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马原前三章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

生命力的根源: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

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物质与意识谁是本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有)与不可知论(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与形而上学

(孤立的静止的观点)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唯物辩证法(承认)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其根

本方法)

唯心主义宿命论——只强调必然性而否定偶然性;

唯心主义非宿命论——只强调偶然性而否定必然性;

辩证决定论——坚持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客观唯心主义——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3,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普遍状态;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不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

社会实践(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5,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形式和状态(量变与质变的依次更替);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即总的方向是前进的

但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事物发展的矛盾)

6,规律

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们不能蔑视规律,更不能创造消灭改造规律;

人们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规律,利用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实施物超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7,矛盾(对立统一)

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有条件的相对的)(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和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和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特点)(个性)

矛盾群中:根本矛盾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每一对矛盾中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8,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

归纳与演绎:最初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

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与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分析与综合:客观基础是事物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抽象与具体:具体——抽象——具体

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具体

逻辑与历史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9,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与结果: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正确的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偶然性与必然性: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

矛盾和外部条件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偶

然性受必然性支配

可以相互转化

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善于

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可能性与现实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相互关系;

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

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

现象分为真相和假象,都是客观存在,但假象会引起错觉

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第三章

1,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目的,发展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活动是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实践是人独有的活动;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根本上是认识关系与实践关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造成人们认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先改造与被改造,再反映与被反映);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并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5,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的反映客体的过程;

两次飞跃——第一次: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第二次: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更为重要)

感性认识——直接性,具体性;理性认识——抽象性,间接性;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互相依存互相渗透;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度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多次反复;具反复性和无限性,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

5,真理

都是客观真理,内容和标准都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一元性;

真理的绝对性:客观,世界的可知性,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有待于扩展,深化和发展;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既相互联接又辩证转化真理不能离开时间地点和条件,此时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真理唯一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主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是社会实践,逻辑证明也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绝对性6,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7,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有机统一的结果;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相互制约引导和促进;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要求在实践在要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实事求是)和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任何实践都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8,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