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

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优质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选自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

本单元编选了“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三篇关于汉字文化的文章。

编排意图在于拓宽学生语文学习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知识、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载体,结合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设置任务明确的教学程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中通过朗读、点拨、讨论、欣赏、练习等互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层次,拓展人文底蕴;最后达到初步学会欣赏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及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改尝试】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三维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1、拟写对联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法】激趣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安排】1课时【教与学过程】l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PPT显示:北京市2016年高考改革:英语100分,语文180分与学生共同分享关于上则新闻的网络帖子:【If you do not leave me ,we will die together. 怎么译? 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归 元
慈颜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寺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
鹤 楼
创作对联
小试牛刀,写出下联:
①门前碧水环绕
下联:
②近聆雨润绿草
下联:
水 碧水 碧水环绕 门前碧水环绕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草 绿草 雨润绿草 近聆雨润绿草
()
()




①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下联: ②抒万丈豪情展五班风采 下联: ③立寒秋忆往昔峥嵘岁月 下联:
认识对联
认真观察下面三副对联,说说对 联的特点要求。
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②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
③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二十字口诀 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结构相当 平仄相对 内容相关
书夯 山基 万础 仞 我迎 为挑 峰战
何 惧 强 手
学拼 海毅 千力 寻 勤正 作能 岸量
不 畏 严 寒
车万育:《声律启蒙》 司守谦:《训蒙骈句》 李 渔:《笠翁对韵》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启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欣赏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
古 琴
流水高山自有情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书店
小费君莫惜 后顾自无忧
保险公司
万千星斗心胸里 十二时辰手腕间 钟表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 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鞋店
人受冻寒非我愿 世皆温暖是予心 裁缝铺
右军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听指挥 扇子店
金鸡未唱汤先热 旭日初临客早来 澡塘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 词性相当
➢ 种类相当
拳打南山猛虎 天风海新日
脚踢北海蛟龙


方 位





孙行者
名动虚
祖冲之 (胡适之)
地雪山旧月 千南庆枝月 山北贺头白
万西恭花风
水东喜丛清
棕树剥皮成光棍 刘伶饮尽不留零 大鹏展翅恨天低 白铁无辜铸佞臣
青山有幸埋忠骨 小犬无知嫌路窄 花椒开口见黑心 贾岛醉来非假倒
•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 万岁
对联
——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导入新课: 郭沫若的故事
昨夜偷桃钻狗洞不 知是谁?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 定有我。
学习目标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
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学习重难点
1. 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 建立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引发进一步探究 的愿望。
“爹对娘不是很对仗吗?!”
对联的形式
正对: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反对:心平积福 欲重招殃 串对: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文对: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 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鱼跳塘荷沐秋雨,荷沐秋雨晨风疾,疾风晨雨秋 沐荷,雨秋沐荷塘跳鱼。
对联的写作方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1)
②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雪融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③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随新年来到
①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时雨润物长城 内外百花香
②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融雪化万朵梅花扑鼻 香
③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气象 伴 新年 到来
对联
——汉语特有的文学瑰宝
学习目标
• 1、了解对联的常识、规则; • 2、学习欣赏对联,
积累一些名联; • 3、尝试写对联;
要求:1、上下联字数相等 2、对应字词性相同 3、结构严整对称 4、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5、避免重字、合掌
活动一:对联评改 指出下面对联的错误并改正:
①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时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时内容也蕴含着某种含义。

冫东 拆 字 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所谓“拆字”就是将联中某
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民国总统 嵌 字 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讽贿选总统曹锟
所谓“嵌字”就是把有关的人名、
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 中有意。
看看哪个对联更合适
扫千年旧习
喝一碗稀粥 × 穿一双破鞋 ×
树一代新风 √
上下意境要完美和谐
知识拓展
对联按艺术手法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谐音联 2、回环联 3、合字联 4、拆字联 5、嵌字联
谐音双关联
• 苏 轼 上联:狗啃 河和上尚骨。 佛 印 下联:水流东坡 尸诗。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 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 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7.有对联“收四海风云,居斗室尽知天下事;看百朝世态,坐片 时通晓古今情”。
此联总体不错,但从工对的角度看,上联的“天下”二字
改为
更妙。
8.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 请根据所给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
宫汉阙?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 看池边绿树 ,一庭佳丽莺唤起 ,此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春节:
端午节:
5、2009年浙江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 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答案:【 】
律诗排序。
6.给下列一首律诗排定颔联与颈联。
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梳理与探究
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

探 究
课前准备: 1、观看微视频
( 人
我的视频键接:沙市五

中首页-教研频道-翻
版 高
转课堂微视频
一 语 文
2、网上平台课前探讨 我的QQ群:
必 修
321783777阅读吧

一、七嘴八舌话对联
(看了微视频后,对对联这一形式,你有 怎样的认识?)
堂 A万户春柳依依 C春回爆竹声声
B千家喜气洋洋 D春来微风缕缕

练 答案:【 】理由: 2.2014年江苏高考题,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
习 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数峰无语立斜阳
B水面风回聚落花
析 C蝉曳残声过别枝 答案:【 】理由: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想】1、本节课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一个组长,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来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

采用这种教学新模式意在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2、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3、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声《对春联》来创设对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学情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对联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

但是学生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加上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以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尝试对对联。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对联艺术,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过程与方法:学会欣赏对联,赏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重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尝试对对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相声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与传统对话,任思绪飞扬,共同走过一段文化之旅。

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板书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由马季、郭敦儒两位老先生表演的相声——《对春联》。

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1、展示对联(从观看的相声《对春联》中选取)(1)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2)开市大吉万事亨通(3)根深叶茂本固枝荣(4)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5)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2、对联的特点(从以上对联总结得出)(1)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2)讲究对仗工整句式相当,词类相同,结构相应(3)讲究平仄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要讲究平仄,就必然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同的地方不能同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梳理探究《奇妙的对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
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掌握对联的对仗、平仄。

(2)积累、赏析名联,领略对联的艺术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3)学会对对联、拟写对联。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有一定浅显的认识,比如知道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知道一点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等。

但对对联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等都较陌生,且由于知识有限对有些对联拟写方面有教的困难。

绝大部分学生对对联有较浓厚的兴趣,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对联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3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

2、学习欣赏对联,领略对联艺术的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教学难点是:尝试对对联、拟写对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流程
一、把握规律,奠定基础
(一)创设氛围,巧妙导入
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课前领导和老师们已经在教室后面就坐了,学生显得有些紧张,坐得很直。

为了使学生放松下来,我把之前设计的导语修改如下:
(过渡语)“大家怎么一个个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来了很多老师来听咱的课。

那今天咱们这里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呀!(以对联的形式板书)此句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把这两句单独提出来,它就可以成为一副对联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公开课原创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公开课原创

• 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 《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 整。
• 上联: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弃之可惜;
•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 量力而行。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请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莺风
莺风
燕雨
燕雨
,,
花暖
——
花暖
苏 州 网
叶 叶
寒 寒
丝 园 联
, 卿
, 处
卿处
暮寻
暮寻
朝觅
朝觅
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踢破磊桥三块石 劈开出路两重山
• •














猜一猜:下面所说这位老人多少岁了?
古花 稀甲 双重 庆开 ,, 又更 过加 一三 个七 春岁 秋月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实战演练
牛刀小试显身手
——撰写对联
①棕树剥皮成光棍 ②细羽家禽砖后死 ③刘伶饮尽不留零 ④小犬无知嫌路窄 ⑤大鹏展翅恨天低 ⑥花椒开口见黑心 ⑦粗毛野兽石先生 ⑧贾岛醉来非假倒
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 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 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 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 何人领 呐喊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 从此感彷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平仄、对仗等有关对联知识;欣赏对联佳作,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能力目标:在把握对联有关常识的基础上尝试对对子,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对联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人的高超智慧和高雅情怀,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品位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对联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
四.教学关键:赏析名联及名联故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活动组织过程.
(一)导入:
名人对联故事(1.解缙与老员外对联故事 2.郑板桥对联故事)
(二)新知探究:
1.对联常识:
a.对联的起源。

b.对联的别称。

c.对联的种类。

2.对联的基本要求:
(1)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2)平仄:平仄相异,声调和谐。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对仗: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a.工对:平仄相反,词性相同,事物类别一致。

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b.宽对:相对宽松,词性大体相同,平仄可不过分要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
湖夜雨十年灯。

c.正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有
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串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集句对(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一意孤行任我行),回文对。

3.名联欣赏:
数字联:万砖千瓦百匠造成十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拆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谐音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格言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复字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积累迁移,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学生讲对联小故事。

(三)练习延伸:
1.猜联语。

2.尝试对对子。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用毛笔写对联。

板书设计:奇妙的对联
对仗:(字数相等
词性相同
结构相当)
平仄:(平仄相异
声调和谐)
格调:健康,优美,高雅
教学反思:
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优秀形式,其所承载的不只是语言文字本身,更是一种情趣一种品位一种学养一种境界。

借助对联教学渗透德育,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探索和实践。

基于此,我把教学重心定位在对联知识(对仗、平仄等)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和学生一起积累和鉴赏古今名联及名联故事,以从中批判借鉴,汲取营养,陶情冶性,提高审美水平。

应该说,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才为尽兴。

然而,由于受学生生活阅历和欣赏水平的制约,我们在教学中还是应当尽量深入浅出,重在“会意”,不宜深究细抠。

教学应始终不忘对联之“奇妙”二字。

不能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

应该说,在平日的积累上,学生的功课还没有做足。

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容量较大,必须做适当的取舍,抛砖引玉最好,不能泛泛似蜻蜓点水,华而不实则本末尽弃矣。

慎之慎之。

附:晨读对韵
天对地,室对家,落日对流霞。

瓜子脸,葡萄牙,甜菜对苦瓜。

知己存海内,朋友遍天涯。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只五只花。

萍对藻,菊对荷,黄豆对青稞,小夜曲,大风歌,织女对嫦娥。

下笔即千字,读书倾五车。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地遥看一天河。

河对海,涧对溪,远近对高低。

千里马,五更鸡,暮霭对晨曦。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偏对正,是对非,欣喜对伤悲。

潮涨落,月盈亏,草舍对柴扉。

水暖而鱼儿戏,花明燕子归。

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

忧对喜,乐对哀,戏院对书斋。

桃叶渡,雪花台,红叶对青苔。

江从万里至,山作两眉开。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生对死,笑对哭,美玉对明珠。

青玉案,紫砂壶,李白对杨朱。

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

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猫对狗,鹊对鸠,河马对水牛。

山寂寂,水悠悠,盛夏对清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梅对杏,李对桃,芍药对芭蕉。

风飒飒,雨潇潇,水远对山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烟火万家人两岸,春江一曲柳千条。

千对百,两对三,塞北对江南。

水月寺,山海关,狂野对平原。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寒对暑,夜对晨,白昼对黄昏。

沧海月,碧天云,壮志对雄心。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白云白鸟飞来去,青山青史自古今。

明对暗,户对窗,大海对长江。

深院落,小池塘,水色对山光。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深对浅,重对轻,淡月对疏星。

杏花雨,杨柳风,有影对无声。

读书破万卷,落笔超英群。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云对雨,夏对冬,晚照对晴空。

三尺剑,六钓弓,文竹对武松。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