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4G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研究

论文4G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研究
论文4G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研究

摘要

TD-LTE 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 (分时长期演进)是由中国主导,同时得到了广泛国际支持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移动2G与3G网络建设都已有较大规模,中国移动已在20多个城市开始TD-LTE网络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已开始TD-LTE网络建设。随着无线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线网络优化成为了保证和提升网络质量的关键工作。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实际工作探讨TD-LTE的网络优化技术。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和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再者介绍TD-LTE的网络结构以及与网络优化相关的系统关键技术。分析网络优化的原理与方法,探讨TD-LTE网络优化工作的过程、方法、内容与技术,对在TD-LTE工程优化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典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总结与展望,总结当前工作的情况并展望移动网络优化的前景。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引言

第1章绪论

课题选取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开始实现大规模商用,从此人们开始摆脱仅通过书信和电报进行延时通信的时代,但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采用各自独立开发的系统,虽能进行通信,却无法实现漫游功能。随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发展,漫游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球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同步互通。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G网络的语音通话及低速数据服务已经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求,因此在上世纪末,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应运而生,对于3G及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3G,其目标均在于向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加丰富多彩的通信和娱乐业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和业务需求不断扩大,3G及B3G的网络承载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即将到来的信息量爆发式增长。网络结构和空口技术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原有的无线网络已经成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网络架构和使用新的空中接口技术,这预示着新一代的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被提上了议程。

虽然3G接入技术在支持QoS和移动性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在每比特成本、无线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时延等能力方面明显落后。知识产权的制约、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共同作用下,推动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在4G出现之前加速制定新的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网络标准。

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移动2G与3G网络建设都已有较大规模,截至到2012年底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已达到11亿,其中3G用户约2亿3千万[1]。中国移动已在多个城市开始TD-LTE试验网络的建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已计划开始TD-LTE网络建设。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种通信系统内或系统间的互相干扰问题更加突出,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成为了保证和提升网络质量的关键工作。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开始实现大规模商用,从此人们开始摆脱仅通过书信和电报进行延时通信的时代,但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采用各自独立开发的系统,虽能进行通信,却无法实现漫游功能。随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发展,漫游问题基本得解决,全球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同步互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G网络的语音通话及低速数据服务已经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求,因此在上世纪末,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应运而生,对

于3G及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3G,其目标均在于向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加丰富多彩的通信和娱乐业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和业务需求不断扩大,3G及B3G的网络承载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即将到来的信息量爆发式增长。网络结构和空口技术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原有的无线网络已经成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网络架构和使用新的空中接口技术,这预示着新一代的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被提上了议程。

虽然3G接入技术在支持服务质量QoS(Service Quality)和移动性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在每比特成本、无线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时延等能力方面明显落后[2]。知识产权的制约、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共同作用下,推动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在4G出现之前加速制定新的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的网络标准[3]。

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和网络优化的重要性

我国自1987年开通移动通信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在规模和技术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1994年我国移动用户过百万,1997年我国移动用户超过了一千万,2001年我国移动用户超过了一亿,2012年我国移动用户总数突破了十亿。随着我国的移动通信的发展,我国的通信技术在全球通信高技术领域薪露头角。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3G网络正式商用,凭借丰富的终端资源、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链,我国3G通信业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已达亿,其中2G用户亿,3G用户亿。2013年12月,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取得了TD-LTE的牌照。在“我国移动通信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研讨会”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罗文院长表示,未来两年在TD-LTE 基站建设方面,中国移动规划部署基站40万个,中国电信计划建设基站3万个,中国联通计划建设基站5万个,基站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100亿元,网络建设总投资将达到1600亿元[3]。另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还将投资FDD-LTE网络的建设。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进入三网并行的状态,并且伴随着用户的急速增长和对网络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巨大考验。

LTE 标准进展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LTE并不是4G技术标准,而是定位于3G与4G (LTE-Advanced)之间的一种技术标准,由于3G和4G技术在网络结构、峰值速率、频谱利用率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3GPP希望通过LTE作为桥梁,填补这些技术差异。3GPP希望LTE技术保持无线资源频谱高利用率的优势,并能够在已有和新的频段,特别是一些零碎的频段上进行部署。在3GPP的推动下,很多研究机构和厂商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从而解决了在3G中专利过度集中的问题。LTE按照传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TDD和FDD两种双工方式,即可分为TDD LTE

(即TD-LTE)和FDD LTE。两种制式在信号生成、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以及实现技术上基本一致。TDD方式按演进路线分为LTE TDD1和LTE TDD2两类,其中LTE TDD1在帧结构方面与LTE FDD相近,而LTE TDD2帧结构更加接近于中国移动3G 时代的TD-SCDMA制式。正是基于这点,采用TDD2双工方式的TD-LTE在技术上更容易与TD-SCDMA系统融合演进,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新建一个无线通信网络成本过高,选址困难等问题,毫无疑问地被确定为TD-SCDMA标准的后续演进技术。

LTE在2006年年中完成了研究项目(Study Item)阶段,明确了LTE的概念和目标需求,并对各方提出的技术提案进行评估和讨论;2006年年中前开始工作项目(Work Item)阶段,讨论未来的LTE细节,开始建立标准,WI阶段持续到2007年年中;2009年年初,3GPP发布了第一个商用版本R8;一年之后(2010年中)发布了增强版本R9,主要增加了双流波束赋形(主要是对于下行链路)、增强型多播广播多媒体业务、Femto基站(家庭基站)等新技术和新功能; R10版本的LTE标准在2011年初制定完成并发布,即LTE‐A,标志着真正的4G标准已经确立。该版本增加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功能,使整个网络性能得到极大的提高[5]。

LTE 的技术需求和目标

3GPP为确立LTE系统需求创建了一个研究项目,用以确保其能在3G和4G 系统间充当桥梁作用,并使LTE能在未来10年的竞争力。随着该研究项目的深入展开,LTE需求被不断完善和细化,并于2005年6月完成最终版本。

具体需求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系统建立连接的时延和系统数据传输的时延必须降低;

(2)提高用户数据传输速率,理论上应该比3G高一个数量级;

(3)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接入成功率;

(4)提高频谱效率,理论上应该比3G高一个数量级;

(5)增强多种带宽(包括现有和新增)的使用灵活度;

(6)简化网络结构;

(7)提高切换成功率,无论是在同系统或者异系统中;

(8)实现移动终端的合理功耗。

LTE技术目标汇总如下:

项目技术目标备注

峰值速率下行大于100Mbit/s 在20MHz带宽下,

LTE以FDD模式运行

上行大于50Mbit/s

峰值频谱速率下行大于5bit/s

上行大于s

小区平均频谱速率下行大于~s/Hz/Cell 单天线传输,IRC接

收机

上行大于~s/Hz/Cell

小区边缘频谱效率下行大于~s/Hz/用户单天线传输,IRC接

收机

上行大于~s/Hz/用户

系统用户

平面延时

<10ms

系统连接建立时延<100ms 从空闲状态至激活

状态

系统运行带宽~20MHz

移动性120km/h~350km/h(甚至在某些频段支持

500km/h)

高速移动

15~120km/h高性能中等移动速度

0~15km/h性能优化低移动速度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内容安排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实际工作探讨TD-LTE的网络优化技术。论文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和LTE的标准进程。

第二章移动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介绍了TD-LTE的网络结构以及与网络优化相关的系统关键技术。

第三章网络优化的原理与方法,探讨TD-LTE网络优化工作的过程、方法、内容与技术。

第四章 TD-LTE网络工程优化,对在TD-LTE工程优化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典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了当前工作的情况并展望移动网络优化的前景。

第2章移动网络结构与关键技术

在实际的网络优化工作中我们通常需要根据问题的现象,选择不同的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法,熟悉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接口技术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进行信令跟踪和判断故障点。本章主要介绍TD-LTE的网络结构以及与网络优化相关的系统关键技术。

TDD-LTE是由CDMA TDD演进来的LTE系统,其演进过程已经历了 3GPP R8、R9和R10等三个版本。在R8版本中,明确采用由TDS-CDMA系统演进的LTE TDD Type 2作为的TDD-LTE物理层顿结构,并定义了相应的物理层参数。

TD-LTE系统的网络结构

TD-LTE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演进分组核心网(EPC)、演进型基站(eNB)及用户设备(UE)。EPC由控制处理部分(MME)和数据承载部分(S-GW)组成,eNB 组成了E-UTRAN,EPC 与 E-UTRAN 组成EPS。

eNB主要具有无线资源管理、UE附着时选择MME、压缩IP头和加密用户数据流、用户面数据向S-GW的路由、调度及发送寻呼和广播信息、移动性测量及配置测量报告等功能。MME主要的功能包括:向eNB分发寻呼信息、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SACE承载控制、安全控制和非接入层(NSA)信令的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等。S-GW主要的作用是结束因寻呼原因生成的用户平面数据包和完成因移动性进行的用户面切换工作。

TD-LTE系统的网络接口与协议

TD-LTE系统的主要接口包括空中接口、S1接口和X2接口等。UE通过空中接口与eNB连接;eNB通过S1接口与EPC相连;eNB间通过X2接口互相连接。和UMTS相比,NodeB与RNC融合成eNB,因此TD - LTE没了 lub接口; X2接口和lur

接口类似,S1接口和lu接口类似,但是都进行了很多的简化。

eNB与MME间的接口是S1-MME,应用协议是S1AP,主要用于S1接口的无线接入承载控制和接口专用的操作维护功能;eNB与S-GW间的接口是S1-U,完成传送用户数据和用户平面控制帧。X2接口的应用协议是X2AP,其主要作用是支持激活模式的手机移动,分组数据转发和多小区的无线资源管理等。

TD-LTE系统的关键技术

TD-LTE对物理层的传输技术进行了改进,其与网络优化相关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频域多址技术、MIMO技术、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小区间干扰消除与协调技术等。

2.3.1频域多址技术

在TD-LTE系统中,上行方向采用了 SC-FDMA技术,即单载波频分多址技术,下行方向上采用了 OFDMA技术,即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技术。OFDMA的基本原理是将高速数据流分散后由多个正交的子载波传输,可以较大的降低单个子载波上的符号速率,符号持续时间加长,增强对由多径效应引起的时延扩展的抵抗力,符号间干扰的影响大大的降低。另外只要在OFDMA符号前加上的保护间隔大于信道的时延扩展就可以完全消除符号间干扰。与传统的FDMA相比,OFDMA允许子载波间紧密相临甚至部分重合,采用正交复用方式避免频率间的干扰,可以很好的节省带宽资源。SC-FDMA是OFDMA的改进,与OFDMA相比峰均比较低,可以提高功放的效率,降低终端的功耗。

2.3.2 MIMO技术

MIMO技术是将数据分解成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利用多个发射天线、多个接收天线进行空间分集传送,最终利用解调技术恢复原数据流的技术。MIMO技术通过的将链路划分成多个并行的子信道可以较大的提高系统容量;下行时多天线发送方式主要有波束赋形、空时预编码、发送分集和多用户MIMO等,上行时通过多用户构成虚拟MIMO也能提升系统的上行容量。多用户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形成的空间自由度来分离用户,依靠发射端的信号处理算法降低多用户间的信号干扰,使用简单的多用户调度算法可以取得明显的多用户分集增益,是小区负载较大时获得高系统容量的有效手段。

在LTE系统中,应用MIMO技术的上行天线基本配置是1根发送天线加上2根接收天线。上行多用户MIMO中,每个终端均发一个数据流,两个或者更多的终端使用相同的时频资源,来自不同终端使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数据流对接收机来说可以认为是从同一终端的不同天线上发送的数据流,从而形成一个虚拟的MIMO系统。

2.3.3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

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即AMC技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判断信道的质量,再由信道的质量与系统可用资源来确定使用适合的编码与调制方式。信道状态较好时,选择较高的调制等级和编码速率;信道状态较差时,选择较低的调制等级和编码速率。

AMC技术在TD-LTE系统中上行与下行实现的方法是不同的。下行时UE通过测量下行公共参考信号确定下行信道质量并将测量的结果通过反馈信道发送至基站侧,基站根据反馈的信息再对相应的下行传输的调制与编码方案进行调整。上行时基站侧通过测量UE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取得的信息调整上行传输的调制与编码方案,然后发送控制信令至UE。

2.3.4 小区间干扰消除与协调技术

LTE使用OFDMA技术依靠频率间的正交性区分用户,较好的解决了小区内干扰的问题,但是小区间干扰比较严重。3GPP提出了包括随机化、消除和协调技术等三种干扰解决方案。

干扰消除技术是通过对干扰小区发送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再利用接收端的处理增益从接收信号中去除干扰信号的方法消除干扰。干扰消除技术可以较好的提升系统小区边缘的性能,获得较高的频谱效率。

第3章网络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提升网络质量,优化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最好的指标,而是为了满足移动网络的市场竞争需求而制定。网络的性能可表示为所提供业务的质量,网络的成本可表示为运营商为建设和维护网络所做的投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性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取得成本与性能最佳平衡才能使网络具有最好的商业价值和网络质量。

网络优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了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网络优化根据网络建设的阶段一般可分为工程优化和运维优化。工程优化一般是指网络商用前的优化工作,一般包含站点配置审查、单站验证、基站簇优化和全网优化及验收等阶段。运维优化是网络投入商用后为保持和提升网络性能进行的优化,运维优化又可为分日常优化和专项优化。

日常优化是指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通过日常测试、分析话务统计及用户投诉等方式发现和预判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优化工作。其特点为:处理问题和网络调整规模相对局部,对全局影响不大,需要配置的人员较少。

专项优化工作是指通过对系统的数据釆集,结合话务统计数据及用户投诉信息等对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影响系统性能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实施,从而提升问题区域网络性能的优化工作,另外专项优化工作还含为保障大规模突发性话务需求及重要活动或重大事件的通信畅通而进行的应急性网络优化工作。专项优化工作的特点包括:以项目为单位,有明确的优化目标,需要专业人员较多,采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突出系统的全面优化,调整网络规模较大等。

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波

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优化我们必须要了解无线通信中的无线电波及其特性。无线电波是电磁波中频率相对较低的部分,无线电波的频率决定了它的传播特性:频率低则损耗小、覆盖远、容量小;频率高则损耗大、覆盖近、容量大。

移动通信系统选择频段时需要兼顾系统的容量和覆盖,相对其他频段,UHF(300-3000MHZ)频段更适合于移动通信。并且随着移动通信的业务需求不断增长,容量也需要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系统使用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在实际的环境中,手机与基站之间通常会被建筑物阻挡,散射是其的主要传式,从信号发出至被接收通常会经过很多的反射或折射,因此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往往非常复杂。无线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衰落的问题,为降低衰落问题对移动通信造成的影响,通常使用分集技术克服。另外在分析山区和城市中高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扫盲篇) 西安巨人培训中心党军虎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西安巨人培训中心”,不得修改原文,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前言 当前咨询或参加我们培训的学员多次要求:希望能够给大家介绍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甚至有人给我们感言“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这个行业了解的太晚了!更有甚至表示不是大家不想进入网优行业,而是大家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行业甚至就没听过这个行业!尤其是那些还没毕业或者将要毕业的学生们反映强烈。。。。。。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入行等。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概念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传统的互联网网络优化是有本质区别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又称为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我们通常简称为无线网优或网优。主要是对大家所熟悉的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移动业务进行维护和性能改善,包含核心网、传输网、无线网三部分的优化,但由于核心网、传输网网元相对较少,性能相对稳定,一般需求量和人员较少;相反的无线网网元数目繁多,无线环境复杂多变,加上用户的移动性,维护人员需求和性能提升压力较大,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是指无线网络部分的优化,又简称为无线网络优化,从事该工作的工程师通常称为无线网优工程师。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是指改善空中接口的信号性能变化,比如我们用手机打电话碰到的通话中断(掉话)、听不清对方声音(杂音干扰)、回音、接不通、单通、双不通等网络故障就属于无线网络优化人员要从事的改善范畴。空中接口专业称为UM接口或UU接口,其中UM为2G网络叫法,UU为3G网络叫法,简单可以认为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接口。因此可以说,无线网络优化就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号性能改善或提升。 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目前无线网络优化可以分为2G无线网络优化和3G无线网络优化,2G主要包括GSM和CDMA两种制式,3G包括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种制式。目前中国移动运营GSM和TD-SCDMA;中国联通运营GSM和WCDMA;中国电信运营CDMA 和CDMA2000。2G和3G的区别主要在于无线网部分,传输和核心网可以通过升级等手段完成,因此严格意义上只有无线网可以说是“3G网络”。

教育学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试题库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试题库 一、选择题: 1.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可分为。 A、FDMA B、TDMA C、CDMA D、WDM 2.蜂窝式组网将服务区分成许多以()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 A、正六边形 B、正三角形 C、正方形 D、圆 3.GSM采用()和()相结合的多址方式。 A、FDMA B、CDMA C、WMA D、TDMA 4.我国的信令网结构分()三层。 A、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 B、初级信令转接点(LSTP) C、信令点(SP) D、信令链(SL) 5.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三种最基本的传播机制是()。 A、直射 B、反射 C、绕射 D、散射 6.1W=()dBm。 A、30 B、 33 C、 27 D、10 7.天线中半波振子天线长度L与波长λ的关系为()。 A、L=λ B、L=λ/2 C、L=λ/4 D、L=2λ 8.0dBd=()dBi。 A.1、14 B、 2.14 C、 3.14 D、 4.14 9.移动通信中分集技术主要用于解决()问题。 A、干扰 B、衰落 C、覆盖 D、切换 10.天线下倾实现方式有()。 A、机械下倾 B、电下倾 C、铁塔下倾 D、抱杆下倾 11.GSM900的上行频率是()。 A、 890~915MHz B、 935~960MHz C、 870~890MHz D、 825~845MHz 12.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的一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接近()米。 A、 450

B、 500 C、 550 D、 600 13.GSM采用的数字调制方式是()。 A、 GMSK B、 QPSK C、 ASK D、 QAM 14.在GSM系统中跳频的作用是()。 A、克服瑞利衰落 B、降低干扰 C、提高频率复用 D、提高覆盖范围15.GSM系统中控制信道(CCH)可分为()。 A、广播信道(BCH) B、公共控制信道(CCCH) C、专用控制信道(DCCH) D、业务信道 16.GSM系统中位置区识别码(LAI)由哪些参数组成()。 A、MCC(移动国家号) B、 MNC(移动网号) C、 LAC(位置区码) D、CC 17.路测软件中RXQUAL代表( )。 A、手机发射功率 B、手机接收信号电平大小 C、手机接收信号质量 D、基站接收信号质量 18.室外型直放站的分类有()。 A、无线宽带射频式直放站 B、无线载波选频式直放站 C、光纤直放站 D、拉远直放站 19.对选频直放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直放站的频点要与施主小区一致 B、直放站的频点要与施主小区不一样 C、施主小区频点改变后直放站要相应调整 D、施主小区频点改变后直放站不需调整20.路测时,采样长度通常设为()个波长。 A、20 B、30 C、40 D、50 2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可分为()。 A、单工制 B、半双工制 C、双工制 D、蜂窝制 22.GSM系统中时间提前量(TA)的2个单位对应空间传播的距离接近()km。 A、0.9 B、1.1 C、0.5 D、0.8 23.GSM没有采用的多址方式是()。 A、CDMA B、WDM C、FDMA D、TDMA 24.全波振子天线长度L与波长λ的关系是()。 A、L=λ B、L=λ/2 C、L=λ/4 D、L=2λ 25.SAGEM路测手机数据业务的手机速率是( )。 A、4800 B、9600 C、57600 D、115200 26.GSM系统中基站识别码(BSIC)由哪些参数组成()。 A、 MCC(移动国家号) B、 NCC(国家色码) C、 BCC(基站色码) D、MNC(移动网

浅析LTE无线网络优化研究

浅析LTE无线网络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28T11:11:10.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莫智毅 [导读]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LTE通信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524000 摘要: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LTE通信技术是未来无线通信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当前世界上主要的通信企业所掌握的LTE基础无线技术相差不大,如何改进现有的无线网络技术是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关键词:LET 无线网络优化研究 引言:LTE无线网络的建设速度较快,其与3G网络存在明显的不同,LTE网络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其网络规模大,传播消耗大。LTE网络的结构属于扁平化形式,因此形成了多制式、多运营商、多层次的复杂局面。这种局面导致 LTE网络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内部和外部干扰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对于 LTE无线网络来说,无形的无线网络在我们周围悄悄铺设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离不开的手机,也是通过无线网络来传递信息的。逐渐增加的手机用户,也使网络的压力也不断加大。那么无线网络优化 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LTE无线网络优化介绍 1.1LTE是什么 LTE是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全称为3GPP Long Term Evolution,中文一般翻译为3GPP长期演进技术,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射频接收技术,以及2×2和4×4 MIMO的分集天线技术规格。同时支援FDD和TDD。在每一个 5MHz 的蜂窝(cell)内,至少能容纳200个动态使用者。用户面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2010年12月6日国际电信联盟把LTE正式称为4G。 1.2无线网络优化重要性 网络优化是一个改善全网质量、确保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过程。传统的网络在大批用户使用时候会造成网络拥堵,用户的感知差,最终网络用户的减少,导致运营商业品牌形象的降低。经过优化的无线网络网路会顺畅便捷,提高用户感知,提升运营商业品牌形象。保证和提高网络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用户满意度,是业务发展的有力后盾。 二、当前我国LTE无线网络建设现状 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LTE网络技术和基站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正处于一个快速的建设时期,但是高速的发展速度之下难免暴露出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首先,与传统的2G或3G网络相比,4G网络技术需要使用的频段更高,能耗更大,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并提升能源供给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国民的通信需求,这无疑对当今的通信基站建设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其次,目前我国面临着多制式、多厂商和多层网络并存的局面,4G网络构架区域扁平化,且网络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容易收到外部电磁信号的影响,进而影响了通信质量;再者,由于LTE网络存在多网共存互操作的情况,相关参数设置和参数调整比较复杂,个性设置更趋于多样化,基站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繁杂,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无法进行LTE基站建设;最后,为了进一步提升LTE网络建设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用户感知评价系统,并准确的将用户的体验效果反馈给技术部门,进而实现LET网络建设思路的优化,但是该项工作规模大、难度高、周期长,且收效甚微。不过,虽然LTE网络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只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进行先进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仍然可以找到相应的优化方案,从而实现我国LTE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三、LTE无线网络优化特点 3.1覆盖和质量的估计参数不同 TD-LTE使用RSPP、RSRQ、SINR进行覆盖和质量的评估。 3.2影响覆盖问题的因素不同 工作频段的不同,导致覆盖范围的差异显著;需要考虑天线模式对覆盖的影响。 3.3影响接入指标的参数不同 除了需要考虑覆盖和干扰的影响外,PRACH的配置模式会对接入成功率指标带来影响。 3.4邻区优化的方法不同 TD-LTE系统中支持UE对指定频点的测量,从而没有配置邻区关系的邻区也可能触发测量事件的上报;TD-LTE中可以通过设置黑名单来进行领区的优化;邻区设置需要优先考虑优先级。 3.5业务速率质量优化时考虑的内容不同 与TD-SCDMA类似,需要考虑覆盖、干扰、UE能力、小区用户数的影响;需要考虑带宽配置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天线模式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时隙比例配置、特殊时隙配置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功率配置对速率的影响;需要考虑下行控制信道占用OFDM符号数量对速度的影响。 3.6干扰问题分析时的重点和难点不同 TD-LTE系统会大量采用同频组网,小区间干扰将是分析的重点和难点;TD-LTE系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干扰的抑制和消除,算法参数的优化也将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3.7无线资源的管理算法更加复杂 TD-LTE系统增加了X2接口,并且采用了MIMO等关键技术,以及ICIC等算法,使得无线资源的管理更加复杂。 四、LTE无线网络优化思路分析策略 3.1 完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 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是保证LTE网络技术建设水平的关键,也是今后我国通信行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网络质量评估体系需要对日常站点进行告警检查、信号传输质量检测和KPI监控与分析等工作,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通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首先需要对告警信息进行积累和总结,分析出哪些告警信息对网络性能有影响,影响范围有多大,并实现告警信息种类按照影响范围的分级。其

无线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无线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目录 目录 0 摘要 (1) 第一章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2) 1.1 简介 (2) 1.2产生原因 (2) 1.3实施方案 (3) 第二章网络优化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 (4) 2.1 网络常见问题 (4) 2.1.1 电话不通的现象 (4) 2.1.2 电话难打现象 (6) 2.1.3 掉话现象 (6) 2.1.4 局部区域话音质量较差 (7) 2.1.5 多径干扰 (8) 2.2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 (9)

2.3 网络优化过程 (10) 2.4 无线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14) 第三章RFID发射设备电磁兼容性研究情况 (15) 摘要 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网络优化目标。在网络优化时首先要通过OMC-R采集系统信息,还可通过用户申告、日常CQT测试和DT测试等信息完善问题的采集,了解用户对网络的意见及当前网络存在的缺陷,并对网络进行测试,收集网络运行的数据;然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根据数据分析处理的结果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并对网络进行系统调整。调整后再对系统进行信息收集,确定新的优化目标,周而复始直到问题解决,使网络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系统性能收集、数据分析及处理、制定网络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网络优化目标

第一章GSM无线网络优化方法 1.1 简介 随着网络优化的深入进行,现阶段GSM无线网络优化的目标已越来越关注于用户对网络的满意程度,力争使网络更加稳定和通畅,使网络的系统指标进一步提高,网络质量进一步完善。 1.2 产生原因 通过前述的几种系统性收集的方法,一般均能发现问题的表象及大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 数据分析与处理是指对系统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处理,主要对电测结果结合小区设计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站设计资料、天线资料、频率规划表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影响运行质量的问题。如频率干扰、软硬件故障、天线方向角和俯仰角存在问题、小区参数设置不合理、无线覆盖不好、环境干扰、系统忙等。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到网络运行的质量和下一步将采

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复习题

移动通信技术复习题 第一部分:移动通信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存在严重的多径问题,造成信号电平的起伏不定,因此,移动通信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具有() A、抗噪声能力 B、抗干扰能力 C、抗衰落能力 D、抗多径能力 2.下面不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是() A、AMPS B、TACS C、PDC D、NMT 3.下面不属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结构中网络子系统的是() A、EIR B、OSS C、AUC D、MSC 4.HLR中存储的用户数据主要包括用户信息和() A、位置信息 B、鉴权信息 C、设备信息 D、通话记录

5.VLR服务于其控制区内的移动用户,它是一个() A、静态用户数据库 B、动态用户数据库 C、混合态用户数据库 D、半动态用户数据库 6.基站子系统中,一个BSC可以控制()BTS。 A、一个 B、两个 C、四个 D、多个 7.操作维护子系统的工作任务不包括() A、网络监视 B、性能管理 C、用户鉴权 D、网络操作 8.主叫用户为呼叫移动用户所需要的拨叫号码是() A、TMSI B、IMSI C、MSISDN D、LAI 9.移动用户的ISDN码中,我国的国家码是() A、86 B、83 C、46 D、18 10.语音编码器有三种类型,不包括() A、混合编码 B、波形编码 C、图像编码 D、

参量编码 11.信道编码主要应对由于噪声引起的() A、随机误码 B、突发误码 C、冗余码元 D、群误码 12.交织用于应对误码中的() A、随机误码 B、突发误码 C、冗余误码 D、打孔误码 13.均衡的意义在于利用均衡器产生(),解决传输中的差错。 A、信号波形 B、相干信号 C、信道模型 D、语音编码 14.移动通信的基本业务包括() A、电话业务 B、短消息业务 C、传真 D、以上全部 15.按照覆盖范围从大到小,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系统服务区,位置区,基站区,无线小区 B、位置区,系统服务区,基站区,无线小区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摘要】移动通信网路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如何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网络的优化成为当今各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具体的网络优化方法进行分类然后针对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实际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深入,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网络的速度及其稳定性。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初始阶段,网络质量的提升主要注重于网络的覆盖面,谁的网络覆盖面广就会得到用户们的认可,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网络规模的方式。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物理网络结构、网络运行的环境、所采用的技术以及终端用户的数量等等。当物理网络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以及容量来优化网络,达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实现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网络优化的定义就是对现有的网络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参数的设置等来调整使网络达到其最佳运行状态,优化网络质量,同时发现网络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将来制定更加明确地网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网络优化方法分类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故障排查: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就很容导致网络运行质量的下降,因此要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提高网络运行指标:网络运行指标包括:阻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等,优化这些指标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优化网络。 (3)提高通话音频质量。 (4)话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话务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限的。那么在G 网和D网之间、G网内部以及D网内部要保证话务资源的均衡以及合理配置。 (5)网络负荷均衡。网络负荷主要包括信令负荷、链路负荷以及设备负荷。保证这些网络负荷的均衡也是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法之一。 (6)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设备,不要让某些设备超负荷运行,均衡网络负荷在每个设备上,保证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行。 (7)合理规划线路。合理规划有线的链路,调整路由。 (8)建立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及时的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当网络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 2.硬件和软件优化 总体来讲,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是保证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必要条件。因此要想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就需要从硬件和软件环境来做工作。 2.1硬件优化 一个好的硬件网络环境是开始网络优化的基础条件,而一个网络的好坏,往往与初期的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关系。现就目前在硬件网络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进行讨论。 (1)一个基站天线可以覆盖理论上的所有范围,但在实际中有可能由于建筑物、树木和广告牌等影响容易出现一些信号盲区。这种情况在大城市比较普遍,其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建设引起的。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通

探析大数据在无线网络优化中的运用

探析大数据在无线网络优化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不断 提高,基于计算机的新技术不断涌现。进入4G时代,无线 通信网的优化十分重要,并且是整个通信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大数据在无线网络优化中具有先进性,文章对大数据在无线网络优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无线网络优化运用 4G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流通信?W络,并且与3G并存。这一时期,网络制式复杂,通信网面临的干扰和安全隐患多,因此如何建立高速的、安全的移动通信业务就成为运营商思考的问题。 无线网络是整个通信的支撑,保证无线通信网络的信号质量,降低干扰才能确保通信的运行。大数据时代,物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无线网络优化提供了方便,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改革使必要的,下文我们就将其具体的优化过程进行分析。 一、大数据核心技术分析 1.1网络性能大数据存储 大数据存储技术是以单一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过程的 技术,对于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数据

采集。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网络性能、话务量和掉话率进行收集,进而分析网络的运行状态。其中,用户性能数据是通信网的基本指标,包括有用户的位置、信号接收的效果以及用户接入载波频点等,还包括基站的位置和基站的基本性能。对其测试可以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是确保移动通信安全的基础。信号测试数据包括DT数据与CQT数据。两 种数据分别显示不同的测试路线,其中前者是利用测试设备沿指定的路线移动,采用接入端呼叫和接收端呼叫方式来完成网络指标的测试过程。后者仅针对特定的地点进行测试,是确保点信息传输安全的主要方式。 1.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基站维护 电信公司建立了大量的基站,尤其是4G时代,通信业 务不断增多,基站的建设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运营商,必须对基站的性能和运行状态进行了解,但是随着基站的增多,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完成基站检测等工作,只能依靠大数据统计方式。不仅要具大数据存储功能,系统还必须具有大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目前,完成这一过程主要依靠的虚拟技术。通过虚拟存储技术将实现自动分层和精简配置,支持隐藏细节和复杂性,提高了服务器的弹性与可扩展性。虚拟化存储功能强大,可以处理多种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并且使所有数据能够整合在一起,保持数据的安全性和独立性。对于数据中心,虚拟化则通过改变其动态容量,来降低能耗,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1 专家视点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6年7月 第 7 期(第29卷 总第226期)月刊 2016年 第7期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发展的一些思考 周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摘 要 网优已成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全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逐步向全过程渗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 展,4G网络大规模建设和快速商用,四网共存,网络演进加速,网元规模膨胀,数据业务量爆发式增长,传统的语音类业务持续下滑,移动通信网络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网优工作如何开展,如何提高竞争优势和提升用户感知,已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网络结构;用户感知;多数据源 中图分类号 TN92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6)07-0001-05 收稿日期:2016-05-15 周 俊 教授级高工,中 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资深专家,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和优化工作,负责和参与多个中国移动集团级重 点研发项目和国家重大专项,获得省部级和集团级奖励多项,申请国家专利6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1 概述 网优是提高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网络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网优已成为移动通信行业衍生出来的子行业。据中国产业调研网预测,2016年我国网络优化行业市场规模可达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 从2G/3G 到目前商用的4G 网络,甚至已经启动 的5G 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 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多制式网络将长期共存,异构网的网络优化难度指数级增加。 在移动互联及物联网的驱动下,移动通信网络不再是个相对封闭的电话交换网络,而成为“全球互联、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多样化和端到端流程复杂化, 传统的网优手段已无法与之相适应。 业务数据化和分组化,网络宽带化和智能化,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移动互联业务爆发增长, 移动通信网络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优化工作正面临新形势和新要求。 2 网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网优属于工程实践范畴。对于网络优化,业界没有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下载速率优化方案探究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下 载速率优化方案探究 目录 15G NR数传业务基础原理 (3) 1.1基本概念 (3) 1.2NR 总统架构 (4) 1.3NR吞吐量理论计算 (5) 2数传路测速率定位总体思路 (8) 3速率调测思路 (9) 3.1下行速率排查思路 (9) 4无线参数优化 (10) 4.1下行峰值调优 (10) 4.2修改AM模式 (11) 5空口及资源原因分析与优化 (11) 5.1下行速率分析方法 (11) 5.1.1MCS低问题 (12) 5.1.2IBLER高问题 (16) 5.1.3RANK低问题 (18) 5.1.4资源调度不足问题 (19) 5.1.5传输带宽受限 (21) 5.1.6开户AMBR受限 (23) 6应用层分析优化 (24) 6.1TCP性能优化 (24) 6.1.1网卡性能优化 (24) 6.1.2注册表优化 (27) 6.1.3TCP参数优化 (30) 6.1.4TCP参数不匹配 (31)

6.1.5管道能力受限导致丢包或时延大; (32) 6.1.6修改Filezilla下载文件进程数 (33) 7湛江优化案例参考 (33) 7.1双工配置导致5G下行速率低优化案例 (33) 7.2RNK值优化提升速率案例 (38) 7.2.1问题一 (39) 7.2.2问题二 (40)

湛江5G下载速率优化案例 温广辉、洪华卓、邹文驰、陈穆娇 【摘要】基于5G网络建设初期对于整个网络系统粗浅了解,湛江分公司尝试对5G网络速率优化进行摸索,不断寻找当前5G系统存在的种种影响网络速率的因素并通过尝试各种方法让问题最终得以解决,通过对各种问题优化过程的经验总结,给出有效的优化方法,为后续5G网络速率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字】5G、速率、无线参数、空口资源、应用层。 1 5G NR数传业务基础原理 1.1 基本概念 5G NR系统在LTE原有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架构。在多址方式上,NR继承了LTE的OFDMA和SC-FDMA,并且继承了LTE的多天线技术,MIMO流数比LTE 更多。调制方式上,支持根据空口质量自适应选择QPSK、16QAM、64QAM和256M等调制方式。 NR系统跟LTE系统一样通过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可以灵活的分配带宽内的时频资源,但与LTE不同的是NR支持低频和和高频,并且NR的子载波带宽支持多种格式如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载波所能支持的最大频域带宽大于LTE,如下表所示(3GPP TR 38.211);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发表时间:2016-09-28T09:02:19.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2期作者:钟龙发[导读] 摘要:网络优化工作本着立足于网络服务于市场的原则,为市场经营的业务发展供应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为用户供应高效、优质的通信服务,并最后完成网络优化工作的真正意义。本文首先对网络优化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实施分析之后针对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现实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网络优化工作本着立足于网络服务于市场的原则,为市场经营的业务发展供应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为用户供应高效、优质的通信服务,并最后完成网络优化工作的真正意义。本文首先对网络优化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实施分析之后针对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现实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运行引言 这些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移动通信事业获得了迅速、综合的发展。移动网络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相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增加的服务量,其需求客户的数量和需求量多在成倍增长。巨幅增长客户的数量,让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面对着巨大的供求压力。所以,网络优化工作不容疏忽,它的位置与作用对网络的运行维护、网络规划和项目建设愈来愈关键,并具备积极的指导意义。 1、网络优化的目标 1.1 容量扩充 在移动通信网络故障中,相对常见的就是发生接入失败或者切换失败,其中频率资源紧缺和硬件信道资源约束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网络规划初期,要对网络的服务区域和这区域内的用户数量作出相对理想的估算,这是为了避免发生阻塞情况最好方法。所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优化经过中,对扇区的服务面积进行确定,凭借先进的模拟预测软件实施有关路测工作,把话务密度分布图做出,对服务范围内的话务容量实施解析和量化。在有些状况下,基站服务区划分并不是非常合理,相同范围容易发生重叠覆盖,比如有的服务扇区太忙,而有的服务扇区太闲。针对这样的问题,能够改变基站信号的水平辐射角与方位角,或者对发送功率进行改变和调整时延参数与导频搜索窗参数等。在完成调整后,要及时实施路测工作,来检验服务区内的信号强度和覆盖状况,如果调整结果不理想,依据实测数据再实施针对调整,直到网络服务容量满足要求。 1.2 覆盖范围增加 我们在网络优化中覆盖需要重点考虑的原因,覆盖不理想,将会对系统很多方面导致不良影响。优化中控制覆盖最为关键的,因此移动通信网络要提供尽可能大的覆盖区域。要完成对覆盖区域的控制,能够经过硬件与软件2方面的调整来完成。在硬件方面,能够经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俯仰角和小区功率大小,选取最佳站址,载频配置的调整,均衡话务分布,完善网络质量。在软件方面能够经过对部分小区参数如:准许接入参数、选择小区参数、功率控制参数、切换参数的修改来得到最好的覆盖效果。 1.3 提供好的网络服务 移动通信的网络传播确定了在覆盖区内没办法是100%覆盖,我们只可以期望在覆盖区内死角愈少愈好。取决于信号电平和干扰电平的话音质量。有时信号非常强,但质量不好,就是因为干扰问题。掉话的因素非常多,和信号的电平、干扰的电平、切换电平等都相关。要达到这些目标,花非常多钱可以办到,但一个好的网络要是在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花钱最少,这就需要精心地规划与设计,科学应用频率与设备。 2、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 2.1目标实现全面化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经过中,最为基本的要求是保证网络的高性价比。其更是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的最后发展目标。因此,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前提就是要满足覆盖率和容量需求,而且,在这些前提条件完成的基础上,对建设成本实施优化,便于把运营成本降低,提升运营商的现实效益。虽然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在持续地优化中,但是,网络业务种类不统一和网络技术要求偏高等问题依然是存在的。所以,在优化的经过中,要把系统的运营质量作为优化的关键方向。 2.2执行日常化 网络规划工作在网络发展高峰时段的发展核心是网络建设。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渐渐对网络的运营质量提升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优质地让运营商和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需要对网络实施持续的优化,并且,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展现优化工作。其实,日常的优化工作关键展现于: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改进和完善等。其中,提升用户的投诉解决效率和提高功能指标的实用结果等都是日常优化的关键内容。网络优化的时间务必要做到及时,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实施掌握,分析形成的因素,并研究相关的优化方法,以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硬件和软件优化 3.1硬件优化 3.1.1一个基站天线能够覆盖理论上的全部区域,但在现实中有可能因为建筑物、树木与广告牌等影响容易发生部分信号盲区。这种状况在大城市相对广泛,其因素有非常多种,关键因素也许会是城市建设引发的。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经过分析OMC报表和现场实时监测,得到数据后,调整覆盖范围内基站的天线水平角度和俯仰角度,来有效覆盖范围内的盲区。另外一种有效办法是使天线的有效高度增加和信号强度增加,这样能够让单位面积的信号覆盖度增加。以上这些方法实在不可以处理的话,能够迁移基站,经过规划,把基站迁移到有利的部位。 3.1.2网络优化的总体目标是网络功能指标不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为了达到全国的网络功能指标,能够对天线的方向与倾角进行调整,调整功率控制参数与切换参数。为了确认调整以后的的结果,还要在实施一次网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知道网络功能有所改善而且持续地稳定下来。移动网络通信优化经过要通过一次次的调整,直到网络功能有所改善满足有关的要求。 3.2软件优化

无线网络优化论文

东莞理工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题目:东莞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学生姓名:钟伟纯 学号: 201141302114 系别: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1级通信工程1班 指导老师姓名及职称:黄丹讲师 起止时间:2014年12月——2015年5月

摘要 随着中国三大运营商之间竞争的加剧,GSM网络不断扩大,网络的质量已经成了决定移动通信运营商命运的根本要素。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较大,系统的不断扩容及外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产生很多新问题,导致服务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水准。因此,如何调整和优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改善移动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主要任务。当网络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必须对网络的各种结构、配置和参数进行调整,使网络更合理地工作。这是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部分。首先对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概括介绍了GSM系统的结构、关键的技术特点,对GSM网络目前反映突出的网络问题进行分析与排查,提出网络优化的必要性,经过分析对比,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GSM 网络优化掉话率切换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其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GSM概述及网络结构 (2) (一)GSM的简介 (3) (二)GSM的网络结构 (4) 三、GSM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 (5) (一)东莞玩具出口贸易的地理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东莞玩具出口贸易的政策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东莞玩具出口贸易的人文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GSM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一)网络优化的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网络优化的内容以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东莞市GSM网络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网络优化的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网络优化的内容以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GSM网络优化飞典型案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系统干扰分析及解决 .....................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掉话分析和解决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切换成功率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GSM网络优化后前后对比情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研究背景及其目的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GSM已经成为最成熟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球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都采用了GSM制式。到2003年3月GSM网络已经覆盖近200

网络优化基本知识

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职能

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工作职能 无线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GSM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规方法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3.CQT (呼叫质量测试或定点网络质量测试):在服务区中选取多个测试点,进行一定数量的拨打呼叫,以用户的角度反映网络质量。测试点一般选择在通信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新技术应用保障方案

5G通信网络优化最佳实践之5G新技术应用 保障方案 目录 广州市越秀西湖花市演示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问题描述 (2) 1.1背景 (2) 1.2挑战 (2) 二、分析过程 (2) 2.1业务类型 (2) 2.2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4) 三、解决措施 (4) 3.1业务可靠性 (4) 3.2业务速率及时延 (5) 3.3 优化案例 (8) 四、经验总结 (12)

【摘要】本文通过广东省广州越秀西湖花市5G演示网络保障,详细介绍了各个演示的组网结构、保障指标、测试方法、优化方法等,并通过参数优化对小区内多用户场景进行优化,保障了各个业务演示的性能需求。对于5G网络多用户场景下带宽和时延类优化保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5G、多用户、带宽、时延 【业务类别】优化方法、基础维护、5G 一、背景描述 1.1 百年花市5G新技术应用概述 传统迎春花市是广州独特的年俗文化,吸引了各地群众来“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为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平台合作测试验证,中国电信在广州推出了迎春花5G业务体验,花市现场市民可抢先体验5G速率、16路高清视频点播,与5G猜拳机器人比赛,并可在西湖路花市通过5G无人机高清观看天河花市实景。 1.2 5G花市保障面临新挑战 本次5G业务演示保障,主要挑战来自于在演示现场所有业务终端都聚集在一个站点小区内,而目前终端在基站的策略是处于竞争机制,倘若有某个终端占用资源过多会挤压其他终端的资源,进而影响其他业务的演示。故多终端资源的均衡成为了此次业务的大挑战。 二、5G演示业务和保障需求 2.1 5G花市演示业务类型 本次花市演示的业务包括了无人机高清视频直播、5G+16路高清视频点播、5G+猜拳机器人、5G速率体验等。两种业务均为视频回传业务类,业务流如下:

论文4G无线通信网络优化的研究

摘要 TD-LTE 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 (分时长期演进)是由中国主导,同时得到了广泛国际支持的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移动2G与3G网络建设都已有较大规模,中国移动已在20多个城市开始TD-LTE网络商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已开始TD-LTE网络建设。随着无线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无线网络优化成为了保证和提升网络质量的关键工作。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实际工作探讨TD-LTE的网络优化技术。首先介绍了课题的选题背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移动通信的现状和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再者介绍TD-LTE的网络结构以及与网络优化相关的系统关键技术。分析网络优化的原理与方法,探讨TD-LTE网络优化工作的过程、方法、内容与技术,对在TD-LTE工程优化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典型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总结与展望,总结当前工作的情况并展望移动网络优化的前景。 关键词:

Abstract Keywords:

引言

第1章绪论 课题选取背景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开始实现大规模商用,从此人们开始摆脱仅通过书信和电报进行延时通信的时代,但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采用各自独立开发的系统,虽能进行通信,却无法实现漫游功能。随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发展,漫游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全球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同步互通。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G网络的语音通话及低速数据服务已经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求,因此在上世纪末,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应运而生,对于3G及在3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3G,其目标均在于向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加丰富多彩的通信和娱乐业务。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和业务需求不断扩大,3G及B3G的网络承载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即将到来的信息量爆发式增长。网络结构和空口技术必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原有的无线网络已经成型,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网络架构和使用新的空中接口技术,这预示着新一代的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被提上了议程。 虽然3G接入技术在支持QoS和移动性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在每比特成本、无线频谱利用率和传输时延等能力方面明显落后。知识产权的制约、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挑战共同作用下,推动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在4G出现之前加速制定新的空中接口和无线接入网网络标准。 目前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的移动2G与3G网络建设都已有较大规模,截至到2012年底我国移动用户总数已达到11亿,其中3G用户约2亿3千万[1]。中国移动已在多个城市开始TD-LTE试验网络的建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已计划开始TD-LTE网络建设。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各种通信系统内或系统间的互相干扰问题更加突出,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成为了保证和提升网络质量的关键工作。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概述 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开始实现大规模商用,从此人们开始摆脱仅通过书信和电报进行延时通信的时代,但由于世界上不同地区采用各自独立开发的系统,虽能进行通信,却无法实现漫游功能。随着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发展,漫游问题基本得解决,全球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同步互通。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2G网络的语音通话及低速数据服务已经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求,因此在上世纪末,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应运而生,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