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工程最新进展论文
动物胚胎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动物胚胎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摘要:动物胚胎工程是用人工方法对动物卵母细胞或胚胎进行改造的技术。
胚胎工程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对哺乳动物的胚胎在体外进行人为控制操作,让其继续发育,进而获得优良或珍稀动物个体,并应用这类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性研究。
近年来动物胚胎程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步在畜牧业中推广运用,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胚胎工程;进展;胚胎移植;动物克隆;胚胎干细胞动物胚胎工程是用人工方法对动物卵母细胞或胚胎进行改造的技术,包含胚胎移植、排卵控制、胚胎冷冻保存、体外受精与显微受精、胚胎分割、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冷冻保存、动物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等内容[1]。
目前,胚胎工程已在遗传学、医学、发育生物学、动物育种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将动物胚胎工程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的研究进展1、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技术,采用任何新技术所产生的胚胎,都必须通过胚胎移植才能得到后代。
科学家首先成功移植了兔胚胎,随后小鼠、大鼠及多种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试验相继获得了成功。
胚胎移植技术已被证实是奶牛繁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提高了优秀母牛的利用率,有利于产生更多优秀后备母牛和更多优质种公牛。
在现场条件下,奶牛的鲜胚移植妊娠率已达到60%~85%,冻胚移植妊娠率达50%~70%。
胚胎移植已在我国高技术研究和有关学科的基础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2]。
2 、排卵控制排卵控制涉及排卵时间控制和排卵数量控制。
控制排卵时间的目的是得到特定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如做微注射转基因使用的原核胚。
排卵数量的控制又称为超数排卵[3],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卵子。
目前在控制排卵中常用的激素有FSH、LH、PMSG、HCG和PGF2a及类似物。
在正常情况下,哺乳动物一次排卵数极其有限。
经超数排卵处理,排卵数则可增加数倍至10余倍。
因此,在生产上或科学试验中,通过超数排卵处理可获得大量胚胎[4]。
原创5: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
供体
受体
1、选择母牛,进行 同期发情处理;
2、超数排卵处理;
3、配种或人工受精; 4、收集胚胎(冲卵);
在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
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 内的胚胎冲洗出来。
母牛非手术冲 卵示意图
冲卵是从输 卵管或子宫 角取出早期 胚胎
5、质量检查;
冲卵后,对胚胎
非进 的手行胚术质胎法量 应检 发查 育手。 到术这桑法时椹 胚或囊胚阶段。
胚胎移植现场
意义: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良种奶牛
低产受体奶牛 加速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
一次出生 增加双胎和多胎的比例。
不受时间地 域限制,节 省购买种畜 的费用。
利用胚胎冷冻技术,建 立胚胎库,保存品种资 源和濒危物种。Leabharlann 2、胚胎移植的主要生理学基础
(1)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一段时间内, 生殖器官变化相同。
2.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 间位置的转移。你认为这样的概括正确吗?
答:胚胎移植成功率的高低与供、受体生理环境条件一致性密 切相关。只有供、受体生理环境高度一致,移入受体的胚胎才能 被接受,并继续发育。所以我们可以把胚胎移植简单概括为早期 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这样的概括是正确 的。
三、胚胎干细胞(ES或EK)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牛胚胎工程已取得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牛胚胎有两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
农业领域,牛胚胎工程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育种水平,改良农业品种,解决抗病性、产量、质量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医疗领域,牛胚胎工程在诊断分子遗传学和药物筛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解决人类多种疾病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和诊疗方法。
首先,我国牛胚胎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很快。
以育种为例,受限于传统育种方法,育种常常难以获得理想的品质和产量改良,而牛胚胎技术可以改变这一过程,有效利用抗病、产量等特性的育种,帮助发育更多的优质品种,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此外,牛胚胎工程还可以用于育肥,以提高牛的发育、增加牛的产量、增强牛的肉品质等,提高牛的综合品质水平。
其次,牛胚胎工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诊断分子遗传学和药物筛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利用牛胚胎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检测牲畜疾病,从而获得临床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案,提高动物健康水平;其次,牛胚胎可以为新药筛选提供有效的实验模型,特别是在抗病毒性、药物代谢等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此外,牛胚胎技术也可以用于慢性疾病的研究,以寻找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率。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牛胚胎工程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牛胚胎体外培养的局限性、体外胚胎发育质量、抗病性分子调控机制等,这些问题阻碍了牛胚胎技术在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解决上述问题,探索牛胚胎工程的更多应用,更好地满足农业和医疗领域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国牛胚胎工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农业和医疗的发展。
总之,我国牛胚胎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农业领域和医疗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究力度,让牛胚胎工程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我国农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我国牛胚胎工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和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农业生产和医疗研究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支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于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一)

关于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一)
胚胎工程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对胚胎进行调控和改造的过程,它在现代
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人类社会的医学、生物学甚
至地球生命界限等领域中,胚胎工程应用空间广阔,其前景十分惊人。
一、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胚胎工程在生殖医学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胚胎的调控,人
们能够精准地确定受孕时间、胎儿性别以及一些生殖疾病的基因突变
等问题。
此外,胚胎工程还可用于精子、卵子、胚胎的扩增,使得不
育人士的生育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疾病基础研究
胚胎工程不仅在医学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还有着广泛的疾病
基础研究价值。
生物学家们通过对胚胎的调控,利用 CRISPR 等基因
编辑技术将相关疾病突变基因进行修复,从源头上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这种精准的治疗手段,为人类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宠物繁殖
胚胎工程在宠物繁殖中也有着重大的应用。
对于珍稀的濒危物种或者
高质量品种的繁殖,胚胎工程可以进行基因的个性化定制,通过移植
胚胎的方法,快速得到品质高的宠物或者珍稀动物。
总之,胚胎工程是一项颇具潜力的技术,其广泛的应用场景为未来人
类疾病治疗、生物科技研究、生产和繁殖皆带来了新的信心。
当然,
目前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道德、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科技必须进一步发展,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创新、应用与规制完备的胚胎工程生物技术产业链,使得胚胎工程在人们的生活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牛胚胎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牛的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全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牛胚胎工程是通过利用辅助生殖技术,利用一种名为胚胎移植技术的方法,将品种良好的受体母牛体内的胚胎移植到多个受体母牛体内,从而提高繁育效率,提高牛群品质,改善畜牧业生产效率。
同时,人们还在牛胚胎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为畜牧业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生殖技术。
随着多领域的技术的发展,牛胚胎工程的研究正在取得重大进展。
近几年来,我国在牛胚胎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克服了许多先前无法成功实现的技术难题。
此外,在实际中,根据各地农业科研机构提供的具体解决方案,已经开始在很多地方的农场实施,并取得了很大的示范效果。
牛胚胎工程的应用已经影响和改变了牛的生产,使其变得更加高效。
例如,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减少育种投入,减少重复的劳动力投入和人力成本,减少育种时间;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提高母牛产奶量和品质,改善易患病牛继代能力,提高牲畜生长率和毛色,等等。
由于牛胚胎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提高牛群繁育和繁殖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繁殖个体,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益,这对促进全国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牛胚胎工程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畜牧业面临的疾病的发生率,改善牲畜的营养状况,改善牲畜的遗传质量,并增加牲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工业生产和农场经营的需要。
然而,目前的牛胚胎工程技术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技术费用较高,实施资源分配不均衡,技术实施缺乏集中精力,技术研究难以推广应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当前研究者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牛胚胎工程技术已经在生产中取得良好的应用,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应对新的技术挑战,加强应用实践层面的研究,努力实现牛胚胎工程技术在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总之,牛胚胎工程技术应用已经赋予畜牧业新的发展机遇,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实现我国畜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胚胎工程研究进展

胚胎工程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建立在生命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生物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
而胚胎工程,即动物胚胎工程,就是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育种、品种改良的有效途径,是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命本质的有效方式。
胚胎工程技术研究的目的,是对哺乳动物的胚胎在体外进行人为控制操作,让其继续发育,进而获得优良或珍稀动物个体,并应用这类技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性研究。
在这里,综述了动物胚胎工程的最新研究方向、方法、原理、结果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胚胎工程;进展;技术;前景胚胎工程技术是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的名词,是由发育工程演变而来的。
动物胚胎工程根据其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11项内容:1.胚胎体外培养2.胚胎移植3.胚胎保存4.胚胎分割5.胚胎嵌合6.胚胎干细胞7.转基因动物构建8.试管婴儿9.胚胎性别控制10.克隆动物。
目前各种技术都在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而应用最多的是胚胎移植、胚胎体外培养、胚胎保存,主要应用于畜牧业。
使得畜牧产品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更高,营养价值更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在医药方面,昂贵药物、人类器官等都可以寄托于动物身上。
下面将介绍各种胚胎工程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前景。
一、胚胎工程主要技术方向1、胚胎体外培养这是胚胎工程的基础。
体外培养要求获得较多的受精卵或胚胎作供体。
学者运用促性腺激素对卵巢发育作用的原理,在母畜发情周期的适当时期注入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可以诱发母畜卵巢内较多的卵泡同时发育、成熟、排卵,这种技术称超数排卵技术,可使动物提供较多的胚胎以供实验。
但是影响超排的因素很多,。
人们对影响超排反应的研究最初集中在影响卵巢反应的因素方而: (1)促性腺激素的种类、批号和用量; (2)给药方式和持续时间;(3)超排起始日期;(4)超排时是否使用其他激素等。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胚胎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这种技术也被应用到养殖业中,以促进牲畜的生产。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牛胚胎工程技术也迅速地取得了进展。
牛胚胎工程是指科学家们利用精子和卵子来获取胚胎和胚胎克隆,从而实现改良育种和完善牛种业的生产性能。
目前,我国在牛胚胎工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2009年开始,该技术在中国有了积极的发展,在该技术的发展中,中国不仅把重点放在实验室从事牛胚胎工程上,同时也重视农场应用,把牛胚胎工程技术应用在牲畜生产中。
首先,在该技术的发展中,中国已经实现了将精子和卵子利用胚胎冷冻技术取得高质量的胚胎,从而达到良好的繁殖效果,而且中国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的胚胎冷冻技术,其中包括最常用的液氮冷冻和空气冷冻技术,它们在冷冻保存、取出和移植胚胎时都具有很高的成功率。
此外,中国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牛胚胎工程技术体系,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牛胚胎工程,以满足牛种业的需求。
其次,在生产养殖中,牛胚胎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首先,利用牛胚胎工程技术,养殖者可以实现多繁殖,从而提高牲畜的产量,并且也可以变异物种的遗传材料,以实现动物的品种改良。
此外,养殖者还可以利用牛胚胎工程技术来改善牲畜的性能,例如增加牲畜的产奶量或改善牲畜的耐寒性能等。
最后,在养殖业中,牛胚胎工程技术还可以配合其他技术,比如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更加有效地改良牲畜的基因,用双重的手段提升牲畜的生产性能,在牛种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牛胚胎工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牲畜的生产性能,促进牛种业的发展。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牛胚胎工程技术的作用,我国仍需针对牛胚胎工程技术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开发相关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实现牛种业的综合发展。
《我国牛胚胎工程研究进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最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利用胚胎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而牛胚胎工程技术也迅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动物胚胎工程研究进展

1 胚 胎 移 植
对 于一些 优 良动 物 ( 包括珍 稀 和濒危 动物 )通过保 存 ,
胚 胎可将 种质长期 保存下 来 , 在任 何时候 运送 到世 并 界 各地繁衍 。冷冻保存 的胚 胎应等待受体动物 生殖系 统的生理状态处 于与胚 龄 同期化 时移植 , 以提高胚 胎 移植成功率 。卵母 细胞 的冷冻 保存 可为体 外受 精 、 核 移植 、 基因转移等生物技术提供充足 的材料 , 同时也 可 为动物的资源保 存提供可能 。 4 体外受精与显微受精 15 年 C ag A sn 9 1 hn 和 ut 首次 发现哺乳动物精子 获 i 能现象 , 开创 了哺乳 动 物体 外 受精 研究 的新纪 元 J 。
重大变革 , 极大提 高了优秀母 牛 的利用率 , 有利 于产生
更多优 秀后备母 牛和更多优质种公牛 。我 国胚胎 移植
技术始 于 2 0世纪 7 0年 代 中期 , 目前 全 国大多 数 省区
精获得 , 小动物从 附睾获得 。卵子来 源有两种方 法 : 小 动物采用超数 排卵处 理 , 输卵 管采集 成熟 卵子或 从 从 卵巢采集未成熟卵子进行体外成 熟 ; 羊等动 物可利 牛、 用活体采卵或屠宰 卵巢获得 。以不同动物为对 象开展 体外受精研究 的 目的不尽 相同。实验动物 主要 用于进 行受精生物学 、 发育 生物学和繁殖学 的基础 性研究 , 也 可作 为家畜和人 的模 型 , 建立 各环 节 的关键技 术 。对 家畜的研究主要着 眼 于经济 效益 , 用屠 宰母 畜的 卵 利
胎进行 改造的技 术 , 含胚 胎移植 、 包 排卵 控制 、 胎冷 胚 冻保存 、 体外受 精 与显 微受 精、 胚胎 分割 、 胚胎 性别 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工程之胚胎分割
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胚胎工程技术内容丰富,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
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胚胎工程技术广泛用于生殖生物学、胚胎学、发育生物学、遗传育种学和生殖医学的研究应用,并成为这些研究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在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动物繁殖控制技术,包括人工受精技术、试管家畜技术、胚胎分割技术等。
胚胎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推动了制药、器官移植医学等领域的变革,而且还加速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目前我国在胚胎移植改良牛、羊品种,体细胞克隆牛、羊等家畜的技术方面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胚胎工程技术就逐步成功地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尤其是在优良种畜的引进、品种的保存、种畜的迅速扩繁、品种的改良和濒危动物的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胚胎工程主要是对哺乳动物的胚胎进行某种人为的工程技术操作,然后让它继续发育,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成体动物的新技术。
实际上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拓展与延伸。
早在1891年,英国剑桥大学的赫普就在兔子身上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受精卵的移植实验。
到本世纪30年代,这项技术已在畜牧业上获得了越来越明显的效益。
进入70年代,出现了专门从事受精卵移植的企业。
高等动物的受精卵移植又叫“家畜胚胎移植”。
它是将优良种畜的早期胚胎从供体母畜体中取出来,移到受体母畜输卵管或子宫中,“借腹怀胎”繁殖优良牲畜的技术。
为成倍甚至成数倍地提高优良胚胎移植后所得到的成体数,用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将一个胚胎分割为2个或多个,制造同卵多仔。
国内外科学家们已在鼠、兔、牛、羊、猪的胚胎分割上取得了成功,这一技术成为胚胎分割
胚胎分割(Embryo bisection)是指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
由于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胚胎分割可看成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胚胎分割技术可用于扩增可用的优良胚胎的数目和生产同卵双胎、同卵多胎的克隆动物,可用于濒危动物的保护,也可为早期胚胎遗传疾病的检查和性别鉴定等技术提供一种活体组织检查的方法。
胚胎分割的研究概况
早在1904年,Spemann就进行了蛙类2细胞胚胎的分割实验,并获得同卵双生后代。
20世纪30年代,Pincus等首次证明2细胞兔胚的单个卵裂球在假孕受体兔体内可发育为体积较小的胚泡。
哺乳动物胚胎
分割技术始于Nicholas( 1942) 对大鼠22细胞胚胎卵裂球的分离和
培养研究。
其后,1959 年Tarkow ski研究了小鼠1/4 ,2/4 ,3/4 卵裂球的发育规律,得到了世界上首例半胚来源的活体动物。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胚胎培养及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哺乳动物胚胎分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9年,Willadsen等通过分离2细胞胚胎的卵裂球,也获得绵羊同卵双生后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哺乳动物胚胎分割技术进人快速发展时期。
1998 年,Rho 等又利用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体外受精的方法获得了牛胚胎,移植12 枚四分胚给6 头受体,获得2 头四分胚的犊牛,这是第一次利用体外胚分割得到活体后代。
当然,胚胎并不是随着分割次数的增加,产生的克隆动物就越多。
如果超过四分割以上则产生的克隆动物个体数可能反而减少,甚至一个也得不到。
为了使胚胎分割技术更便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些学者开始对这种显微操作技术加以改进,简化其方法并避免使用昂贵仪器,而采用在体视显微镜下徒手操作的简易方法进行胚胎分割。
1988 年Williams 用止血钳夹住用刮胡刀片制成的显微手术刀片分割7龄
牛胚得到了同卵双生牛犊。
我国家畜胚胎分割及相关的研究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后进展也很快。
1986 年窦忠英等得到了国内首批分割胚牛犊(单生) ,该实验将分割所得的半胚装入透明带后移植受体与裸胚直接移植受
体的产仔率均为25 %。
谭丽玲等(1988年)对兔胚胎进行了半胚分割,并获得仔兔。
1989年,江苏农科院、中科院遗传所获得山羊鲜胚分割羔羊;同年,张涌等也获得了山羊鲜胚和冻胚分割羔羊;此外,我国
的研究人员也把胚胎分割与胚胎性别鉴定有机结合,推动了胚胎分割的深人研究和推广。
胚胎分割原理
早期实验胚胎学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是调整发育,即去掉一个早期胚胎的一半,剩余的部分可以调整其发育方向,仍可以发育为一个完整的胚胎。
反之,若把两个早期胚胎融合在一起,它们不是发育为两个连在一起的胚胎,而是在细胞间重新调整,仍发育为一个胚胎。
但随着发育进程,其调整能力逐渐减弱,细胞的组织发育方向变得越来越固定,直到调整能力完全丧失。
早期的实验胚胎学证明哺乳动物2细胞期的每个卵裂球都具有发育为正常胎儿的“全能性”。
对小鼠胚胎分割的实验认为,在32 细胞期的胚胎仍具有调整能力,但到64 细胞期的胚胎就逐渐失去这种能力。
到神经轴时期的胚胎,再分割为两半,就永远不会发育为正常的胚胎了【1】。
胚胎分割方法
1、毛细管吹吸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分离2细胞到8细胞期卵裂球。
在显微操作仪的帮助下,在无钙、镁离子的培养液中,用固定针吸住胚胎,用另一玻璃针挑开胚胎的透明带,细胞团自透明带中脱出。
再用仅能通过胚胎的
毛细管吹吸胚胎,得到单个卵裂球,再将卵裂球装入空的透明带中,体外培养至一定时期,移植入受体中。
2、徒手分割法
该法主要适用于分割体积较大的胚胎,其优势在于可以不用显微操作仪。
在立体显微镜下,用止血钳夹住切割刀片,将透明带切开一部分,再用直径略小于胚胎的毛细管吹吸几次,胚胎从透明带中脱出。
手持玻璃针自上而下对称切割裸胚。
这种方法多用于分割桑葚胚和囊胚。
3、显微手术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分割桑堪胚和囊胚。
在显微操作仪的帮助下,以固定针吸住胚胎,用玻璃针或显微手术刀将胚胎对称切割。
在切割桑葚胚时,需要在不含钙、镁离子的培养液中,以降低细胞间的连接,降低由于切割造成的损伤。
对胚胎的分割要注意对称,尤其是囊胚,
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对称地一分为二。
但这种方法与徒手分割相比无论切割有效率还是移植产羔率都是最低的。
并且玻璃针带内切割需要昂贵的显微操作系统,因此这种切割方法在实践中很难得到推广应用【2】。
4、酶消化法去透明带后分割法
5、免疫手术法
胚胎分割操作流程
胚胎分割可在哺乳动物2细胞期至胚泡期的胚胎进行。
主要由胚的采收、用显微手术进行胚的分离、分离胚(裂球)的培养、分离胚的移植等4步组成。
胚胎分割技术的应用及意义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取出着床前胚胎的单个卵裂球或取出滋养
层细胞的一部分进行生化检验、PCR 扩增和性别鉴定以检测蛋白质或酶水平的生化缺陷、特定基因的缺失及伴性遗传病,以便在着床前决定是否终止妊娠,这对于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
世界首例胚胎分割--性别鉴定试管水牛在广西水牛研究所水牛场出生。
胚胎分割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已经日趋完善, 对畜牧业生产和试验研究有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型农场动物进行良种繁殖时,可用胚胎分割方式增加胚胎数目及人造同卵双胎和多胎数目,移植后便可获得更多的良种。
哺乳动物胚胎冷冻保存技术与胚胎分割技术结合,可以增加胚胎数目和提高产犊率, 同时在加速家畜育种改良进程、建立基因库、保护资源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品健.普通动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P:461.
【2】应璐祺,王争光,俞颂东.山羊早期胚胎切割技术比较试验[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6,4: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