃3.2.3磷酸盐玻璃第四章陶瓷材料的平衡相图(8学时)4.1陶瓷系统相平衡特点4.2单元系统相图4.2.1 SiO2系统相图4.2.2 ZrO2系统相图4.3 二元系统相图4.3.1 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系统4.3.2 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二元系统4.3.3 生成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二元系统4.3.4 固相中有化合物形成或分解的系统4.3.5 具有多晶转变的系统4.3.6 具有液相分层的系统4.3.7 形成连续固溶体的系统4.3.8 形成不连续固溶体的系统4.4 三元系统相图4.4.1 具有三元最低共熔点的系统4.4.2 生成一个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相图4.4.3 生成一个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4.4.4 生成一个固相分解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4.4.5 具有低温稳定的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4.4.6 具有同组成熔融三元化合物的系统4.4.7 具有异组成熔融三元化合物的系统4.4.8 具有两种液相分层的三化合物的系统第五章陶瓷材料的烧结(4学时)5.1概述5.2 烧结动力学5.3 固相烧结及机理5.4 液相烧结及机理5.5 陶瓷烧结的影响因素5.6 特色烧结方法及装备第六章陶瓷材料的脆性与增韧(2学时)6.1 陶瓷材料的脆性机理6.2 陶瓷材料的增韧6.2.1 相变增韧6.2.2 微裂纹增韧6.2.3 裂纹偏折和弯曲增韧6.2.4 裂纹分支增韧6.2.5 桥联与拔出增韧6.2.6 延性颗粒增韧6.2.7 残余应力增韧6.2.8 压电效应损耗能量增韧6.2.9 电畴翻转增韧6.2.10 复合韧化机制第七章陶瓷材料的断裂力学(6学时)7.1 陶瓷断裂强度的微裂纹理论7.2裂纹尖端应力和应力场强度因子7.3断裂韧度的测量与计算第八章先进结构陶瓷(6学时)8.1氧化铝(Al2O3)结构陶瓷8.2氮化硅(Si3N4)结构陶瓷8.3碳化硅(SiC)/高温结构陶瓷8.4增韧氧化物结构陶瓷8.5 其他结构陶瓷3.各章节的课后思考题(作业)及讨论要求思考题(课后作业):第1章思考题:(1) 陶瓷材料的键结合有何特点,对性能有何影响?(2) 陶瓷材料的具体应用领域有哪些,其依据是什么?第2章思考题:(1) 分别以Al2O3、ZrO2、Si3N4为例,从结合键的角度分析这上述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耐火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耐火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耐火材料工艺学课程英文名称:Refractories technology课程代码:0203026课程类别:专业模块1课程性质:限选总学时:64 讲课学时:64 实验学时:另外安排课程学分:3.5授课对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前导课程:无机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结构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学概论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对耐火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耐火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有一定的认识;牢固掌握耐火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结构、性能、生产工艺和应用等。
为将来从事耐火材料生产、科研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了解耐火材料的基础知识介绍,课程内容及要求,耐火材料行业的现状和发展;重点与难点:掌握耐火材料定义和分类。
第二章耐火材料的组成与性质2.1耐火材料矿物组成与结构等;2.2热学和力学性质(检测方法)等;2.3高温使用性质(检测方法)等;基本要求:了解耐火材料的性能与组成的关系;掌握耐火材料性能评价指标的概念和意义;重点与难点:耐火材料的性能与其结构和组成的关系;耐火材料的性能评价指标;耐火材料性能检测方法;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耐火材料性能的决定因素。
第三章硅石耐火材料基本要求:了解硅石原料的分类、掌握对不同的硅石原料、生产硅砖应采取的措施;掌握硅砖、优质硅砖的生产工艺要点;重点与难点:硅砖生产的物理化学原理、硅砖的生产工艺。
第四章铝硅系耐火材料4.1铝硅系理论基础;4.2粘土质耐火材料;4.3高铝质耐火材料;4.4 “三石”质耐火材料;4.5莫来石质耐火材料;4.6氧化铝质耐火材料;4.7半硅质耐火材料基本要求:了解Al2O3-SiO2系制品生产的物理化基础;掌握从Al2O3-SiO2系、Al2O3-SiO2-杂质氧化物三元系统中分析氧化物对制品性能的影响;重点与难点:不同原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铝硅系相图;铝硅系耐火材料的生产工艺;不同铝硅系耐火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杂质氧化物对耐火材料制品性能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与耐火材料》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1014035
课程名称:陶瓷与耐火材料Ceramics and Refractory
课程类型:专业课(方向选修)
学时:40 学分: 2.5
开课学期:7
开课对象:冶金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中的晶体结构,位错理论,扩散理论等。
参考教材:《工程陶瓷材料》,金志浩等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9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陶瓷与耐火材料》是“钢铁冶金”专业本科生拓展知识面的选修课程。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陶瓷材料的结构有较深入的理解。
了解陶瓷材料一般制备方法。
掌握常用工程陶瓷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了解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
三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1. 陶瓷材料的结构
了解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组成相及基本相图。
2. 陶瓷材料的制备
掌握原材料与制备的方法,了解陶瓷与耐火材料的成型与烧结过程。
3. 常用工程结构陶瓷材料
了解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玻璃陶瓷材料与耐火材料的种类及特点。
掌握它们相应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的最新进展。
4. 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
了解陶瓷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断裂韧性、硬度与磨损、热冲击、蠕变与疲劳等的定义和测试方法。
以及不同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
5. 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功能陶瓷简介
了解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功能陶瓷的种类与特点。
6. 陶瓷基复合材料
了解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最新进展。
四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五建议试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无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七参考书目:
1.《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叶瑞伦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2.《陶瓷工艺学》,刘康时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陶瓷材料学》,周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4.《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张清纯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5.《陶瓷导论》,(美)W.D.金格瑞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八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与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后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