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中医培训课件-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辨病辨病的概念辨病的方法阴阳辨证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阴阳辩证应注意的问题部位辨证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经络辨证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引经药局部辨证辨肿辨肿块结节辨痛辨痒辨脓辨溃疡辨出血辨病考点辨病的概念考点辨病的方法望、闻、问、切阴阳辨证考点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局部和全身相结合、辨别真假及消长与转化。
续表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阳证阴证病程长短病程较短病程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白光)白、神疲自汗、盗汗,溃后尤甚。
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部位辨证考点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考点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考点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经络辨证考点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手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足太阳、厥阴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足少阳、少阴、太阴为多气少血之经。
※考点引经药手太阳经: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羌活;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葛根;(手阳明大肠,止泻)足阳明经:升麻、石膏、白芷;(足阳明胃,消肿排脓)手少阳经:柴胡、青皮(中)、连翘、地骨皮(上)、附子(下);足少阳经:柴胡、青皮;手太阴经:升麻、桂枝、白芷、葱白;足太阴经:升麻、苍术、白芍;手厥阴经:柴胡、丹皮;足厥阴经: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手少阴经: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独活、细辛、知母。
局部辨证※考点辨肿考点辨肿块结节肿块是指体内比较大的或体表显而易见的肿物,如腹腔内肿物或体表较大的肿瘤等。
而较小触之可及的称之为结节,主要见于皮肤或皮下组织。
辨肿块结节时应注意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有无疼痛及其内容物。
考点辨痛热痛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
见于阳证疮疡。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
见于脱疽、寒痹等。
2024年度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

用和适用范围。
02
药物评价
在药物评价方面,八纲辨证可用于评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药物上
市提供科学依据。
2024/2/2
03
组方优化
八纲辨证还可用于指导中药组方的优化,提高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和降
低副作用。
28
八纲辨证在国际中医药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交流
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国际中医药交流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不 同文化背景下的医学理解和合作 。
2024/2/2
19
脏腑经络调理在八纲辨证治疗中的应用
调整脏腑功能以治本
根据八纲辨证结果,针对脏腑功能失调进行调整,以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疏通经络以治标
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疏通经络,缓解经络气血阻滞引起的症状。
2024/2/2
脏腑经络同治以全面调理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考虑脏腑和经络的调理,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
情轻重。
辨病声
03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疾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通过闻诊可以
辅助诊断。
14
问诊在八纲辨证中的应用
询问病史
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起病原因、病程长短、治疗经过 等。
询问症状
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表现,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等,为辨 证提供依据。
辨别证候
根据问诊所得信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明确证候类型 。
2024/2/2
表证
疾病初起,病位在表,病 情轻浅,以发热恶寒等为 主要表现。
里证
疾病深入,病位在里,病 情较重,以脏腑症状为主 要表现。
9
寒热
寒热辨证
辨别疾病的性质,以指导临床用 药。
医学脏腑辨证专题知识宣教课件

病案1
尹某,女,24岁。1998年4月2日初诊。 主诉:两胁胀痛,经来腹痛5天。 +△病史:患者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上月与人口角后,
性情闷闷不乐,两胁胀,善太息。本次月经于上次月经 干净后27天来潮,经量适中,色红,但来时少腹胀痛, 乳房胀痛不适。检查:苔薄,脉弦。 思考讨论题: (1)肝气郁滞为何会导致痛经、乳胀等症? (2)病人有无化热征象?为什么?
【辨证要点】
以筋脉、爪甲、目睛失养与血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二、肝阴虚证
【基本概念】肝阴虚证是指由于肝之阴液亏虚, 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
【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盗汗, 颧红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 阴液亏虚,致筋脉பைடு நூலகம்养而成。
具体分析详见肝阴虚证。 【辨证要点】以阴虚与动风见症为辨证要点。
(四)血虚生风证
【基本概念】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 脉失养导致动风所表现的证候。
肝病以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肝不藏血、阴血亏 虚、筋脉失养、易动风化火为主要病理变化 , 胆病以主决断功能失常及胆汁不循常道致黄疸为 主要病理变化 。
一、肝血虚证
【基本概念】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亏虚,相关组织 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视物模糊或 夜盲,爪甲不荣;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 闭经;舌淡,脉细。
【辨证要点】
中医学基础诊法辨证辨证ppt课件

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通过观察咳嗽的频率、声音和痰液 等,可以初步判断病因。例如,干咳可能表示燥邪犯肺;咳 声重浊可能表示痰湿蕴肺。
嗅气味
嗅口气
口气是胃气的反映,通过嗅闻病人的口气,可以了解其消化功能和胃热情况。例 如,口气酸馊可能表示胃热食滞;口气腥臭可能表示肺胃热盛。
嗅排泄物
排泄物包括痰液、尿液、粪便等,通过嗅闻其气味,可以了解病情和病因。例如 ,痰液腥臭可能表示肺痈;尿液臊臭可能表示膀胱湿热;粪便恶臭可能表示肠道 湿热。
04
望色是观察人体皮肤颜色的诊 断方法,包括面色、皮肤质地
等。
通过望色可以判断人体的气血 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
部位。
常见的望色异常表现有面色苍 白、萎黄、青紫等,皮肤干燥
、粗糙等。
望色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 合判断,以免误诊。
望形
望形是观察人体形态的诊断方法,包 括体型、姿势、动作等。
常见的望形异常表现有体型肥胖或瘦 弱、姿势不正、动作僵硬等。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对病人的自觉症状、体征等 进行分析归纳,判断病属何经,确定病因、病机及病变部位 的一种辩证方法。
六经辨证
01
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六者,是《伤寒论 》中对外感热病的三种不同病理 阶段的分类方法。
02
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纲领,以六经 的证候为基本依据,分析疾病部 位深浅、寒热、虚实等不同情况 ,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通过望形可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和 气血运行状况,以及病情的性质和部 位。
望形需要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判断 ,以免误诊。
望舌
望舌是观察人体舌象的诊断方法,包括舌质、舌苔等。
常见的望舌异常表现有舌质淡紫、舌苔厚腻、舌体胖大 等。
第五章 八纲辨证(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第五章 八纲辨证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教学时数 7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 2. 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自的概念、临
床表现、辨证依据。 3. 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4. 掌握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概念、病机、证候特点及鉴别要点。 5. 掌握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含义及临床规律。 6. 理解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及类型 。 7. 熟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病因病机。 8. 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须明确的是: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寒证、热证是对 疾病本质的判断,故两者不能混同。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一)寒证
概 念——指感受阴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 动受抑制或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 因——(1)外感寒邪;(2)过食生冷;(3)久病阳虚。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白、肢冷、大便稀
其次还应注意其“独处藏奸”及“可疑症状”。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虚实证主要可从病程、病势、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如图:
鉴别要点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胸腹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虚证 长(久病)
多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按之不痛,胀满时减 五心烦热,午后微热 畏寒,得衣近火则减
(3)虚实错杂 常见的有: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
临床上所说的攻补兼施即针对此种证候而设,只是要分清虚实 的孰多孰少,以期用药有轻重主次之分。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三)证候转化
指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证 候转化为另一种证候。
(精选课件)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PPT幻灯片

2.肾阳衰微证——多见于CGN、难治性NS 主症: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 凹陷不起。 特征性症状: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 怯寒神疲,面色咣白。 伴随症状: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证机关键: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5
辨证原则——
• 全面分析病情—— • 辨证方法——
6
全面分析病情——
1、收集全面、完整的资料:详实的“四诊”资 料+相关的理化检查结果→对疾病客观情况完整 认识。 2、全面分析: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分析问题→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辨证结论。 如某患者表现——
胃脘部冷痛(寒象)
舌淡红、苔黄腻(热象) →寒热错杂证。
4
例如:某患者近2天出现发热较重,微恶风,汗泄不畅,头 胀痛,面赤,咳嗽,痰黏而黄,咽燥,伴咽喉乳蛾红肿疼痛, 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 浮数等表现;经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感冒”证属“风热犯 表”证(其病机特点: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 失清肃);其治法为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 减。
常见证候演变规律:
实
证—————→虚
证
—灼伤血络→血淋—
—阴虚火旺→血淋
————————— —————————— ——————————
—熬液成砂→石淋—
热 淋
—
—日久→劳淋—淋—久—不—愈— —肾虚不固→膏淋
阻滞脉络
—
→膏淋 —
脂液外溢
—阻碍气机→气淋 —
—中气下陷→气淋
32
1.热淋—— 主症:小便频数短涩,刺痛。 特征性表现:溺色黄赤,尿时灼热,苔黄腻,脉滑数。 伴随症状: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或有 大便秘结。 证机关键: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代表方:八正散加减。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培训课件

25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
热证原因
外感火热之邪 寒邪化热入里 七情过激郁而化火 饮食不节,积滞化热 房室劳伤,劫阴夺精,阴虚阳亢
26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
热证
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 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涕黄稠,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23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
寒证
辩证要点 一、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主要机理 二、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的作
用。故根据主证恶寒、肢冷、蜷卧、喜暖、面 白、舌淡、苔白滑等
24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
热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或脏腑阳气亢盛,或 五志化火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 治法
1.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及门诊的设置
人员设置 病区规划 诊疗设备:中央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
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多功能抢救床、 24小时血压测量仪、24小时心电图记录仪,中 药熏蒸治疗仪、电针仪等中西医诊疗设备。
2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
2.中医诊疗辨证
中医诊断思维
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22
中医诊疗方法辨证及治法
寒证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的有: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中医辨证(精)ppt

现代中医的辨证理论
教材与专著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及各类中医专著为现代中医辨 证理论提供了依据。
现代名老中医经验
现代名老中医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辨证理论有着重要贡献。
辨证理论的实践意义
指导诊断与治疗
中医辨证理论是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础,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 制定提供了依据。
寒证定义
寒证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机体失于温煦,出现以冷寒、凝 滞为主要特征的证候。
寒证分类
寒证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为寒邪 侵袭,虚证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 不足等引起的虚寒证。
热证定义
热证是指体内阳热过盛,阴液不足 ,机体失于滋润,出现以热性、干 燥为特征的证候。
热证分类
热证分为实热和虚热,实热为阳邪 侵袭,虚热为脏腑功能亢进、阴虚 火旺等引起的虚热证。
体质养生法
总结词
体质养生法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 保健的方法。
02
阴虚体质
注重滋阴降火、润燥生津的食物,如 银耳、梨、蜂蜜等,避免辛辣、煎炸 等刺激性食物。
01
血瘀体质
注重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的食物,如 黑木耳、山楂、柠檬等,避免过度饮 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05
03
阳虚体质
注重温阳补肾、益气健脾的食物,如 羊肉、鸡肉、韭菜等,避免生冷、寒 凉等食物。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的定义
脏腑辨证是一种中医临床辨证方法,它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判 断病变的脏腑,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脏腑辨证的内容
脏腑辨证分为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六腑两大类,其中五脏包括心、肝 、脾、肺、肾,六腑包括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和三焦。针对不同脏腑 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