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44张

目录
• 引言 • 《咬文嚼字》概述 • 汉字基础知识 • 词语基础知识 • 句子基础知识 • 文章基础知识 • 《咬文嚼字》选读1引言目的和背景
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 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 咬文嚼字技巧和方法, 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咬文嚼字》概述
02
《咬文嚼字》的由来
01
创刊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文字的规范 使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咬文嚼字》应运而生。
02
创刊时间与地点
1995年在上海创刊,由郝铭鉴先生创办。
03
刊物宗旨
以“咬文嚼字,正本清源”为宗旨,致力于推动语言文字 的规范使用,提高全民语言素质。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 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 种主张。
• 应用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 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文体。
《咬文嚼字》的意义
01
02
03
语言文字规范
通过纠正语言文字使用中 的错误,推广普通话和规 范汉字,提高语言文字的 规范化水平。
文化传承
作为一本文化类刊物, 《咬文嚼字》在传承和弘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影响
刊物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成为推动社会语言文化进 步的一股重要力量。
《咬文嚼字》的流传和影响
汉字的结构和分类
汉字的结构
分析汉字的基本结构,包 括独体字、合体字等,以 及偏旁部首的概念和作用。
(完整版)《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汉字的演变过程
详细阐述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小 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演 变过程,以及各阶段的字形特点和 代表作品。
汉字的文化内涵
探讨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天 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以 及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汉字结构特点及规律
汉字的结构类型
介绍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左右结 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半包围结 构、独体字和特殊结构,并给出相应 的例字。
近义词定义
意义相近或相似的词语。
辨析方法
从词性、词义、用法等方 面进行比较。
运用示例
通过具体句子展示近义词 的细微差别和正确用法。
成语故事及文化内涵解读
STEP 01
成语定义
STEP 02
文化内涵
具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 的词组,通常来源于古代 文献或历史故事。
STEP 03
解读方法
通过讲述成语背后的故事 或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其 文化内涵和正确用法。
授课方式与时间安排
授课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 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互动。
时间安排
本课程共36学时,每周2次,每次 2学时,共18周。具体授课时间和 地点由学校安排。
Part
02
汉字基础知识
汉字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起源
介绍汉字的起源,包括结绳记事、 八卦、图画等早期记事方式,以 及仓颉造字的传说。
成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意义。
修辞手法介绍与实例分析
01
02
03
修辞手法定义
在语言表达中,为了增强 表达效果而采用的修饰和 调整语言的特殊方法。
《咬文嚼字》课件25张

汉字和其他文字的竞争
英文
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而汉字 则需要掌握大量的字符和复杂的书写规则。
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使用字母来记录语音,学习门槛较低,而汉字学习则 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他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和汉字 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
汉字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受到挑战,同时汉字的 传承和发展也面临困境。
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增强,汉字在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信息科技 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机遇也越来越广阔。此外,汉字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 特的审美价值,可以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文章的意思和情感,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 思,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欣赏他人的优秀 作品。
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
0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巧,提高
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
适应时代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的使用越来越频繁,简化汉字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汉 字的使用效率。
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简化汉字并不是放弃传统文化,而是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简化,使汉字更 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汉字简化的方法
保留基本笔画
简化汉字时,应保留基本笔画,如横、竖、撇、 捺、点等,以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 构。
学习汉字的注意事项
注意相似字的区别
优秀《咬文嚼字》ppt课件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
中华文化传承与拓展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针对性的语文知识与 能力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通过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中华文化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 强文化自信。
02
《咬文嚼字》杂志简介
创刊背景与历史沿革
创刊背景
为满足当时社会对于规范语言文 字的需求,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 养。
词语使用错误
褒贬误用
例如,“半斤八两”是贬义词, 用于形容两者差不多,但有人误
将其用于褒义语境。
对象误用
例如,“美轮美奂”用于形容房 屋高大美观,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形容其他事物。
谦敬失当
例如,“蓬荜生辉”是谦辞,表 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 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 己非常光荣,但有人误将其用于
荣誉
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期刊奖、编校质量奖等荣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
03
优秀文章赏析
精选文章概述
《咬文嚼字》杂志中 的经典文章,涉及语 言、文化、历史等方 面。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剖 析,可以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
文章主题鲜明,观点 独到,语言生动,富 有感染力。
文章风格与特点
敬辞。
标点符号错误
顿号误用
例如,“第一、第二、第三”中 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书名号误用
例如,将课程名称、会议名称等误 用书名号,应使用引号。
冒号误用
例如,“即”和“也就是”等词语 后面误用冒号,应使用逗号。
05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建议
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尊重语言文字
01
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尊重其规范性和约定俗成的用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吸引眼球
咬文嚼字可以创造醒目、 有趣的广告语言,吸引消 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 的传播效果。
增强品牌形象
在广告文案中,咬文嚼字 可以帮助企业塑造品牌形 象,增强品牌的认知度和 美誉度。
05
咬文嚼字的案例分析
《红楼梦》中的咬文嚼字案例
01
02
总结词:在《红楼梦》 中,作者通过精心的咬 文嚼字,传递了丰富的 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
详细描述
1. “砥砺前行”的用法:《人民日报》曾多次使用“砥砺前行”这一成语来形容中国的发展 历程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这个成语不仅传递出一种坚定、执着和不断进步的态度,也表 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2. “初心不改”的用法:《人民日报》曾多次使用“初心不改”这一成语来形容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和信仰,这个成语传递出一种坚守、忠诚和责任感的价值观 。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语文知识的轻视 、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欠缺等,《咬文嚼字》杂志社开设 了面向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类课程。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 语文学习方法,提高 阅读、写作和口语表 达能力;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 的认同感和热爱度。
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 语的意识,纠正语文 学习中的差错;
展望
深入学习
引导学生对《咬文嚼字》课程进行深 入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拓展阅读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扩展 知识面,提高阅读水平。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反馈与改进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 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3. 王熙凤的“凤”字: 王熙凤的名字中带有一 个“凤”字,这个字代 表了王熙凤的权势和威 严,同时也传递出一种 华丽、高贵和精明强干 的性格特点。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咬文嚼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现代汉语》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词语的语境意义、成语的来源及正确使用、以及常见词语误用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掌握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变化。
2. 学会正确使用成语,避免常见错误。
3. 提高学生对词语运用能力的认识,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语的语境意义、成语的正确使用。
2. 教学重点:词语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词语,让学生讨论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变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语境意义、成语的正确使用。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具体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咬文嚼字地进行表述。
4. 例题讲解:分析常见词语误用案例,讲解正确用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现场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的内涵与外延2. 词语的语境意义3. 成语的正确使用4. 咬文嚼字能力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道路(2)风光(3)晴天霹雳答案:(1)道路:指地面上供人车通行的部分;比喻人生道路。
(2)风光:指风景;比喻荣誉、地位。
(3)晴天霹雳:比喻突然发生的令人震惊的事情。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词语的内涵与外延、语境意义,以及成语的正确使用,让学生认识到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课后,建议学生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词语运用能力。
同时,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让学生研究成语背后的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作业:(1)画龙点睛(2)掩耳盗铃(3)滥竽充数2. 结合所学内容,尝试用咬文嚼字的方式,修改一篇自己以前的作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课件(共48张PPT)

考点知能
高考炼字的类型 (1)炼动词: 动词用得好,可以一字传神,或摹写出对象的特征,或传达人物的丰富感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炼形容词: 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传达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3)炼副词: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4)炼数量词: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文字与情感有关
文字与意味有关
文字与意境有关
善用联想意蕴丰富 (正面)
套语滥调全无新奇 (反面)
必须有谨严精神,不偷懒、不粗心
调 整 思 想 和 情 感
为 什 么
怎 么 样
达 到 艺 术 的 完 美
咬文嚼字
艺术的完美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随处留心思索
刻 苦自 励
推 陈 出 新
内容启示
学习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示例
qiáng dú
xián míng zī zhū
zú bō cén qìn
yùn làn bà zĭ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使“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不堪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柔美之感。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映照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意境。
《咬文嚼字》获奖完整版课件

《咬文嚼字》获奖完整版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内容概述•人物形象•语言表达•主题思想•评价与反思•结语目录01引言2016年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2017年获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一等奖2019年获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认定获奖情况1获奖作品介绍23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语言和文字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功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01社会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创作背景及动机02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职场必备技能03创作团队希望通过本课程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0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和规范,提高沟通交流、表达和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02内容概述涉及《咬文嚼字》获奖的各个方面,包括背景、概览、目标、方法、范围、计划、成果、评价等。
重点探讨了该奖项的设立背景、基本情况、发展历程、获奖标准和评选方法,以及获奖作品的特点和影响等。
内容总览通过分析获奖作品的来源和类型,总结了该奖项的评选思路和特点,并探讨了获奖作品在文学、艺术、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对获奖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创作思路及手法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了该奖项的评选规律和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文学作品的新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创新性地从获奖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了获奖作品的内涵和价值,为文学作品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内容亮点及创新点03人物形象故事主人公,一个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男孩,敢于和老师较劲,但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逐渐领悟到语文的魅力,并最终成为班里的语文尖子。
小强小强的语文老师,一个和蔼可亲、有教育智慧的老师,通过与小强较劲的过程,展现了他深厚的语文功底和人格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认为:
一、“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 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也就是 说,“僧推月下门”,“推”的应是自家之门。他须 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二、“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 “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不免有声,惊起了宿鸟,打 破了寂静,平添了搅扰。
“推敲”说明的道理:
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 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 质,是推敲思想感情。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 句的剖析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联想不同,意蕴不同
联想训练
字有。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写眼睛
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 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结构全解
字 数 不 同
意 味 不 同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思想感情
意
字
境
眼
不
不
同
同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效应
“是”字句:1、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 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 在文字本身出现。
2、可以含有假定语气,带有“你不 是”的讥刺意味。 (你是个好小子)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不 妥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举郭沫若的例子,为了说明 什么?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 切。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 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视之,石也。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原句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 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 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 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 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 唯一的动 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初定为“又 到江南岸”,后改为“入”字,再改为“满” 字,最后用“绿”字。
春风又到( 绿)江南岸
——“绿”较之“到”写活 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 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红杏枝头春意浓(闹)
——着一“闹”字,不仅形容 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使 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 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把生机 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 了。
古典诗歌中的炼字练习: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 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 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
后,要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 “摇”,后句加“映”,即成为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一般认为:一、“敲”字将环境衬托得更为幽静,幽 然之境顿出,孤寂之心情也不言而喻。把诗人的心境 表现得更为透明。 二、诗题是“题李凝幽居”,所叙之事是访友,这个 “门”应是李凝幽居之门,而不是僧(贾岛)自家之门。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C )
咬文嚼字
朱光潜: (1897--1986)
笔名孟实、孟石,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 家、文艺理论家。我国 现代美学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谈美书简》 《文艺心理学》《论诗》 等
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识记生词
xián
倒涎
zú
没镞
yùn jiè
蕴藉
qiáng
王嫱
míng
茗烟
zī zhū
锱铢必较
bō
cén
剥啄 岑寂
qìn
清沁
俗 l滥àn
b灞à 桥
zĭ
付梓
dú
尺牍
跳读 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
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 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 想和感情。
第一部分(1—5段) 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6—7段)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第8段) 结语: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
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讨论: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 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道理”。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说 明了哪些“道理”?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 终不能入。”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王若虚改句
李广射虎的例子表明什么道理? 说明: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 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把必须有的 附带语省略。表现强烈的情感,但一般表 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不适宜。
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 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就是 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
“套板反应”。
误用:“套板反应”
弊端: 套语滥调 全无新奇。
➢ 美人:“柳腰桃面”
➢才子:“学富五车, 才高八 ➢斗离”别:“柳岸灞桥” ➢印书:“付梓”“杀青”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写美貌
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 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歇后语:小老鼠看书
(打一成语)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的含义
“咬文嚼字”有以下几个意思,请选择每句 中 的“咬文嚼字”的正确意思:
A、过分地斟酌字句。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1、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 会文 件的精神实质。
( A)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 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