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账务处理毕业

合集下载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指企业会计利润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于企业在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不同所导致的。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

这个结果是根据
会计准则和法规所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

会计利润的计算方法可能涉及各种会计政策和
估计,例如折旧、存货计提、坏账准备、融资成本资本化等。

这些政策和估计不一定符合
税法的规定。

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定征税期间内应当缴纳所得税的纳税基础。


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算公式来确定的。

税法计算方法并不同于
会计利润,税法要求对会计利润进行一些调整,以确保企业实际应纳税额不低于规定的最
低缴纳额。

1. 加速折旧与减速折旧: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
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从而减少会计利润。

但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必须根据规定年限进行
减速折旧。

2. 存货计提与物料成本核算:企业可能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对存货进行高估,从而减少会计利润。

但税法规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核算存货成本。

4. 融资成本资本化与利息扣除: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将融资成本资
本化到资产的成本中,从而减少会计利润。

但税法规定,利息必须作为税前费用进行扣
除。

在实际应用中,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企业需要了解两
者的计算方法,以便适当的进行财务规划、税务筹划,并合理地披露相关信息。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1. 不同会计准则:会计利润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所体现的利润,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缴纳所得税的利润。

不同的会计准则对于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因此会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2. 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进
行会计处理,而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对会计利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坏账损失、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等都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
得额。

3. 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在一段
时间内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后续会计期间可以通过调整实现,企业在会计上确认了一
笔收入,但税法规定该收入暂时不纳税,因此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在永久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后续会计期间
无法调整,企业在会计上确认的费用在税法上不允许扣除。

4. 不同的核算对象:在一些情况下,企业会对单独核算的利润进行合并报表,或者
对合并企业的利润进行合并报表。

这些合并的过程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合并报表中一些内部交易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会计政策选择、暂
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以及不同的核算对象等原因所引起的。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和计算
所得税时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和税务筹划,以确
保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准确和合规性。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是因为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计算的方法不同所致。

税法和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不同,税法主要关注企业的税收责任,而会计准则主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其中包括利润表。

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和确认收入及费用。

这意味着企业在计算利润时,会计准则允许将收入和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会计期间,以反映经济活动的真正发生时间。

会计准则还要求企业按照成本原则对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以及没有发生的损益不计入利润表。

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税务利润。

税法对企业的利润计算有一系列的规定,这包括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时间、范围和计量方法等方面。

税法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即将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的利润,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税法还对企业的减免、抵扣等税收政策提出了一系列规定,这些规定也会对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

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差异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和费用确认的差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将收入和费用分配到不同会计期间,而税法通常要求将收入和费用计入当期的利润,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 资产折旧和摊销的差异: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按照成本原则对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而税法对资产折旧和摊销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可能与会计准则不同。

3. 减免和抵扣的差异:税法对企业的减免和抵扣有一系列的规定,包括对特定费用的减免和抵扣。

这些规定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一些税收优惠,而在计算会计利润时不计入。

4. 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不一致: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特定的经济交易或业务活动的处理方式不同,可能导致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产生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指企业在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差异。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所体现的利润,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果。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规定,导致了企业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差异产生的原因、差异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应对差异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概念解析1.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所体现的盈余额。

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等项目计算得出的。

2.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果。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整,包括增加和减少调整项目。

增加调整项目包括非税收入、非必要支出等,减少调整项目包括加计扣除、减免税等。

二、差异产生的原因1.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不同规定会计准则和税法是两个不同的制度,其规定和要求也有所不同。

会计准则注重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侧重于信息披露和经济责任,而税法注重征税和税收管理,侧重于税收征管和税务规定。

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过程中,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规定导致了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 会计政策的选择性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以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影响了会计利润的计量和计算。

而在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中,税法规定了一些特定的会计政策,如特殊行业的会计政策及其计算方法。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可能会偏向于选择有利于企业的会计政策,从而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

3. 会计科目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还来自于会计科目的确认和计量。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

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两个核心指标,企业的税收就是建立在应税所得基础之上的。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这是由于税收政策、企业会计准则等因素的合理运用,而导致的因素。

本文将从会计利润、应税所得的定义入手,并探讨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产生原因及其所示意义。

一、会计利润定义会计利润是一种财务报告指标,也被称为利润总额;即企业的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和支出之后所剩下的金额。

该指标通常在利润表上呈现,代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业绩的表现。

会计利润计算式:会计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 总费用二、应税所得定义应税所得是税务部门用于计算纳税义务的指标,代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纳纳税的金额。

这个指标是根据税收政策规定来计算的,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企业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也会有所不同。

应税所得计算式:应税所得 = 会计利润 + (或-)税法性调整项1. 折旧计算不同折旧是一项企业成本,折旧费用是可以用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

但是,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会计利润值和应税所得值。

例如,企业在资产折旧时,使用的是直线法,而税务部门规定此项资产使用一定的加速折旧法,则此时企业的会计利润数额较低,应税所得数额也相应减小。

2.已确认的费用不同企业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只能扣减已经确认的成本和费用。

因此,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也会由此产生。

比如,如果企业在本期确认的成本,未被税务部门确认,那么此项成本就不能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进行扣减。

3. 利息费用的差异企业在存取款项时,通常需要向银行或金融机构支付利息费用。

但是,税务局认为有些利息费用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无关的,例如向股东或关联方支付的利息费用,则税务部门是不予承认的。

因此,如果企业在本期向股东或关联方支付的利息费用未被确认,则该项费用也不能作为抵扣税收的支出。

4.抵扣项目不同企业所缴纳的所得税可以抵扣部分其他税收,如增值税等。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财务会计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税法和会计准则之间的重要联系点。

理解这一概念对于企业管理和税务筹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并就其中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详细讨论。

我们需要了解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概念。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增加,即企业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经济利益减去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损失和所得税之后的余额。

而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加减项调整后计算出的应纳所得税的基础。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收入和支出的处理方式不同。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确认时点的差异:根据会计准则,企业应该在收入能够被可靠估计并且与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实际联系的时候确认收入,而在税法上,收入确认的时点可能会有所不同。

企业可能会在会计准则上确认了一笔收入,而在税法上要等到收入实际收到或者客户确认之后才能确认收入,这就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2. 费用支出的差异:在会计处理上,企业会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的方法和原则对费用进行确认和计提,比如折旧费用、坏账准备等。

但是在税法上,对于部分费用可能会有特定的规定和限制,比如企业所得税法对于部分费用的扣除有特定的规定,可能会和会计准则有所不同,这也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3. 不识别收入和费用的差异:在会计处理上,企业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不确认或者延迟确认一笔收入,或者不确认或者延迟确认一笔费用,而在税法上对于这些收入和费用的处理可能会有特定的规定,这也会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的评价。

企业通常会根据会计利润来评价自身的经营成果,但是实际上企业需要纳税的金额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的,这就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成果在税务层面和会计层面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价。

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

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

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作者:姚涵赵健蓉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0期【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得按会计准则核算的企业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核算的应税利润之间存在诸多不同,给企业会计工作、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引起了财务报表利益相关者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因此,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成为会计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会计利润应税利润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定义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引领新常态的挑战和机遇,许多规章制度需要调整和完善。

根据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目标,将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分离,对企业的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的核算具有重要影响。

(一)会计利润定义会计利润是企业按照规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方法和标准核算,以便得出所得税前利润总额。

是企业所有者支付除了资本报酬的所有要素后剩余的利润,由财务会计核算,其确认、计量和报告,基于企业会计准则。

(二)应税利润定义应税利润是每个纳税年度,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后的余额,由所得税会计核算,其确认、计量和报告,根据税法和有关规定。

其收入和扣除项目的定义标准,根据国家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是企业所得税的直接依据。

二、分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会计利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对企业的发展也日益显著。

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和根据税法计算的应税利润,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需要仔细对较,以促进企业正确纳税,也有利于税务机关准确的审计检查。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都是生产经营收入,扣除成本计算的,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也相互独立。

财务会计的目的是,为真实、充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税收的目的是,以税收为目的,根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纳税额,以无偿获得的财政收入的方式。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指企业在进行税前会计利润核算和税后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所存在的差异。

这种差异往往是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的不同而产生的。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和掌握这种差异对于准确计算税务成本和避免税务风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并探讨如何合理处理这种差异,从而达到合规纳税和有效税务规划的目的。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进行年度或其他会计期间内根据国家相关会计准则制定的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盈利水平。

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根据国家税法对企业纳税的基础,它反映的是企业在税法上应该缴纳的所得税的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会计政策的差异: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于一些重大或者特殊业务的处理方法以及账务核算操作可能存在不同的规定。

会计准则可能允许某些成本的资本化,而税法则要求将这些成本在当期计入费用,这就导致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2. 计税会计处理的差异:税法对于企业的所得和费用的确认、计量和时点等方面的规定往往存在差异。

一些特殊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3. 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法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在不同年度或者不同会计政策实施期间产生不同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4. 实际操作的差异: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会计核算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出现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企业在会计上可能会利用某些会计政策灵活性使会计利润更接近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从而使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不同。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的不同规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性质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

了解并合理处理这种差异对于企业的税务合规和税务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可以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 永久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在企业的全部经济周期内都会存在并且不会因纳税时期的不同而消失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账务处理毕业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1绪论 (1)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 (2)(一)会计利润 (2)(二)应税利润 (2)(三)会计利润应税利润的差异分析 (2)二、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2)(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产生的根源—制度因素 (2)(二)企业的避税行为也造成差异的存在 (4)三、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 (5)(一)永久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5)(二)暂时性差异的会计处理 (5)四、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协调 (6)(一)协调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必然性 (6)(二)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调 (6)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8)致谢 (8)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账务处理摘要: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经过改革和协调,在国内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逐渐分离的情况下,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的差异日益扩大。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反映的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经济博弈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税利润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

本文对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进行研究,首先从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制度差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指出制度原因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其他一些非制度原因,最后将详细阐述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税收法规;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The reason of difference produced by accountant profit and the tax payment as wellas accounting treatmentStudent major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YanlingWuTutor HaiyanGaoAbstract:After the reform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justing, the relations of our country'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tax code favor gradually in separate, thus the accountant disclosed by the financial report and thereported have differences inevitably. The difference of accountant profit and the tax payment shows the rel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 between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the enterprise benefits.This article gives a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ccountant profit and the dutiable obtained. First describe the difference from country'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tax code minutely and point out that the system reason is the basic reason creating the difference then point out others non system reason, the last will describe the accountant treatment of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e accounting profit and the tax payment.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tax code; accountant profit and tax payment difference绪论财务报告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而纳税申报则依据税收法规。

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目的、基本前提和遵守的原则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经过改革和国际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

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税利润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差异的账务处理。

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一)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

会计利润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确认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例如:对收益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为了使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期间生产的经营成果,企业可以在遵循一致性及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应税利润应税利润又称应税所得,是每一纳税年度企业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得余额。

是由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是税法及有关规定,对收入和准予扣除项目的界定标准是税法规定的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及特征。

(三)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分析1.我国的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经过改革和国际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倾向于分离模式,因而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利润与纳税申报的应税所得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同时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和规避所得税提供了空间。

由于会计—税收差异的存在,使得企业并不必然为虚增的利润缴纳所得税,许多公司存在巨额的利润和微薄的所得税并存的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因而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差异,成为一个令业界瞩目的问题。

2.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认真研究会计税收差异尤其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且企业财务人员只有准确把握这种差异,才能够正确纳税,避免涉税风险,并灵活利用差异进行筹划,为企业节约税款。

另一方面是减少征税人员的监管难度,了解差异的原因能够为国家征税人员能够更好的防止偷税、漏税,防止税收外流。

3.在会计和税法的分离成为大趋势的情况下,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日益扩大。

这既会增加企业的纳税成本,又容易诱发企业的避税动机,同时也加大了税务机关税收监管的难度,增加了征税成本,使得会计监管与税收治理的协同效率降低。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分离是大势所趋,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国内关于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讨论二者之间的制度差异与协作的规范性研究,而对造成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不断扩大的其他重要原因(如避税行为)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对企业和税务机关等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对如何减小这些不利影响,如何协调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国内也研究得不够透彻。

二、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一)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的差异产生的根源——制度因素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为财务报表的内外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税法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并限制企业有操纵利润的行为。

两者目标不同,导致它们对收入实现和费用扣除的标准及时间存在差异。

财务会计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核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而税法为了保证税收收入即贯彻税收刚性原则,并且便于征管,一般不允许估计收益与费用,因此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按照税收相关法规来确定各会计要素。

由此可见,两者计算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相同的。

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在目的、基本前提和遵守的原则等制度方面都不尽相同,可以说,由于制度原因,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

具体体现在:1.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目的不同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制定目的和出发点的不同,是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

制定与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因此,其根本点在于让投资者或潜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性和盈利可能性。

制定税法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调节。

依据公平税负、方便征管的要求,对会计准则的规定有所约束和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