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张冶沁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 实验类型: 电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与调试技术;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频率特性等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4.了解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失真的关系,掌握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5.进一步熟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4.测量输入电阻5.测量输出电阻6.测量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7.研究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三、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 共射电路实验板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实验步骤:(1)按所设计的放大器的元件连接电路,根据电路原理图仔细检查电路的完整性。

(2)开启直流稳压电源,用万用表检测15V 工作电压,确认后,关闭电源。

(3)将放大器电路板的工作电源端与15V 直流稳压电源接通。

然后,开启电源。

此时,放大器处于工作状态。

(4)调节偏置电位器,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满足设计要求I CQ =6mA 。

为方便起见,测量I CQ 时,一般采用测量电阻R C 两端的压降V Rc ,然后根据I CQ =V Rc /Rc 计算出I CQ 。

(5)测量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将测量值、仿真值、理论估算值记录在下表中进行比较。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R L =∞、R L =1k Ω)专业: 姓名:学号: 日期: 地点:学生序号6实验步骤:(1)从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1kHz的正弦波,加到电路板上的Us端。

三极管放大器制作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器制作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器制作实验报告缪善发 JL03064利用三极管制作宽带、谐振放大器,掌握三极管放大器的不同组态、外围电路设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学会三极管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量。

二、 要求1、三极管宽带放大器的制作:增益A ≧20、上限频率不小于5MHz ;2、三极管谐振放大器的制作:增益A ≧20、谐振频率等于5MHz ; 关键词:三极管、宽带、谐振、频率、小信号。

三、 工作原理:图中(a )是三极管共发射极宽带放大电路,特点是可提供较高的电压增益,但输出阻抗较大(带负载能力弱);Rc 为集电极负载电阻,Rf 和Cf 为负反馈回路,R1和R2为三极管偏置电阻,作用是使三极管有合适的工作点(2.5mA 左右);图中(b )是三极管谐振放大器电路,特点是在集电极回路采用LC 谐振,可对一定的信号频率给予放大。

Rc2KQ 901810VGND GND RfUiUo(a )Re 200Ci104Cf 104R1R2Co104Ce 104GNDQ 901810VGNDGNDRfUiUo(b )Re 200Ci104Cf104R1R2Co 104Ce 104GNDL C图2三极管放大器电路注:R1、R2的取值范围不能过小,在几K 到几十K 的范围。

四、参数设计:1、电容作用:隔直通交;2、若选取c 点电压为1/2(1/3-2/3)电源电压,即Vc=1/2VCC=5V ; Ic=2.5mA , 则Rc=(10-5)/2.5mA=2K , Ue=1/10Vcc=1V ,Re=1/2.5mA=400Ω(此处将e 点处的电流近似看成c 点电流) 又R2≥10K , Ube=0.7 ;令R2=10K ,Ub=Ue+0.7=1.7V ∴Ir2=1.7/10K=0.17mAR1=(10-1.7)/0.17mA=48.8K ≈50K ;并联谐振部分:C ∥L谐振频率f=1/[2π(LC)½]=5MHZ给定电感在2uH-6uH ,所以C ≈560pf ,仿真电路图如下:五、问答题1、按图中(a)电路参数,令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2.5mA,设计三极管分压偏置电路;2、采用三极管,给出增强电路输出带负载能的电力路设计方案(电路图、元件参数)。

实验一 三极管放大电路

实验一 三极管放大电路

西安邮电大学开放式电子电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一三极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4.掌握两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5.进一步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三、实验设计要求1.信号源内阻:Rs=51K2.输入信号频率 20Hz-20Khz3.Av=34.R L=200Ω/75Ω5.Vo=3Vpp6.P电源=30mW7.增加平坦度<0.1dB四、设计思路求各部分的直流电位:如图所示,基级的直流电位V B是用R1和R2对电源电压V CC进行分压后的电位,所以,流进晶体管的基级电路的直流成分I B是很小的,可以忽略,则:V B=R2/(R1+R2)*V CC (V)发射机的直流电位V E,仅比V B低于基级—发射机间的电压VBE,如设VBE=0.6V,则V E为:V E=V B-0.6 (V)发射级上流动的直流电流I E为I E=V E/R E=(VB-0.6)/R E集电极的电流电压V C为电源电压减去R C的压降而算得的值,所以V C为:V C=V CC-I C*R C 在式中,基级电流为最少的值,所以可忽略,则I C=I E。

求交流电压放大倍数:、接着求上图电路的交流放大倍数由于晶体管的基级-发射极间存在的二极管是在导通情况下使用的(交流电阻为0),所以基级端子的交流电位直接出现在发射极,因此,由交流输入电压vi引起的ie的交流变化部分△ie为:△ie=vi/R E另外,令集电极电流的交流变化部分为△ic,则vc交流变化部分△vc为:△vc=△ic*R C 进而认为,集电极电流=发射极电流,则△ic=△ie,所以△vc=△ie*Rc=vi/R E*R C另一方面,因为C2将vc的直流成分截去,故交流输出信号V0即为△vc的本身:v0=△vc=vi/R E*R C因此,该电路的交流电压放大倍数A V:A V=v0/vi=R C/R E采用共射极分压式偏置电路以及射极跟随器: 共射极分压式偏置电路完成基本电压放大;射极跟随器提高输入阻抗,使输出达到三倍放大。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方法,了解在不同偏置条件下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3.学习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仿真电路图专业:姓名:学号:日期:地点: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静态工作点变化而引起的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1. 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和测量: 调节R W1,使Q 点满足要求(I CQ =1.5mA)。

测量个点的静态电压值2. R L =∞及R L =2K 时,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 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输入中频段正弦波,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有效值。

3. R L =∞时,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有效值)≥3V : 增大输入信号幅度与调节R W1,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交流毫伏表测出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V omax 。

4. 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量: 采用分压法或半压法测量输入、输出电阻。

5. 放大电路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的测量 : 改变输入信号频率,下降到中频段输出电压的0.707倍。

6.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 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同时出现。

三、主要仪器设备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12V 稳压源、万用表、实验电路板、三极管9013、电位器、各种电阻及电容器若干等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准备工作:a) 修改实验电路◆ 将K 1用连接线短路(短接R 7); ◆ R W2用连接线短路;◆ 在V 1处插入NPN 型三极管(9013);◆ 将R L 接入到A 为R L =2k ,不接入为R L =∞(开路) 。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

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结论在电子学中,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常用于放大电路中。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实验是电子学教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种常见的三极管放大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

该电路由三极管、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耦合电容等元件组成。

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放大功能。

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也较小,但是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输出信号的幅度也随之增大,呈线性关系。

这表明三极管放大电路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更大的幅度,实现信号的放大功能。

其次,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频率选择性。

在实验中,我们改变了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低时,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大;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超过一定范围时,输出信号的幅度会显著减小。

这说明三极管放大电路对于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有不同的放大效果,具有一定的频率选择性。

此外,三极管放大电路还具有非线性失真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大时,输出信号会出现失真现象,即输出信号的波形发生畸变。

这是由于三极管工作在非线性区域时,引起了非线性失真。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避免出现过大的失真。

此外,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现象。

例如,当输入信号的幅度较小时,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噪声;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高时,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畸变。

这些现象可能与实验条件、元件参数等因素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我们得出了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放大功能、频率选择性和非线性失真等特点的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三极管放大电路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三极管放大倍实训分析报告

三极管放大倍实训分析报告

三极管放大倍实训分析报告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极管放大倍实验的分析报告。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我们了解了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

该实训主要包括分析三极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测量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等。

一、实验原理三极管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放大器装置,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为大信号。

其基本结构由三个电极构成,即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

发射极和基极之间是一个电流放大器,集电极和基极之间是一个电压放大器。

当输入的小信号通过电容耦合的方式加在基极上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可以将小信号放大一定倍数。

二、实验过程1.静态工作点测量:首先将三极管和电源接入电路,并进行静态工作点测量。

通过调节电位器,使得基极电压和集电极电压都处于合适的工作范围,使得三极管处于放大区,此时的工作状态就是静态工作点。

2.放大倍数测量:选取合适的输入信号,通过信号源输入到三极管的基极处,通过示波器测量集电极和基极处的输出信号,计算出放大倍数。

3.频率响应测量: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连接示波器,可以得到频率响应的曲线。

三、实验结果分析1.静态工作点测量:通过实际测量,可以得到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电压和电流,这些参数将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2.放大倍数测量: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不同输入信号下计算出放大倍数。

我们可以发现,在合适的工作区域,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在几十到上百倍之间,这说明了三极管的放大性能比较好。

3.频率响应测量:通过连接示波器,观察到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响应曲线。

我们发现,在低频率下,输出信号的幅度较大,而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三极管本身的结构和特性导致的,这也说明了三极管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是有限的。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于三极管放大倍实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不仅掌握了三极管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参数测量的方法,还了解了三极管放大器的一些特性,如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等。

三极管 实验报告

三极管 实验报告

三极管实验报告三极管实验报告引言: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了解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实验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三极管是由三个掺杂不同材料的半导体层组成,分别是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射极和基极之间的电流较大,而集电极和基极之间的电流较小。

这种电流放大的特性使得三极管成为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元件。

实验二:三极管的放大特性本实验使用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由三极管、电阻和电源组成。

通过改变输入电压和电阻的数值,观察三极管的放大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电压较小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基本相等,放大效果较弱。

然而,当输入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输出电压迅速增大,放大效果显著。

这表明三极管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放大功能,可以将弱信号放大为强信号。

实验三:三极管的开关特性三极管还具有开关功能。

在实验中,我们将三极管配置为开关电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当基极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关闭状态,电路断开。

而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电路闭合。

这种开关特性使得三极管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作为触发器、计时器等。

实验四:三极管的温度特性三极管的工作稳定性与温度密切相关。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观察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三极管的放大效果减弱,输出电压变小。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导致三极管内部电子的热运动增加,从而影响电子的传输和放大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温度对三极管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持其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极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在电子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其放大和开关特性,设计和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和便利。

【免费下载】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免费下载】三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三极管放大电路1、问题简述:要求设计一放大电路,电路部分参数及要求如下:(1)信号源电压幅值:0.5V;(2)信号源内阻:50kohm;(3)电路总增益:2倍;(4)总功耗:小于30mW;(5)增益不平坦度:20 ~ 200kHz范围内小于0.1dB。

2、问题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2.1 对三种放大电路的分析(1)共射级电路要求高负载,同时具有大增益特性;(2)共集电极电路具有负载能力较强的特性,但增益特性不好,小于1;(3)共基极电路增益特性比较好,但与共射级电路一样带负载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对于次放大电路来说单采用一个三极管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要求此放大电路具有比较好的增益特性以及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2.2 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在此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级放大的思路。

先采用共射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达到放大两倍的要求;再采用共集电极电路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

3、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3)掌握三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4)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波形的调试;(5)提高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测量调试过程中的电路:增益调试:首先测量各点(电源、基极、输出端)的波形:绿色的线代表电压变化,红色代表电源。

调节电阻R2、R3、R5使得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2/3。

V A=R2//R3//(1+β)R5 / [R2//R3//(1+β)R5+R1],其中由于R1较大因此R2、R3也相对较大。

第一级放大输出处的波形调试(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结果为:红色的电压最大值与绿色电压最大值之比即为放大倍数。

则需要适当增大R2,减小R3的阻值。

总输出的调试:如果放大倍数不合适,则调节R4与R5的阻值。

即当放大倍数不足时,应增大R4,减小R5。

如果失真则需要调节R6,或者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值,必要时可以返回C极,调节C极的输出。

功率的调试:由于大功率电路耗电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应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电路的总功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极管放大电路
1、问题简述:
要求设计一放大电路,电路部分参数及要求如下:
(1)信号源电压幅值:0.5V ;
(2)信号源内阻:50kohm ;
(3)电路总增益:2 倍;
(4)总功耗:小于30mW ;
(5)增益不平坦度:20 ~ 200kHz 范围内小于0.1dB。

2、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放大电路可以采用三极管放大电路。

2.1 对三种放大电路的分析
(1)共射级电路要求高负载,同时具有大增益特性;
(2)共集电极电路具有负载能力较强的特性,但增益特性不好,小于1;
(3)共基极电路增益特性比较好,但与共射级电路一样带负载能力不强。

综上所述,对于次放大电路来说单采用一个三极管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要求此放大电路具有比较好的增益特性以及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

2.2 放大电路的设计思路在此放大电路中采用两级放大的思路。

先采用共射级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使之达到放大两倍的要求;再采用共集电极电路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

3、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三极管的放大特性;
(2)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的设计;
(3)掌握三种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
(4)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波形的调试;
(5)提高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题解决
测量调试过程中的电路:
增益调试:首先测量各点(电源、基极、输出端)的波形:
结果如下:
绿色的线代表电压变化,红色代表电源。

调节电阻R2、R3、R5 使得电压的最大值大于电源电压的2/3。

V A=R2〃R3〃 (1+ 3) R5 / [R2//R3// ( 1+ 3) R5+R1],其中由于R1 较大因此R2、R3 也相对较大。

第一级放大输出处的波形调试(采用共射级放大电路) :结果为:
红色的电压最大值与绿色电压最大值之比即为放大倍数。

则需要适当增大R2,减小R3的阻值。

总输出的调试:
如果放大倍数不合适,则调节R4与R5的阻值。

即当放大倍数不足时,应增大R4,减小
R5。

如果失真则需要调节R6,或者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值,必要时可以返回C极,调节C极的
输出。

功率的调试:
由于大功率电路耗电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应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小电路的总功耗。

减小总功耗的方法有:
1) 尽可能减小输入直流电压;
2) 尽可能减小R2、R3 的阻值;
3) 尽可能增大R6 的阻值。

电路输入输出增益、相位的调试:
由于在放大电路分别采用了共射极和共集电极电路,因此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相位相差180
度。

体现在波形上是,当输入交流信号电压达到最大值是,输出信号到达最小值。

由于工作频率为1kHz,当采用专门的增益、相位仪器测量时需要保证工作频率附近出的增益、相位特性比较平稳,尤其相位应为± 180 度附近。

一般情况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采用的方法为适当增大C6 (下图为C1 )的电容。

最终调试电路:
电路图:
根据此图可以分析出该电路功耗还是有点大。



Cl —-1

*5.
■W
XfiNL
+ ¥- 4l-
!t+n
15^
F4H
XKPl

IN _ pir
测量结果如下:
(1) 功耗图:
WaftTneter XWMT X
272239 mW
Powtr
134
QI
EJT 3?K 和TW
BIT KTH
XSC 1
(2) 输入输出波形图:
由此图可以分析出:输入输出的波形图相同,
B 通道的电压值是 A 通道的电压值的二倍,
因此电压增益为二倍,即电路达到了放大二倍的效果。

(3) 相位图:
TT1
1
c
-18D E3eg
2D kHz Bode PLotter-XBPI
Ciut
In i -
由以上两个图可分析出相位的变化范围:
20Hz~20KHz , -179.796Deg ~ 180Deg ;
(4) 幅频特性图:
Bode Platte r-XPPl
2D
H E
Mtode
h/bg nitude
Phase Refers 亡 | 話耳皀
| Sei...
Hk )rizarrii.
al
^rtical
fubd&
i 油卯fltud 电 P 佔瓢
+1
2DkHi

kHz
Ccrrtmls
io - dB
-lb dB
Lug
Iri
|ZD
kHi
[2D -
Controls
Reverse
Horizontal
I -10
%fart»il
F 10
Ourt 一
由以上两个图可以分析出:幅度变化20Hz~20KHz ,6.686dB。

实验感受:通过本次实验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将我们上学期所学的模电理论知识进行了实践仿
真,让我们真是感受到了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以及参数对放大效果的影响,了解各个器件起的作用,在老师的指导下,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对放大电路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开始无从下手到最后仿真应用自如,一步一步改进,在理论和实践上双丰收!
希望在下次实验中有更好的变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