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方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作为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工业生产到医疗健康,从智能家居到航空航天,传感器的应用无处不在。
一个好的传感器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特殊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一种传感器的设计方案。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传感器之前,首先要明确其应用场景和所需满足的性能指标。
例如,如果是用于工业环境中的温度测量,可能需要能够在高温、高湿度以及强电磁干扰的条件下稳定工作,测量精度要求在±05℃以内,响应时间不超过 1 秒。
又比如,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压力传感器需要能够承受强烈的振动和冲击,测量范围要覆盖较大的压力区间,并且具有快速的响应能力和高可靠性,以确保制动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传感器类型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光电式、磁电式等。
电阻式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精度相对较低;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高、动态响应好,但容易受到干扰;电感式传感器适用于测量位移和振动等物理量,但存在非线性误差。
压电式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动态力和加速度,具有响应快、精度高的优点;光电式传感器适用于非接触式测量,对被测物体无影响;磁电式传感器则在测量转速和磁场等方面表现出色。
在选择传感器类型时,需要综合考虑测量对象、测量范围、精度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所选类型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三、敏感元件设计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传感器的质量。
以温度传感器为例,如果采用热电偶作为敏感元件,需要选择合适的热电偶材料(如铂铑合金、镍铬镍硅等),并根据测量温度范围确定热电偶的结构和尺寸。
在设计敏感元件时,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物理特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因素,以保证敏感元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都能准确地感知被测量。
四、信号调理电路设计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通常比较微弱,且可能存在噪声和干扰,需要通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处理,以提高信号的质量。
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方案引言传感器是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各种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参数。
传感器的设计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求和应用,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耐久性等。
本文将介绍传感器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个示例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步骤传感器的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需求和规格首先,需要明确传感器的需求和规格。
这包括测量什么物理量,测量范围是多少,精度要求是多少,响应时间要求是多少等。
确定需求和规格是设计的基础,也决定了后续设计的方向。
2. 选择传感原理根据需求和规格确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的传感原理包括电阻式、电容式、感应式、光电式等。
不同的传感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物理量测量。
选择合适的传感原理是设计成功的关键。
3. 电路设计根据选择的传感原理设计传感器的电路。
电路应该包括信号放大器、滤波器、功率管理等组成部分。
电路设计需要考虑噪声抑制、线性度、稳定性等因素。
4. 机械设计除了电路设计,还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机械结构。
机械设计涉及到传感器的外壳、固定装置、连接器等。
机械设计的目标是提供良好的物理接口,保护电路不受外界干扰,并方便安装和使用。
5. 软件设计传感器设计还需要考虑软件部分。
软件设计通常包括数据处理算法、通信协议、接口设计等。
软件设计可以增强传感器的功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交互能力。
6. 测试和优化完成传感器设计后,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
测试可以验证传感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性能评估。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传感器进行优化,改进性能和稳定性。
示例传感器设计方案以下是一个示例传感器设计方案,用于测量环境温度:1. 需求和规格确定测量范围:-20°C至80°C精度要求:±0.5°C响应时间要求:不超过1秒2. 选择传感原理选择热敏电阻作为测量温度的传感原理。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来反映温度变化。
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方案1. 引言传感器是现代科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传感器的设计方案,包括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传感器基本原理传感器是将某种待测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 电阻式传感器:根据待测物理量的变化产生电阻值的变化,例如温度传感器; - 压电式传感器:通过物理变形产生电荷,例如压力传感器; - 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例如光传感器。
3. 传感器设计流程传感器的设计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确定需求在设计传感器之前,需要明确待测物理量的特性和测量要求。
例如,如果需要设计一个温度传感器,需要明确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等。
3.2. 选择传感器类型根据需求确定合适的传感器类型。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适用于不同的物理量测量。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选择热敏电阻、热电偶等。
3.3. 确定电路设计根据传感器类型选择合适的电路设计。
传感器通常需要与信号调理电路连接,以将物理量转化为实际的电信号。
电路设计应考虑信号放大、滤波、线性化等因素。
3.4. PCB设计根据电路设计完成PCB(Printed Circuit Board)设计。
PCB设计应考虑信号传输、电源供应、防干扰等因素。
3.5. 元器件选型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包括传感器本身以及与之配套的电子元件。
选型时应考虑性能、可靠性、成本等因素。
3.6. 制作与测试根据PCB设计完成传感器的制作,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试。
测试过程中应验证传感器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7. 优化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传感器进行优化改进。
通过调整电路设计、选择更合适的元器件等方式提升传感器的性能。
4. 传感器设计注意事项在传感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传感器灵敏度与精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精度是评价传感器性能的重要指标。
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方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成为了许多领域的关键技术。
无论是智能手机、汽车、航空航天领域,还是环境监测、医疗等行业,传感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方案,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传感器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应用领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例如,如果是汽车领域,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的测量,以及运动和碰撞的感知。
而在环境监测领域,需要关注空气质量、水质污染、噪音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可以明确传感器设计的目标和方向。
二、选择传感器类型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至关重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类型有不同的测量范围、精度和响应速度等特性。
通过比较和评估不同传感器的优劣势,选择最适合应用场景的传感器类型。
三、传感器元件选择传感器元件的选择对于设计方案的成功至关重要。
传感器元件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考虑元件的成本和供应保障等因素。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元件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综合考量,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四、信号处理技术在传感器设计中,信号处理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传感器原始信号的放大、滤波、采样,还是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和分析,都需要应用相应的信号处理技术。
对于复杂的环境和需求,可能需要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糊逻辑控制等高级算法,以获得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五、电源管理为了确保传感器的正常工作,需要设计合理的电源管理方案。
传感器的能耗通常较低,可通过选择低功耗的元件、优化电路设计等方式降低能耗。
此外,传感器还需要足够稳定的电源供应,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持久性。
因此,在电源管理方案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功耗、稳定性和持久性等因素。
六、性能测试与验证在完成传感器设计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性能测试与验证。
传感器设计方案范文

传感器设计方案范文一、引言传感器是测量环境或物体特定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可读取的信号的设备。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传感器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
本文将提出一种传感器设计方案,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
二、设计目标本方案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准确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
该传感器应具备以下特点:1.高精度:能够提供精准的温湿度测量结果。
2.可靠性: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可靠性。
3.低功耗:能够在低功耗状态下运行,延长电池寿命。
4.成本效益:应具备较低的制造成本,以便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三、传感器原理该传感器方案基于湿度与温度的膜湿度阻抗测量原理。
传感器包括一个湿度传感器和一个温度传感器,并通过微处理器将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和输出。
湿度传感器:采用半导体材料如聚合物膜,通过测量材料表面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来感知湿度。
湿度传感器在接触水分时,其电导率会发生变化,进而反映出环境湿度水平。
温度传感器:选择高精度的热敏电阻或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校准和转换,可以得到环境的温度。
四、硬件设计该传感器的硬件设计主要分为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微处理器、功耗管理和通信模块等几个部分。
湿度传感器:选择合适的湿度传感器型号,如电容型湿度传感器或电阻型湿度传感器,并将之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温度传感器:选用高精度的热敏电阻或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并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确保温度传感器能够提供准确的温度数据。
微处理器:选择适用于该应用的高性能微处理器,具备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并能够与传感器进行通信和数据处理。
功耗管理:设计合理的电源电路,确保传感器在低功耗状态下工作,并具备省电功能,延长电池寿命。
通信模块:可选配合适的通信模块,如无线模块或有线模块,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五、软件设计传感器的软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和数据输出等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通过与传感器相连接的接口,采集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数据,并将其传输给微处理器。
传感器设计方案范文

传感器设计方案范文[标题]传感器设计方案[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传感器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设计方案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部分。
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的选择和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则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显示。
该设计方案具有简单、可靠和实用的特点,适用于各种需要监测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场景。
[关键词]传感器,温度,湿度,硬件设计,软件编程[引言]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环境中一些特定物理量的装置。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传感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环境监测、医疗诊断、工业控制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个传感器设计方案,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硬件设计]1.传感器的选择在本设计方案中,我们选择了一款温度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数字输出方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精度。
该传感器可以通过两个线束连接到MCU的GPIO引脚。
2.电路设计为了保证传感器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合适的电路来供电和读取传感器的输出。
电路设计如下:(1)电源电路:使用稳压芯片将输入电压转换成3.3V的直流稳压电源,用于给传感器供电。
(2)连接接口:设计一个与传感器兼容的接口电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接入到MCU的GPIO引脚。
[软件编程]1.数据采集通过MCU的GPIO引脚读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将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
2.数据处理利用软件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温度和湿度的计算和校准。
对于湿度传感器,我们选择使用改进的ADI校准算法,以提高湿度的测量精度。
3.数据显示将处理过的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串口或者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上位机或者其他设备,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该传感器设计方案的实验测试,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测量精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稳定地工作。
2.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可以准确地被MCU采集和处理。
3.数据的显示和传输可以实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传感器设计方案

传感器设计方案传感器设计是指根据具体需求对传感器进行设计和制作的过程。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环境中的物理量或化学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可观测的形式的装置。
传感器设计方案包括传感器的选择、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以及系统集成等步骤。
首先,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根据不同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可以选择光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可靠性等指标,并与应用场景进行匹配。
其次,根据传感器的物理特性进行结构设计。
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可以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例如,对于压力传感器,可以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将压力转换为微小的位移,并通过电容变化或电感变化进行检测。
对于光学传感器,可以采用光纤传输或反射原理进行信号检测。
接下来,需要进行传感器电路的设计。
传感器电路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放大、滤波和处理的关键部分。
电路设计需要根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滤波器、采样器等电路元件。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源、接口电路等方面的设计,以确保传感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测试。
传感器设计完成后,还需要将传感器与其他硬件或软件进行集成,搭建完整的系统。
系统集成包括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连接、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以及系统性能的测试。
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和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传感器设计方案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传感器的物理特性、应用需求、成本和实施难度等。
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可以实现高性能、高稳定性的传感器系统,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精确的监测和控制能力。
传感器设计方案2024

引言概述:传感器设计方案是在物联网和智能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一部分。
传感器作为感知物理环境并将其转化为可量化信号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感器设计的关键方案和技术,以便为读者提供了解传感器设计过程的详细信息。
正文内容:一、传感器类型的选择1.1传感器的分类和特点1.2传感器应用领域的需求分析1.3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类型1.4传感器性能参数的评估1.5传感器成本和可靠性的考虑二、传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2.1传感器材料的选择2.2材料制备和特性测试2.3制造工艺的选择2.4传感器的封装和保护措施2.5制造成本和可扩展性的评估三、传感器电路设计3.1传感器信号的放大与处理3.2传感器电源电路设计3.3信号滤波和噪声抑制3.4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接口设计3.5电路的可靠性和功耗的考虑四、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1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4.2数据传输和存储策略4.3数据的处理算法和模型4.4实时监测与反馈控制4.5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考虑五、传感器系统的测试和验证5.1传感器系统的功能测试5.2传感器性能参数的实验验证5.3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测试5.4传感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5.5系统修正和优化策略总结:传感器设计方案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复杂过程。
选择适合应用场景的传感器类型和材料、合理设计传感器电路、科学采集和处理传感器数据以及全面测试和验证传感器系统的性能,是确保传感器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
通过本文的讨论,读者能够获得传感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不断完善和优化传感器系统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传感器实现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目录内容摘要 (I)一、前言 (1)(一)概述 (1)(二)发展趋势 (1)二、液位控制系统分析 (2)(一)液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二)液位控制的实现方式 (2)1、简单的机械式控制方式 (2)2、复杂控制系统控制方式 (3)三、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3)(一)硬件设计 (3)(二)软件设计 (7)1、液位控制系统模型框图 (7)四、设计方案优缺点对比 (7)五、总结 (7)内容摘要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从宇宙开发到海底探秘,从生产的过程控制到现代文明生活,几乎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传感器,因此,许多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如日本导体和传感器) 之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中传统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液位作为化工等许多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其测量和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因此液位控制成为过程控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液位控制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控制,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该系统利用了常见的芯片,设计并实现了液位控制系统的智能性及显示功能。
电路组成简单,调试方便,性价比高,抗干扰性好等优点,能较好的实现水位监测与控制的功能。
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场所。
在本设计中较好的实现了水位监测与控制的功能。
液位控制系统是以液位为被控参数的系统,液位控制一般是指对某控制对象的液位进行控制调节,以达到所要求的液位进行调节,以达到所要求的控制精度。
本文将利用两种传感器实现液位控制系统,并研究其可行性及优缺点.关键词:传感器;传感器技术;液位控制系统;单片机;PID;矩阵键盘;直流电机;LCD;上位机一、前言传感器技术是现代测量和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从宇宙开发到海底探秘,从生产的过程控制到现代文明生活,几乎每一项技术都离不开传感器,因此,许多国家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如日本导体和传感器) 之一。
(一)概述压力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液体与气体的压强的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工作时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超声波是一种超出人类听觉极限的声波即其振动频率高于20 kHz的机械波。
超声波传感器在工作的时候就是将电压和超声波之间的互相转换,当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时,发射超声波的探头将电压转化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当接收超声波时,超声波接收探头将超声波转化的电压回送到单片机控制芯片。
二、液位控制系统分析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为了使我们对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型控制系统有较深的了解。
利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一个对供水箱水位进行监控的系统。
根据监控对象的特征,要求实时检测水箱的液位高度,并与开始预设定值做比较,由单片机控制固态继电器的开断进行液位的调整,最终达到液位的预设定值。
检测值若高于上限设定值时,要求报警,断开继电器,控制水泵停止上水;检测值若低于下限设定值,要求报警,开启继电器,控制水泵开始上水。
现场实时显示测量值,从而实现对水箱液位的监控。
(一)液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压力传感器液位控制系统是以单片机芯片为核心,由键盘、数码显示、AD转换、传感器,电源和控制部分等组成。
工作过程如下:水箱(水塔)液位发生变化时,引起连接在水箱(水塔)底部的软管管内的空气气压变化,气压传感器在接收到软管内的空气气压信号后,即把变化量转化成电压信号;该信号经过运算放大电路放大后变成幅度为0~5 V标准信号,送入AD转换器,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量,由单片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进行设置液位高、低和限定值以及强制报警值。
该系统控制系统特点是直观地显示水位高度,可任意控制水位高度。
超声波传感器液位控制系统,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采集水位信息,然后送单片机处理。
若当前水位低于设定置,通过电机驱动水泵继续注水,电机采用算法控制。
水位信息显示于液晶屏,设定值可通过键盘设置。
此方案选择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键盘输入设定水位值。
超声波测距显示出水位数值,所测得的水位数值在LCD液晶屏上显示。
如果水位低于设定值,则控制中心驱动电机向水箱注水到设定值,如果水位低于2厘米,报警器报警。
图2 总体系统框图(二)液位控制的实现方式对于液位进行控制的方式有很多,而应用较多的主要有2种,一种是简单的机械式控制装置控制,一种是复杂的控制系统控制方式。
两种方式的实现如下:1、简单的机械式控制方式其常用形式有浮标式、电极式等,这种控制形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存在问题是精度不高,不能进行数值显示,另外很容易引起误动作,且只能单独控制,与计算机进行通信较难实现。
2、复杂控制系统控制方式这种控制方式是通过安装在水泵出口管道上的压力传感器,把出口压力变成标准工业电信号的模拟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多路切换、AD变换成数字信号传送到单片机,经单片机运算和给定参量的比较,进行PID运算,得出调节参量;经由DA变换给调压变频调速装置输入给定端,控制其输出电压变化,来调节电机转速,以达到控制水箱液位的目的。
PID控制是在连续生产过程控制中,将偏差的比例(Proportional)、积分(Integral)、微分(Derivative)通过线形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对PID的常规应用中,三个参数一般是根据现场设备的使用情况或者设备的自身特征来进行确定,也有通过以往控制的经验来进行调试,这样可以通过调试来改变三个参数,以便改变控制器的性能,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如果一个系统能够用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来进行描述,这样的系统就比较适合用PID算法来进行控制,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PID控制原理在模拟控制系统中,PID控制比较常见。
下面便是一种原理框图,简单地说明了PID控制的主要原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控制器和被控制的对象组成了整个系统。
图3 PID原理图最终形成的方案是压力传感器液位系统选择利用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不使用PID控制,设计一个对供水箱水位进行监控的系统。
根据监控对象的特征,要求实时检测水箱的液位高度,并与开始预设定值做比较,由单片机控制固态继电器的开断进行液位的调整,最终达到液位的预设定值。
检测值若高于上限设定值时,要求报警,断开继电器,控制水泵停止上水;检测值若低于下限设定值,要求报警,开启继电器,控制水泵开始上水。
现场实时显示测量值,从而实现对水箱液位的监控。
超声波传感器液位系统由单片机及超声波模块、直流电机、电机驱动模块、液晶显示屏、矩阵键盘等构成的液位控制系统。
其中超声波模块负责对水位的高度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水位信息传送到单片机进行处理,由单片机将之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使用PID算法控制电机抽水。
如当前水位低于设定水位,则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抽水进入水箱。
水位信息实时显示在LCD12864液晶屏上,直至水位达到设定值为止。
设定值可以由矩阵键盘输入。
系统中设置了报警系统,如果水位低于2cm,报警系统启动,提醒设定水位,通过矩阵键盘输入水位信息,确定后,系统将自动注水入水箱,到达设定值则自动停止。
以达到能自动控制水位的要求。
测量到的水位亦能送到上位机显示以及上位机能输入设定水位。
三、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过程控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控制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在其研究与发展上也已趋于完善,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控制的应用也起到了使工程流程正常运转。
(一)硬件设计液位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由单片机、传感器、直流电机、键盘电路、数码显示电路、AD转换器、电机驱动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等。
(二)软件设计压力传感器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液位控制系统模型的软件设计框图如图所示。
图4 压力传感器液位控制程序框图超声波传感器液位控制系统程序设计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思路来进行设计和编写程序,程序主要由系统主程序和中断程序构成。
主程序完成单片机的初始化,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计算超声波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液晶显示和蜂鸣器报警等。
系统程序设计的主要的功能是发射超声波、接受超声波、计算测量距离、数据计算、蜂鸣器报警和液晶显示。
图5 超声波液位控制程序流程图超声波测距流程图如下:图6 超声波测距流程四、设计方案优缺点对比压力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稳定可靠、成本低、便于集成化的优点。
但是投入式静压液位传感器只有参考大气压才能进行准确测量,然而连接电缆中的通气会受到环境的影响,造成气管内壁冷凝,结露。
露水滴到电子器件和传感器上,会影响精度或者输出漂移。
同时,结露过快,变送器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
此外压力传感器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造成测量不准确,并且安装不方便。
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具有振动频率高、波长短、绕射现象小而且方向性好还能够为反射线定向传播等优点,而且超声波传感器的能量消耗缓慢有利于测距。
在中、长距离测量时,超声波传感器的精度和方向性都要大大优于红外线传感器。
从安全性,成本、方向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超声波传感器更适合设计要求。
根据对以上两种传感器性能的比较,考虑到灵敏度和经济实用性,可以看出超声波传感器方案是比较理想的。
五、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是我所做的最综合的一个题目,基于单片机实现液位控制系统模型设计的关键在于硬件电路的正确构建,只有在电路准确的前提下再进行软件编程才能取得成功。
在做设计时,第一步是按照设计要求来确定该题目可能需要的元器件,再慢慢根据个电子元件的功能及题目的要求一一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用那些元件。
第二步是设计方案并确定。
最开始我选择了几个方案,但经过方案的比较及论证后去掉不合理的,最终其中方案来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刻的感到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极其之间的联系。
平时理论知识学的很好,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并不能得心应手,会遇到很多不会的操作,这就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一个同学的知识变成多个同学的知识,多个同学的知识变成一个同学的知识,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另外,理论与实践也存着必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