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鉴赏课件
合集下载
顾城《调》《感觉》晨诵诗课件

要代表之一。
1985年赴新西兰学习,后定 居奥克兰,从事诗歌创作和
翻译工作。
04
05
1993年在北京逝世。
顾城的文学成就
01
02
03
代表作品
《黑眼睛》、《顾城的诗 》等。
荣誉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 优秀新诗奖”等荣誉。
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 简练,意象丰富,对后来 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意象与象征的融合
情景交融
顾城在诗歌中将意象与象征融为一体,如“星星点灯”既是一个自然景物,也 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寓意深刻
顾城的诗歌寓意深刻,如“人面桃花相映红”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 暗示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05
顾城诗歌的美学价值
情感表达的美学价值
情感真挚
顾城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 、人生和爱情的深沉思考和感悟,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物意象
顾城在诗歌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如“少年”、“少女”、“老人”等 ,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他对人生不同 阶段的思考和感悟。
象征的运用
色彩象征
顾城善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 代表忧郁,“白色”代表纯洁等 。
动作象征
顾城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来表达 象征意义,如“奔跑”代表追求 ,“静止”代表思考等。
主题总结
诗歌主题思想强调了人与 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以 及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 悟。
诗歌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一
艺术手法二
象征与隐喻:诗歌中运用丰富的象征和隐 喻手法,如“风”象征自由,“花”隐喻 美好,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意象构建: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如“晨 曦中的少女”,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985年赴新西兰学习,后定 居奥克兰,从事诗歌创作和
翻译工作。
04
05
1993年在北京逝世。
顾城的文学成就
01
02
03
代表作品
《黑眼睛》、《顾城的诗 》等。
荣誉
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 优秀新诗奖”等荣誉。
影响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 简练,意象丰富,对后来 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意象与象征的融合
情景交融
顾城在诗歌中将意象与象征融为一体,如“星星点灯”既是一个自然景物,也 象征着光明和希望。
寓意深刻
顾城的诗歌寓意深刻,如“人面桃花相映红”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 暗示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05
顾城诗歌的美学价值
情感表达的美学价值
情感真挚
顾城的诗歌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 、人生和爱情的深沉思考和感悟,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
人物意象
顾城在诗歌中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如“少年”、“少女”、“老人”等 ,这些人物形象代表了他对人生不同 阶段的思考和感悟。
象征的运用
色彩象征
顾城善于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 代表忧郁,“白色”代表纯洁等 。
动作象征
顾城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来表达 象征意义,如“奔跑”代表追求 ,“静止”代表思考等。
主题总结
诗歌主题思想强调了人与 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以 及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 悟。
诗歌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一
艺术手法二
象征与隐喻:诗歌中运用丰富的象征和隐 喻手法,如“风”象征自由,“花”隐喻 美好,增强了诗歌的意蕴。
意象构建:通过构建独特的意象,如“晨 曦中的少女”,使诗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顾城的诗精品PPT课件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1981年3月
远 和 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979年7月
别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1971年6月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 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 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不断地吸着烟卷,思索着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
1968年9月
梦 园
现在,我们去一个梦中避雨 伞是低的,也是红的 你的微笑格外鲜艳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身后的 黑杨树,上边落着鸟 落着一只只闪电
上次,也到过这 是雨后,一个人 两边是失神的泥沼地 正在枯萎,中间是一条河 一条水路,它凉凉的血液闪动着 凉凉的,浮在嘴边
诗情
一片朦胧的夕光 衬着暗绿的楼影
你从雾雨中显现 带着浴后的红晕
多少语言和往事 都在微笑中消溶
我们走进了夜海 去打捞遗失的繁
星
简历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 始终没有长大
我从北方的草滩上 走出,沿着一条 发白的路,走进 布满齿轮的城市 走进狭小的街巷
板棚。每颗低低的心 在一片淡漠的烟中 继续讲绿色的故事
顾城精选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

我也许不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可是却 也总是 很踏实 ,很认 真的学 生;我 也许不 是一个 很善于 交流的 学生, 可是也 总是一 个很积 极的学 生;我 也许不 是一个 很出众 的学生 ,可是 也总是 一个独 特的学 生。 有时候,在缺点面前接受自己,在优点 面前表 扬自己 ,这样 的生活 才有动 力,才 能够更 积极的 面对人 生。
••••••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却生活在一 个特殊 的家庭 。 我原本有个圆满的家庭,后来却是守住 了一个 单亲的 家庭。 我本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路走来却总 是有一 段不平 凡的经 历。 我从不认命,可在有时候,我又不得不 低头, 因为我 没有能 力去抵 抗,所 以,每 一次低 头,我 都暗暗 告诉自 己,我 要变强 ,变强 ,好好 地活着 ,活出 自己来 。
因为休学了一年,我贷款重新来到学校 ,开始 重新的 生活, 我渐渐 发现自 己没有 了迷茫 ,没有 了自卑 ,我就 奔着一 个信念 “我想 好好的 活着” ,一切 我都有 了勇气 去面对 。 在别人眼中,我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庭, 有一个 残缺的 身世, 有一段 曲折的 经历。 甚至有 一幅不 健康的 身体, 我就应 该有理 由埋怨 生活, 有借口 逃避生 活。可 是,我 觉得, 就因为 这样, 更应该 奋斗, 更应该 追求, 哪怕没 有达到 预期的 目标, 也会努 力,努 力,更 加努力 的去挑 战。
去大学教书。谢烨,在支持这个家。
• 谢烨失望了,决心与顾城离婚,更准确 的说,离开幻想的生活,重过实实在在的群
体生活,终于与顾城离了婚。而英儿在这段
空虚的日子里,结识了洋人约翰,也离开了 顾城。顾城失去了所依赖及所爱惜的两个女 人,不知道怎样活下去,不知道怎样适应现 实生活,他在迷茫,失落,恐惧的情绪下砍 死了太太谢烨再而自毁了生命,留下给世界 的, 只有一个五岁的孤儿,一本控诉英儿的 小说,百多首精彩的新诗。
••••••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却生活在一 个特殊 的家庭 。 我原本有个圆满的家庭,后来却是守住 了一个 单亲的 家庭。 我本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一路走来却总 是有一 段不平 凡的经 历。 我从不认命,可在有时候,我又不得不 低头, 因为我 没有能 力去抵 抗,所 以,每 一次低 头,我 都暗暗 告诉自 己,我 要变强 ,变强 ,好好 地活着 ,活出 自己来 。
因为休学了一年,我贷款重新来到学校 ,开始 重新的 生活, 我渐渐 发现自 己没有 了迷茫 ,没有 了自卑 ,我就 奔着一 个信念 “我想 好好的 活着” ,一切 我都有 了勇气 去面对 。 在别人眼中,我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庭, 有一个 残缺的 身世, 有一段 曲折的 经历。 甚至有 一幅不 健康的 身体, 我就应 该有理 由埋怨 生活, 有借口 逃避生 活。可 是,我 觉得, 就因为 这样, 更应该 奋斗, 更应该 追求, 哪怕没 有达到 预期的 目标, 也会努 力,努 力,更 加努力 的去挑 战。
去大学教书。谢烨,在支持这个家。
• 谢烨失望了,决心与顾城离婚,更准确 的说,离开幻想的生活,重过实实在在的群
体生活,终于与顾城离了婚。而英儿在这段
空虚的日子里,结识了洋人约翰,也离开了 顾城。顾城失去了所依赖及所爱惜的两个女 人,不知道怎样活下去,不知道怎样适应现 实生活,他在迷茫,失落,恐惧的情绪下砍 死了太太谢烨再而自毁了生命,留下给世界 的, 只有一个五岁的孤儿,一本控诉英儿的 小说,百多首精彩的新诗。
童话诗人——顾城ppt

中 陈 明
顾城(1956—1993)
是我 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 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 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他的诗纯真无瑕、扑朔迷 离。但是,在充满梦幻和 童稚的诗中,却也充溢着 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 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 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 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 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 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 产生的忧伤。
纯真无暇的激流岛生活
他们在新西兰的南太平洋上,找到了一个原始的小 岛——激流岛。他们住了下来,一穷二白,没有吃的。 曾经啃过树,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最后,牡 蛎救了他们。这样,他们就做了岛上的渔民。然后, 顾城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 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顾城深翻了 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出叶子,叶子再 被各种无名的虫子吃光。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 子回家。 他们那个小屋是他们两个人亲手盖的,吃了很多苦。 顾城跟我讲,怎么从山上把石头搬下来,为了盖这石 头屋,盖了洗澡,又没自来水啊,做个蓄水池在屋顶 上,怎么艰苦。讲了很多这种事。这小屋是顾城整个 的心血。
顾城: 1956年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放猪。 “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 京在厂桥街道做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 生活。1985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 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 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 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 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童话诗人
顾城说他从小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 他很早就在为垦荒作准备,他甚至收集了关于 木耳的知识,他知道所有的木耳都能吃,只除 了一种生长在西藏的有毒素。 顾城在上海找到了他的妻子谢烨。他们生活在 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 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的天空被楼房 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 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 环生。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
顾城(1956—1993)
是我 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 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 看世界的“童话诗人”。 他的诗纯真无瑕、扑朔迷 离。但是,在充满梦幻和 童稚的诗中,却也充溢着 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 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 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 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 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 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 产生的忧伤。
纯真无暇的激流岛生活
他们在新西兰的南太平洋上,找到了一个原始的小 岛——激流岛。他们住了下来,一穷二白,没有吃的。 曾经啃过树,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最后,牡 蛎救了他们。这样,他们就做了岛上的渔民。然后, 顾城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 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顾城深翻了 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出叶子,叶子再 被各种无名的虫子吃光。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 子回家。 他们那个小屋是他们两个人亲手盖的,吃了很多苦。 顾城跟我讲,怎么从山上把石头搬下来,为了盖这石 头屋,盖了洗澡,又没自来水啊,做个蓄水池在屋顶 上,怎么艰苦。讲了很多这种事。这小屋是顾城整个 的心血。
顾城: 1956年生于北京。 12岁时辍学放猪。 “文革”中开始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 京在厂桥街道做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 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 生活。1985年加入中 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 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 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 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 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 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童话诗人
顾城说他从小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 他很早就在为垦荒作准备,他甚至收集了关于 木耳的知识,他知道所有的木耳都能吃,只除 了一种生长在西藏的有毒素。 顾城在上海找到了他的妻子谢烨。他们生活在 这拥挤的寸土为金的城市里一间租赁来的小屋, 那里的空气使顾城窒息。这城市的天空被楼房 与高墙分割为一条条、一块块,路面也是支离 破碎的,而且车水马龙,走在路上,简直险象 环生。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
顾城诗歌素材-PPT课件

赏析三
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 诗坛,不管是对顾城的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 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 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 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 " 黑色的眼睛" (一代人觉醒的象征), 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 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赏析二
2.6 《一代人》干脆的语言,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 了一种性格,可以说,这也是一首“性格诗”。它汇集了 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之间在大小、深浅、 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最终熔入18个字中,深 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意象。果然引爆了同代人 的情感!《一代人》真是一枚神奇的“雷管”。
四、作家作品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也因《远与近》、《弧线》等引起争议,被看作是朦胧诗的 主要作家之一。1980年,以《小诗六首》参加“青春诗 会” ,再次引起争论,从而引发了长达六年的“朦胧诗论 争”。1981年,因《抒情诗十首》获“《星星》诗歌奖”。 其诗集除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和 《五人诗选》外,还有《黑眼睛》、《雷米》、《城》、 《水银》等。
赏析二
2.1 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 300年前干净利索地 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然而,300 年来,诗 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 林”。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 《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 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 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
顾城《远和近》课件

“你”和“我”该是熟人,或者是朋友、爱人,但是 作者 没有明确指出来。这种不确定的关系,使诗带上了朦 胧意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你”和“我”起码 不生疏,否则“我”也不会产生远与近的感慨。两人 的现实距离是很近的,但是心理距离却很远。“云” 在这首诗中有一定象征意义,可能象征着淳朴的自然。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意思是 你对那些自然物那么亲近,对人却很冷漠,使“我” 产生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这就暗示出二人之间在 心灵上的隔膜。这种隔膜怎么产生的呢?诗人没有明 确地写,好比只摆出谜面,而不亮出谜底,这也是造 成诗意朦胧的因素之一,这才使这首诗具有耐人寻味 的魅力。
鉴赏二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 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 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 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 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 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 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 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 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 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 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 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 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 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 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
《一代人》中心
《一代人》一诗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 释,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黑暗要 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 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 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 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正是 这坚毅的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 象之下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
童话诗人——顾城 PPT课件

有一天,顾城决计要走了,他径直来到码头的售票大 楼,他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只知道要搭一条船。他向 谢烨要二十块钱买一张船票,谢烨靠窗站着,用身体 挡住窗口,以防顾城一头栽下去。他们僵持了很长时 间,谁也不让谁。
后来,谢烨说:“顾城,你看见吗,马路对面有个卖 橘子的老头,你去拿个橘子来,无论是要还是偷,只 要你拿个橘子,我就给你买船票。” 这个橘子其实就是签证一样的东西,代表一种现实的 可能性。顾城想来想去,就是没法去拿这个橘子,从 小做一个乖孩子的教育这时候涌上心头,乞讨与偷盗 全不是他能干的。于是他只得和谢烨回了那个小屋。
后来,鸡们渐渐地学会了从地上啄食,它们开始走动, 甚至学着飞翔,将它们的腿肌锻炼得很结实。它们全是 那样硕大强壮的体魄,停在那里,就好象停了一群鹰。 当两个月过去,饲料吃完的那一天,它们开始下蛋了, 每个蛋都有盈盈一握,十来个便装满一篮子。顾城挎着 篮子去卖蛋的情景,多么叫人高兴。就此,他们进入了 一个衣食无忧,并且少有积余的阶段,他们还了一点银 行贷款,修补了屋顶的大洞,扩建了阳台。站在阳台上, 望着太阳和月亮落下森林,再唱着一些旧歌。雨后的景 色最是惊人,巨大的彩虹一直落到脚底。然后,院子里 三棵果树开始结果了,碗大的杏子一个一个砸在地上, 等着顾城拾到篮子里去。
纯真无暇的激流岛生活
他们在新西兰的南太平洋上,找到了一个原始的小 岛——激流岛。他们住了下来,一穷二白,没有吃的。 曾经啃过树,还吃过能够制造幻觉的野草。最后,牡 蛎救了他们。这样,他们就做了岛上的渔民。然后, 顾城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 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顾城深翻了 泥土,播下菜籽,等待菜籽发芽,长出叶子,叶子再 被各种无名的虫子吃光。最后,他心满意足地扛着锄 子回家。 他们那个小屋是他们两个人亲手盖的,吃了很多苦。 顾城跟我讲,怎么从山上把石头搬下来,为了盖这石 头屋,盖了洗澡,又没自来水啊,做个蓄水池在屋顶 上,怎么艰苦。讲了很多这种事。这小屋是顾城整个 的心血。
顾城诗歌素材-PPT课件

赏析《致橡树》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 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 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 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 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 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把握了这一点,舒婷的朦胧诗是不难解读的。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 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 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系,同 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 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 时代的人格在性爱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 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 度的否定之上。全诗共36行。
赏析二
2.2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 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我们知道,“黑”其实不 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 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 片漆黑。
赏析二
2.3 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 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 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 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 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 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 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诗歌鉴赏
《一代人》 《远和近》 《打开窗子的声音》
1
顾城简介
顾城, 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 , 并于“文革”期间开 始诗歌写作。他是 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 ,被称为当代 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 一一位“ 童话诗人 ”。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 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 的少年生活。后期隐居激流岛, 1993年10月8日在其 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代表作品: 《一代人》、《远和近》、长篇小说《英儿》(与谢 烨合著)、诗集《白昼的月亮》等。需要注意的是 顾 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 ,他为什么戴帽 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 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 , 由此也可以看出 他对纯净的渴望 。
11
打开窗子的声音
打开窗子的声音 你听见了 远处是海
光滑的船 伏在沙丘上 远处是 蓝蓝的海
你听 最小的声音 是海
船伏在沙丘上 远处是蓝蓝的一片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背景
顾城作为“童话诗人”渴望纯净的 世界。在这一首诗中,顾城就借大 自然之手,描绘出一番理想中浪漫 的风光,以表达诗人追求纯洁以及 憎恨黑暗的现实世界的思想感情。
2
朦胧诗
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 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 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 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 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 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 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 “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 之树的崛起。
4
童话诗人
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 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 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 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 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 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 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没 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 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 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 风尘。
8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9
写作背景
这首诗同样是顾城在文化大革命的 “十年浩劫”几年后所作。在文革期间, 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斗争与怀疑,人们每 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人际关系被严重地 扭曲,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 一首诗就以独特的角度表现了人与人之 间非正常的关系与隔阂。
3
童话诗人
他一生都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 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 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他情愿 “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 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 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 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 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 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 表现“纯净的美”。
10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 现。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 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 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 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 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 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 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诗中用“你”、 “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 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
5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6
写作背景
这是顾城在1979年4月写的诗,此时中国的 “十年浩劫”(1966年5月—— 1976年10月) 刚刚结束,而那些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一代人 几乎把整个青春浪费在了文革上。那是一个 几乎黑暗的时代,是一个所有年轻人都迷惘 的时代。这一首诗就表达了生活在那个时代 的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与战胜黑暗的决心。
7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 示一个庞大的主题,《一代人》干脆的语言, 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一种性格,它汇 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 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 列矛盾,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 意象,无尽话也被顾城浓缩成18个字。这首 诗不是对黑暗的绝望,是对光明的向往,是 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既是一代人的自我阐 释,又是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13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这一首诗中并没有多么优美的语句, 只是将“窗、海、船”三个事物组合成 一幅清新的图画,用简单的词句描绘出 宁静的海边风景。但是从字里行间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简单而又纯粹的情 感。诗人将我们引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 童话世界,将人与自然的纯净而又和谐 之美展现到读者眼前。
14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然而弥漫在诗中的却还一种含蓄的悲哀 和一种看似明媚的忧伤。透过纸面可以 略微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里是有着激情 澎湃的飓浪,然而他却压抑着,压抑着, 以一种童稚、平淡的语言来面对他的读 者。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 活的矛盾使他异常惆怅,也展现出他对 心目中理想的纯净世界的无限向往。
15
16
《一代人》 《远和近》 《打开窗子的声音》
1
顾城简介
顾城, 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 , 并于“文革”期间开 始诗歌写作。他是 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 ,被称为当代 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 一一位“ 童话诗人 ”。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 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 的少年生活。后期隐居激流岛, 1993年10月8日在其 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代表作品: 《一代人》、《远和近》、长篇小说《英儿》(与谢 烨合著)、诗集《白昼的月亮》等。需要注意的是 顾 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 ,他为什么戴帽 子?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 避免尘世间污染了他思想 , 由此也可以看出 他对纯净的渴望 。
11
打开窗子的声音
打开窗子的声音 你听见了 远处是海
光滑的船 伏在沙丘上 远处是 蓝蓝的海
你听 最小的声音 是海
船伏在沙丘上 远处是蓝蓝的一片
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背景
顾城作为“童话诗人”渴望纯净的 世界。在这一首诗中,顾城就借大 自然之手,描绘出一番理想中浪漫 的风光,以表达诗人追求纯洁以及 憎恨黑暗的现实世界的思想感情。
2
朦胧诗
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 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在诗作 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 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 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 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 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 “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 之树的崛起。
4
童话诗人
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 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 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 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 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 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 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没 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 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 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 风尘。
8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9
写作背景
这首诗同样是顾城在文化大革命的 “十年浩劫”几年后所作。在文革期间, 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斗争与怀疑,人们每 天都惶惶不可终日,人际关系被严重地 扭曲,给无数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这 一首诗就以独特的角度表现了人与人之 间非正常的关系与隔阂。
3
童话诗人
他一生都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 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著,也是他的魅 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他情愿 “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 守住的是他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 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 污染的远方出发”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 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 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 表现“纯净的美”。
10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 现。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 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 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 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 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 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 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诗中用“你”、 “我”、“云”心理距离的变换,曲折地反映了 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戒备以及诗人对和谐、融洽 的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追求 。
5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6
写作背景
这是顾城在1979年4月写的诗,此时中国的 “十年浩劫”(1966年5月—— 1976年10月) 刚刚结束,而那些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一代人 几乎把整个青春浪费在了文革上。那是一个 几乎黑暗的时代,是一个所有年轻人都迷惘 的时代。这一首诗就表达了生活在那个时代 的人们对光明的渴望与战胜黑暗的决心。
7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 示一个庞大的主题,《一代人》干脆的语言, 执着的追求意向同样显示了一种性格,它汇 集了思维与表现、形式和内容、标题与诗体 之间在大小、深浅、形象抽象等方面的一系 列矛盾,深沉而潇洒地突出了当代人的精神 意象,无尽话也被顾城浓缩成18个字。这首 诗不是对黑暗的绝望,是对光明的向往,是 一个充满激情的宣言;既是一代人的自我阐 释,又是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
13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这一首诗中并没有多么优美的语句, 只是将“窗、海、船”三个事物组合成 一幅清新的图画,用简单的词句描绘出 宁静的海边风景。但是从字里行间之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简单而又纯粹的情 感。诗人将我们引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 童话世界,将人与自然的纯净而又和谐 之美展现到读者眼前。
14
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
然而弥漫在诗中的却还一种含蓄的悲哀 和一种看似明媚的忧伤。透过纸面可以 略微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里是有着激情 澎湃的飓浪,然而他却压抑着,压抑着, 以一种童稚、平淡的语言来面对他的读 者。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与生 活的矛盾使他异常惆怅,也展现出他对 心目中理想的纯净世界的无限向往。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