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功能之娱乐)
儿童文学的功能

儿童文学的功能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儿童文学的基本功能。
教学重点: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智力开发功能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把握儿童文学的审美与教育的关系教学课型:理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材处理:以教材为主,适当补充。
课件制作教学方式:讲授法、欣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以艺术形象教育感染读者的儿文作品对儿童的意识和情感有着极为强烈的感化力量。
尤其是幼儿,受人影响极大。
例高尔基和盖达尔的创作经历。
二儿童文学的功能(一)审美的功能1 对儿童审美判断能力的培养: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美与丑的表现是鲜明的。
如白雪公主和后妈,豌豆上的公主可谓娇嫩美丽,睡在二十床鸭绒被上仍被一粒小小的豌豆弄得无法入睡。
快乐王子为了帮助苦难的人们,献出镶嵌于身的金片和蓝宝石镶嵌的双眼以及剑柄上的红宝石,于是他变得丑陋暗淡。
这两个形象的美丑是那样鲜明,但如何来判断公主的“美”和王子的“丑”,却涉及一个审美价值判断的问题。
娇嫩的公主究竟美不美?王子为援助苦难的人们而变丑,这种行为又该怎样来评价?小读者定会在对作品形象的感知中,通过对形象自身的内外对比和两个形象的反差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儿童在形象的对比中去鉴别美与丑、纯真与虚假、文明与粗野,受到美的观念的熏陶。
儿童文学着重于表现出温暖、快乐、幽默、巧智,这一切都转绕着美的感情,美的精神,美的品格和美的鉴赏的培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感动和熏陶。
例:《一满杯牛奶》《康尼玛拉的驴》《阿廖沙叔叔的歌子》(人性美、情感美)例:《海的女儿》、《天使的花房》(语言美)2 对儿童审美趣味的提升:少年儿童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爱美求美之心更为迫切。
因此培养他们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
母亲般的情感。
金波的《天绿》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是儿童文学整体审美功能的实现。
这是一个渐进的历时的过程,从儿童初期接受文学作品到逐渐成熟,能初步评价作品,其间经历从幼儿的接受到少年的接受的过程。
具有娱乐功能的儿童文学作品

具有娱乐功能的儿童文学作品《奇幻冒险岛》:儿童文学中的娱乐之旅引言:儿童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阅读材料之一。
其中,具有娱乐功能的作品更是受到广大孩子们的喜爱。
本文将以《奇幻冒险岛》为题,探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娱乐元素,带领读者走进这个充满趣味和惊喜的奇幻世界。
第一部分:奇幻的世界《奇幻冒险岛》是一本以奇幻为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神秘的岛屿上,岛上生活着各种神奇的生物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观。
在这个岛上,孩子们可以尽情探索和冒险,体验各种刺激和乐趣。
作者通过巧妙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魔力和神秘的世界。
第二部分:有趣的角色《奇幻冒险岛》中的角色设计非常有趣。
作者塑造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比如,勇敢的小兔子小白,聪明的小狐狸小灰,还有机灵的小松鼠小花等等。
这些角色不仅具有可爱的外表,还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令人捧腹的幽默感。
孩子们可以通过与这些角色的互动,感受到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在娱乐中学到一些生活的道理。
第三部分:精彩的故事情节《奇幻冒险岛》的故事情节非常精彩。
作者巧妙地设计了一系列的冒险和挑战,让读者跟随角色们一起经历各种刺激和惊险的时刻。
比如,他们要寻找宝藏,解开谜题,与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等等。
这些故事情节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娱乐与教育的融合《奇幻冒险岛》作为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融入了教育元素。
通过故事中角色的成长和发展,孩子们可以学到一些正能量的价值观,比如勇敢、诚实、友善等。
同时,作者还融入了一些科学和历史知识,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种娱乐与教育的融合,使得《奇幻冒险岛》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阅读材料之一。
结尾:《奇幻冒险岛》是一本具有娱乐功能的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奇幻的世界、有趣的角色、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娱乐与教育的融合,这本作品为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惊喜。
儿童文学的功能_儿童文学_[共7页]
![儿童文学的功能_儿童文学_[共7页]](https://img.taocdn.com/s3/m/fbd56199767f5acfa0c7cd9e.png)
026 第三章儿童文学的价值和功能 世界,适当表现了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儿童文学遂也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
通过它,儿童逐渐了解成年人的生活、成年人的文化和观念,并逐步进入成年人行列。
儿童文学在儿童世界和成年人世界之间搭建了一座真正的情感的、生活的、文化的桥梁。
总之,儿童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正如日本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上笙一郎所言:“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育引导为健全的社会的人。
”①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功能 文学的功能,大致可分为认知、审美、教育和娱乐等功能。
儿童文学自然也具备了这些基本功能,但作为一种有特殊性质规定的文学,儿童文学将这些一般性的功能更加地具体化,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给儿童成长提供全方面的精神滋养。
从文学的意义和儿童的需求出发,儿童文学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教育思想,健全人格人在儿童时期易于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应从小抓起,而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严既澄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所言:“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个时期最不可或缺的精神上的食粮。
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注重儿童文学。
”②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儿童思想的影响上,体现在作家将其对人生的体验、认识、评价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给读者。
但是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又绝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教,而是以作品的主题和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幼儿的思想品德,从而健全幼儿的人格,培养幼儿树立远大理想。
单凭僵硬的教条不可能完成对孩子的品格塑造,运用儿童文学来教育儿童则可以避免反复说教、枯燥乏味的弊端,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如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并没有提到“规范”二字,但一个个关于爱、关于宽容的故事,字里行间却又时刻提示孩子们怎样爱,怎样和周围人交往,让无数小读者领悟到爱的真谛,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可谓真正起到“春风化雨”的功效。
儿童文学功能之娱乐)

论儿童文学的娱乐功能之游戏精神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
通俗来讲,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的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那娱乐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答案应该是游戏精神。
在儿童文学中,娱乐性是最具本行特色的属性。
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最完美的形式,让儿童由着自己的天性自然地成长,愉快地生活要比接受人为的教育远为紧要得多。
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给儿童带来精神的愉快,愉快是儿童内在和谐的象征,所以能让儿童感觉愉快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优秀的。
并且儿童文学的娱乐性也和成人文学有一定的区别性。
儿童,泛指十八岁一下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与成年人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在他们的眼中,娱乐是什么,娱乐或许许就是猫爪老鼠的躲猫猫的游戏,或许是大家一起打打闹闹可以让自己能开怀大笑……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记忆有很大的无意性、幻想性,语言和理解力正处在发展阶段。
年龄越小的儿童,他们“游戏”的成分就越重。
因而越是针对年幼的儿童的作品,越要注意作品中的可读性、趣味性,即要充分发挥娱乐性的功能,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从事独立活动的愿望。
儿童总希望通过游戏来达到想象中的自我实现的目的,借助于游戏,抛却社会性的压抑和成人世界种种既定的强大的异己力量而感受到的无奈,从而在心理能量的释放中获得愉悦和欢快,获得一种心灵的补偿和替代性的满足。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儿童为什么那样痴迷沉醉于游戏,以至于时常乐此不疲,如同游于锦山秀水之中乐而忘返。
并且游戏也是儿童的天职,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康德在论及游戏的特性时强调:游戏与劳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游戏是愉悦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而劳动是困苦而不愉快的,.只是由于它的结果的吸引,人们才被迫负担着。
儿童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儿童文学的意义与价值儿童文学是一种专门为儿童群体创作文学作品,它的意义与价值体现在许多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和娱乐两个角度来探讨儿童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一、儿童文学在教育方面的意义与价值1. 丰富儿童知识儿童文学具有知识性,许多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儿童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
这些知识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2. 促进儿童思维儿童文学在创作过程中,会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培养其创造力。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儿童可以了解到不同寻常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
此外,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智力训练元素,例如谜语、益智游戏等,这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3. 激发儿童情感儿童文学不仅包含知识,还富有情感。
这些作品通过描绘美好与悲伤、正义与邪恶的故事,向儿童传递情感,让他们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悲伤。
这些作品还可以激发儿童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4. 培养儿童道德观念儿童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强调道德观念,通过美好与悲伤的故事,向儿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人格,使其在日后的生活中成为一个道德、有品质的人。
5. 帮助儿童形成阅读习惯儿童文学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这些作品通常故事有趣,内容丰富,这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阅读习惯。
当儿童习惯了阅读儿童文学,他们对其他类型的阅读也会感到兴趣,从而逐渐形成广泛的阅读习惯。
二、儿童文学在娱乐方面的意义与价值1. 给儿童带来快乐儿童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注重快乐元素的渲染,通过故事和人物的设定,让读者感受到快乐。
这些作品带给读者快乐,让他们的童年时光充满欢乐。
2. 给儿童带来启发虽然儿童文学的主要目的是给读者带来快乐,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它也可以给读者带来启发。
这些作品通常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通过这些故事和人物,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事物和形式,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启发他们去思考和探索。
儿童文学作用

儿童文学作用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和出版的文学作品,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介绍儿童文学的作用。
一、娱乐和教育儿童文学的首要作用是娱乐和教育。
儿童文学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形象的人物刻画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乐趣,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儿童文学能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促进他们全面健康成长。
二、情感培养儿童文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什么是善良、勇敢、诚实等积极品质,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
此外,儿童文学还能够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和爱心,让他们更加关注他人的感受,更加有爱心和关怀。
三、语言和文字儿童文学在语言和文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儿童文学还能够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阅读,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文学具有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都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能够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五、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儿童文学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儿童文学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勇敢、善良等。
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同时,儿童文学还能够引导儿童尊重生命、关注环保等社会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总之,儿童文学在娱乐和教育、情感培养、语言和文字、想象力和创造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将会得到有效促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的作用一、审美功能儿童文学中丰富的荒诞美、纯真美、稚拙美给予孩子优美、明朗的体验。
例:《柳林风声》主要讲述了树林中动物们的故事,它的美育功能是其能够在世界儿童文学舞台上风光百年的重要原因。
《柳林风声》的美感不仅在于内容,其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音乐美也让人读起来流畅顺口。
坚持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给幼儿以美的享受、美的渲染和美的陶冶。
带给孩子独特、浪漫、诗意的审美与品味。
二、娱乐和趣味性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它有明显的游戏性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能让读者感受到富于美学意味的游戏精神的存在,这也与第一点【审美功能】相呼应。
例: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
皮皮是个无拘无束、生气蓬勃、古灵精怪的女孩,阅读这类作品,成人与孩子总会忍俊不禁,为里面的行为感到好笑,读完后会有一种轻松舒坦的快感。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部诙谐幽默的作品,以同样的文字表述出了两个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让孩子在重复的对话中感受到鳄鱼拔牙的害怕和牙医面对鳄鱼时的害怕。
这些轻松愉快的故事往往带给儿童美的享受和情绪上极大的愉悦,真正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放松。
三、认知功能儿童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应,儿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例:百科全书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骑鹅旅行记》,它以优美的篇幅描绘出瑞典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和民间传说。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的消化系统;《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知道如何保护牙齿;还有伊林的科普文学、比安基的动物故事集等,都对孩子的认知和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四、亲子关系的纽带当今越来越重视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能增进亲子关系,培养阅读兴趣,促进想象力、阅读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帮助孩子养成前阅读和前书写的经验和习惯。
五、教育功能“教育”不可能成为其中一种文学的本质特征。
它只有与“爱”相结合,被“爱”所笼罩,所推涌,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品,否则,单单具有教育功能的作品不能称之为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作用

儿童文学的作用认识作用。
丰富、生动的儿童文学艺术形象,既顺应了儿童的心理需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某些本质。
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儿童得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丰富生活经验、增长知识、启迪心智。
教育作用。
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最主要的目的和意义是陪伴和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在“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这一终极目的上,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有完全的一致性。
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儿童文学在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
许多卓有成就的杰出人物在谈及童年往事的时候,都非常感谢文学给他们人生道路的启迪。
例如,通过阅读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可以了解普法战争时期法国被迫割让亚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而丧权辱国的历史;通过读比安基的科学童话《尾巴》,就会获得关于动物尾巴功能的知识等等。
审美作用。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以其丰富的美感使儿童产生感情上的激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同时也以此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尽管主人公的结局是悲惨的,但是他在读者的心里所激发的情感却愈来愈纯洁,愈来愈高尚,使读者从中获得美得享受。
同样,生活中的丑在作家笔下也能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像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可以使读者在讥笑、否定丑恶的同时,更神往生活中崇高的美得力量。
娱乐作用。
对儿童来说,获取阅读兴趣是激发他们开展文学阅读、维持文学阅读兴趣的核心动力。
别林斯基曾呼唤儿童文学应给孩子以欢娱,“给他们快乐,而不是沉闷,给他们故事,而不是说教”。
儿童文学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娱乐性,而且读者的年龄愈小,相对应的作品的娱乐性愈强。
儿童文学的娱乐作用绝非逗乐凑趣,而是作家所开掘的内涵丰富的儿童生活的情趣和意蕴的物化形式。
一、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认为:“儿童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在身体、精神、社会方面均未成熟的儿童培养引导为健全的社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文学功能之娱乐)
论儿童文学的娱乐功能之游戏精神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审美要求和阅读欣赏水平,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文学作品。
通俗来讲,儿童文学就是写儿童的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那娱乐功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答案应该是游戏精神。
在儿童文学中,娱乐性是最具本行特色的属性。
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最完美的形式,让儿童由着自己的天性自然地成长,愉快地生活要比接受人为的教育远为紧要得多。
衡量儿童文学作品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它能否给儿童带来精神的愉快,愉快是儿童内在和谐的象征,所以能让儿童感觉愉快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优秀的。
并且儿童文学的娱乐性也和成人文学有一定的区别性。
儿童,泛指十八岁一下未成年的孩子,他们的思维与成年人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在他们的眼中,娱乐是什么,娱乐或许许就是猫爪老鼠的躲猫猫的游戏,或许是大家一起打打闹闹可以让自己能开怀大笑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不易集中和持久,记忆有很大的无意性、幻想性,语言和理解力正处在发展阶段。
1/ 8
年龄越小的儿童,他们游戏的成分就越重。
因而越是针对年幼的儿童的作品,越要注意作品中的可读性、趣味性,即要充分发挥娱乐性的功能,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从事独立活动的愿望。
儿童总希望通过游戏来达到想象中的自我实现的目的,借助于游戏,抛却社会性的压抑和成人世界种种既定的强大的异己力量而感受到的无奈,从而在心理能量的释放中获得愉悦和欢快,获得一种心灵的补偿和替代性的满足。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儿童为什么那样痴迷沉醉于游戏,以至于时常乐此不疲,如同游于锦山秀水之中乐而忘返。
并且游戏也是儿童的天职,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康德在论及游戏的特性时强调:游戏与劳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游戏是愉悦的,能够合目的地成功;而劳动是困苦而不愉快的, .只是由于它的结果的吸引,人们才被迫负担着。
诚如高尔基所说: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儿童最不喜欢枯燥的故事和乏味的说教,别林斯基曾强调过儿童文学应给予孩子们以欢娱。
所以儿童文学在情节安排、形象塑造、形式选择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总是运用多种娱乐手段,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娱之美。
像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我就喜欢和祖父一起玩耍,游戏
---------------------------------------------------------------最新资料推荐------------------------------------------------------ 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趣味性特征是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评判依据。
要使得一部作品深受儿童的喜欢,作家们就不得不增强自己作品的趣味性来吸引孩子们眼光,他们对乏味的事物儿童的反应非常淡漠甚至先天厌恶。
那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充满趣味的游戏呢?其中如果能体现这些字眼笑愚、风趣、诙谐那么一部作品或多少能吸引到孩子们,虽然郝伊津哈认为游戏与笑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他同时也说游戏、笑、 .愚、风趣、诙谐等等一都分担着属于游戏的特征郝伊津哈进一步解释说笑的实质也是滑稽的实质,而滑稽与愚又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表现愚也成为游戏性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例如:《皇帝的新装》里赤身裸体的皇帝,不仅在镜子前扭来扭去,搔首弄姿,还举行了盛大的裸体游行;《狐狸打猎人的故事》里不学无术而又胆小如鼠的年轻猎人,被一只狐狸再三捉弄,洋相百出;《老鼠嫁女》中自鸣得意的老鼠爸爸,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入猫咪肚中一一,这些作品都是把愚作为表现对象的。
因为笑、愚、风趣、诙谐等等不仅分担着属于游戏的特征,同时也是幽默美学的合理内涵。
梅子涵曾说:如果把儿童文学比做一只大鸟的话,那么幽默感是它的一只翅膀。
3/ 8
没有这只翅膀,它是飞不动的,更别说飞得高。
游戏不仅是幽默美学的深层根基,也是怪诞美学的深层基础。
怪诞美学的参与,满足了儿童求新求变的心理。
儿童的好动特征促使他们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在同一样的环境中,他们喜欢追求新的事物,新奇的事件。
儿童文学元老陈伯吹所说:新奇,活动,变异,勇敢,惊险,美丽的色彩,亲密的友谊,热闹的场面,有节奏的声调,有趣味的重复,成功而又快乐的结局,等等,都是幼童文学作品中酝酿的酵母。
所谓酵母,正是儿童文学趣味生成的条件,会使作品产生特殊的艺术魅力,受到儿童的欢迎和喜爱。
正如《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她所遇到事情都充满了新奇,惊险,变异,并且还有美丽的仙境作为背景。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梅特林克的作品《青鸟》里的两个孩子通过寻找青鸟来找到幸福,这部作品融神奇、梦幻与一体,并且体现人世间的亲情友情,充满了热闹,惊险的场面,孩子们在寻找的路上经历了失败与成功,他们在这其中获得了成功与快乐,这不作品还是一部六幕梦幻剧,《青鸟》不啻是一首热情彭湃的奏鸣曲,它以奇妙、华彩的音符,礼赞了美与光明,讴歌了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
岁月迢迢,沧海桑田,但《青鸟》的乐音仍将以其久远的魅力永存人间。
---------------------------------------------------------------最新资料推荐------------------------------------------------------ 幻想性特征是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外在表现。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证明,儿童的生命是梦想的、象征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幻想与梦想的生命个体。
儿童在游戏中,往往借助幻想使游戏的空间有别于现实的场景,使熟悉的现实在游戏的空间内变得陌生化,在这个陌生的空间中,儿童充分地表现自我,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在游戏的幻想境界中得以实现,并由此使他们体验到奇思幻想所带来的愉悦。
收集在《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故事》就体现着一点,幻想处处不在。
幻想性在作品中体现还有一个很不错的好处,他能带动儿童们的想象,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所以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才显得尤为重要,少年儿童借助充满游戏精神的作品,可以构筑一个幻想精神的家园,沉浸于作品之中,舒展自己的情思,放飞自己的想象力。
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走进了罗大里构筑的香甜的冰淇淋宫殿,闯入了爱丽丝的神奇的兔子洞,踏上了彼得潘的永无岛,随哈利波特一起跨入一个神秘莫测的魔法世界这些充满游戏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个有别于现实的、能让儿童充分施展自己的狂野想象的空间,满足了儿童读者喜欢幻想、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这种变幻之美充分展示了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外在特征。
5/ 8
自由性特征是儿童文学游戏精神的内在实质。
儿童文学表现游戏精神的内在实质是游戏主体的自由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游戏是一种不受阻挠的自由活动。
游戏是童年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儿童对于游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他们会自然地选择与他们的年龄阶段相适应的游戏。
在童年的世界里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儿童之所以对游戏如此情有独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游戏中儿童可以逃脱成人规则的约束,获得主体的自由。
康德认为,自由是游戏的灵魂所在,艺术之所以与游戏相通,就是因为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活动,它标志着人的精神的自由和生命力的畅通。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们总是会受到成年人的束缚,不能自由发挥自己所想。
但在游戏活动中,儿童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组织活动,制定游戏规则。
在这里,体弱乏力的小男孩成了彪悍凶猛的强盗,尚须母亲照顾的小女孩成了照料布娃娃的妈妈,儿童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都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在这里,儿童成了活动的主角,成人的规则遭到了暂时的悬置和放逐。
儿童在游戏中忘乎所以地表现自己,游戏中的儿童充分实现了
---------------------------------------------------------------最新资料推荐------------------------------------------------------ 主体精神的自由。
在游戏性儿童文学作品中,顽童所体现的精神最为贴近儿童对主体自由的渴望。
譬如科洛狄笔下的小木偶皮诺乔,马克吐温塑造的汤姆索亚,都展现了少年儿童聪明淘气、酷爱自由的性格。
而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更是非凡性、狂野性、自由不羁的宣言书,她让自己的小主人公拥有童话般的财富,手提包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币,可以随心所欲,自我支配,充分享受自由的欢乐。
她又赋予主人公超人的体力,能降服体壮的小偷和强盗,制服倔强的公牛和凶狠的鳖鱼,甚至摔倒了号称天下第一的大力士。
小主人公在拥有财富和力量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造出一个个令人膛目结舌的奇迹和恶作剧。
他们是自己的世界的主人,按照自己制定的生活法则生活。
所以,游戏是儿童们主要娱乐的方式,当然也可以推出游戏精神乃是儿童文学娱乐性的美学基础,在儿童文学的创作和欣赏中,要正确看待儿童文学娱乐游戏精神,既要避免教育主义倾向,又要提防游戏庸俗化的闹剧模式,使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散发出独特的美学魅力。
使得儿童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
7/ 8。