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简介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河南省简介[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河南省简介[2])

河南省简介河南省(简称豫)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地区。

周边与皖、鄂、陕、晋、鲁6省相邻。

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现辖17地级市、21县级市、89县、48市辖区。

人口9347万,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

有回、蒙、满、壮等51个少数民族。

省会郑州市。

自然环境:河南处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地形总体西高东低,西、北、南三面为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山和大别山所环抱,嵩山(1440米)为五岳名山之一。

全省由豫东平原(华北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豫北山地、豫西山地、南阳盆地、豫南山地五部分组成。

河南是中华民族中原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浓缩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群雄逐鹿、问鼎中原。

中原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孕育了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太极左、少林的神秘文化,圣人荟萃:关羽、张衡、吴道子、孙思邈、杜甫、白居易、岳飞等人故里都在河南。

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就占有三个。

(安阳、洛阳、开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滔滔黄河之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文化最早的发祥地和最集中的遗存地。

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529处。

著名的有河南省博物馆、郑州二七纪念塔,黄河游览区、仰韶遗址、龙山、大河村遗址,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开封宋城、铁塔、龙亭、相国寺,登封嵩山中岳庙与少林寺,以及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鸡公山、王屋山、云台山、红旗渠游览区等。

南阳市内乡县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列入"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

郑州市(简称郑)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黄河南岸。

历史上就以"九州腹地、十省通衢"而享有盛名。

辖6区(中原区、金水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上街区、邙山区)5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荣阳市)1县(中牟县)。

人口557.75万人。

登封嵩山(1440米)为我国五岳名之一,特产有黄河鲤鱼、中牟西瓜、新密金银花、新郑大枣、河阴石榴、荣阳柿饼等。

河南省有多少个市

河南省有多少个市

河南省有多少个市17个地级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

21个县级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荥阳市、中牟县、偃师市、汝州市、舞钢市、林州市、卫辉市、辉县市、沁阳市、孟州市、禹州市、长葛市、义马市、灵宝市、邓州市、永城市、项城市、济源市。

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中下游、河南省中部偏北。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目前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

氧化铝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

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之说,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范蠡、商鞅、苏秦、吕不韦、李斯、贾谊、张衡、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李贺、岳飞等历史名人。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介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

河南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

河南省呈西高东低地势,北、西、南三面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华北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鹤壁历史文化简介--珍藏版之欧阳文创编

鹤壁历史文化简介--珍藏版之欧阳文创编

鹤壁的简介鹤壁新世纪广场鹤壁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连,北、东、西与安阳毗邻,南与新乡为邻,中原经济区城市之一。

总面积2299平方千米。

辖两县三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2个街道、14个镇、6个乡,人口156.9万,以汉族为主。

鹤壁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集镇,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1957年因煤建市,是中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石武高铁、鹤濮高速等在鹤壁市区交汇,山西中南部运煤铁路通道简介鹤壁新区鹤壁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与华北平原接连。

辖淇滨区、鹤山区、山城区3个市辖区和淇县、浚县2个县。

鹤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古代商朝、春秋时期卫国、战国时期赵国国都。

重、轻工业发达,以橡胶、陶瓷、汽车、矿产机械等工业。

鹤壁风景迤逦,《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鹤壁老城区曾经是商代首都"中牟",战国时期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

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战国时期鬼谷子王诩曾在境内云梦山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鹤壁在中国和河南的位置之美誉。

鹤壁人口以汉族为主。

元代以前就已形成集镇,其名源于道士在饭店影壁上所画白鹤可起舞的神话传说。

1957年设市。

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矿、陶土、铝矾土、白云岩等。

是中国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有煤炭、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

所产汽车配件质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耐火砖、铸铁管、釉面砖等先后打入国际市场。

农业盛产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柿子、苹果。

还有著名的淇河三珍:鲫鱼、鸭蛋、冬凌草。

豫北黑山羊为优良畜种。

京广铁路和京深公路穿境而过。

鹤壁大伾山景区市场低迷的原因及建议

鹤壁大伾山景区市场低迷的原因及建议

鹤壁大伾山景区市场低迷的原因及建议□郭桂玲【摘要】文章探讨了鹤壁大伾山景区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现有条件下提出了大伾山景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伾山景区;经营管理;旅游市场【作者简介】郭桂玲,河南商丘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一、大伾山景区简介大伾山,位于被国务院命名批准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境内,是河南省政府1987年首批公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假日旅游,观光览胜的好去处。

先后接待了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年客流量达200余万人次。

2002年通过国际ISO9001和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景区。

因其有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

该石佛始建于北魏,依山开凿,总高八丈,藏于七丈高的楼内,素有“八丈佛爷七丈楼”之称。

是少见的“儒、释、道”三教并存于一山的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

二、大伾山景区市场低迷的原因分析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

目前大伾山景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一)知名度不够。

随着鹤壁市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也纷纷崛起,鹤壁旅游推介以“一河两山”为核心,通过正月古庙会,摄影大赛,诗书画册等,把鹤壁富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展现在人们面前。

但是由于大伾山旅游区宣传手段及开放程度不够成熟,因此仍有许多人不知,甚至包括许多本地的居民,可谓“养在深闺人不知”,知名度不高,这对大伾山景区旅游的发展很不利。

(二)景区内文化内涵不够丰厚。

黄金周期间,大伾山景区为了吸引游客也相继推出了系列活动,上演根据本地实情改编的戏曲、游客自捏泥人、全国风景摄影展,大伾山天宁寺前晾经节,海珍山味共分享等系列活动。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区情简介

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区情简介

鹤山区区情鹤山区位于鹤壁市北部,因相传“古有仙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而得名,总面积139平方公里,辖一镇、一乡、五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万。

鹤山区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行政高效,民风淳朴,实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区委、区政府谋划实施“工业强区、鹤山新城、统筹城乡、生态鹤山”四大发展战略,创新机制,拓宽思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全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兴工业城区,鹤山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一、自然禀赋十分突出,发展优势别具一格交通方便快捷。

鹤山区毗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汤鹤铁路穿境而过,并拥有河南省一等甲级货运站—鹤壁火车北站。

南距郑州国际机场130公里,北距首都500公里。

此外,拟建中的晋煤外运通道长兖铁路与汤鹤铁路连接,届时将给鹤山带来特别便利的铁运系统,能够充分满足辖区企业在货物收发等物流方面的需求,尤其是我区在发展煤炭物流及洗选产业方面将更具优势。

以鹤壁为中心,周边500公里范围内辐射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湖北和北京、天津等五省两个直辖市,覆盖地区人口超过4亿。

—1—矿产资源丰富。

鹤山区是一个“因煤而设,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区。

辖区煤炭、瓦斯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16亿吨,属于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优质环保动力煤,发热量在6000大卡以上;境内现有国有大型生产矿井5对、地方生产矿井13对,年产煤700万吨左右。

水泥灰岩矿、大理石石材矿、白云岩和陶瓷粘土类等矿产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储量大、易开发等特点,其中梨林头村一带已探明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1.98亿吨,施家沟村一带已探明白云岩储量6685万吨,沙锅窑村、崔村沟村一带已探明粘土、灰矸和黑矸等多种陶土资源,这些为发展资源性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电资源充足。

境内水资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水资源总量为4800余万立方米,共有汤河、羑河、金线河、洹河、新庄河5条过境河流,有杨邑水库、龙宫水库、韩林涧水库、贾吕寨水库4座小型水库。

我的家乡——鹤壁

我的家乡——鹤壁

文化鹤壁
泉水清澈甘冽,常年不枯,夏季则每每溢出.,从洞底涌流,在洞外形成一道飞瀑,地涌天悬,啸声充谷。洞口上方刻有明 万历年间洛阳通判窦文的摩崖题记“水帘洞”3个大字,其右为一行行书小字“鬼谷先生隐处”。 鬼谷亭,在水帘洞右侧,依山而筑,亭上端刻有“战国军 庠”4个大字,亭内塑有高大的鬼谷子站像。 孙膑洞,又名洗尘洞,洞内塑孙膑坐像,像前有雕刻精美 的24幅人物画面的石像柱,洞前为石墙青瓦所覆盖。 兵书馆,与水帘洞相对,重榴凌空,雕梁画栋,殿内陈列 有从古到今《鬼谷子》一书的各种版本及历代兵书近百本, 还 有中国56位古代军事家的画像及生平简介。 鬼谷祠,依南山而筑,始建年代无考,但明嘉靖碑刻中即 有记载。祠门为石雕牌坊,横额隶书“鬼谷祠”,门柱刻楹 联 “鬼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洞内包括水帘洞 (鬼谷洞)、鬼谷亭、王老圣母(鬼谷之母)洞、孙膑洞、青 牛 洞、兵书馆、兵器馆等。 龙泉,位于鬼谷祠下,外砌石头井台,泉水涌溢,汩汩上 冒,出井口形成小溪,为清溪源头。泉水清冽甘澈,四季涌 流,饮之能化痰润肺。游客至此,必掬而饮之,称之为“鬼谷 神水”。 上圣庙,与鬼谷祠相对,周围九岭叠波,犹如九条巨龙。 上圣庙正位于九龙聚首处,三井院落,依山逐高,大殿内高 在 的神龛内有玉皇大帝坐像,大殿后为三清殿,供有道教三元君塑像。整个建筑飞檐斗拱,琉璃瓦顶,雕梁画栋,气宇轩昂。 五里鬼谷,从鬼谷祠、上圣庙往西,有五里峡谷,这就是幽深莫测的鬼谷。五里鬼谷时而壁立万仞,时而瀑落九天,阴风习 习,暗气森森。沿谷低西行,两岸岩翠天窄,幻异万状,步换景移。鬼谷中段有万仞石壁,如屏如鉴,白色岩壁上似有如椽 大笔涂成的斑斑墨迹,高深莫测,上刻“无字天书”4个大字,是为天书崖。鬼谷南岸有孙膑墓,飞瀑下有就山凿造的石棺。 鬼谷西口有五里井,相传鬼谷当年送别徒弟时曾以井水当酒。井北为依山而建的华严寺,山腰有千佛石窟。 南北桃园。自鬼谷祠向东,沿青龙背向上,在海拔500米的山顶,有两个方圆一公里的盆地,齐腰高的青草,郁郁葱葱, 相传此处是鬼谷子带学生演兵布阵,夜观星象的地方,孙膑曾在此开辟桃园。现有以《鬼谷子》篇名题额的14座桃园石屋。 太阳洞。南桃园南侧,有一名曰“手扒窝”的险峻的上山小道,山口有一天然石洞,悬于山腰,高13米,长宽各8米, 洞有两门两窗,皆为天然形成,一天内从早到晚,阳光都能射人,洞内塑有头顶金乌的太阳神坐像。 子孙岭。在鬼谷祠西北,方圆数里,相传是鬼谷子教弟子演兵布阵的地方,鬼谷子曾带孙膑、庞涓在此斩草为马,撒豆为兵, 演习阵法。现有石砌的“蟠龙阵”、 “八卦阵”等古兵阵。 除此之外,还有大峰门、小峰门、将军庙、孙庞对奕亭、南天门、庞涓洞、舍身崖、鬼谷墟、试心石、面积达100平方 米的巨型摩崖石刻《鬼谷子》14篇、映瑞门、映瑞池等多处景点。 云梦山景区既有险奇秀幽的自然景观,又有众多内涵丰富 的人文景观,自古以来便是游人向往的地方。明嘉靖四十六年 《云梦山碑记》称: “……同游苍峪至云梦山,谒玉帝,历三 清、鬼谷祠,复观水帘洞……齐鲁燕赵三晋之民,慕其威灵, 跻跻跄跄,伏首于祠下者日以万计。”这一碑文,描述了当时 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现在,经过复修的云梦山,已修通盘 文化鹤壁 山 公路,架通电线,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 (燕昭安)

《鹤壁城市简介》word版

《鹤壁城市简介》word版

鹤壁简介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43万(2006年)。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鹤壁老市区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

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

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

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X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行政区划截至2007年12月31日,鹤壁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11个街道、12个镇、12个乡。

鹤壁市面积2182平方千米,人口145万(2007年)。

淇滨区面积29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

邮政编码458030。

山城区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

邮政编码458000。

鹤山区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

邮政编码458010。

浚县面积1088平方千米,人口65万人。

邮政编码456250。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淇县面积581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

邮政编码456750。

县人民政府驻朝歌镇。

*此处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7)》,人口截止2007年底。

*另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山城区总人口239,730人,各街道、乡人口:红旗街道51,828 长风中路街道33,625 山城路街道25,280 汤河街街道22,037 鹿楼街道18,648 石林乡37,538 鹿楼乡50,774交通经济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鹤壁市旅游景点介绍

鹤壁市旅游景点介绍
灵山寺自古就是群山聚汇的风水宝地,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网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创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人到长安垂徇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殷纣王降香的地方。
南天门东侧,就石钟乳雕成的一条巨龙,翘首张目,望看观音,似乎在听观音的吩咐,时刻准备把吉祥降到人间。
二、映瑞池与映瑞门
映瑞池,原名三溪池,为云梦山水帘、青龙、龙背三溪汇流处,在云梦山狭谷东段垭口,鬼谷先生当年常携弟子来此习武,历代墨士骚客进水帘洞游览都过此,有迎霞聚瑞之涵,故易名映瑞池,池水清澈,碧波荡漾,朝映霞辉,暮衔星月,水色天光,鱼儿嬉戏,美不胜收,池中有一井,名曰:“鬼谷井”,为缅怀鬼谷而名每年夏秋,池水从坝顶溢出,形成飞瀑,蔚为壮观。
-
云梦山现存名胜古迹十二处。
一、南天门
二、映瑞池与映瑞门
三、水帘洞
四、洗尘洞
五、倒坐观音殿
六、毛遂洞
七、庞涓洞
八、舍身台
九、上圣殿
鬼谷先生,何以到云梦山隐居讲学?盖因鬼谷子与孙膑祖父孙武子是至交,孙武子用了多年心血,著兵书十三篇,意欲献给齐王富国强兵,但齐景公不学无术,视兵书为粪土。后把兵书献给吴王阖闾,自己仅存手稿。吴楚交战,吴王依兵书作战,大败楚军。楚昭王得知阖闾有此宝书,便悬赏重金搜寻,吴王把兵书藏于姑苏台。越兵破吴,火焚姑苏,兵书被烧。于是楚王要挟齐王交出著书人,孙武子深恐仅存手稿落入野心勃勃的楚王之手,便拜托鬼谷子保管。
毛遂洞与北山庞涓洞,遥遥相对,相传鬼谷先生派其在这里监视庞涓的行踪。
七、庞涓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鹤壁简介鹤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北部,总面积2182平方公里。

辖两县三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人口143万(2006年)。

鹤壁因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独具特色。

鹤壁老市区曾经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七雄之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

所辖淇县曾经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期最大诸侯国卫国首都“沫”。

境内淇河风景迤逦,被誉为“北方漓江”,《诗经》中有19篇专门描写鹤壁淇河沿岸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药王孙思邈、一代文豪罗贯中曾隐居于此。

所辖浚县古称黎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大伾山融儒、释、道文化于一体,文物古迹荟萃,有“登大伾如临东岳”之美誉。

山上北魏大石佛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淇县古称朝歌,是殷商文化发源地,境内云梦山有“云梦仙境”之称,战国时期鬼谷子王禅曾在此授徒讲学,培育了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毛遂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被誉为“中华第一古军校”。

交通、经济鹤壁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国家干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107国道纵贯南北,鹤濮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

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因特网等通讯设施齐全,已具备各种先进的通讯信息传输条件。

供配电网络健全,供电保障能力充足。

改革开放以来,鹤壁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80亿元,增速为全省第2。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畜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 人均畜牧业产值、肉、蛋、奶产量四项指标连续15年位居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首;畜牧业产值与加工产值的比例、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两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被确定为中国“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为中国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安全保障。

工业生产独具特色。

围绕资源型工业、先进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三大产业基地”,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强市”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食品加工等五大循环产业链,被中央政府列为循环型城市试点。

三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鹤煤集团、万和电力、豫鹤水泥、天海电气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一些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6%。

目前,鹤壁市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火力发电基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金属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鹤壁新区迅速崛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框架已达到规划的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绿地率38% ,绿化覆盖率达到40%。

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河南省十佳开发区等。

“钻石般晶莹、火焰般活力、田园般美丽”的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正在成为特色鲜明、环境优美、适宜投资和居住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把招商引资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鹤壁新区优美的城区环境和优质高效的行政管理与服务,为国内外客商在鹤投资兴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鹤壁成为各方有识之士创业的乐园。

吸引了美国维恩克公司、美国达威公司、加拿大JT公司、香港佳和集团、中国新飞电器、清华创投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来鹤壁投资兴业。

目前,全市已有国内外客商投资企业200多家,仙达制药、佳多科工贸、诺亚锂电池、纳米超微碳酸钙、高分子改性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和河南省豫北粮食仓储物流交易中心、豫北汽车零配件集群中心等大型物流商业项目正在建设,一批新的合资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洽谈和扎实推进。

气候、旅游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多雾。

年平均气温14.2-15.5℃,年降水量349.2-970.1mm,年日照时数1787.2--2566.7小时。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1.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鹤壁市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属中国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

矿产资源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

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瓦斯气、水泥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等30多种。

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

鹤壁市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棉花、油料。

土特产品甚多,著名的有"淇河三珍"(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

此外,淇滨区有柿子、核桃、香椿、龙宫花卉,浚县有小河白菜、大碾萝卜、园上大蒜、善堂大枣、王桥豆腐、五香花生米,淇县有无核枣,木鱼石等。

鹤壁旅游资源丰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悠悠淇河水,巍巍太行山,风景优美、秀丽壮观。

浚县、淇县为国家、省历史文化名城,素以名胜古迹著称,自古至今,天下名人学士和游客前来览胜者,代不乏人。

浚县大伾、浮丘两山是今河南省对外旅游胜地。

大伾山有大石佛、天宁寺、太平兴国寺、天齐庙、禹王庙、孔庙、吕祖祠等。

《尚书·禹贡》载,禹疏"东过洛汭、至于大伾"。

东汉光武帝在山上筑坛祭天,魏文帝曹丕写《黎阳作》,唐洪经纶、高尚志,明卢象升、王阳明,清王铎、程芳等曾登临,赋诗题词。

浮丘山有唐千佛寺石窟、明碧霞宫等,设在碧霞宫内的博物馆,藏有许多稀世珍宝。

据传,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在淇县云梦山隐居讲学,在水帘洞开办中国第一座古代军校,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纵横家、军事家。

现有孙膑洞、毛遂洞、舍身台等。

商末,淇县的淇园为中国较早的园林之一。

还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纣王墓、三仁祠、箕子庙、荆轲冢、卫国城墙等历史遗迹。

历代墨人骚客如陶渊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谦等都曾到淇县游览观光并作赋题字。

淇河风光引人入胜,沿岸有秀美多姿的鸡冠山、玄天洞石塔、白龙庙瀑布等,天然太极图闻名遐迩。

位于淇河之滨的黑山上有金山嘉祐禅寺,为佛教圣地,流传有"白蛇闹许仙"故事,为戏剧《白蛇传》的源本。

淇滨区许家沟村为淇河优美地段之一,明代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罗贯中晚年隐居在这里,完成了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全传》。

五岩山有东魏石窟。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五岩山上隐居行医,采药炼丹,补修《千金翼方》、《千金要方》等中华药典"孙真人洞"至今尚存。

尤其是上峪地幔现象,已被专家认定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稀有的一大景观。

鹤壁新区布局精妙、规划科学,楼宇鳞次栉比,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绿草成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入夜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是中原大地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自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来,鹤壁市科学制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不断增加对旅游业的投入,加大了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新世纪、新鹤壁、新旅游”为主题,以“一河(淇河)、两城(浚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淇县朝歌古城)、三山(大伾山、云梦山、五岩山)”为重点,努力打造“钻石般晶莹、田园般美丽、火焰般活力”的城市名片。

目前,鹤壁市的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旅游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旅游市场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鹤壁历史夏朝,鹤壁地域分属冀、兖、豫三州。

商朝,属京畿内地。

春秋时,属卫、晋。

战国时,先后属赵、魏。

公元前510 年,齐桓公在鹤壁西牟山侧设中牟邑,公元前425 年,赵国迁都鹤壁中牟,历时39 年。

西汉初年,置黎阳县(今浚县)、朝歌县(今淇县)、荡阴县(鹤壁属之)。

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公元543 年),废荡阴县入邺。

隋开皇六年(公元586 年),复置荡阴县。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 年),改荡阴县为荡源县,治所在故县(今鹤壁市郊)。

唐、宋、元时期,鹤壁地域建置多有变化。

黎阳曾为郡、军、府、州治所,朝歌曾为州、郡治所。

明初,置浚县、淇县、汤阴县(鹤壁属之),分属大名府、卫辉府、彰德府。

民国时期,浚县、淇县、汤阴县属河南省河北道,后改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浚县、淇县、汤阴县属平原省安阳专署。

1953 年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4 年,淇县并入汤阴县(1962 年恢复淇县建置)。

1957 年 3 月,汤阴县地置鹤壁市,为省辖市,委托安阳专署领导,后改为省直接领导。

1958 年12 月,安阳专署撤销,鹤壁市曾一度归新乡专署领导。

1961 年12 月恢复安阳专署,又改归安阳专区。

1960 年10 月--1961 年11 月,汤阴县划归鹤壁市。

1986 年1 月,浚县、淇县划归鹤壁市管辖。

市区经历了三次搬迁。

1957 年,市区选在鹤壁集,随着二矿、三矿的建设,1957 年12 月市区南移到中山;后又随着五矿、六矿的建设,1959 年,市区又从中山迁到现在的老区大胡。

随着矿区的发展,市区的周围基本上都是塌陷区,城市的发展受到制约。

1992 年,鹤壁决定建立淇滨经济开发区,随着规模的扩大,1999 年 5 月市政治中心又迁到淇滨区,目前新区已成为鹤壁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荣誉联合国统筹城乡就业项目城市、中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河南文明城市、河南园林城市、河南卫生城市、河南省十佳开发区文化名人鬼谷子,又称王蝉,道号鬼谷子。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祖籍朝歌(今淇县)城南。

鬼谷子精通数学星纬、兵学韬略、游学势理、养性舍身及纵横术,周游四方,广交朋友。

曾到过扶风池阳(今陕西省泾阳)、颖川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太白山(今宁波县东)等地,后到云梦山(朝歌城西15公里)水帘洞隐居讲学,创建中国古代第一座军事学校--“战国军庠”。

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鬼谷子》一书,被当时和后世广泛地运用到政治、外交、军事等领域,并收到奇效。

还收仙道家毛、徐福及计然等,分别传授长生术、经商术、占卜术等,使他们成为一代历史名人。

箕子,名胥余,因封于箕(山西太谷东北),爵号为子,故称箕子,为殷商贵族。

箕子秉性耿直,为纣之太师,辅佐朝政。

见纣生活奢侈,数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纣将其囚禁。

武王灭纣后,亲访问箕子治国之道,箕子以《洪范》陈之,拒降,出走朝鲜。

武王把朝鲜封于箕子,但箕子忠于商殷,拒不称臣。

后箕子返国过朝歌目睹昔日王宫残垣断壁一片荒凉,遍地麦黍,悲痛万分,乃作《麦秀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