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中关 羽的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

三国演义中关 羽的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塑造与其象征意义》在《三国演义》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中,关羽无疑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英雄人物。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不仅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在后世的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关羽的外貌形象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样的描述展现出关羽的高大威猛和不凡气质,让人一眼望去便能感受到他的英雄气概。

他的绿袍金甲、青龙偃月刀,更是成为了其标志性的装备,使得关羽在众多武将中独树一帜。

关羽的性格特点鲜明且多面。

他重义气,这是其性格中最为突出的一点。

无论是对刘备的忠诚,还是对兄弟之情的珍视,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刘备势单力薄、四处奔波之时,关羽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左右。

即使面对曹操的厚待与利诱,关羽依然心向刘备,“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地回到刘备身边。

这种义气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义”的典范。

关羽勇敢无畏,武艺高强。

在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温酒斩华雄,让他初露锋芒;斩颜良诛文丑,更是威震敌胆。

他的勇猛使得敌人闻风丧胆,也让他在三国众多名将中脱颖而出。

然而,关羽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还颇具智谋。

水淹七军,便是他运用智慧和兵法取得的重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但关羽的性格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他的骄傲自满,最终导致了他的败走麦城。

他看不起东吴将领,对吕蒙等人的计策疏于防范,过于自信自己的武力和威名,最终陷入了敌人的圈套。

这种性格上的弱点,使得关羽的形象更加真实和立体,也让人们在敬仰他的同时,对他的命运感到惋惜。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他象征着忠诚。

在那个乱世之中,忠诚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品质。

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不二,成为了无数人向往和追求的典范。

他的忠诚告诉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应当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关羽还象征着勇气。

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激励着人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要勇敢前行,不畏艰险。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形象,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课件将从关羽的形象塑造、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形象塑造1、象征:《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身着绿袍,青龙偃月刀镇守荆州的将领,他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青色代表着春季、新生,同时也代表着忠诚、义气等美德。

而青龙偃月刀则是典型的勇武利器,代表着力量与胜利。

2、外貌:关羽形象一直被描述为魁梧、充满武勇的形象,他的面容有一种雄浑刚健之感,铁青的面色和厚重的长髯使他看起来更加威武不凡。

书中还提到了他的身高,超过了当时正常的身高,如此一来就更加符合一个英雄形象的特点。

3、形象塑造手法:《三国演义》通过关羽所承担的不同任务和他表现出的特殊能力来深入塑造关羽的形象。

如让他镇守荆州,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气;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一名顶天立地的勇士;在最后一天的决战中,宁可放弃自己的性命,也要为心中的大义奋斗到底等等,都深加塑造了关羽形象。

二、性格特点1、忠诚:关羽一生以忠诚为字眼,并以此打动了不少英雄之心,他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坚守信仰,欠风流。

当时的乱世之下,人人都在逃避现实,只有关公和刘备像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和准则。

2、孝顺:关羽不仅忠于国家,也忠于家庭。

关羽一生牢记“孝为先”,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任务,这点在《三国演义》中经常被提到,这正是其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

3、义气:义气是关羽形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整个三国时期,关羽一直与主公刘备一起战斗,历尽千辛万苦却不离不弃,这种忠诚并没有换取过多的回报,然而,这却是他伟大的贡献之一。

三、历史地位1、军事地位: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擅长骑射和骑战,并以青龙偃月刀驰骋沙场。

他的形象被人们描绘成铁血染面,战疆难度,一胆之士。

2、信仰地位:关羽不仅仅是一名勇士,更是一个信仰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羽被尊奉为武圣,崇拜者络绎不绝。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

关羽忠义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英雄颂歌。

关羽是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他是一位忠于蜀汉、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豪杰;是一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威震华夏的英雄。

但当他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后,随着地位的提高,他变得自高自大、居功自傲、刚愎自用,并因此错失良机,释放被困的敌酋曹操;也因此失荆州走麦城,可谓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总观关羽,是一个性格复杂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一味赞誉他,也不能一味诋毁他,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人物形象。

他的悲剧命运不但不影响英雄形象的神威,反而使之更加真实可信。

关键词: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古代历史演义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

《三国演义》是一部忠义智勇的颂歌。

它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他们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正面与负面的特征,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着力赞美了忠义智勇的性格。

这里虽然有很强烈的封建色彩,但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至今仍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影响。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

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忠贞神勇、义薄云天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③。

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

关羽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的忠勇英雄形象

关羽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的忠勇英雄形象

关羽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的忠勇英雄形象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巨著,书中描绘了许多英雄人物,而关羽则是其中一位备受尊敬的忠勇英雄。

他的形象在演义中被塑造得极其鲜明,具备了许多令人敬佩的特质。

本文将从关羽的忠诚、正直、勇敢和博爱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他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

首先,关羽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

他奉刘备为主,一生都将忠诚和效忠放在首位。

在刘备与曹操矛盾激化后,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安全,毅然选择离开曹操投奔刘备。

这个决定体现了关羽的忠诚和对义气的坚守。

即使在功名利祸面前,他依然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主公,并在后来举荐了诸葛亮,为刘备的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其次,关羽以其正直的品性赢得了众人的尊重。

无论是与张飞的关系,还是在与曹操和刘备之间进行权衡抉择时,关羽都秉持着自己的原则。

他一直对张飞兄弟情深义重,关键时刻才敢责备张飞的鲁莽行径,以警示他遵守纪律。

而当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后,关羽选择了离开曹操,归于刘备,证明了他坚持正道和价值观的决心。

勇敢无畏是关羽英雄形象的重要特质之一。

无论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护刘备,关羽总是毫不犹豫地迎向危险。

他的威名远播,并因此得到了“武圣”的称号。

著名的长坂坡之战中,关羽率领少数兵力成功抵抗了数十万敌军的围攻,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勇气和战略智慧。

这些战斗场景不仅展示了关羽的英勇,也凸显了他对于正义的追求和维护的决心。

最后,关羽以其博爱的品格与人民息息相通。

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关羽因其仁爱之心,借箭之诚而得到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关心百姓的疾苦,不仅一直保护着刘备,还时常在各地设立救济粮仓,让人民得到帮助。

这种广济天下,乐善好施的精神让他在民众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总结起来,关羽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位忠诚、正直、勇敢和博爱的英雄。

他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并且一直以来都是被广泛称颂和崇拜的对象。

关羽义薄云天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向我们证明了忠诚、正直、勇敢和博爱是伟大英雄的真正标志。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绘为一个勇猛无敌、忠诚正直的英雄人物。

关羽身材高大,面目俊美威严,垂纶而立,值得倾慕。

他面向敌人威风凛凛,背向敌人显得如山巍峨。

他的长髯垂至胸前,骑一匹红色的绝世好马,手持青龙偃月刀,霸气十足,散发出一种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

关羽极其讲究义气和忠诚,对刘备有着无限的忠诚。

他护佑刘备、为国家效力,一生都秉持着忠诚呼风唤雨。

他为了保护刘备,参加了数十场战争,屡立战功,被誉为“义薄云天”。

关羽无论敌我,无论善恶,对待他人都是真诚待之,从不做出背叛或欺骗的行为,甚至对俘虏也非常宽大。

他的人品和谦虚使得他受到无数人的崇敬和尊重。

关羽的胆识和智谋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在数次的战役中,他能够灵活运用兵法,绝处逢生。

他在长板坡、赤壁等战役中表现出色,以其聪明才智和英勇无畏,给对手带来巨大威胁。

总而言之,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形象是一个忠诚勇猛,仁义正直的英雄形象,他的形象凝聚了古代中国人心中最崇高的价值观和品质。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及事迹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及事迹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及事迹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及事迹如下:
形象:
1.忠勇。

关羽之忠主要体现自从跟随刘备后,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2.狂妄。

关羽看不起曹仁,执意进军樊城,结果攻了半年多,都没
有攻下来。

3.孤傲。

刘备受封汉中王,关羽在得知自己和张飞、马超、黄忠被
封为上将后,很不满黄忠也被封为5虎将,明显是骄傲自大。

4.爱士兵。

关羽作为将军能真诚对待士兵,这在讲究等级观念的东
汉末年来说,是不多见。

事迹:
1.三英战吕布。

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关羽挥刀上阵,与吕布大战
数回合未分胜负。

2.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军遭到打击后逃往北方。

关羽念及曹
操昔日恩情,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义薄云天、英勇无畏的英雄。

他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而后虽然与刘备东奔西走,颠沛流离,但仍能斩将杀敌,大显神威。

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是作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处境时,关羽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他的勇气和智慧,尤其是他的重然诺、讲义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历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

三国演义之关羽解析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英雄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广为流传的文学经典之一。

本文将对关羽这一人物进行解析,探讨他的性格、才能以及对历史的影响。

一、关羽的性格特点关羽是一个具有威严和忠诚的人物形象。

他以背信弃义、讲信用著称,被尊称为“义之典范”。

他非常忠诚于刘备,忠诚于兄长张飞,将忠诚看作作为一个武将最基本的品质。

他在演绎中表现出无私、正直的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其次,关羽的豪爽和勇猛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人豁达,大度宽厚,待人和善,不计较私利。

他的勇武和胆识也是关羽的鲜明特点,无论面对敌人的攻击还是危险的情况,他都能保持冷静和勇敢。

另外,关羽还具备高度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

他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能够维护军队纪律和指挥有力。

他能够赢得士兵们的尊敬和爱戴,是一个备受敬仰的领导者。

二、关羽的才能和战绩关羽作为一名武将,不仅拥有出色的战斗力,还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精通骑射和剑术,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武艺。

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的英勇和智慧赢得了赞誉。

关羽最著名的战绩莫过于单刀赴会和守阪洛的故事。

在单刀赴会的过程中,他以一人之力闯入敌军大营,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勇猛和大无畏的气概。

而在守阪洛时,他坚守城池数月不退,展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信仰的忠诚。

关羽的才能不仅限于战场,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

他在战术上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和敌人的弱点,制定出精准的作战计划。

在刘备发起攻张鲁的战争中,关羽奉命率军攻取汉中,展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智慧。

三、关羽对历史的影响关羽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文学作品中也被赋予了崇高的形象。

他的形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被广泛传颂。

关羽的形象也被艺术家们所借用和形塑,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关羽在历史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他是蜀汉的重要将领之一,为刘备建立的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忠诚、正直和勇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进程,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摘要]
《三国演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诸多历史小说中的开山之作,在我国的历史文学领域中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中,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的关羽,更是为中国人民所赞赏和推崇,关羽智勇双全,忠贞不二,也得民间留下了“关帝”信仰,当然,关羽也不是万能的,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也导致了他败走麦城,殒命东吴。

综合《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塑造,我们在这里将从正反两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全面客观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又经历了古老的奴隶社会,还度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越过了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段丰富多彩而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和许多优秀的历史作品,他们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还原一些历史故事,为后世子孙对前朝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材料。

而且作为文学作品得它们,与真实的历史资料又是
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可以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可以将人物塑造地更加丰满,刻画地更加形象生动。

《三国演义》就是众多优秀历史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衰历程,以三国的兴亡作为写作线索,生动描绘出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出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形象,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和称颂。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成就最高,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上也十分优秀,让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关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并最终赋予了他“武圣”的美称,与孔子的“文圣”并称于世,也被许多人视为财神的化身,在民间也有了逐渐有了拜“关帝”的信仰。

但是这毕竟是经过小说作者集大成的塑造,再加上人们其赋予的情感色彩,才形成这样的局面。

从《三国演义》来看,关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有他异常杰出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取的地方。

二、关羽在《三国演义》形象中值得肯定的一面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是有很多值得人们肯定和学习的地方,比如:有勇有谋、忠贞不贰、义薄云天等。

1. 有勇有谋,有万夫不当之勇。

关羽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武圣”,是因为他武艺出众,而且相当高强,当关羽还是十八路讨伐董卓的联盟均里面的一个小小弓马手的时候,就敢于在众位优秀将领面前表现自己,在董卓大将华雄先后打败盟军先锋孙坚,斩杀盟军两员大将的情况下主动请缨(袁绍说:“可
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斩下华雄的脑袋”),并说出“如不胜,请斩某头”和“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如此的豪言壮语,终于,不一会,关羽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这也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关羽的勇武,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有了“温酒斩华雄”的佳话传说。

除了关羽“温酒斩华雄”外,关羽还是不失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孤胆英雄,在得知大哥刘备去处后,立马挂印封金,辞别曹操,甚至不惜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寻大哥刘备,这也使得关羽勇武形象深入人心,再加上单刀赴会,义释严颜等故事情节,将关羽勇武的形象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

而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则不仅仅显示其勇武,也表现了他的足智多谋,由此也可以看出关羽不仅有万夫不当之勇更有卓越的军事指挥领导能力,这也得到了普通百姓和刘备军事集团的认可。

2. 正气凛然,性格刚毅。

小说开始,就对关羽的身形相貌进行了十分详细的描述,塑造了一个十分威严、具备大侠的豪气和英姿的形象,即“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素有“美髯公”之称)。

因为将仗势欺人的恶霸杀了,所以才落得逃难江湖的下场,表现了关羽的疾恶如仇,浑身具备凛然正气,是一个威武的大侠形象。

在乱世中,与刘备、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将报效国家,匡扶汉室作为毕生誓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说明其系国家安危于自身。

除此之外,关羽对曹操的“篡汉”行为十分
反感,义愤填膺,甚至一度要在天子面前斩了曹操。

为了消灭奸臣贼子,不禁要冒犯天子圣颜,表现出了关羽对奸臣贼子的仇恨,这也是关羽正气凛然的生动表现。

而“刮骨疗毒”的故事情节,则表现出了关羽性格坚强刚毅,充满正气的特点。

刮骨疗毒并不是不痛,而是关羽以强大的毅力忍住了肌体疼痛,并以笑容等闲视之,不仅是对医者的鼓励,更是对将士士气的鼓舞,虽然受伤,但依然统帅全局。

这也使得当时的名医华佗直呼:“君候真乃神人也”。

3.忠贞不贰,只为一主
关羽可以说一直都是忠贞不二的。

从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时起,关羽便选择了一生都忠诚与刘备(而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的)。

从桃园结义时起,关羽便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帮助刘备打赢了许多胜仗。

即便是刘备在最落魄的时候也不曾放弃过忠诚于刘备,就以刘备被打败之后来说吧,刘备各部被打散,刘关张也一度失散,关羽护着刘备家小被围土坡,本打算战死,却为了保存刘备家小,不惜自己的名节(当时是有忠臣不事二主的说法),委身曹营,在曹操一番威逼利诱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忠诚于自己的义兄刘备,在得知刘备去处后不惜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而去
4.义薄云天,肝胆照人
关羽一生都不曾不忘记过桃园三结义,在刘备兵败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兄嫂,不惜名节,委身曹操阵营,在曹操的利诱之下依然不忘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之志,当得知刘备的消息之后,毅然挂印封金,离开曹操,甚至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关羽的种种做法尽皆是
为了一个“义”字,桃园之义,兄弟之情;当被围土坡时,拒不投降,视死如归,也表现出的是“义”;而关羽不顾军令状的约法,在华容道义放曹操,表现出了足够的“义”,也是对曹操当年珍惜将才的报答,表现出了知恩图报的一面。

由此关羽也被人们成为“义帝”。

三、关羽性格形象中消极的一面
任何人都是这样的,有优点特长也必然有缺点和不足。

对于关羽来说,他的不足和缺点就是骄傲自大和刚愎自用愎自用。

1、骄傲自大
凡是都具有两面性,正是由于关羽的忠贞不贰,万夫不当之勇,义薄云天,以及出色的智谋为他赢得了极大尊重,所以也造成了他心理上的骄傲和自满,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缺点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

在吕蒙和和陆逊设计用陆逊替代吕蒙驻守荆州和东吴的边界地区,陆逊送来和书时,关羽大笑,并开口表达了自己对陆逊的不屑。

并且十分自以为是的把驻守荆州的十万兵调往樊城攻魏。

最终导致大意失荆州。

关羽的骄傲自大的弱点导致了他与蜀国将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融洽(以致自己在大意失荆州之后,向驻守上庸的守将刘封、孟达求助时,刘封孟达拒不出兵相救,刘封还是刘备义子,他的义侄),虽然诸葛亮在中间还起到了一定的调解作用。

最严重要的是这个弱点被敌人利用,并最终导致了蜀汉失去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

2、刚愎自用
如果说关羽的骄傲自大导致了他的失败的话,那么他的刚愎自用
则导致了他的灭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关于麦城突围以后,关羽有两条路可退往西川,一条大路比较远但也较为安全,一条小路较近,但也容易受到攻击,在他决定走小路的时候他的谋士站出来反对,并提出相关建议。

但他刚愎自用,不纳忠言,恃勇而行,最终走小路被擒后被杀,他的儿子关平也惨遭杀戮,一世英名毁于己手。

还有一点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关羽的刚愎自用,导致其打破了与东吴联合抗曹的战略布局,自此之后,蜀国逐渐走向了衰落,尽管诸葛亮力挽狂澜,但是也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

四、关羽形象总体分析
作为历史人物,关羽的性格特点是十分复杂的,但同时也十分鲜明和突出。

在当今异常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立体的来审视一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尽管关羽是一个有勇有谋,忠贞不贰,正气凌然,义薄云天的杰出将领,但是其战略眼光的缺乏以及自身性格生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也注定了其只能作为一个比较有名的武将而为人熟知,而不能成为一个十分成熟的军事家。

参考文献:
[1]杨秋;《另眼看关羽:<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浅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
[2] 张真;《在人神之间徜徉: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关羽形象之比较》[J];许昌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陈文利;《水陆画中的关羽形象——兼论宗教美术的世俗化倾向》[J];美术研究;2013年01期.
[4] 罗贯中《三国演义》
[5] 王斌;《<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的分析》空军航空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