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文简介
辽宁省小流域洪水特征分析

27 9
17 1
0 9
13 5
6 1
1 8
57 6
23 8
41 4
5 4
3 6
238 5
58 5
99 0
169 2
23 4
171 0
3 6
124 2
2 7
16 2
1 8
2 7
3 6
2 7
89 1
18 9
38 7
69 3
18 9
从分析结果可看出ꎬ域 洪 水 特 性ꎬ 选 取 辽 宁 省 集 水 面 积 在
收稿日期: 2020 ̄08 ̄21
作者简介: 许海东(1979 年—) ꎬ 男ꎬ 高级工程师ꎮ
理论研究
2021 年第 1 期
水利技术监督
表 1 辽宁省小流域洪水特性分析选用水文站点
序号
1
站名
梨树
2
白庙子
4
杨树
3
新开
5
杨家窝堡
2010、 2013 年暴雨均由于降雨强度大、 持续时长
以及范 围 分 布 广 的 特 点ꎬ 使 得 区 域 产 生 洪 水 灾
害 [7] ꎮ 辽宁地区洪水主要受到暴雨以及流域下垫面
的综合影响ꎬ 80% ~ 90% 的洪峰集中在 7—8 月份ꎬ
56
由于小流域面积在 300km2 以下站点较少ꎬ 为
原地带ꎬ 洪水起涨缓慢ꎮ VI3 区主要为山丘地形ꎬ
峰出现到地表径流结束之间的历时较长ꎬ 其洪水消
退较缓 慢ꎬ 该 场 次 洪 水 落 水 的 历 时 也 最 大ꎬ 为
78 3hꎮ 从各二级水文分区的洪水涨落总体变化结
果可看出ꎬ 小流域各分区洪水涨水的历时基本在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A、地下水大连地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最有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是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但这类地下水大多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小河河谷区,含水层厚度小,需要采用大口径浅井或地下水库方式开采;基岩裂隙水分布范围很广,但多数难以聚集成有较大水量的开发地段,经济意义不大。
大连地区在1265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12.94亿立方米/年,微咸水3.84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9.13亿立方米/年。
已勘察的面积198平方公里,得到国家批准的地下水开采资源2.4亿立方米/年,这部分地下水资源可直接用于开发。
大连市工业用地下水年开采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9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5222亿立方米。
不含农村人畜饮用水井,全市地下水开采井总数8307眼。
各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市内三区(中山、西岗、沙河口)0.132亿立方米,甘井子区0.661亿立方米,旅顺口区0.167亿立方米,金州区0.721亿立方米,长海县0.025亿立方米,新金县0.425亿立方米,瓦房店市0.435亿立方米,庄河县0.7亿立方米。
全市总计地下水年开采量3.266亿立方米。
一、地下水分类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但类型齐全复杂,有些类型还比较独特。
(一)基本类型大连地区地下水基本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
1.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冲积河谷中,面积较小,含水层厚度不大,由第四系的沙和沙砾石组成。
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分布在瓦房店市、金州区的西部以及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的北部,面积较大,由震旦系中上统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含水层分布深度取决于裂隙和溶洞发育深度,多数在地面下80米以内,个别地段可以达到100~200米或更深。
这是大连市最有开采意义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
浑河流域沈阳站水文特征分析

浑河流域沈阳站水文特征分析郭涛(辽宁省沈阳水文局,辽宁沈阳110043)[摘要]沈阳水文站是国家重点站和浑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防洪控制站,本文以沈阳站1956-2010年多年实测降水量的水文资料为依据,分析沈阳站的水文特性,并论述了浑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关键词]浑河流域;水文特性;降水量;变化规律;沈阳水文站[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624(2020)04—0033—02浑河流域位于辽宁省中部,南临太子河,北接辽河,流经抚顺、沈阳等重要城市,河流全长415.4km,流域面积1148km2。
浑河洪水主要来自沈阳以上的山丘区,沈阳以下为平原区。
沈阳水文站地处浑河中下游,为国家重点、大河控制站,是浑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防洪控制点,沈阳水文站集水面积7919km2,多年平均降水量691mm。
1水文特征分析指标与方法1.1不均匀系数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v来评价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
Cv值越大,说明年内各月降水(径流)量相差越悬殊,Cv值越小,说明年内各月降水(径流)量越均衡。
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v的计算公式如下:Cv=σ-P =112∑i=1P i或Cv=σ-R =112∑i=1R i(1)式中:σ为年平均流量的均方差;Pi为各月降水量,mm;-P为月平均降水量,mm;Ri为各月径流量,m3/s;-R为月平均径流量,m3/s。
1.2相对变化幅度采用相对变化幅度来表示降水变化的幅度,计算公式为:C max=P max/-P,C min=P min/-P或C max=R max/-R,C min=R min/-R(2)式中:P max为最大月降水量,mm;P min为最小月降水量,mm;R max为最大月径流量,m3/s;R min为最小月径流量,m3/s。
1.3降水年型划分根据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划定降水年,具体见表1。
表1降水年型划分标准2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降水是水资源补给的重要来源,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降水受气候因素、地形因素共同作用。
葫芦岛水文地质资料

葫芦岛⽔⽂地质资料4⾃然条件4.1⽓象(1)⽓温根据笔架⼭海洋站1994年~1995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得:年平均⽓温: 10.0℃年平均最⾼⽓温: 14.1℃年平均最低⽓温: 6.0℃年极端最⾼⽓温: 34.4℃(出现于1994年7⽉)历年极端最低⽓温:-21.3℃(出现于1994年1⽉)。
(2)降⽔统计笔架⼭海洋站1987-1995年(其中缺1992、1993年)共7年的降⽔资料,结果如下:年平均降⽔量为498.7mm年最⼤降⽔量为694.0mm年最⼩降⽔量为242.8mm⽇最⼤降⽔量为126.0mm,(出现于1991年7⽉29⽇)。
降⽔多集中在6~9⽉四个⽉中,其降⽔量占全年降⽔总量的78%。
(3)雾统计笔架⼭海洋站1988-1991年资料,⼤雾(能见度⼩于1公⾥),平均每年出现10.7天。
(4)风根葫芦岛海洋站近3年(2006~2008年)的风速资料进⾏分析计算。
(⽓象观测点坐标为北纬40度44分,东经120度58分,观测场海拔⾼度17.4m,风速器离地⾼5.8m,记录结果为10分钟平均风速)N向风出现频率最⾼,达16.40%;SW、SSW与S向次之,所占频率分别为14.42%、10.81%与9.35%。
强风多出现在N向,超过10.8m/s风速的出现频率为0.89%。
葫芦岛站海域平均风速为3.5m/s,超过10.8m/s风速的出现频率为1.56%:最⼤风速为20m/s,发⽣在N,次最⼤风速为19m/s,发⽣在NNW向。
分季节对风况进⾏统计:春季葫芦岛站SW~S向风出现频率较⾼,达48.40%,N向次之,为11.27%。
常风向为SW~S与N向。
强风向为N向。
春季葫芦岛站平均风速为5.8m/s,风速超过10.8m/s所占频率为1.46%,最⼤风速为19m/s,发⽣在NNW向。
夏季葫芦岛站SW~S向出现频率较⾼,达42.12%,N向次之,所占频率为14.76%。
常风向为SW~S向与N向,强风向为N向。
辽宁省2010年度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辽宁省2010年度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摘要文章在简述辽宁地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辽宁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类型,对其地下水的主要水文地质单元进行了划分,并以野外监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辽宁地区各主要城市和所属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水质特征,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关键词辽宁省;地下水;水位;监测;动态;上升;下降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陆地面积14.57万km2,人口4200万。
全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各地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总的来看,北部属温带气候;南部属暖温带气候;东部多为湿润气候;中部为半湿润气候;而西部则为半干旱气候。
主要特点是冬季以西北风为主,漫长而寒冷;夏季多东南风,炎热而多雨;春季少雨而多风;秋季短暂而晴朗。
年平均气温5℃-10℃,高低悬殊,日平均气温在22℃-25℃之间。
寒暑极值气温变化多在±40℃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1200mm之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最大降水中心在鸭绿江下游的宽甸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200mm以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位于建平,年平均降水不足400mm。
除地域分布不均外,季节变化也很大,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雨季6-9月,年平均降水日数在70-120天之间,其中以千山东侧最多,在120天以上,辽河流域及辽东半岛80-90天,西北部朝阳、北票、阜新地区不足70天。
境内地表水系较为发育,大小河流360余条,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km2以上者10条,1000km2以上者45条,分属辽河、鸭绿江、大凌河、黄海、渤海沿海诸河等流域,平均年径流量325×108m3。
各河川径流量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流量小。
1辽宁水文地质条件辽宁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水文气象等地质环境条件特征,控制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构成若干个由补给区、迳流区至排泄区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气象地质水文

气象地质水文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自然条件气象沈阳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坐落在辽河平原与东部丘陵的衔接地带,是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北最大的铁路、公路枢纽。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2度25分09秒至123度48分24秒,北纬41度11分51秒至42度17分30秒。
沈阳地区属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同时受海洋、大陆性气流控制,其特征据沈阳气象站观测资料记载是冬寒夏热,春季干燥多风,秋季凉爽湿润。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
据沈阳市1951年至2003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和2003年以后的资料显示,沈阳地区多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为29.7m/s,发生在4月份,风向为南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7.4mm,降水在年内各月分配很不均匀,其中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50%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20mm,4~9月份为最大,占全年蒸发量67.4%;年平均相对湿度63.1%,其中四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小为52.0%,七、八月份平均相对湿度最大为78.0%;多年平均气温为7.9℃,最高气温为39.3℃,最低气温为-33.1℃;多年平均地温为8.6℃;结冰最早为10月19日,解冰最晚为5月7日;最大积雪深度为28cm,出现在2月份,冻结深度一般为120cm,最大冻结深度为148cm。
地形、地质、水文条件(1)地形和地貌:沈阳地区地貌上属于浑河冲洪积扇,地势平坦,市内最高处是东部的大东区,海拔65m,最低处是西部的铁西区,海拔36m,平均海拔约50m,地势由东向西缓慢倾斜。
地貌类型为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
(2)地质构成:根据钻探揭示,本项目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高漫滩及古河道冲积层(Q42al)、第四系全新统浑河新扇冲洪积层(Q41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浑河老扇冲洪积层(Q32al+pl)、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pl+fgl)组成。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

辽宁省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简述摘要:简单说明本溪市水文地质条件关键词:本溪地质条件本溪地处辽宁东部山区,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和千山支脉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全境,地势东部、中部较高,西部、南部较低。
境内山峦相接,连绵起伏,千米以上高峰有花脖子山、老秃顶山、草帽顶子、韭菜顶子等,素有辽宁屋脊之称。
最高峰在脖子山,为辽宁省最高山峰,海拔1336米。
境内平均海拔在400至600米之间,太子河与细河的汇合处,为全境的最低处,海拔在85米左右。
在低山丘陵地区,有些小面积平原。
境内有浑江、太子河、草河、细河4条水系。
太子河和浑江两大水系通过的地方,形成一些河谷盆地。
地下水分布不均,山区多为岩层裂隙水,充水溶洞较多,河滩冲积层赋存潜流地下水。
境内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达75%。
本溪矿产资源丰富,以煤、铁和有色金属为主,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方解石、耐火粘土、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硅石、滑石等储量非常可观。
本溪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因地形高差悬殊,气候差别较大。
年均气温6.2℃至7.8℃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在800至900毫米之间,降水量分布自南向北递减,多雨中心在草河口、草河掌地区。
1 气象与水文本溪市地处北中温带湿润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 6.9℃,一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13.2℃,最低为-37.9℃;七月温度最高,平均气温23.1℃,最高气温35.5℃,年降雨量850—900mm,且分配不均,大气降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多为暴雨;区内夏秋季多雨,春冬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春冬为西北风,夏秋季为东南风。
无霜期为110—150天,年平均湿度为0.64;冻土深度通常为0.5-1m之间。
区内水系发育,河流较多,主干河流为太子河,另有细河、北砂河等,均属于太子河水系。
地形地貌本溪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属辽东山地丘陵区,为长白山山系千山山脉的东南延续部分。
山脉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地势上呈南高北低,东部略高于西部的特点;按地貌形态划分,区内大致可分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剥蚀构造低山区、构造剥蚀丘陵、剥蚀堆积山间谷地。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

大连地区水文气候概况A、地下水大连地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地下水资源不丰富。
最有经济意义的地下水资源是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其次是松散岩类孔隙水,但这类地下水大多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小河河谷区,含水层厚度小,需要采用大口径浅井或地下水库方式开采;基岩裂隙水分布范围很广,但多数难以聚集成有较大水量的开发地段,经济意义不大。
大连地区在1265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12.94亿立方米/年,微咸水3.84亿立方米/年,储存资源9.13亿立方米/年。
已勘察的面积198平方公里,得到国家批准的地下水开采资源2.4亿立方米/年,这部分地下水资源可直接用于开发。
大连市工业用地下水年开采量0.82亿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0.19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5222亿立方米。
不含农村人畜饮用水井,全市地下水开采井总数8307眼。
各地区地下水年开采量:市内三区(中山、西岗、沙河口)0.132亿立方米,甘井子区0.661亿立方米,旅顺口区0.167亿立方米,金州区0.721亿立方米,长海县0.025亿立方米,新金县0.425亿立方米,瓦房店市0.435亿立方米,庄河县0.7亿立方米。
全市总计地下水年开采量3.266亿立方米。
一、地下水分类大连地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但类型齐全复杂,有些类型还比较独特。
(一)基本类型大连地区地下水基本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大类。
1.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在独流入海的冲积河谷中,面积较小,含水层厚度不大,由第四系的沙和沙砾石组成。
2.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分布在瓦房店市、金州区的西部以及大连市区和旅顺口区的北部,面积较大,由震旦系中上统和寒武系、奥陶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含水层分布深度取决于裂隙和溶洞发育深度,多数在地面下80米以内,个别地段可以达到100~200米或更深。
这是大连市最有开采意义的地下水类型,也是受海水入侵影响最大的地下水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简介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原名辽宁省水文总站,始建于1954年。
1996年8月,经辽宁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辽宁省水文总站更名为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在辽宁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下负责全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
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水文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全省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和旱情监测分析;负责全省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监测并为水资源调查评价提供有关资料;负责全省水文水资源信息的收集、汇总、审定,并为水事纠纷、水行政案件裁决提供有关资料;负责实施水文分析计算;全省防汛通信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全省水文自动遥测系统的审查;编制《辽宁省水资源公报》、《地下水通报》、《水质月报》等水文水资源信息;全省水平衡测试等工作。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实行四级建制垂直管理,下辖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14个市级水文机构。
截止2007年底,已有大连等8个市级水文机构,台安等5个县级水文机构实现了地方政府和省水利厅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全省水文系统共有职工近1500人,在职人员853名,其中教授级高工23人,高工及其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12人。
硕士及在读硕士54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2人。
16人次被列为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省科技奖评审专家、省科技资金评审专家、其他论证专家。
共有水文(位)站122处,雨量站558处,墒情站77处,地下水站501处,水质监测断面61处。
各类水文站网对江河、湖泊、渠道、水库的水位、流量、水质、水温、泥沙、冰情、水下地形和地下水资源,以及降水量、蒸发量、墒情、潮水位等实施监测,每年收集监测数据100余万条。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现已取得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甲级资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资质、测绘乙级资格、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质、国家一级检定水槽、水环境监测国家计量认证、防汛仪器检测中心国家计量认证等证书。
累计完成阜新金山煤矸石热电厂、沈阳金新浆纸业有限公司林板浆纸一体化工程、辽宁国电康平发电厂、辽宁红沿河核电厂施工期用水、华电彰武发电厂新建工程、抚顺热电厂、锦州北方煤化工有限公司新建工程等70余个水资源论证项目。
开展了辽浑太河灌溉期水平衡测试、辽宁省灌溉水利用系数测试、北方农业节水理论与技术研究、辽浑太流域农业灌溉水资源监控及优化利用技术研究、沈阳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取回水技术研究、重要水源地蓝藻污染监测预警研究、旱情监测及评价体系研究等多项重大科技项目,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2项,其中辽河流域防洪调度新方法及应用研究成果荣获辽宁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水文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现代水利的基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自1902年,清政府在海城牛庄设水文测候所并开始降雨观测,辽宁水文已走过百年历程。
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认可。
近年来,共有26人次被授予省部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先后获得“辽宁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和“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对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事业提出的更高要求,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领导班子正团结带领全省广大水文职工,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坚持“技术立局、人才兴局、服务强局”的发展方针,弘扬“忠于职守、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辽宁水文行业精神,围绕“水情是核心、监测是基础、水资源水质是支柱、信息化是保障、
创新是动力、人才是根本、五个服务是目标”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技术导向型水文向服务导向型水文转变、数据服务型水文向成果服务型水文转变、行业水文向社会水文的转变,从全面服务的角度,提供更准确、更及时、更可靠的服务。
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辽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历经百年沧桑的辽宁水文事业,将与时俱进,谱写新的篇章,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